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2 09:26:15 教案 投诉 投稿

【优】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在初步学习文言文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8个生字,认读2个字。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在初步学习文言文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学会2个生字,认读2个字。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论语一则”,解题:什么叫论语?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读,互相订正字音

  3、汇报读

  4、应该怎样停顿?师指导,生试读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2、说说你周围的同学有什么优点、缺点。你会怎么做?

  试着让学生用论语中的句子说一说。

  四、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论语是学生首次接触的知识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件简单的事。于是我采用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话题出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这样既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离自己很近,又使他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后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一次学习古文主要是让学生产生兴趣,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板书设计:14、论语一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二课时(4月25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学习六个生字。感受文言文的文字特点和魅力。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难写字。

  教学过程:

  一、指名正确读课文。

  说说文章的意思。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必择善而之改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3、观察怎样把这些字写好,描一个写两个。

  三、指导背诵。

  指名让背下来的同学背。说说自己是怎么背下来的。不会的同学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本课生字虽然笔画比较简单,但是结构比较复杂,写好很难,所以注重了书写上的指导。

  板书设计:14、论语一则

  必择善而之改

语文教案 篇2

  一、师生对话,激发兴趣

  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哪些?老师知道哪些?比比谁说得多。

  (长城、故宫、布达拉宫……)

  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古代建筑(写课题),它是怎样一座桥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根据注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要求能读会字

  3、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画出来

  4、想想如果请你说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你打算说哪一句?

  三、组织交流,字词点拔

  1、听写生字发现错误将自己出错的字正确书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读记酬情抄写

  2、交流不理解的词,教师巧作点拔,让学生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你准备了哪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为什么?

  ——由“重点句”导入“重点词”

  4、学习单元提示,初步了解“重点词”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找重点词

  1、逐段读,逐段找;充分读,细心找,说出理由,意见不强求一致,同学们听后想一想,选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画出来。

  2、统计画下的词,支持率最高的词由教师书写到黑板上。

  世界闻名创举美观宝贵

  五、精选练习,巩固字词

  1、练写生字,自己选择词语抄写数遍。

  2、选择一个自然段熟读成诵。

  3、收集赵州桥的相关资料,预备交流。

  六、研读课文,自由感悟

  1、分发简图,说明要求

  各自学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建造年代:

  设计师:

  建筑特色:

  设计亮点:

  历史意义:

  你的`评价:

  2、用视频投影仪展示研读成果。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自己上台讲解,交流。

  3、有关赵州桥的多媒体资源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

  六、综合实践

  播放绍兴桥文化相关资源,选绍兴的一座桥,制作图文并茂的卡片以备展示。

  七、听写词语,选择造句

  八、再读课文,背诵片断

  九、交流卡片,展示评优

  十、作业指导,完成习题

  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

  十一、质疑:初读课文时不理解的词,现在仍不懂的,请提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3个新词语。

  2、学习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了解与之用法相似的关联词“不但……还……”“不仅……而且……”等。

  3、能正确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选择一段背诵,有各自的感受。

  5、了解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和建造是建桥史上一个创举。

  *6、结合绍兴的“桥文化”,激发对具有浓厚江南风情的石桥的探究兴趣,培养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懂故事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一)社会热点导入新课

  板书标题: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同学们,老师从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某公司职员向公司借了三千元,借条上写着:“还欠款三千元”。谁知,这张欠条却引来了一场官司,如果将“还”字读成“hu2n”字,就是还了三千元;如果读成“h2i”,那就还差三千元。看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人要确立法制意识,人与人之间要讲“诚信”。大家知道,有借条欠账还钱,天经地义,但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债主身故,未留下字据,他的儿子又不知情,蔡勉旃却把一千两银子送还给他儿子。要问这是什么缘由,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借助注释疏通古文

  出示投影片完成有关练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旃(zh1n) 券(qu4n) 辇(ni3n)

  (2)解释文言字词:

  亡友: 敦风义: 千金:

  寄之: 立券: 亡何:

  愕然: 未尝语我: 致之:

  (三)结合注释讲述大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理解课文。各小组推荐一人复述故事内容,老师加以评述。

  (四)深层感悟现场讨论

  1.剖析重点文言句:

  (1)出示: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问题征答:

  ①友人之子当时是什么表情?

  明确:友人之子表现出惊奇、诧异的.神情。

  ②“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这句话是什么语气?他为什么不相信这是事实?

  明确:这句话是反问语气。父亲未有遗嘱,家中又无字据。

  ③“父未尝语”是何原因?

  明确:父亲相信蔡勉旃的人格,因为他特别讲信用“重诺责”。

  (2)出示: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问题征答:

  ①蔡勉旃的“笑”有什么含义?

  明确:表现了他以诚待人,讲究信用。

  ②从“券在心,不在纸”这一点看,蔡勉旃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诚实守信。

  ③从当今社会看,“不在纸”的做法值得不值得提倡?怎样避免老师所讲的小故事中出现的借条纠纷?

  明确:不能提倡,因为在法制健全的今天,任何事情都要重证据。

  ④什么叫“一诺千金”,中学生如何讲诚信?

  明确:“一诺千金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古文二则》教案》,

  ”形容诺言的信用极高。

  2.就中学生如何讲诚信,自由讨论,教师点评。

  (四)总结全文评价人物

  概述蔡勉旃的性格特点。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收集古人讲“诚信”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戴震难师》

  (一)引用典故导入新课

  大学问家孔子在东方巡游时,遇到两小孩讨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在今天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孔大圣人。其实,做学问就要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历史有惊人的巧合,今天又有一小孩难住了老师。

  板书课题:戴震难师

  (二)结合注释疏通古文

  1.出示投影片,学习小组互测,指定学生口头回答:

  解释文言字词:

  是年: 乃能言: 何以: 述之:

  应之曰: 相去: 几何时: 然则:

  无以应: 书塾:

  2.自由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三)熟悉课文改写对话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内容。

  2.将文中对话改写成白话体的人物对话。

  重点句提示:(注意长句的音节停顿)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情节的生动性。

  (四)情景喜剧戴震难师

  每小组推荐两人,一人扮演先生,一人扮演戴震,要求如下:

  1.语气语调要尽量模仿逼真,尽量做到形神兼备。

  2.要准确表达疑问句之间的区别。

  3.由老师和学生评委进行评选,选出最佳表演奖。

  (五)现场讨论实话实说

  1.你对这位老师有何评价?

  2.你认为老师最后的赞语合适吗?

  3.从《戴震难师》这个小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课外延伸知识链接

  从互联网上或图书馆检索。

  名人简介:

  戴震、顾炎武、徐珂、朱熹

语文教案 篇4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问题写在书上。

  2、学生提问,教师小结归纳。

  2、着重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作业

  1、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 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 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 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 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 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 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 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 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 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 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 → 不情愿

  爸爸: 赞赏 → 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从“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狼为什么是“功臣”?而鹿是“祸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3、课文告诉我们了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3、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4、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5、过渡

  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6、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7、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8、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18狼和鹿

  功臣 狼暗算鹿 森林 一片葱绿 生机勃勃

  鹿只有四千只 鹿 活泼 美丽 嬉戏

  祸首 狼被捕杀 森林 绿色消退 枯黄蔓延

  鹿超过十万只鹿 疾病象….游荡 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捉蜻蜓

  识蜻蜓

  放蜻蜓

  习作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青蛙的资料、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播放光盘: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生动。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

  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学难点: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处处留心。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第二题学——写好钢笔字。

  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想想做做)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二、想想做做

  1、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2、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3、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4、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5、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6、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

  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

  1、课件

  2、字盘

  3、生字笔顺纸

  4、生字描红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

  二、课内悟:

  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溃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 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 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9、指导书写:

  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 同:偏旁不同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

  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

  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

语文教案 篇6

  创意说明: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阅读课文的第10~14小节,了解这部分内容所写的两件事情。

  三、用视频展台、投影仪将张洁的《挖荠菜》的.第10~13小节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考虑:

  (1)这部分内容与课文的10~14小节的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写到了采摘的过程和吃的过程)

  (2)这两部分内容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柳叶儿》主要告诉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荠菜》告诉人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还提出了子女教育的问题)

  (3)体会两段文字中景色描写的作用。

  (《柳叶儿》写出了乡间景色的优美,当时的“我”丝毫不觉得生活的苦涩,而读者却体会到“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挖荠菜》写出了“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四、讨论总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分析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 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解读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启迪同学们联系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作家钱钟书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窗》,说人们最初建造房子的时候是没有窗户的,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再建造房子的时候便有了窗。透过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外面的人也窥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看看里面又会有怎样别致的故事……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品析人物形象

  2.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尾

  3. 联系生活,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检查预习结果:

  消遣(qiǎn) 一泓清泉(hóng)

  玫瑰(guī) 栩栩如生(xǔ)

  草坪(píng) 争奇斗研(yán)

  俯瞰(kàn) 气喘吁吁(xū)

  窄小(zhǎi) 五彩斑斓(lán)

  手肘(zhǒu) 津津有味(jīn)

  挪动(nuó) 扣人心弦(xián)

  四、体裁:小小说

  小:篇幅短小

  新:立意创新

  巧:构思精巧

  奇:结尾惊奇

  五、情景再现,复述情节:

  时间:“曾住过”表明这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地点:一家医院的病房

  人物:两位病人

  环境: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两个人,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

  开端:近窗病人和远窗病人关系融洽

  发展:远窗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远窗病人见死不救

  结局:远窗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六、互帮互助,共同探究:

  为了帮助别的同学理解这篇小说,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文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重点明确问题:

  一、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为什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探究结尾:

  故事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

  七、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人性的黯淡: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人性的光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

  课堂总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不仅是一简单的“物”,还是心灵的窗户,映照了美与丑不同的'灵魂,它是上帝的眼睛,让我们看清了人性的光辉与黯淡,一个利己,一个利他,一个热情,一个冷漠,一座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一张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这美丽的风景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作业布置: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去帮他一把,余香就不仅仅留在手中,还会沁入你的心脾。

  请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

【精选】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