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合集]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不同的节奏
活动目标:
一、感受不同条件下心脏不同节奏的跳动,了解心脏跳动与运动间的关系。
二、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三、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四、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心脏图、录音:胎心音、
记录表、笔每个幼儿一份、皮球每个幼儿一只、听诊器每桌一只、
活动过程:
一、奇妙的声音
1、出现胎心音,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是什么声音?
2、揭示:“这是小娃娃在妈妈肚子里时心脏跳动的声音。”
3、引道幼儿说说胎儿心跳的节奏。
二、会唱歌、跳舞的心脏
1、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听听自己或别人的心跳,并说说他的节奏和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用手贴紧胸部,感受自己的心跳,并给半分钟的时间自己数数心跳的次数。
3、小知识介绍: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脏。人的心脏在胸腔中部,稍稍偏左的地方,大小跟人的拳头差不多。心脏在人的身体内不停的跳动,而且跳动得非常有节奏。
三、心脏的不同节奏
1、引导幼儿分别拍球(十下)和跳格子(在活动场上来回一次),并感受自己的心跳节奏,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表中分别表示出。
2、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3、小结:原来心脏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他就跳得快;当我们进行安静的活动时,他和平时一样平稳。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感受还有什么样的经历、情形会使心跳加快?引导幼儿回家听听父母的`心跳,对比感受和自己的心跳有什么区别。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感知扣子的弹性势能、动能、惯性、旋转时与空气的摩擦力。让幼儿探索扣子会响的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
[活动准备]
棉线、扣子、取掉尖的牙签(与幼儿人数一样多)。
[活动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一根棉线穿过扣子的两个孔,使扣子穿在线上。
幼儿讨论。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把线的一头穿在一个小孔中,把线的另一头穿在另一个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幼儿把穿好的扣子两头打上结。
(3)用牙签套在线的两边,扣子在中间。
试一试:怎样使扣子发出声音?
(1)用手拉在线的两边,使扣子在中间。用嘴吹。
(2)两手作顺时针旋转,把两线绞起来,再用力向两边拉。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用嘴吹不响扣子。
(2)用两只手一同旋转扣子,线都拧在了一起,把手向外一拉,扣子欢快地唱起歌。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也能发出声音,但是不安全。
比一比:听听谁的扣子最响?
(1)扣子旋转的圈数越多,声音越大。
(2)越使劲向外拉绳子,声音就越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剪纸非常感兴趣,经常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借此契机让孩子再把圆形变成纸条的过程中,通过动脑,比较,培养孩子的认真观察,手眼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观察与比较,知道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活动重点:
把圆形变成螺旋形。
活动难点:
说出圆形变成螺旋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一人一把剪刀、圆形纸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把圆形变成长纸条。
小朋友们,老师这有一个圆纸片,你们能把它变成一根纸条吗?用你们手中的小剪刀一起试一试吧。
二、第二次操作,尝试剪出螺旋形。
1、小朋友们剪完以后剩下了很多纸片,可不可以一点也不浪费,把一整个圆形都变成一个长长的纸条呢?
2、那请小朋友来试试看谁可以剪出长纸条。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说出剪螺旋形的方法。
三、第三次操作,比比谁剪的长。
1、 比较纸条的长短:纸条都剪完了,你们剪得纸条一样吗?(不一样)哪不一样?(长短不一样,)还有哪不一样?(短的'粗,长的细)如果让你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你会怎么剪?(剪得细一点,剪得越细纸条越长)
2、 现在我们来比赛请小朋友们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谁剪的最长,谁就是冠军。
3、 评出冠军 。
四、总结:
除了圆形可以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那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能不能剪呢?让我们一起回班剪剪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的形式,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
3、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难点:向老师提出关于自己妈妈肚子里的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向父母了解自己从哪里来。
物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课件,
“在妈妈肚子里的我”ppt,皮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我从哪里来”,幼儿了解我从哪里来。(8分钟)
1、师:“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2、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看了之后就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了”
4、播放[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课件,幼儿观看。
二、幼儿大胆提问:”在妈妈肚子里”,了解更多孕育生长过程的`知识。(10分钟)
1、师:“你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秘密,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胆的提问,你们的问题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根据幼儿回答播放“在妈妈肚子里的我”ppt,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
3、师:“你在妈妈肚子里都做什么了?”
三、游戏:我来做妈妈,体验做孕妇的辛苦(7分钟)
1、请幼儿说说做孕妇的感受。
2、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大皮球。〈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3、请小朋友谈做妈妈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的取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三角架。用小木棒、橡皮泥,通过游戏引发幼儿探究,再次尝试最后运用于实践,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探究当中,扩大了幼儿探究的空间。活动中第一环节是鼓励孩子用小木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让他们有个思考的空间,在第二环节是用最少的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孩子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三环节提升迁移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
[设计理念]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木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幼儿园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幼儿园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而对于科学幼儿园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活动中设计了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目标预设]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看谁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想接受挑战吗?(想)那待会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以多选几根游戏棒哦,然后稍稍用点力插进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调整角度,松开手试试会不会倒,会倒就说明还没有成功,还需要在继续试,如果能撑起来不倒,说明你成功了,那就请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动,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吗?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试试看。谁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让橡皮泥稳稳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几根筷子?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2)师:谁来介绍下,你成功了没有?你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筷子起来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师小结:我们在做的时候,每根游戏棒的一头插在橡皮泥的中间,要靠靠拢,高度一样高,下面呢,要分分开,才能将橡皮泥撑起来的哦。(比较幼儿的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你准备好了吗?那听清楚了: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3根)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1.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三脚架?它有什么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请你找出来?(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师: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时候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2)(出示画画三脚架)师: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3)(出示三脚凳图片)师: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4)(出示多层三脚架)师: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图片)师: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这里有一些竹签和扭扭棒,请你们用“三脚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个鼓架,把铃鼓撑起来。一个人拿住竹签,一个人用扭扭棒把竹签扎紧,注意要多扭几圈。再把三根竹签撑开来,摆成三脚架的样子。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用“三脚架”的原理还能做出哪些有用的东西。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0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风03-27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03-27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3-25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