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优选【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角色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用橡皮泥做蛋糕非常的喜欢。因此,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我是小小蛋糕师》。这一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幼儿园旁边就有蛋糕房,孩子们对于美食蛋糕又是非常的喜欢,因此我利用孩子生日的机会带领孩子一起去蛋糕房参观并制作蛋糕。
活动目标
1、参观蛋糕房,了解蛋糕的制作过程。
2、体验制作蛋糕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设计参观蛋糕店的路线。
2、联系蛋糕师傅讲解蛋糕制作流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参观蛋糕房,制作生日蛋糕。
二、参观蛋糕房,了解蛋糕制作过程。
1、参观蛋糕房流程设置。
2、观看蛋糕师傅制作蛋糕的过程。
三、幼儿练习,在师傅指导下制作生日蛋糕。
1、听师傅讲述蛋糕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2、幼儿个别练习制作。
四、珍惜劳动成果:品尝自制的蛋糕
1、邀请朋友一起品尝自制的生日蛋糕。
2、感谢蛋糕师傅。
五、活动延伸
角色游戏中,开设蛋糕房等角色游戏区,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内容与要求】
1、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进一步萌发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重点】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材料与环境创设】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提问: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从小实验中找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设疑: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1、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指导: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能否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提醒幼儿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重点提问: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重点指导: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要求: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2、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三、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我们再去找一找。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帮助小蚂蚁点点的过程中有兴趣的探索使物体变长。
2、愿意较清楚的表达自己使用的连接方法。
活动准备:
回形针、吸管、纸条、布条、橡皮泥、固体胶、夹子、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只小蚂蚁,点点和小黑。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带问号的故事,带问号故事的小主人是谁呢?请你们用黑宝石一样的眼睛看看,哎,这是点点:小朋友们好,点点好,跟新朋友打招呼要记住朋友的名字,点点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小黑:小朋友们好,小黑好,真好,跟新朋友打招呼能记住朋友的名字,点点和小黑是好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有,你们都有一起玩一起游戏的好朋友。
二、讲故事
点点和小黑它们住在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当凉风吹起的时候,两只小蚂蚁决定去树梢上看风景,树梢是树的哪里?树梢是大树的最顶尖上,他们你帮我来,我帮你,嘿呦,嘿呦,小朋友一起给他们加油,加油,加油,(爬到中间的地方停下来)。谢谢你,我有很多好朋友是中四班的。嘿哟嘿哟它们终于爬到了树梢,它们站在树上放眼望去,哎呀,好美的景色啊,我说过这是个带问号的故事,问题来了,点点和小黑可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你认为什么景色是最美的.?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及时点评)小结:点点激动的向前跨了一步,哎呀,咕咚,它从树上怎么样了呀?掉到了小池塘里,小黑焦急的看着它的朋友:救救我,救救我。小黑呢也非常着急地说:我会来救你的。危难时有时候身边的东西就能起到救助的作用,它拿起身边的树枝说:我来救你,我来救你,(拿起树枝提问)提问:小朋友看怎么样啊?个别幼儿回答:太短了,太短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怎么办呢?
三、幼儿操作探索
1、现在你们也是点点和小黑的朋友,你们也要帮助它。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你们可以想办法使它们变长,长到可以救点点,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3、幼儿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什么变长的?
四、在背景的下,孩子边收拾材料边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影子的秘密》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探索影子活动的兴趣,在请孩子们动手操作进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奥秘,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道产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3.激发幼儿对于"影子"这一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动重点:知道影子产生必须有光的照射;影子会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
活动难点:通过做影子小实验,发现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方向。
活动准备:小电筒每人一个、镜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孩子探索影子的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树荫》
2.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
小熊后来被什么东西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
二、教师实验,孩子观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教师小结:影子产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
三、运用各种操作资料,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
1.分组请幼儿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3.操作要求:
(1)用手电筒从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
(3)交换操作材料。
四、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实验,帮助小熊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五、游戏:捉影子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幼儿用手捕捉,用脚踩影子。
六、延伸活动:
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
教学内容附录: 树荫火辣辣的太阳,凉爽爽的树荫,小熊躺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小熊跳起来,揉揉眼睛一看:哟,树荫跑开了,谁在开玩笑?小熊很生气,他问小树,小树说:"我不知道!"他问小鸟,小鸟说:"我没看见!"一只小狗走过来,小熊问小狗,小狗说:"自己想想!"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嘻嘻笑;小熊低头望望树荫,树荫跑到另一边去了。小熊拍拍脑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阳在开玩笑。"小熊找来木桩,找来绳子……他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会儿,小熊又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
小熊跳起来,对着太阳挥挥拳头:"你真坏,你真坏!"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旅游去”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暑假期间大部分小朋友都有外出旅游的经历。他们互相交流着各自去过的地方,回忆着愉快的旅游经历,意犹未尽。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她们都知道去旅游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还要买票。因此针对幼儿的这一热点话题,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算出算式题上的得数(票价),等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后,再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求幼儿算出算式题的同时还要将票价和相应的交通工具连起来,让幼儿体验算式题在生活中的基本运用,激发幼儿学习加法式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计算加法式题得出票价,将票价和相应的交通工具连起来,并理解加法式题的意义。
2.体验式题在生活的运用,有学习加法式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包、算式题卡和答案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1.我们都去过许多好玩的.地方旅行,每次去旅行我们都会乘各种交通工具,你们都乘过哪些交通工具呢?(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
2.每次乘飞机我们都要买票,每种票子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算一算各种交通工具的票价,一起旅行去。
3.游戏反复进行,等幼儿熟悉玩法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来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并发出指令。
小结:原来只要我们算出算式题卡上的答案,就可以乘坐相应答案的交通工具去旅行啦!
二、模拟旅行——我的火车就要开——体验假发的不同,乘坐的交通工具也不同。
关键提问:(游戏前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算式题卡)
1.教师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发出指令:“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开到北京去,有票的乘客请上来!”(教师出示答案卡3)
2.持有该算式题卡得数“票子”的幼儿(即:1+2=、2+1=、3+0=、0+3=),凭票子上车,直到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开走,游戏结束。
3.游戏反复进行,等幼儿熟悉玩法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来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并发出指令。
小结:原来只要我们算出算式题卡上的答案,就可以乘坐相应答案的交通工具去旅行啦!
三、第二次模拟旅行——游戏前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算式题。
关键提问: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可以帮助其他有需要的朋友们选择旅行的交通工具。
2.要求
请大家来算一下黄色车票上的算式题的答案用笔写在旁边,答案就是车票的价格。
看看每种交通工具上的数字,结合算式题卡的答案,就可以选择相应的交通工具了。
用线吧车票和各种工具连接起来。
找一找没有价格的空白车票,写上算式题,帮助乘客补票。
3.幼儿操作
小结:原来在生活中运用加法,能便于大家解决很多困难。
四、活动延伸
1.游戏可以改成“我的汽车就要开”,模拟在上海各地旅游。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糖、盐、味精若干; 一次性杯子(装有清水); 鸡蛋一人一个;毛巾 ;课件《淹不死人的死海》;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观察物体“沉与浮”的现象
1、感知物体的“沉”和“浮”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 你们看看,老师今天准备很多东西,我请几个小朋友们来帮我把它们放进水里,看看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2、教师小结:对了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浮起来的。
二、 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那鸡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呢?好,有不一样的答案,那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试试看。
2、幼儿将鸡蛋放入装有水的一次性杯子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幼儿操作,发现实验结果。)
师:刚刚小朋友都试验了,谁能告诉老师,你的`鸡蛋放入水中怎么样啦?
师小结:鸡蛋在水里是会沉下去的
3、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现在我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要注意看哦!咦?我的鸡蛋怎么样啦?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个水中会浮起来呢?”
4、尝试(加入)不同的材料观察鸡蛋(在水中)的现象
(1)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老师在水里加了一种神奇宝贝,到底是什么,是盐、是糖还是味精呢?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记住每种颜色杯子只加一种材料,搅拌溶解后再加入鸡蛋,看看到底是哪种材料是神奇宝贝。
实验后讲述:现在请小朋友放下手中的材料,谁能告诉老师,你在水里加什么杯子颜色的材料,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加强巩固:请幼儿将幼儿将鸡蛋按照加的的材料进行分类。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蛋浮起来。
三、(结合课件了解)死海的秘密
1、观看课件,了解死海能使物体漂浮的成因。
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2、看完后提问:死海为什么能让人浮起来啊?
师:死海的盐含量很高,可以让东西浮起来。
四、活动延伸
师:好,今天我们用生的鸡蛋放入加盐的水里会浮起来,那熟的鸡蛋会不会浮起来呢?请小朋友回去后自己试验一下,好不好?明天来告诉老师。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的时候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点: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
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关于沙的用途:沙纸、沙画、沙球、沙包、沙漏等。
2、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路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三、制作"沙雕"。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沙”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的,而且幼儿又十分喜欢的活动材料。本活动着力于充分挖掘和利用“沙”来让幼儿积累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想说:“传统的”、“便宜的”不一定就不好——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利用,它们照样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活动设计注意对“沙”这一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的充分挖掘,注意在教育活动开展的“家园结合”,注意幼儿与“沙”的交互作用,因而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学习也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过程,我都是让幼儿自己玩沙子,通过幼儿动手探索,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寻找宝藏——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活动中,我尽量做个“引导者”,引导幼儿注意和观察,每一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启发他们讨论这种种现象的原因,引导幼他们根据这些现象去讨论、去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可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知识自然而然的印入幼儿的脑中。
通过活动我发现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通过了触摸、抓、捏、扒、筛、吹了解到沙:很软、很细、一粒一粒的、不溶于水。这样的活动,孩子开心,老师轻松。
不足:
有些结论我说得过于急,没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如果我能更放手让孩子们玩,教育效果会更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动物吃什么这一活动构思,引发于孩子的身边。一天,午饭后散步,带小朋友去观察小白兔,小白兔正在吃胡萝卜,有的小朋友说小白兔还喜欢吃白菜,有的说小白兔喜欢吃香肠,还有的小朋友说小白兔喜欢吃苹果,于是在小白兔吃什么食物上,几个小朋友争论起来,引起了更多的小朋友参与讨论,它们对动物吃什么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更多地了解动物的食性,知道动物们喜欢吃什么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并尝试按动物进食的特征进行分类
2、知道按照动物的习性给他们喂食,萌发关爱,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卡片
活动难点:
尝试按照动物进食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重点:
了解动物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客人——乌龟爷爷,今天它要在动物餐厅请客,庆祝它一百岁的生日。小朋友猜猜看,它会请谁哪?(请小朋友猜想,引起兴趣)
二、乌龟爷爷请客(教师在黑板上展示)
1、出示动物图片:你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龟爷爷都请了哪些动物客人,老虎、狼、猫头鹰、羊、梅花鹿、驴、狮子、鳄鱼、狗、狐狸、牛、马、兔子
2、幼儿分组初步尝试操作卡片为动物分座次。
(请幼儿想办法,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乌龟爷爷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到动物餐厅来吃饭,定了两桌,现在小动物陆陆续续都到了餐厅,怎么坐呢?你们有办法吗?(请幼儿想多种方法分桌)可是乌龟爷爷在一号桌放的'全部是肉,二号桌全部是青草,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找到属于自己的桌子吧。(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操作)
3、每组请一人说说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引导幼儿尝试按动物进食的特征进行分类。(请幼儿想办法,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原来我们大自然中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有的喜欢吃草,有的喜欢吃肉,科学家把爱吃草的动物叫食草动物,爱吃肉的动物叫食肉动物。
4、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食草动物?哪些是食肉动物?
5、请幼儿试按照动物的特征再次进行分类
6、出示野猪图片:
它既爱吃肉有爱吃草,像这种既爱吃肉有爱吃草就叫杂食动物。想想看还有那些动物实在是动物?难题出来了,乌龟爷爷只摆了两桌,怎么办?(请小朋友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活动总结与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了解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原来它们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呢!以后小朋友们再去动物园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小动物乱吃东西,以免他们因吃了东西受到伤害,做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二)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一)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二)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