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
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办法。
2、会与同伴合作使用七筒扎紧充气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尝试给气球充气。
1、这里有许多气球,用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快快地鼓起来呢?
2、幼儿自选方法,尝试使气球快速变鼓。
3、将充好的气球用气球托扎好,插入油泥中展出。
(二)谈谈自己的发现。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很快地让气球鼓起来?怎样才能使气球快快地鼓起来?
2、引导幼儿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原因和做法:要想使气球快快地鼓起来,就要把气球与气筒口对好捏紧,然后快速地往里打气。
3、再次操作,验证讨论结果。
(三)我来扮演气球。
1、请幼儿独自扮演气球,想象表演气球慢慢充气成形的过程。
2、请幼儿两两合作,一人扮演打气者,一人扮演气球。要求两人协调地表现打气者快速充气与气球迅速膨胀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吸水与不吸水的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知布的吸水现象。
2、激发探索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尝试记录。
二、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空瓶子盖子上开一个小口、一个针筒、每组一盆水、一盘颜料、一块纱布、图表一张、油布(实物)麻布(实物)雨伞布(实物)棉布(实物)。
三、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两个八宝粥瓶子,(一个里面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着一条纱布。)一个针筒,一盆水。将针筒抽满水射进两个空瓶子,将空瓶子翻个跟斗,结果一个瓶子能倒出水来,一个瓶子不能倒出水来。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教师揭晓秘密:原来有一个瓶子里有一条纱布,纱布会吸水。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布的吸水过程。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条纱布和一盘有颜料的水,请幼儿像提着布的一角,轻轻地碰到水面,观察布的变化。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在实验后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
三) 为幼儿提供各种材质的布,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布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两到三种材料进行实验。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四) 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展示在展示台上。
1、师根据图表验证哪些布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
五)请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今天我们可以回家找一找、试一试家里的什么东西会吸水?上面东西不会吸水?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家园被毁,公路塌陷”这是灾区让人心寒的一幕。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为他们修筑公路是全社会关注的事。小朋友年龄虽小,但模仿能力强。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建构区的小朋友模仿成人为灾区建房、修路……。为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拟通过捡石头、分类、铺路等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巩固、掌握相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动手动脑,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枯燥、抽象的科学活动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为灾区献爱心的快乐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对图形进行分类,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在游戏活动中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培养幼儿积极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3、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助人为乐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积累:已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
2、情景设置:用泡沫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土坑”。镂刻下来的各种几何图形为彩色的“石头”。
3、贴有图形标记的塑料筐六只;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仪,灾后被毁的公路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观看投影):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几张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吧。(观看投影图片)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图中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1:是一条破破烂烂的路。
幼儿2:这条路被大水冲坏了。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大家都知道:一场大雨过后,××村灾情严重,公路也毁了,交通很不方便。不过,老师知道:中(1)班的小朋友都是聪明、能干、乐于助人的孩子。我们一起帮他们想想办法,看谁的办法最棒。
幼儿1:送东西给他们吃,衣服给他们穿。
幼儿2:给他们一些钱。
幼儿3:请他们到我家里来。
幼儿4:帮他们修路。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当回“快乐的筑路工”,帮灾区修筑一条彩色“爱心路”。瞧:这就是一条被大水冲毁的小路(展示预先设计好的`坑洼小路,引导幼儿观察),路上坑坑洼洼的,用什么来铺路好呢?
幼儿:可以用石头来铺路。
幼儿:也可以用水泥。
师:嗯,说得好!刚才,老师发现外面有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一起去捡回来铺路吧。(带幼儿到户外)
二、分类活动——捡石头
师:这么多漂亮的石头,它们形状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有三角形、圆形……
师:老师有个建议:等会儿捡到石头时,请小朋友把不同形状的石头送到它们自己的家,行吗?(出示贴有标记的塑料筐),(播放音乐—《雨花石》)小朋友开始捡石头,并分类。老师观察并适时给与启发、引导。
师:小朋友辛苦了,现在我们用这些石头去铺路吧。(带回活动室)
三、探究活动:铺路
(把全班幼儿分成三组,围坐成半圆,以便看清、听清老师分配任务。)
师:小朋友,现在可以用你们能干的小手铺条彩色的路。(师给三个小组分配任务)。等会儿音乐开始,小朋友就用我们捡回来的石头铺平你们组路段上的小土坑。音乐一停,小朋友请坐回位置。
(音乐开始)小朋友尝试铺路,有的小朋友为了速度,拿起“石头”硬往土坑塞,有的小朋友认真地拿起“石头”去找相应的土坑铺上后再继续铺另一个土坑。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停止音乐,引导幼儿观察、评价。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哪几个土坑铺得好?(幼儿:这个,还有那个)为什么?
幼儿1:因为颜色(配得)很漂亮。
幼儿2:石头和土坑刚好一样大。
师:这两位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好。既然我们要为灾区铺路,就要铺得结实又漂亮。你们说这…这该怎么办?(指着铺得不好的土炕示意幼儿。师请几位小朋友把铺得不结实的石头挖起来。)等会儿音乐开始,小朋友再继续铺彩色路。
(音乐开始)小朋友又开始铺路,这次,小朋友都认真的按要求铺路,老师着重指导能力较弱的小朋友(增强其自信心)。老师观察到:当只剩下那些需要用“图形转换”来完成的土坑时(音乐停止),启发幼儿思考。
师:为什么还有一些小土炕没铺呢?
幼儿1:没有刚好的石头了。
幼儿2:这些石头都太小了。
这时,老师用鼓励的语气引导小朋友克服困难,想办法用剩下的石头(一个不行可以用两个)把土炕铺平。让能力强的、爱动脑筋的幼儿尝试。(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应多用启发、鼓励的方法)。
师:××小朋友想到办法了,请你试试。(当小朋友图形转换成功时,老师先给与肯定,再请他介绍自己的方法。然后多请几位小朋友尝试)。
师(小结):用两个图形能拼成一个新图形。
师:今天,小朋友为灾区铺的彩色路,真漂亮!高兴吗?(幼儿:高兴)。现在我们一起庆祝“彩色爱心路”的成功铺成。播放歌曲——《雨花石》:(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肢体语言在欢乐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把预先准备好的材料投放到各区角,让小朋友继续尝试图形转换的趣味性。
科学区:投放镂空的泡沫垫,有意把更多的“石头”切成两半,让幼儿用图形转换来铺路。
结构区:投放七巧板、积木、积塑,让幼儿玩拼图和建构游戏。
手工区:投放卡纸、画纸、剪刀、胶水,让幼儿在剪剪贴贴中探索发现图形的转换。
【活动点评】
整个活动能根据新《纲要》要求,以“为灾区铺路”为线索层层引入,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避开传统的、由老师唱独角戏的说教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尝试、合作,最大程度地挖掘各层次幼儿的潜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拓展经验,发展潜能。
2、巧妙地利用材料的难易,实施因材施教。
3、让幼儿在“为灾区献爱心”的积极情绪中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意图: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
材料准备:
洗衣粉、餐洗净、肥皂片、小勺子、杯子(见自制泡泡水1)制作方法与步骤:成品
实验操作:
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放入杯子里搅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指导建议:
● 提示幼儿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种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来,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结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表面的色彩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
拓展与替代:
◆ 在幼儿自制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比实验。
◆ 让幼儿在洗手、洗脸、刷牙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小知识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泡泡水的调配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净加6份水调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结合会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减缓水的蒸发速度。因此,为了使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里放入一些
甘油。通常情况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为:2份餐洗净、6份水和1~4份甘油。
透过泡泡我们能够看到七彩光,这是因为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了解寻找、观察、捉蚂蚁的方法。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食性和运动方式。
2.产生探索蚂蚁等昆虫的运动方式的兴趣。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个昆虫盒(或废旧小瓶、小盒)。
2.请幼儿为蚂蚁准备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关蚂蚁的知识。
3.放大镜、白纸、彩色水。
过程
1.捉蚂蚁。
――启发幼儿选择墙角边、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园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时,设想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生活在哪里。
――发现蚂蚁出来觅食后,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蚂蚁怎样找食物,怎样搬运食物,它们会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蚂蚁放在昆虫盒里带回活动室。
2.观察蚂蚁。
――交流捕捉经验:在哪里发现蚂蚁的,蚂蚁喜欢吃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说说蚂蚁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蚂蚁的知识,如:蚂蚁身体的结构,蚂蚁触角的.用处,蚂蚁的力气很大,蚂蚁会合作搬运东西等。
3.留下蚂蚁行进图。
――在桌子上铺上大白纸,洒上一些蚂蚁爱吃的食物,将蚂蚁放在纸上,观察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将彩色水滴在蚂蚁身上,蚂蚁爬行时便会留下彩色印迹。观察蚂蚁行走的路线。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音乐《火车开了》。
2.有5节不同颜色车厢的水果列车一辆。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秋天来了,水果丰收了。猜一猜,有哪些水果呢?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运水果呢?
听音乐《火车开了》,出示水果列车,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装饰水果列车,学习5以内的序数
1.请幼儿观察列车,数一数共有几节车厢。(教师和幼儿一起点数,说出总数,一共有5节车厢)
2.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哪是第一节车厢?为什么?(挨着车头的'是第一节车厢)。
哪是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学习5以内的序数。
小结:从车头的位置开始数,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3.幼儿学习说5以内序数。
水果列车的车厢里都装满了水果,幼儿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说出XX水果在第几节车厢,有几个水果。幼儿点数。
4.变化车厢次序,让幼儿再说一说各车厢序数。
师:小朋友,我的小火车会变魔术你们信吗?老师给你们变一变。变换车厢次序,第5节车厢变成第几节啦?
师:我们的火车装了这么多的水果,听说小动物搬上新楼,我们给动物们送水果好吗?
三、给动物宝宝送水果,进一步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1.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都分别住在第几层?数高楼要从下往上数,教师和小朋友一块数,边数边出示数字。(出示PPT)
2.给动物送水果。第一节车厢的水果送给第一层楼的小动物,谁呀?送的什么水果?有几个水果?幼儿点数。第二节车厢的水果送给第二层楼的小动物……
3.火车又变魔术了,现在第一节车厢的水果,是什么?送给第一层楼的小动物,谁呀?送了几个水果?幼儿点数。
四、游戏“开火车”
开火车的游戏,六人一组,一人当火车头,播放音乐《火车开了》,火车有节奏的向前开,音乐停止后,幼儿说出自己是第几节车厢;再次播放音乐,车尾 变成车头,火车再往回开,音乐停止后,请幼儿说出自己现在在第几节车厢。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玩数楼房、开火车的游戏,增进对序数的理解。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重、难点:
了解不同材料筷子的特征,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双筷子(制作材料有竹、木、塑料等),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游戏法等。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部分:
出示筷子,请幼儿观察。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他有什么作用?
(引导幼儿说出筷子是用来夹东西的,是我们中国人用的餐具。)
二、、新授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特征。
教师提问:
(1)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们,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2)它使用什么做成的?
(3)你的筷子和别人的筷子一样吗?
(4)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在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2.引导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及使用
筷子的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引导幼儿说出筷子都是唱唱的、直直的、质地较硬,一般是一头粗一头细,都是用来吃饭的,都要一双一双的用。)
教师小结:筷子都是长长的、直直的、质地较硬,一般是一头粗一头细,都是用来吃饭的,都要一双一双的用。
教师提问:“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
(教师请幼儿拿起筷子,帮助儿童改正握姿。)
三、游戏:夹泡沫塑料块
教师提议:“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每张桌子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下面我们一起用筷子把泡沫塑料块从一个盘夹到另一个盘,我们比赛谁快。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握姿及时进行改正。
四、要求幼儿在家中也要使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活动反思: 筷子对大家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大家对筷子都没有好好的观察过,今天我们就对筷子进行了一番研究。经过大家的观察和接触,大家知道筷子都是直直的、长长的,使用的时候都是成双成双地用。升入中班了,大家都是使用筷子了,我们对如何握筷进行了讲解和示范,发现部分幼儿有困难,要多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3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