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10:04:02 教案 投诉 投稿

科学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优选】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橡胶制品。

  2、让幼儿简单了解橡胶制品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橡胶制品若干、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玩一玩 幼儿自主选择各种不同物品玩一玩,激发他们对橡胶制品的兴趣。

  (1)启发幼儿玩时想一想:玩的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相互避让。

  2、说一说 通过谈话、交流发现多种橡胶制品的不同玩法,并简单了解橡胶制品的`特性。

  (1) 和同伴交流

  (2) 个别幼儿说

  (3) 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

  (4) 小实验:水中取物

  3、想一想 让幼儿联系日常生活了解橡胶制品的广泛应用及橡胶的来历。

  (1) 幼儿联系日常生活想一想,哪些东西是橡胶的。

  (2) 看课件了解橡胶制品的广泛应用及橡胶的来历。

  4、跳一跳 通过玩“跳橡皮筋”的游戏增强幼儿对橡胶制品的喜爱之情,发展幼儿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受孩子看的一本《和橡胶做游戏》的图画书的启发,发现孩子们对我们日常所用的橡胶制品既熟悉又陌生,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孩子们也很感兴趣。因此,我决定为孩子开展和橡胶有关的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我制定了三个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2、在探索中发现橡胶制品的好玩、有趣;3、在游戏中,愉悦孩子情绪,发展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并把重点放在探索发现上。

  在活动中,我依据《纲要》精神,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尤其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来认识材料的特征。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物品玩一玩,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在活动的基本部分,我尊重幼儿自主、自愿、自选的原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橡胶的弹性,发现橡胶制品的好玩、有趣。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通过实物和课件,引导幼儿发现橡胶的东西不只是好玩,而且有用,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活动结束部分,激发幼儿发现橡胶更多的特性,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吸引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特点:本次活动,我遵循了《纲要》中科学活动应“让儿童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一原则,并充分让幼儿尝试发现在摆弄、操作中愉悦心情,建构知识经验。

  在活动中,也有一些我没想到的问题,有些环节没让幼儿探索的很充分,还是有些求稳怕乱。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过程中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绳子、滑板、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梯子、圆木桶、竹子、鼓棒、扁担、竹梯。

  3.涂色

  活动过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1.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这里太不合适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

  (请一幼儿尝试、搬不动)

  2.提问:你为什么搬不动?有什么感觉?那怎么办呢?(乐幼教)

  (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幼儿与教师共同搬箱子。

  3.组织幼儿集中交谈: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

  (抬、推、拉、转……)

  4.教师: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

  (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5.教师:老师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样的感觉!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没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

  (请力气大的大人来帮忙,大家一起抬。)

  教师: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绳子、木棍、布块、滑板……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

  让我们轻松的把箱子移到更远的地方去呢?

  (有,幼儿自由猜测方法。)

  6.让幼儿尝试各种办法是否可行。

  二、通过尝试比较,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

  2.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滑板)

  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

  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2.欣赏图片(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1)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2)做:用多种材料制作。

  (3)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我有一双小小手》歌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我有一双小小手》。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个在左,五个在右。

  只会干活,不会开口。

  二、认识自己的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教师提问: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哪儿是手心?哪儿是手背?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2、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1)师:"(伸出双手)小朋友你们也和老师一样都有一双手。它们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帮助,还帮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做神秘状)小朋友, 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做倾听状)。噢!它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2)师:"(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可名字都让它们几个占去了,没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3)教幼儿学读儿歌《手指歌》,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3、做"玩手指"游戏。

  (1)教师伸出手指或出示图片,请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说出它的名字。

  (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启发幼儿联想手还有什么用?用"我们的手做什么?"说一句话。

  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活动,鼓励幼儿学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收藏树叶的讨论。

  2、感觉收藏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将各种颜色、形状不一的树叶放置在展示台,每人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

  一、与树叶对话。

  1、冬天来了,树叶都从树上落下来,你捡过树叶吗?你用树叶做过什么?(跳舞,铺树叶小路,打扮自己等)

  2、秋天快要过去了,眼看着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都快落光了,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树叶留下来?

  3、请幼儿对自己喜欢的树叶说一句话,帮助幼儿记录。

  二、收藏树叶。

  1、可以怎样把树叶收起来呢?请幼儿大胆参与讨论。

  2、请幼儿将树叶压平,夹在书本里。

  3、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树叶,将树叶展平,小心放进自带的`图书里。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收藏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5、请幼儿将收藏树叶的图书带回家。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用色彩鲜艳的气球将活动室装扮起来,在活动室中间用彩纸悬挂许多幼儿能接触到的各色气球。

  2、在活动室的空地上铺上大白纸,周围摆放色彩丰富的水彩颜料和各种绘画工具(喷壶、毛笔、纸团、刷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们看看小一班的活动室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这么多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你们去玩玩吧。”(幼儿自由、兴奋的玩气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引起幼儿对色彩的注意。

  教师:“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现在你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给小伙伴说一说,给老师说一说。”(幼儿自由找气球,自由讲述,其间教师个别提问:“你找的是什么气球?为什么喜欢这个气球?)

  2、集体游戏“气球跳跳跳”,引发幼儿感受色彩的美。

  教师:“咱们一起玩游戏《气球跳跳跳》我们边念儿歌边围绕气球跑,当念完儿歌后拍你喜欢的气球,看谁的气球跳的高。”

  幼儿念儿歌:“大气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气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儿去拍气球。教师提问:“刚才,你拍的是哪个气球?”幼儿反复玩2―3遍。教师提问:“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气球飞起来你看着像什么?”

  3、玩颜色,让幼儿充分展示对色彩的感受。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画在这张白纸上?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自己喜爱的颜色在白纸上玩色。教师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

  三、结束部分: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材料准备

  1.图片若干2.录像带(录有美丽大自然的风景)3.录音带(地球的自述)4.被污染和美丽的地球。

  三、活动过程

  (一)观赏美丽的家园

  1.师:前些天,我们小朋友已经一起讨论过关于地球和人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地球上美丽风景的电视片。

  2.你们刚才看了电视: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你们去过那些地方,也感受到地球的是很美的?

  师: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可是在这么美的地球的有些地方,却被我们有些人不适当做法而遭到了破坏,所以,地球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前几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过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能不能介绍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个别幼儿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并分散贴图片,自由交流。

  过渡:原来汽车排放废气、破坏绿化等会使地球生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地球是怎样说的?3.听录音: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三)接龙游戏:寻找为地球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师: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地球的病好起来呢?

  幼儿分两组竞赛,说出一个方法,教师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露出美丽的地球。

  (四)小结: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但是地球还有许多病,还有很多治病的办法大家不知道,请你们回去再看看新闻、报纸或问问爸爸妈妈,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治好,好吗?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图片,让幼儿去看、去想、去说,他们说到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危害讲了很多我出乎意料的事,比如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们都住在地球上,不保护好它,我们都会没命的。”在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超越现实说要发明一些东西来保护地球。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叶子由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

  2、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树叶里的秘密(叶绿素),从而发现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3、能相互交流探索过程,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树叶若干,叶子结构图。视频展示仪

  2、木棍、一次性纸杯、记录单,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前两天我请小朋友收集了很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现在请你来说一说,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幼1:它们的形状好象都不一样呢。

  幼2:我发现他们的颜色也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发现叶子的'有黄色、绿色、红色很多的颜色,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认识树叶的结构

  师:树叶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之外,还有哪些秘密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树叶,请你们每人选一片树叶,看一看,摸一摸,找找树叶上面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1:我觉得摸上去软软的。

  幼2:有一个小柄可以拿着的。

  幼3:中间还有一点点“小经”的。

  师总结: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说得也很好,可以拿在手上,连着树的那个小柄叫“叶柄”。

  摸上去软软的,就象我们人身上的肉一样,叫叶肉。还有中间的小小的“小经”叫“叶脉”。

  三、幼儿观察并讨论

  1、幼儿把树叶拿到中间坐好,并塞在椅子底下。

  师:你发现树叶上有什么?(请一名幼儿拿着树叶上来讲讲,教师通过视频演示。

  2、出示结构图:根据幼儿的介绍引导他们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

  请其他幼儿把椅子底下的树叶拿出来,找一找“你的树叶上的叶柄、叶脉、叶肉在哪里?

  3、找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那你们来猜猜看,树叶里面会有些什么呢?

  4、幼儿回答

  请幼儿做实验:准备两种颜色的树叶(黄、绿)请幼儿将两种颜色的树叶分别放在一次性被子里捣碎,看看会有什么不用的变化?并把发现的记录下来。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请个别幼儿拿好记录单,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绿色的叶子有绿色的水分,黄色的叶子没有水分也没有颜色。绿色的叶子里面绿色的汁叫叶绿素。这个叶绿素能够制造氧气,有了它我们小朋友就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四、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那黄色的叶子为什么没有水也没有颜色了呢?(因为这种黄色的树叶叶子很薄,里面不能吸收很多的水分,到了秋天被风一吹就从树上掉下来了,所以我们叫它落叶树;而绿色的叶子比较厚,还有一层油膜,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所以它能牢牢的长在树上,这种树我们就叫它常绿树了。

  五、叶绿素作画,教师讲评作品,结束教学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04-06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模板03-2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必备科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