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9篇(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科学探索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2、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使用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1、试验材料:积木、空瓶子、钥匙、硬币、橡皮泥、石头、树叶、乒乓球。
2、记录卡、水槽、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难点:尝试使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马上就要过节啦,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节,可是它不会游泳,它怎样才能过到河那边去呢?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泡泥、石头、叶子、空瓶子、钥匙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二)实验探究
1、师:浮在水面的就可以当作小船,沉下去的就不能当作小船。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3、教师小结:树叶、积木、乒乓球、空瓶子等可以浮上来给蚂蚁当船,而石头、钥匙、硬币则不可以。
(三)活动延伸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请小朋友动手实验起来吧,并将实验结果简单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实验活动,由于这种类型的活动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开展的较少,幼儿显得格外兴奋,参与的热情很高。“浮沉原理”本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泡泡泥、积木玩具、石子、乒乓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让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让幼儿动脑筋想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索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幼儿对这次活动至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
总体来说,课堂效果较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少数幼儿纪律不够好,课堂场面一度较混乱,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的,在以后教学中,课前准备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以便更好应对课堂突发情况。
科学教案 篇2
过程:
一、 自由探索
1、风在哪里。带领幼儿摸摸、抓抓,体会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启发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想风一样地行动。
二、引导发现
1用眼睛找风,从参照物上感受风的存在(小草、衣服、树叶的摇动等)
2用身体找风:如头发飘动起来,脸上的凉意。
3用自己的耳朵找风:区别不同的风声。
三、交流讨论
1、想一想、躲一躲:什么地方吹不到风。如:躲在大纸箱里等。
2、我们喜欢什么样的风,害怕什么样的'风?为什么?
目标:
1、 幼儿能够有兴趣的通过不同形式和方法来观察风。
2、结合生活经验表现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景。
准备:
羽毛、树叶、纸、石头、磁块、小木棒、金属勺、记录纸、笔。
扇子、吹风机、电风扇等。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活动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科学教育,教师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验证性操作,忽视幼儿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无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气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纸、一盆水、蜡烛、打火机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气球导入
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现在看一下气球鼓起来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气)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空气的秘密。
(二)展开
1、实验一:
杯子里面放进去了一张纸,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为什么?
老师找一位小朋友再将玻璃杯口倾斜,出现了气泡,为什么?
2、实验二
教师把蜡烛点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看蜡烛怎么了?并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灭。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3、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让塑料袋鼓起来,并讨论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气,摸一摸、闻一闻身体周围的空气,让幼儿自主讨论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再请幼儿深呼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动物也一样。
5、播放课件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6、懂得保护我们的空气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的时候要怎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小结: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让爸爸妈妈少开车、不要骑摩托车等等。
7、结束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三)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规律,运用规律。
2、掌握按颜色、数量的排序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版一套;幼儿镶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规律的串珠,一套没有规律的串珠;卡片3张;绿色、红色珠子若干;活动课程实录:幼儿随音乐有序取牌入座。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你们能告诉我刚才是怎么进教室的?(我们是听音乐进教室的,我们是取牌进教室的)
2、幼儿入座后,互相观察牌的颜色,感受规律。
(二)操作探索:
1、游戏一:观察串珠,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1)师:出示两串串珠(一串是有规律的,一串是没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串串珠各有什么特点?师:哪串珠子串的有规律?
(2)师:哪串是没有规律的?
(3)师: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4)师:那就请小朋友也试着串出一串有规律的串珠吧!教师播放动感音乐,小朋友开始串珠子。音乐结束后,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5)幼:我是按二个绿色二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我是按三个绿色一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幼儿纷纷讲述自己的作品)。
(6)师: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带好自己的串珠,摆个姿势小熊给你们照个相吧。
(7):设计本环节,就是让幼儿感知有规律的串珠更美,并能从中找出简单的规律。
2、游戏(二): 迎新年。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1)铺地板。
①教师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说,“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小熊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熊吗?”
幼:愿意。
②师:小熊说,“铺地板得按着它要求的规律来铺。小熊小熊装新房,地板铺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规律,铺完地板又刷墙。”(老师拿出一张自制的黑白变化规律的地板图片,请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地板颜色变化的规律后,按规律镶嵌)
(2)刷墙。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了,再帮我刷刷墙吧。”
“小熊家的墙壁是要刷彩条状图案的。小朋友仔细听,墙壁彩条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小熊小熊装新房,又铺地板又刷墙。红蓝黄、红蓝黄,按着规律来刷墙。”(老师拿制图片,请幼儿观察墙壁彩条,按着彩条规律在插板上镶嵌)
(3)挂彩灯。
①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墙壁刷完,再来帮我挂彩灯吧。”
②小熊家的彩灯也是有规律的。看谁设计的最好,小熊就选谁的彩灯挂在门口。
③教师巡回指导并、表扬"彩灯"设计有创意的小朋友。并请最有创意的小朋友在教师的演示版上"挂彩灯"。
④:设计本小节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按规律推理,并能用镶嵌在插板上把规律摆出来。
(4)游戏:风水轮流转,身体体验:幼儿围成一圈,按规律做动作。
①师:游戏方法:小朋友一边跟我说儿歌"请你先来拍拍手,请你再来拍拍肩,最后再来跺跺脚。一边从壮壮小朋友开始,依次做这三个动作。轮完一圈为止。如果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动作,就进圈里给小朋友表演个小节目。好不好玩?
②幼:好玩!游戏开始……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来小熊家玩得开心吗?接下来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很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科学教案 篇6
主要涉及领域:
科学、语言
活动说明:
这天天气晴朗,太阳暖洋洋地照着。体育活动课结束后,孩子们静静地在草地上休息,纤纤和小峰几个孩子在玩影子的游戏。“我的手变成蛇,吃掉你的鸟。”“我的鸟飞走了……”他们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师,我的影子还会变呢!”“我的影子为什么会跟我走?”听着一个个问题,面对一张张好奇的面孔,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这一系列活动,共同探究影子的秘密,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一:寻找影子
活动目标:
在找找、躲躲、玩玩中,亲身感受影子形成的原因,体验玩影子的乐趣。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晴朗的天气;室外;纸张;笔。
活动过程:
1.找影子。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子?找一找,记录你看到有影子的物体。
师: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影子像什么?
2.游戏: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教师讲游戏的玩法。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蹲成一团还有小小的影子?有的小朋友躲到树后面、屋子里就没有影子呢?
讨论得出:当物体被太阳等光线直接照射,就能产生影子。
3.游戏:踩影子。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通过游戏,幼儿知道影子是跟着自己动的,体验影子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幼儿与家长一起准备蜡烛、手电筒、台灯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寻找、记录时都非常的认真,葛成甚至观察到在地上爬的西瓜虫也有小小的影子。
藏影子时,如星、源源几个孩子躺在地上,以为这样影子就会没有了,旁边的几个孩子叫了起来:“还有影子,影子变成了黑线了。”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比较轻松自如。
活动二:玩玩影子 活动目标:
感受影子在灯光下的变化,并学会用标记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表格,如下图:
活动过程:
1.老师和孩子一起商讨确定记录的标记。
如:影子大(),影子小();影子色淡模糊(),影子色浓清晰();影子数量多(),影子数量少()。也可用自己能看懂的标记记录。
2.和家长一起记录观察的.影子。
夜晚,孩子与家长一起在灯下观察记录,并填写表格。
3.分享记录的结果。
来园后,幼儿交流记录结果。教师操作灯具,一起检验观察记录的正确性
活动反思:
幼儿带来的记录可谓千姿百态,有的在一格里记录了一种标记,有的记录了几种标记;有的用商量好的标记,有的自己画的图,还有的填好后在后面打了一个“?”。来园后,孩子们都认真地将他们的发现讲给我听,在检验时,记录正确的孩子开心得很,为自己感到自豪有不同结果的孩子老师建议他们晚上回家再做一次实验。
活动三:探索影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黑夜、日食等形成的原因及一些自然现象,进一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2.产生探究世界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请来教中学地理的苗苗爸爸,并带来太阳、地球、月亮的模型,日食、月食等图片。
各种动物影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看动物影子图片猜动物。
2.讨论:地球也有影子吗?
苗苗爸爸以交互式谈话方式边操作模型、边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使孩子了解黑夜、月亮的变化和日食等自然现象的形成。
3.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发现: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通不过,所以在物体的后面光线较弱,形成了黑黑的影子。
4.交流分享。
幼儿与苗苗爸爸自由交流,请他解答一些问题。
活动延伸:
家长与幼儿搜集一些有关影子的资料、图片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苗苗爸爸的演示讲解感到很新奇,不知道原来地球也有影子。调皮的超超把手放在地球仪前面:“我把地球遮黑了。”苗苗爸爸说:“对,当你的手有足够大时,就能遮住地球。有时天上有云经过时,它的影子遮住了我们,是不是要凉快些?”韩辰说:“我要造一把大伞,夏天时撑在天上,我们躲在它影子下面就不热了。”……孩子们自由问答,不时传来哈哈的笑声。
活动四:用影子
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到影子有非常大的作用。
2.学习制作皮影戏道具。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盏台灯、纸、笔。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了解古人对影子的利用。
观看古时候竖竹竿、量影子来计算时间的多媒体课件。
2.讨论:人们还利用影子来干什么?
(如伞的影子可以给人遮凉,观察影子知道物体,医学上的造影,皮影戏等。)
让幼儿感受到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
3.初步学做皮影戏道具。
活动延伸:
1.在操场上竖一根竹棒,观察早、中、晚影子的长短变化及影子的方向变化并记录。
2.继续学做皮影戏,并利用道具表演。
3.收集整理所有的记录资料。
活动反思:
通过几次活动,孩子们对影子有了基本的了解。有的孩子用硬纸剪成图形表演皮影戏,还有的直接用手表演;苗苗等几个孩子还在自己家门口竖了一根筷子来观察记录。孩子们都初步养成了仔细观察、自己动手试一试的好习惯,并学会了用简单的标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主题活动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浩瀚的大海捡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们细细把玩,慢慢体味。影子,常见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却又是奥妙无穷。活动中,孩子们在“找、玩、讲、用”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小问号紧紧地攒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们一头钻到里面欲罢不能、兴致盎然。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活动中去尝试、去体验、去发现、去收获;而我们成人需要做的,是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2、能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蚯蚓。
活动准备:
大树衣服、图片、营养-报纸球
活动过程:
1、师:“这是哪?”——动画城 。
2、今天动画城给小朋友准备什么好看的呢?一起来看。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大树是什么表情?
3、这时有一只老鹰飞来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突然有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说:“老鹰你不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他就要倒了。”
(1)大树为什么要倒呢?(幼儿讨论)
(2)为什么蚯蚓知道而老鹰不知道呢?
4、蚯蚓:“老鹰, 你去那边的树上安家吧!那边的树很健康。”
老鹰:“那边? 那么远你怎么知道? 分明是在骗我。”
5、老鹰不明白那么远蚯蚓怎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把答案告诉老鹰好吗?(幼儿讨论)——蚯蚓可以爬很远的地方
老鹰:“哼!你那么小,既没有手也没有脚,也没有我这样的尖嘴,没有大大的翅膀,更没有尖尖的爪子,而且还软绵绵的,怎么能在坚硬的地下钻来钻去呢?别骗我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蚯蚓到底靠什么爬来爬去的?(幼儿讨论)利用纲毛抓住粗糙的东西向前爬。”
老鹰不相信,生气的一口把蚯蚓咬成两截,
“蚯蚓被咬成两截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6、过了几天,老鹰在大树上生出了鹰蛋,“哼,小蚯蚓被我咬死了,再也不会有人来烦我了。”
“老鹰!你好吗?”(蚯蚓钻出)
“你为什么没死”?
小朋友来告诉老鹰,我为什么没有死,好吗?(讨论)
7、老鹰被蚯蚓气的飞走了。
蚯蚓:“小朋友大树真的没有营养生病了,小朋友变成小蚯蚓帮助我搬营养给大树治病好吗?”
小蚯蚓变好了吗?快去运营养吧!
8、老师变成大树
提醒幼儿:
小蚯蚓没有手脚,我却发现咱们小蚯蚓怎么在用手爬呀?
或——小蚯蚓,你怎么长出手来了呀?
大树吸收营养慢慢舒展开来
大树:我已经有了营养不会死了,谢谢小蚯蚓
[page_break]
9、蚯蚓和大树跳舞
大树:“小蚯蚓我的朋友在那边,你们爬过去看看他好吗?”
活动结束:
幼儿一起走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教育幼儿懂得爱护大自然。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松鼠,树林1,鸟窝,
2.各种动植物、自然环境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见过的`大树
1.教师:小朋友,我们都见过很多的大树,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大树?
2.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讲述各种各样的大树。
3.教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大树,你知道这些大树有哪些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思考大树和动物、自然环境有哪些联系。
二、了解:大树的朋友
1.出示图片:大树和啄木鸟
(1)画面上有什么?(大树,啄木鸟)
(2)大树和啄木鸟是好朋友吗?为什么说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1)出示图片:鸟窝
提问:树上有什么?(鸟窝)
鸟窝是谁的家?为什么安置在大树上?
鸟窝和大树是不是好朋友呢?
(2)出示图片:阳光和大树
引导幼儿讨论:阳光和大树是好朋友吗?如果没有阳光大树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3.幼儿操作:找找好朋友
让幼儿在卡片中找出大树的好朋友,并说明理由,为什么和大树是好朋友。
如:花在树旁静静地开放,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熊在树洞里东面,
一只啄木鸟在为树捉虫等等。
4.拓展活动
启发幼儿给大树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认知:在操作中了解大米是由稻谷剥壳而来
情感:产生使用工具的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 操作技巧:学会简单工具的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式难点:对工具使用的探索意识
活动准备
一碗大米;未脱壳的稻谷;农民伯伯收获稻谷的图片;小磨、小碾子、小捣锤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拿出一碗大米给小朋友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老师拿的东西吗?
师:我们吃饭时都很吃喜欢大米饭,那你们知道米是怎么变成白白亮亮的样子吗?农民伯伯从地里收获时大米就是这样的吗?
二、活动展开
(一)幼儿观察并亲身感受稻谷,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稻谷剥壳后就是大米 1.教师展示农民伯伯收获稻谷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农民伯伯抱的是什么呀? 2.幼儿猜测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大米是从稻谷变来的,那小朋友们们猜一猜大米是怎么从稻谷变来的?
3.幼儿实践探索
老师拿出稻谷分给小朋友,请小朋友动手剥开稻谷黄金的外壳,看看里面住着谁?
4.幼儿讨论
师:那我们吃的大米是怎么脱掉衣服变成白白的样子呢?同桌的小朋友们讨一下吧。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自主选择工具操作
师:小朋友们有什么方法帮大米脱掉衣服?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工具,小朋友们猜一猜哪种工具帮大米脱衣服变白白最快速?
2.幼儿探索工具使用,教师指导注意幼儿工具操作安全
拿出小磨、小碾子、小捣锤等工具让小朋友们选择,选择同一种工具的小朋友成为一组,分组合作。老师给每组小朋友相同数量的稻谷,看看规定时间内哪个组的小朋友能帮更多的.大米变白。
师:小朋友们在使用工具帮助大米脱衣服的时候,小心不要被小工具伤到哦
3.请小朋友讲一讲工具的操作方式,教师进行指导。
4.请小朋友们交换工具给大米尝试脱壳
5.活动注意
在幼儿使用工具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安全问题。
教师要注意告诉幼儿我们现在脱完壳的大米还不能吃。
师:在小朋友们的努力下,稻谷已经脱掉了外衣变白了,但是想要把我们脱 壳的稻谷变成我们能吃的大米,还需要很多叔叔阿姨继续用更多工具帮助大米变更白。
6. 活动小结
请小朋友们分享用各种工具脱壳的感想,有没有困难,引出珍惜粮食。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用更多方法将稻谷变成大米
师:小朋友们刚才想到了还有很多使用工具帮大米脱壳变白的方法,等小朋友们回家的时候,老师会给小朋友们一些稻谷,小朋友们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用更多工具帮助更多稻谷变成大米吧。
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主旨在引导幼儿了解稻谷与大米的关系,同时培养幼儿对工具使用探索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增加手指灵活性。本教案灵感源自幼儿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抓住幼儿兴趣,进一步由幼儿感兴趣的大米出发,发展幼儿对工具使用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去探索,增加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04-06
有关科学教案02-06
科学教案模板03-27
冬天科学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