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经典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上新置了一些废旧轮胎供幼儿操作、玩耍,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或滚动或搭建,百玩不厌。在一次活动中浩然小朋友忽然问我:“老师,这些轮子这么好玩,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思考。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遍布在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但越是熟悉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忽视。轮子有什么小秘密,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进来的,幼儿都无从知晓。因此我设计了“和轮子玩游戏”的教育活动,通过玩游戏、看动画,帮助幼儿在探索、实践中了解、认识他们熟悉但不熟知的轮子,知道轮子的演进过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2.认识轮子的演进过程,了解轮子的材质。
活动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废旧轮胎、三个装有沙袋的纸箱、圆柱形积木。
2.课前适量运动。
活动过程
一、实践活动DD运箱子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刚刚做完运动,小朋友还有没有劲?(有)那太好了,今天老师就请你们帮一个忙。看,这儿有三个箱子,很重,老师想把它们运到那边,可怎么也弄不动,你们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运送,看能不能运送成功。有信心吗?开始!
2.幼儿自由尝试运送箱子。
3.通过比较知道滚动省力。
“刚才你们是怎样运送箱子的`?”请幼儿演示。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推动箱子、拉动箱子、用圆柱形积木滚动箱子)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4.想一想生活中更省力的办法。
幼儿讲述自己的办法。(用车)
师:用有轮子的车子运送非常省力,但在以前没有轮子的时候人们就是用刚才的办法运东西,轮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轮子的故事吧!
(评析:通过实践,幼儿非常感性地认识到了滚动省力。这一环节幼儿非常活跃,积极地想各种办法,推、拉、用积木撬…-由于箱子很。重还自发合作。最后想到将圆柱形积木放到箱子下滚动运送。教师有意限制了材料的投放,即只有箱子和圆柱形积木,这是因为生活中装载工具先进,只有限制材料的投放.幼儿才能抛掉习惯思维,想到并感受人们最原始的运输方法。)
二、看课件认识轮子的演进
1.看课件《轮子的故事》,以生、动形象的动画认识轮子的演进。大滚木DD实心木轮DD拼接的实心木轮DD轮辐轮DD铁皮轮DD橡胶轮DD钢圈轮。’
2.第二次看课件《轮子的故事》,观察比较每个阶段轮子的不同。
以前没有轮子,人们发现什么能省力,用它运送巨大的石头?
最早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做成的?
后来为了分散重力所以有轮辐,它是什么形状呢?
最后为了增加硬度和弹性,又有哪些变化?
(评析:轮子的演进过程以直观、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比枯燥的讲解或静止的图片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幼儿很轻松地知道了轮子的演进过程和轮子材质的变化。)
三、和轮子玩游戏
谈话:现在的轮子不但用处大,还非常好玩,大家可以和轮子玩游戏。
1.每人一个轮子实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2.说一说轮胎的小秘密。
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
摸一摸什么感觉?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它为什么会凹凸不平?
(评析:通过与轮子亲密接触和以前玩轮子的经验,幼儿能找到轮子的秘密,了解轮子的特征DD黑颜色、有弹性、表面有花纹……幼儿之间共同分享自己的发现,并现场验证是否正确,最后对轮子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四、游戏练习
1.看课件《请你帮我找到家》,示范玩法。
2.幼儿上机操作游戏。先按教师的要求找到相应的轮子,然后操作鼠标送轮子回家。
反复游戏,给不同水平的幼儿同等机会。
(评析: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在幼儿园,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课件并非只是一个“教具”,它也是幼儿的“学具”。它能实现人机互动,幼儿亲自操作鼠标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轮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活动
谈话:我们认识了以前的轮子和现在的轮子,那未来的轮子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当小小设计师,一起设计未来的轮子,好不好?说不定将来的汽车上会安装上小朋友设计的轮子呢!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图书中恐龙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知道图画书种不同的类型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3.认识化石并理解化石存在的意义
重点难点:
认识化石并理解化石存在的意义
活动准备:
图片《真的有恐龙吗?》,幼儿用书《真的有恐龙吗?》,有关挖掘恐龙化石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很久很久以前,恐龙在地球上生活,可是现在已经看不见它们了,既然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曾经有恐龙呢?
二、展示图片,先把图片的半边遮住,让幼儿观察局部的几张图,讨论图片中展现的某些动物的`局部外形特点。
1.考古学家先会在地下发现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画上的这几张图。你们看看这些分别是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这只脚看起来像是什么动物的脚呢?
3.牙齿和嘴巴又像什么呢?
4.为什么画面中有鸵鸟和犀牛呢?
三、再将挂图种恐龙骨骼模型的部分呈现出来,请幼儿观察恐龙的骨架,发现刚才死的局部图在在整体图的什么部位。讨论模型的外形特点。
1.专家们把挖出来的话时都拼凑起来,形成了这样的模型,发现不是现在还存在的动物。你说说这个骨架是什么样子的?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红色虚线圈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它和现在的动物不一样?
四、播放恐龙化石的视频,让幼儿对化石及挖掘工作有初步了解。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花朵的外观,学习从颜色、形状等多角度观察物体特征。
2、大胆想象,感受将花朵形状与具体的物品形象结合在一起进行感知。
3、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各种花朵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认识花朵的外观。
二、请教师扮演成春姑娘,手持装有各种花朵图片的布袋,请幼儿每人从布袋里摸一张花朵图片。观察它的外形特征。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图片。
2、幼儿独立观察,教师引导幼儿从花朵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
三、激发幼儿想象力,用花朵形状与具体形状对应的方法,巩固对花朵特征的了解。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2、请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花朵的形状特征,想象它像什么,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
3、幼儿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比较花朵之间的差异。
5、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并说说它的特征。
活动反思:
在五大领域中,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并没有好上与难上教学活动的区别,只不过每个老师的性格、特点不一,有些喜欢语言,有些喜欢美术等。为了尝试一个新领域,这次我挑选了一堂中班的科学活动来挑战自己。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去探索、发现问题,在刚开始出示三个球的环节中,激发了幼儿极强的好奇心。在让幼儿说一说小球可以怎么玩时,有的幼儿说:“往上抛。”有的说:“一个传,一个接。”还有的说:“你抛给我,我抛给你。”在让幼儿自由玩时,我发现孩子们用了刚才幼儿说的那几种方法,没有尝试新方法。在玩后,我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玩法时,发现跟前面幼儿回答的问题,有点类似。第二环节中,我让幼儿说一说如何让小球站稳了,有位幼儿说:“用手做成爱心,把球放在上面。”对于这个回答,其实小球也是站稳的,只不过用的东西不一样,随后,我又问了句:“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利用些什么材料,我们可以让小球站稳了呢?”在我引导后,一位幼儿随即说:“用一个瓶子,把乒乓小球放在瓶口上。”此时,一下子又把问题拉入了教学状态中。后来,我又准备了一些辅助材料,让幼儿借用材料自主找一找、玩一玩,只见有的幼儿选择了毛线,有的幼儿选择了毛巾,有的拿了瓶盖,还有的拿了沙包。后来,为了增加难度,我发放给幼儿每人一张白纸,让幼儿尝试用一张纸如何使小球站稳,我刚提出问题后,孩子们都一一举手了,有些幼儿边举手边说:“我知道啦,我知道啦。”我原以为幼儿都想到了好办法,在让幼儿幼儿操作中,绝大部分幼儿都用一张纸,然后把小球放在纸上,就是所谓的小球站稳了,其实,我只要稍微动一动桌子,小球仍会掉下来的。就在此时,我灵机一动,故意用气吹了下一位幼儿的小球,轻轻晃动桌子,顿时,小球掉下来了。这一次的失败,似乎在提醒孩子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波折后,孩子们又重新玩起来,这一次,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有的把纸张团起来,球放在上面,也有的把纸弄皱,小球放在里面……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来了,我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的田野,天空。为美术课《秋天的大地》做准备。谁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知那个孩子发现了一只蛐蛐!整个班的孩子们立刻炸了锅似的兴奋。我一看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决定开展一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虫和人们的关系。让孩子们更直接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培养孩子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和与同伴的分享交流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虫,体验制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难点:分辨益虫、害虫。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电子图片若干,纸质小图片若干)、视频、制作瓢虫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1、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两只眼睛亮晶晶,飞低飞高报阴晴,飞来飞去捉害虫。(蜻蜓)
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2、师:原来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些昆虫。那么,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昆虫世界可神奇了。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小动物,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
1、(1)、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3)、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们共同的名称叫什么?教师随机画出昆虫特征图
(4)、还知道哪些昆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幼儿介绍哪一种,就请他拿出这种昆虫的图片。)
三、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师: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叫做害虫。板书
2、师: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1)害虫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危害人体与其它动物,传染疾病,例如蚊、臭虫、蝇、蚂蚁、蟑螂、蚂蝗、血吸虫等;另一类危害庄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虫、蚜虫、蝼蛄、苹果钻心虫、稻螟虫、松毛虫等。视频《苍蝇的危害》
(2)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蚕、柞蚕等;有的益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例如蜻蜓、七星瓢虫、金小蜂等。
3、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他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幼儿分类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师: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小结: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五、活动延伸《制作瓢虫》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制作瓢虫的材料,现在我们来做一只美丽的瓢虫吧。(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孩子在课堂上看见书本上和我提供的各类昆虫作品,每个人都非常开心。这节课我先通过谜语激发孩子兴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让孩子们通过看形态各异的虫子图片而喜爱上漂亮的虫子,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常见的昆虫进行益虫和害虫的分辨,让大家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过制作各种瓢虫感受制作的快乐!
在构思这堂课的内容过程中,导入部分感觉比较难,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一直困饶着我。本想找个昆虫方面的动画片段,通过欣赏导入到新课中。结果这样理想的动画片没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说说自己熟悉的昆虫,显得有些简单。于是我就通过谜语的形式导入了新课,效果还不错!
昆虫是孩子们在大自然最常见的生物。孩子对昆虫的种类,形态也都较为熟悉。对孩子来说熟悉的事物相对容易表现,因此课堂上的气氛一直是活跃的,孩子举手也很积极,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能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关爱、激励、宽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活动,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昆虫的相关知识,他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参与热情。
但是在进行第二部分教学时,我是一张一张的播放昆虫图片。这样孩子们不是很容易能发现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听课老师建议我先一张张播放然后把这些图片汇总成一张大图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听课老师的意见让我发现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还不够细致和认真。如果再次上这堂课,我一定要重新设计所展示的图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过《昆虫大聚会》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种游戏、猜谜语、看视频等方式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从而,更高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而,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教师扮演师猫头鹰博士,邀请幼儿去电动城玩。
2、幼儿在电动城里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二、寻找电池。
1、教师提问。电动玩具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寻找电池: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是电池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4、请一名幼儿上来将电池拿掉,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5、教师简单小结: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幼儿观察电池,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
2、幼儿初步尝试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3、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4、请没有完成的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电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还学会了正确地装电池,可你们要记得电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来,不然会把电动玩具给弄坏的,记住了吗?
四、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猫头鹰博士,欢迎幼儿下次再到电动城来玩。
活动反思:
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好玩的电动玩具。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6
认知目标:
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影像变化的原理。
通过制作万花筒的过程,培养幼儿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通过对万花筒图像形成原因的探究,发展幼儿创造力。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材料准备:
万花筒展开图、观察图片、塑料镜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
万花筒
实验步骤:
1、如图将图片抠下
2、如图将有线处折叠
3、如图将镜片粘贴在纸片上
4、如图将纸片折叠成盒状
5、将红色塑料片剪成三角形
6、如图粘贴在三角口处
7、如图放置小彩片
8、如图粘贴另一边,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请大家都来玩玩这个万花筒,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万花筒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发现:许多美丽的花,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3、这么美丽又好玩的万花筒,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颜色、形状、材质等,并且也可以让孩子们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这种材料。
(2)接下来让孩子们探索一下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我们怎样利用这张图片做成一个万花筒的筒身呢?在这个实验中镜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制作万花筒: 把万花筒展开图沿虚线取下来,并按折线折好。把三面塑料镜片用双面胶各贴在万花筒的展开图的背面。(注:贴三面镜片时,缝隙不要过大,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2)使用万花筒看观察图片,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小彩片在万花筒里不断移动位置,被万花筒里的镜子反射后,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3、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三)互动课堂
下面几种情况,哪个看到的物体数量最多?(三角形的)。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的万花筒最漂亮?
(五)总结延伸
用四面镜可以做成万花筒吗?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进行观让幼儿观察万花筒,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制作万花筒,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能力,体验成功快乐。
2、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尝试多种方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
4、体验水的特性具有流动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大小不同的瓶盖、布各种包装袋、海绵、皮筋、剪刀。
活动过程:
一、科学活动
1、开门见山,引出活动:小朋友,老师今天有个任务要交给你们,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自由结合。(幼儿四人一组到材料边)
2、师:小朋友看看都有哪些材料?(瓶子、塑料膜、海绵、皮筋、剪刀……)
师:下面小朋友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运水看哪组想的办法多?可以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开始吧。
3、幼儿探索运水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A每组小朋友最先想到的方式师找一个大小相当的瓶盖把瓶子盖紧,然后到桶里舀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然后小心翼翼的倒进去,然后拿彩笔记录到后面的黑板上。(用图画表示)
B也有的小朋友直接用吸管吸水,然后挤到瓶子里。
C有的小朋友用海绵吸水然后拿到对面去,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海绵太大无法把水挤到瓶子里,第一组有一名小朋友在尝试过程中想出没有底只有盖的瓶口大,把海绵里的水挤到没有底的瓶子里较易然后再把水倒进对面的水桶里。
D第2儿组有一个小朋友想出用塑料膜的四个角提起来运水、还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膜垫在没有底的矿泉水瓶底下、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瓶底更加省力一次又可以运更多的水
E一组又个小朋友想出用半圆的球体(下面又个小口)上面口大下面的口小把它放在对面的水桶口上面然后在往里面倒水这样水不容易漏出来。 F有的小朋友想出用贝壳去运水,
G有的小朋友想出用针管吸水
H有的小朋友在用海绵运水的时候发现在路途中海绵容易把水漏出来,就想出用塑料纸垫在海绵的下面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
4、小总结:
师:小朋友快到老师身边来刚才我们都尝试了自己的想法,看一看我们想出了哪些种方法?先看第一组,
A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得?师;好你把你的想法给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边拿瓶子演示一边说:我给这个瓶子找了一个合适的盖拧上然后到桶里舀水把水运到对面的桶里去)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1)
B师,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一样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就行了
C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海绵)这是谁想出来得,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朋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海绵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它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想的真好。(教师列上数字2)
D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这个一半的球到桶里舀水然后把水运到对面去)(教师列上数字3)
E师: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贝壳皮到桶里舀水然后倒到水桶里去)(教师列上数字4)
F师:谁来说一下种方法?(幼儿边演示边说我拿这个有小孔的半圆球把它放到对面的水桶口上往里面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
师:她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鼓励鼓励她(幼儿一起鼓掌)
师:第几种方法了?(幼儿齐声回答第五种)
G师:这个圆形代表什么?幼儿齐声回答(瓶子盖)谁想的这种办法?好你来说一下。(我用瓶子盖来舀水然后倒到对面的水桶里)
师: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6。
H师:下面这种方法两个符号画到一块这是水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你是怎样用这两种材料来运水的?我把塑料膜垫在矿泉水瓶子的底下然后水就比容易漏出来在把水倒到对面的水桶里。
师:她想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鼓励鼓励她。(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7)
I这个符号代表的好象是酸奶瓶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讲(这个酸奶瓶没有底也没有盖我把它放在对面的桶上小口朝下大口朝上这样再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种好办法小朋友鼓励鼓励他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8)
J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袋到桶里面兜一些水然后把水倒到对面的桶里)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9。
K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针管)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我用针管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水挤到对面的桶里去)
师:也很好,好我们一块来数一数一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多少种方法幼儿一起数(1、2、3、4、5、6、7、8、9、10)
师:一组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们来看看第二组小朋友想出了那些办法?
A这是谁记录的?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我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没有底的矿泉水底部这样在舀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还能一次运很多的水这样非常省力气)师(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教师列上数字1)
B这是谁想的办法,好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提住塑料膜的四个角然后到桶里面去舀水)
师:不错真是个好办法。(教师列上数字2)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膜蘸一下水然后送到对面拿的桶口挤一下也能挤进水去)也是一个办法(教师列上数字3)
师:第二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三种方法,下面看一下第三组小朋友都想了哪些方法?(方法同上)
师:小朋友我们看一看哪个组想的办法最多(一组)我们鼓励鼓励他们。
5、再次尝试。
A、师:小朋友你认为那种方法好?那种方法不好?为什么?你愿意尝试一下别的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吗?(愿意)师:我们来试一试。
B、幼儿进行探索,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亲身体验了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
6、进行游戏
A、师;小朋友到老师这边来,刚才你们都尝试了各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次运水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运的水最多?
B、幼儿进行分组运水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大部分都喜欢用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来运水,因为通过前面的探索他们都在潜意识里知道矿泉水瓶装的水多,这种方法比较好。二组的小朋友在比赛中也运用了别的组想的好办法把有孔的半圆球放到水桶口上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
C师:好,时间到,我们来看一看哪个组运的水最多,(把水桶并排放到一起然后进行比较)一组胜利了(一组小朋友进行欢呼)
7、结束活动
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可真不错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你们真实棒极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奖品,(幼儿欢呼)过来看一看是什么?老师给你们带上真漂亮。
二、艺术活动
1、导入部分:
A、师:小朋友你们平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运水工具?(水桶、脸盆、水瓢、运水车……)
B、师:今天我们玩了运水的.游戏,小朋友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现在请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我们来作一次小小设计家,把你认为最省力的运水工具或者方法画下来然后把你的作品送到工厂去制作出来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方便。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品
师:哪个小朋友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幼儿举手)好你来讲一下(这幅作品是我画的,我画的是一辆洒水车,里面装了满满的水,洒水车可以浇花、浇树、浇小草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能够呼吸新鲜得的空气)师:你的想法真好。
师:还有谁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好你来说(这是我画的,在平常生活中人们总是用水桶提水很不方便,我在井边设计了一个按扭,一按水就回自动从井里抽出来然后流到家里的水缸里去)师:你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咱们小朋友鼓励鼓励他。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都是小小设计家,设计的运水工具都很棒,我们把作品送到工厂去好不好。(好)
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今年我在大班进行了有关玩水的活动,从最初的自由玩水到幼儿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工具玩水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不仅喜欢挑选可以盛水的物品玩水,而且常在倒水过程中把水洒了一地。受此启发,产生了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把水装入瓶子里而不洒在地面上。通过此活动,拓展幼儿的思路,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蘑菇的名称、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
4.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蘑菇见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2.选择一处室外草地,设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散落各种蘑菇图片。
3.香菇实物若干(干的和鲜的两种),各种干燥过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金针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采蘑菇。老师当兔妈妈,小朋友当小兔,我们一起到山上去采蘑菇。”
二、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的图片,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师给幼儿讲解蘑菇的基本知识。
三、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蘑菇类食物,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蘑菇。
四、玩游戏
1. 教师要幼儿一起来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当兔妈妈,把画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请幼儿当小兔去采蘑菇。在草地上捡起一张卡片就算采摘了一朵蘑菇。
2.在采蘑菇的时候,幼儿一定要仔细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没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儿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没有毒的蘑菇后,由兔妈妈统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儿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分散地找蘑菇采摘。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到山上采蘑菇的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第二环节,认识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他们看着、听着。第三环节,多数孩子能按讨论要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蘑菇,第四环节,采蘑菇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
改进之处:1.认识蘑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强,认识部分常见蘑菇的幼儿先讲讲,然后教师再讲。2.讨论环节,分组的时候幼儿表达能力强和较差的要进行搭配。3.采蘑菇环节,由于幼儿积极性强,兴趣浓,分组游戏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
小百科: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通称为蘑菇。
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乐于表现,而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而且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在升中班之后对黑板上吸着的磁铁有着很浓厚的兴趣,经常会拿着磁铁到处吸。因此我在这次选课中,就选择了科学领域中的《你追我赶》这个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磁铁让小纸人运动方法,使幼儿对探究磁铁磁性现象的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一)探究磁铁小人的运动方法。
(二)萌生探究磁铁现象的意愿。
(三)活动准备
磁铁、回形针、白纸、画笔。足球小人
活动过程
(一)你能追上我吗
1.我是一个小纸人,我会走路和跑步。教师将足球小人放在垫板上,移动磁铁操控小人行进。
2.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让小人走起来的吗?请幼儿观察小人,大胆猜测小人会动的原因。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磁铁和回形针,发现磁性现象。再次演示足球小人的走动情景。
(二)我的足球小人
1.教师看足球小人和足球的制作方法:在白纸上画一个小人,简单涂色后沿轮廓剪下,并在足球的脚部别上回形针。足球的制作方法同足球小人。
2.请幼儿找一位好朋友做搭档,一人制作“足球小人,另一人制作”足球“。
3.探索足球小人和足球动起来的.方法。
4.怎样让足球小人来踢球?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将磁铁来回移动,使小人能够活动。
(三)游戏:你追我赶
1.在熟练掌握用磁铁移动足球小人的方法后,进行该游戏。由操作足球的幼儿先移动球,与足球小人拉开距离,此时操作小人的幼儿要追赶足球。
2.幼儿自由结伴游戏。在一个足球场上可以多立1-2个小人,追赶一个球,积极探索磁铁吸住回形针的有趣现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模板03-27
冬天科学教案02-14
有关科学教案02-06
(推荐)科学教案08-07
必备科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