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10篇[通用]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讨论)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个别幼儿回答)
4.师:哦,小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
(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师: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
(2)师:哦,糖在水里,接下来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幼儿回答)
(3)师:哦,糖它躲到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2.探索盐的溶解。
(1)师: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2)师:小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水里了。
(三)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实验,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师:等一下小朋友要进行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杯子、勺子、温水、米、珠子、盐、糖、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上的图片是老师准备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们分别将珠子、米、盐、糖放到杯子里,并搅一搅,看看哪些东西会像糖一样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并在能溶解的物品后面"√"不会溶解的"X"。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2.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米、珠子、盐、糖放到水中的变化。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个别幼儿回答)
(2)师:哦,小朋友们都发现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盐、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动结束。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东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主要让孩子们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其发现。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的问题。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来看看,外观是怎么样的;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孩子们都尝出是糖的味道。接着引发孩子们思考: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样呢?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的过程,孩子们感知了溶解这个概念。在组织交流时,幼儿都知道糖在热水里先溶解,课堂氛围较好。
活动中通过孩子们的相互讨论还想出了雪、冰块、盐、奶粉等易于溶解的物品。回家后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下溶解的实验,激发孩子们自己探索的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电池有“+”“-”两极。
2、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电池、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自由玩电动玩具发现其中奥秘。
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没装电池的电动玩具。
t:小朋友带了一些玩具来,你们想玩吗?接下来每人就选一个玩具玩一玩,看看你的玩具能不能动起来。
2、猜想预测。
t:玩具都累了,我们让它们休息下,请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t:你们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有声音吗?为什么呀?
t:哦,原来是里面没有电池,那小朋友见过电池吗?电池长什么样啊?(幼儿进行交流,说说电池的样子)
t:那我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节电池,看看电池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个样子。(幼儿进行观察)
(投影讲解)
t:电池有两个头。这两个头有什么不一样吗?(幼儿交流)总结:有一个小头突出的,电池上有一个“+”号的那头叫正极,平平的那边,有一个“—”号的叫负极。
t:那现在我们手里有电池了,我们可以让玩具动起来了吗?那请你们自己来装装看吧。
3、幼儿分组实验。
4、幼儿交流、讨论,集体小结。
t:你们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我请成功的小朋友上来说说你是怎么装的?(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并排装的,还有一种是叠起来装的,叠起来的要先看弹簧在哪一头?在用电池的负极对准弹簧的那头放下去。)
5.幼儿第二次实验。
t:好了,那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按照这个方法再试一次,成功的小朋友和旁边成功的小朋友交换再试一试。
二、幻灯游戏,认识不同种类的电池。
t:我们让玩具休息一下,放回到篮子里。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认识了电池,也会装电池了,现在有一位电池博士要考考你们,猜猜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也要使用电池?
三、观看幻灯。
t:哇,原来有这么多种类的电池,它们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它是不是一直都有电呢?会一直让我们的玩具动起来呢?那没电的电池该怎么办呢?它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呢?(出示被电池破坏的图片)很多人会乱扔废旧的电池,你们知道吗,一节电池可以让一大片土地很多年都长不出青草。(出示沙漠化背景)小朋友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可以放进专门的电池垃圾桶进行回收)
四、引导幼儿收集家里的废旧电池。
t:那下课以后我们也在班级放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以后小朋友家里有废旧的电池可以带来放在这个箱子里进行回收,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活动准备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
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孩子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使孩子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这个词的含义。
2、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倾听他人的能力。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杯子、绿豆、米、盐、糖、果珍、搅拌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东西,请吧。
2、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轻轻地走回来,坐好,乖。谁愿意举手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大胆猜测材料的溶解性
1、 老师:猜猜,这些东西分别放到水里会怎样?
老师:到底会怎样呢?我们等会再试试。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杯水里有什么东西?
2、老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尝一尝,谁愿意来试试。好,你来!
一名幼儿上来尝水的味道。
三、幼儿大胆操作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测
1、教师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让这些材料融解,如果盐暂时溶解不了,我们请小木棒来帮帮忙,帮我们搅拌一下,看看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个别交谈。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桌上的.东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
3、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做完了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
1、老师:这些东西躲到水中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什么?刚才非非说的是对的,它们都被水溶解了。这些水时间长了会变质,颜色会发生变化?到底会怎样呢,我们把它们放到阳台上去,过几天再去看看有什么变化,好不好?
幼集体:好!
2、带幼儿到阳台上摆放水杯,活动结束 。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果市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品种的西瓜的身影。在合山市河里乡有一种西瓜品种,无籽,水分非常多,且色泽鲜嫩,人称“河里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为了让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了解本土西瓜的文化,我选择了西瓜作为教学内容,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西瓜的过程中,发现“河里瓜”的优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怎么画西瓜等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品尝、比较,体验河里西瓜的优点。
活动重点:
了解各种西瓜品种的特征,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画西瓜。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瓜
1、教师出示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让幼儿观察。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河里瓜还带花纹,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教师选一个普通的西瓜,一个河里瓜,分别切开,让幼儿认识。
(3)让幼儿分别品尝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4)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别河里西瓜,它是无籽的,吃起来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画西瓜
1、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西瓜,幼儿欣赏。
2、幼儿操作画西瓜,教师适当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西瓜》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看似简单,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这节课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儿对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经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儿对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乡“河里瓜”的优点。因此,在课前准备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费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场上去买了许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品尝、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西瓜的总体特征及“河里瓜”的优点。在给他们品尝西瓜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在说说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处这个环节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不同点来。在画西瓜这个环节,我要求幼儿看着西瓜实物来画,多数幼儿绘画水平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节课感到不足之处就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气氛不够活跃。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进去,让幼儿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情绪。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的`脸谱。
各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教师边听边捏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知道蔬菜的不同的生长地方,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生长地方。
能按照蔬菜的生长地方对几种常见蔬菜进行简单分类。
积极探究和蔬菜生长有关的问题,并与老师,同伴,家长一起寻求答案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已完成的《蔬菜宝宝的家》经验调查表,自制PPT,蔬菜分类挂表。
经验准备:幼儿参观过菜园,与家长对蔬菜的生长地点的分类进行简单的讨论。
活动过程:
一、蔬菜宝宝的家问题导入教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讨论过蔬菜宝宝的家在哪里,那你们现在知道蔬菜宝宝都住在哪里?他们有哪些家?
幼儿讨论(土里,地面上,水里,树上,枝上)
二、根据不同蔬菜,对其生长地方进行提问。
教师:既然你们知道蔬菜宝宝长在这么多地方,那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老师这里有一些蔬菜宝宝,看你们能不能正确说出他们的家。
小结:所以有些蔬菜宝宝的家是在土里的,像:花生,土豆、红薯、山药,大蒜,萝卜,生姜,茨菰,莴苣?
有些蔬菜宝宝的`家是在地面上的,像:青菜,白菜,生菜,芹菜?
水里的,像:莲藉、茭白、芋、蕹菜、慈姑、菱、荸荠、芡、豆瓣菜、薄菜、莼菜、蒌蒿、海菜花,豆芽枝上的,像:茄子/西红柿。黄瓜游戏:蔬菜宝宝送回家教师布置“蔬菜宝宝的家”挂图幼儿自主选择扮演一种蔬菜,按照自己的生长地点,回到自己的家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找错家的蔬菜。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及习性,知道蜗牛是一只脚的动物。
2、知道蜗牛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放有蜗牛的昆虫盒,蜗牛视频,嵌板蜗牛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与习性。
(顺序观察法: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整体到局部等观察法)
1、“请仔细观察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有没有脚?
(1)幼儿自由回答,给幼儿充分的表达时间。
(2)小结:头上有两对触角,第二对触角上有眼睛,有一只脚粘叫腹脚,是用来爬行的`等等。
2、还有哪些是一只脚的动物?
田螺、河蚌
3、蜗牛喜欢吃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幼儿回答:“菜、树叶、小草、苹果、香蕉”。
(2)小结:喜欢吃蔬菜、绿色植物。
4、你知道蜗牛是怎样过冬的吗?
(1)幼儿回答:“一直睡觉、钻到土里、藏到草丛里”。
(2)小结:冬夏长眠躲进壳里并用粘液封住壳口,十分耐饥。
二、引导幼儿讨论蜗牛的用处。
“现在人都养蜗牛了因为蜗牛的肉可以吃,还能治疗喉痛、耳聋、哮喘等疾病”。还可以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
三、总结。
蜗牛真有趣,它只有一只脚,他吃蔬菜和绿色植物。可是它的肉又能给人吃,所以人们要消灭它又要饲养它。
活动延伸:
1、画蜗牛
2、雨天后带领幼儿捉蜗牛。保护幼儿园花草。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随着季节的变化,现在白天越来越长,有些宝宝对这个感动很好奇,为了让幼儿认识,白天和黑夜,就预设了这节活动。让宝宝们知道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原来白天黑夜有不同的活动,在活动的最后利用操作材料使每个孩子都有了一把白天黑夜的扇子,让他们带回家,是对自己的一个潜在影响,使这个活动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感知白天和黑夜,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2.学习儿歌,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白天黑夜的事情。
活动准备:
太阳和月亮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作——白天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太阳?看到太阳升起来了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出示太阳图片)
小结梳理:
早晨太阳升起来,花儿开起来花瓣,鸟儿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唱起了歌;小朋友也早早地起床了,洗洗脸、刷刷牙、做做早操。早晨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一起玩耍、学习、做游戏。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太阳公公回家了。
(出示晚上的.照片)
梳理小结:晚上的时候,天边的黑黑的,月亮阿姨带着小星星们出来了玩耍,鸟儿不在吵闹,静静地躺在窝里,小朋友上床睡觉,多么宁静的夜晚。
二、模仿动作——夜晚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月亮?月亮出来了,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出示月亮图片)
2、学习儿歌:月亮出来了,小草睡觉了,小花睡觉了,小朋友们也睡觉了……夜晚静悄悄。
三、小猫和老鼠——白天、黑夜在做什么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白天是工作的时候,夜晚是睡觉的时候,那你们知道小猫在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
四、操作表现——巩固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1.交代制作方法。
将白天和夜晚的画面撕下来并对折,在两张纸的中间插入小棒,做成扇子状。把贴纸上的东西,哪些是白天的,哪些是夜晚的,分别贴在合适的画面中。
2.和朋友玩一玩玩法提示:可以和朋友一起玩,朋友说太阳,马上把是白天的一面画面举起。朋友说月亮,马上把夜晚的画面举起。两人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示。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探究活动,发现纸的下落速度与纸的厚薄、形态与操作方法之间的关系。
2.能积极表达、交流、记录探索的结果。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影响纸下落速度的各种因素。
难点:记录操作结果,探索如何让纸下落的速度快一点。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
(1)大小一样,厚薄不同的正方形纸若干。
(2)同样厚薄的正方形纸若干(4倍人数以上)
(3)人手一份记录表
2.知识经验准备:有过折纸活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纸,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在比较中交流发现。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看看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
师:那我请个小朋友来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哦,原来一张纸厚,一张纸薄。
二、感知大小一样厚薄不同的两张纸,下落的速度不同。
1.提出疑问:我们让这两张纸来比赛,让它们在同样的高度同时落下来,你们猜猜哪张纸会先落到地上?(幼儿猜测)
幼:厚的纸落得快
幼:薄的纸落得快
师:那到底会怎么样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2.集体试验:比比谁下落的速度快
提出要求:一定要在同一高度,同时放手。
3.集中交流:谁来说说哪张纸落得快?(个别幼儿交流)这时老师也可以做一个实验,让幼儿更清楚地看到答案。)
幼:厚的纸落得快
4.小结:原来同样大小的两张纸,在同样的高度,同时放手,厚的纸重下落的速度快,薄的纸轻下落的速度慢。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幼儿探索厚薄不同的两张纸片下落速度的不同,由此引发孩子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索。也是整个活动的一个引线,让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三、探索让纸下落变快的方法。
1.设疑
师:那有什么办法让下落速度慢的纸下落的速度快起来呢?
幼儿两两谈论并进行交流: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幼1:用橡皮泥粘在纸上
幼2:用夹子夹在纸上
幼3:贴上一些东西
师:哦,你们想的办法都是利用辅助材料,改变了纸的重量,让纸快些落下来。
2.再次设疑
师:如果不用辅助材料,想想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纸快些落下来呢?
幼1:折一折,折成飞机。
幼2:揉一揉,揉成纸团
幼3:折成长条形
那你们的办法是否真的有用呢?要试试才知道。
3.提出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同样大小、同样厚薄的纸,请你们想办法去改变它的形状,把变好形状的纸和原来的纸一起试一试,看看结果是否成功?成功就打勾。我们先看看记录表,你把纸变成了什么?结果是否成功?成功就打勾。
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是否是同样高度同时放下?变成什么形状?如何记录?
5.展示记录表,验证方法是否有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把纸变成了什么?实验是否成功?
集中交流: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让纸下落的速度变快啦?
那他的办法是否可行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6.小结:原来一样大小的纸,改变了纸的重量和形状,纸下落的速度比原先快了一些。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老师的'层层设疑孩子的积极回应和具体操作,让孩子感受到改变纸的重量和形状,都能让纸改变下落的速度。采用记录表,能够更加清晰展示孩子学习探索的经过。结合记录表进行验证和小结也能让得出的结论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同时也更加有说服力。)
四、探索不改变纸的形状,让纸的下落速度不同
1.设疑
师:哎!我现在又有一个新的想法,如果我不改变纸的重量、形状,同样厚薄、同样大小的纸,也要让它们的下落速度不同,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1:一张放得高,一张放得低,不行,我要同样的高度
幼2:我一个先放一个慢放,不行,我要同时放手。
2.师进一步引导:那你有没有好办法呢?对,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哦!那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记住同样的高度同时落下。
3.集中交流:你们刚才成功了吗?(有的话,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集体一起观察他的操作过程。
(如果没有成功。)
继续引导:那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看看是否成功?左手将纸平拿,右手将纸竖着拿,同样高度同时放下,看看是不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样?
老师实验,幼儿观察。
师:哦!成功啦!这个主意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全体幼儿共同实验。
5.小结:哦,相同的纸不同的拿法,在同样的高度同时落下,下落的速度也会不一样。
(评析:不改变纸的形状,让纸的下落速度不同,这一探索活动更具有挑战性,既不改变形状又维持第一次的实验条件:同样高度同时落下,着实给孩子“当头一棒”,但是老师还是给孩子充分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思考中进行实验。考虑到了科学活动中各种变量的存在,老师预设了两种情况并采用相应的积极方式回应孩子的表现。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严密性和应对科学实验的灵活性。)
五、延伸活动
1.师:今天我们和正方形纸一起玩游戏,发现了很多的秘密:知道同样大小的纸,厚薄不一样、纸的形状不一样、纸的拿法不一样,纸的下落速度也会不一样。(评析:活动总结是对整堂活动的一个综合评价,使孩子们实验中发现的零碎的经验,在老师梳理总结中得到提升。)
2.师:玩纸游戏中其实还有很多的秘密,如果相同的纸我们改变它的大小,那纸的下落速度又会怎么样?我们下课后可以去试试,把你的发现和同伴们说一说。(评析:主要是让活动的内容得以拓展,使探索有新的方向,让学习能够象链子一样环环相扣,不断引向新的深度、广度。)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沉浮》中班科学教案11-28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11-21
中班科学教案春天06-20
中班科学教案:找家07-04
中班科学教案找家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