中班教案5篇[推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学生在校礼仪,具体细致地了解在校学生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2.学生通过学习在校礼仪,能够指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做个社会有用之人。
重点和难点:
运用礼仪指导学习和生活,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具准备:
PPT软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照片:
2、大声朗读:
[春秋]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战国]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校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生存。”
校风:“和谐温馨,知书达礼。”
学风:勤奋、自主、善思、创造。
(说明:两分钟预备铃时,通过大声朗读古训,让学生进入学习礼仪的良好状态,了解礼仪是中国古老的优良传统。)
二.新授:
1.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中学生在学校应该具备哪些礼仪呢?
(1)中学生服饰:
仪容:面必净,发必理。
服饰:以校服为主,衣必整,钮必结。
(说明: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校应该做到的规范礼仪,杜绝攀比风气,杜绝追赶流行,养成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良好姿态。)
(2).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A.上课:
●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
●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B.听讲: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 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
● 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
C.下课:
● 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3)。尊师礼仪
A.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B.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C.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说明:通过此环节,具体指导学生尊敬师长应掌握的礼仪规范,并落到细节处。同时教育学生尊师的礼仪也是尊敬长辈,以及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后尊敬领导的基础。)
(4)同学之间的礼仪
相互尊重和帮助。
宽容理解,善解人意。
讲究礼仪
(说明:通过此环节,教育学生同学间也需要讲究礼仪,要学会合作,团结友爱,营造和谐温馨、知书达礼的校风,做个合格的基地附中人。)
2.学习和掌握礼仪的意义
(1)是尊敬家长、领导的基础;
(2)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都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
(说明:希望学生带着礼仪这张无形的名片,迈向社会,打造自我,并踏着礼仪的台阶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3.讨论:
我们将以怎样的形态出现在我们学校、家中、如何和别人交往?
(说明:教育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学了礼仪能用在日常的行为中。)
中班教案 篇2
班级:中班执教:陈娟日期:xx年1月8日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10以内的分类、排列,尝试用数字进行记录。
2、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材料,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发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用的蚕豆、黄豆、红豆若干,幼儿操作纸2份,铅笔,橡皮,盘子。
2、投影仪。
3、平时幼儿玩过豆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红豆、蚕豆和黄豆)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豆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示范操作要领。
师:这些豆子想请你们帮个忙,给这些豆子排队。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操作,用豆子在操作纸1上排队,尝试用数字记录,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幼儿。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讨论“为什么都是七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4)小结:在给相同数量的豆子排队时,豆子大小不一样,排列的队伍不一样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豆子,排列相同长度时,所用豆子的数量不同。
(1)出示操作纸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2)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辅导幼儿完成作业。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幼儿讨论操作结果。
教师: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4)小结:在一样长的线上用大小不一样的豆子排队时,豆子的数量不一样多。
4、活动拓展。
启发幼儿利用生活中更多的豆子及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比较,观察还会有什么发现。
中班教案 篇3
剪纸活动:春天的花园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对称剪纸蝴蝶和花,并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画面。
2、让幼儿体验剪贴和合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剪纸时良好地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剪好形状的2开白纸6张,各色正方形彩纸若干,剪刀每人一把,胶水每人一瓶,筐子12个。2、将白纸分贴在教室周围。
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欣赏春天的景物图片、展示教师范画,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和蝴蝶的形态。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请小朋友们看看她带了什么礼物来呀?(展示范图) 2、学习剪纸 1)我们今天就要自己动手来剪蝴蝶和花,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剪的。
2)教师示范蝴蝶剪法,(先把纸对折,再用笔在对称线旁边画蝴蝶的身子,接着画蝴蝶的翅膀,边画边念:一个大椭圆接着一个小椭圆,最后用剪刀剪下来,打开就成了。)用磁铁将蝴蝶固定在“花园里”,启发幼儿观察:蝴蝶还少了什么东西?
3)示范花的剪法。 师:花园里没有花,蝴蝶会来吗?所以我们要做出美丽的花去吸引蝴蝶。学习
3、分组剪贴 幼儿动手剪贴,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学会剪,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剪出各种各样的花和蝴蝶,并使构图更美观) 4、评价展示:将作品展示教室墙上,幼儿根据画面丰富、整洁、美观的标准互评。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 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1、教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2、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
(2)先变成数字宝宝
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
(3)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
教师: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3、教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中班教案 篇5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小蚱蜢学跳高
活动目标:
1.能较熟练地掌握双脚向上跳的动作。
2.能有效地改进落地动作,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具有集体意识和竞争精神。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布置好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分配角色,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蚱蜢,跟着妈妈学本领。
2.幼儿排成一路纵队,利用幼儿园活动场地上的障碍物(如树木、运动器械等)练习绕过障碍走、跑的能力。
3.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模仿操(教师自编)。
(二)出示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引导幼儿探索怎样跳过去。
1.教师: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今天我们就要学跳高,你们试一试怎样才能跳过皮筋呢?
2.幼儿第一次尝试。
3.教师:你们是怎样跳过去的?
4.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跳过皮筋的方法。
5.教师示范“双脚向上跳”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小腿一弯用力蹬地向上向前跳起,双脚轻轻落地。
6.练习活动:幼儿按要求分散练习,尝试跳不同高度的'皮筋,教师做具体指导。
7.幼儿探索“轻轻落地”的动作要领。
8.请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前脚掌先落地、腿要弯曲的动作要领。
9.幼儿四散自由练习,体验轻轻落地的动作要领。
(三)游戏“小蚱蜢跳高比赛”。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小蚱蜢分成若干组,听到信号后,跳过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然后从皮筋下爬回来,看哪组先完成。
2.幼儿游戏2~3次,视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而调整。
(四)放松活动。
1.教师:今天小蚱蜢真能干,学会了跳高的本领!你们不怕苦、不怕累,练得很辛苦。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吧!
2.教师和幼儿针对腿部进行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晨间活动:晨间活动时,在场地上布置不同高度的皮筋,让幼儿继续练习向上跳的动作,皮筋的数量和高度可逐步增加。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中班教学活动教案10-10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综合教案:舞龙_中班综合教案07-08
中班教案03-01
中班的教案11-05
中班教案(精选)08-09
【经典】中班教案08-18
中班教案[精选]08-20
(经典)中班教案07-25
小鸡教案中班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