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 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 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 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颜色标记20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导入活动内容。
1. 师:欢迎大家来到魔法学院,我是魔法师。今天我要教大家编一个魔术。
2. 师:这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3. 师:看仔细楼,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了,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咒语“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4. 给变出颜色的水宝宝贴上相匹配的标记。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勇于尝试探索。
1. 师:老师准备了每人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2. 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
3. 师: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给你们的水宝宝贴一个颜色标记吧。
4. 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帮它找个家,红色的水宝宝住红标记的家,请小朋友们看着标记给你们的水宝宝也找个家吧。(与框子对应放)
三、教师解读秘密。
1. 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2. 请2个幼儿演示操作,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进行试验。
3.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
4. 师:我们把瓶子打开来找一找秘密吧。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 小结:原来盖子里藏了颜料,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词:溶解)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 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黄)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念咒语吧!
2. 教师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请幼儿观察色彩的变化。
3. 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它找了什么颜色当好朋友,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
4. 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5. 结束活动,幼儿离场。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体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能积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2、尝试着让幼儿关注自己的情感,形成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了解烦恼的含义;
(2)幼儿绘画:我的烦恼;
(3)PPT课件。
关键点:愿意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讨论
1、观看PPT《你是我的朋友吗?》
2、提问:
(1)珊迪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有了朋友还不高兴呢?如果一直这样烦恼下去会怎样呢?
(2)你有什么办法帮助珊迪解决烦恼?
3、小结: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烦恼,遇到烦恼我们要想办法使自己开心点,还要动脑筋解决烦恼。
二、交流烦恼,分享讨论
1、(1)你有烦恼吗?(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绘画)
(2)你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烦恼的。
2、小结:有的小朋友遇到的是学习上的烦恼,有的`是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遇到的烦恼,有的是爸爸妈妈吵架了而烦恼。其实,解决烦恼的办法有很多,如:不怕烦恼和困难,对自己有信心,多想想办法,自己独立解决,或向同伴老师父母求助一起解决等。
三、提出问题,经验迁移
1、是不是所有的烦恼都能一下子解决的?如果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转移注意,忘记烦恼,快乐地面对现在的生活。)
2、小结:不是所有的烦恼都可以消除,但总有很多方法能帮助我们排除烦恼、忘记烦恼,这样我们也能快乐起来。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回忆水变冰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把水变成冰的。教师小结:水在0℃以下会结冰。
2. 幼儿操作实验,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① 激发幼儿讨论水遇热会发生什么变化。介绍操作材料及用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水在加热后发生的变化。
② 提问: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水变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到哪里去了?(飘散到空气中去了。)
3. 引导幼儿讨论并实验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③ 提问:我们能不能让水蒸气变成水?(让幼儿把冷的`物体放在水蒸气上,观察蒸汽凝结成的小水珠;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感受手的潮湿。)
④ 小结:水冷了就会变成冰,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冷了又会变成水。
4. 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用较扁的盆里放满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水的变化。(水变少了,水在常温下会蒸发成气体。)
活动目标
1. 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 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其他容器每组一套。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
2、发现自身长处,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3、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花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里,你喜欢谁?为什么?
二、结合课件讲故事。
1、讲故事前半部。
(神秘状)它是谁呢?(出示青蛙课件)
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
结合课件讲故事。
青蛙为什么难受?他真得很没用吗?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呢?
2、讲述故事后半部。
你们猜猜,现在青蛙会是什么表情呢?
讲故事至最后,问:现在青蛙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呢?山羊对它说了什么?
那么野鸡、小松鼠有哪些本领呢?
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三、大胆讲述自己的本领。
1、相互交流
你喜欢你自己吗?想想自己有哪些本领?
2、轮流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教师追问幼儿——自己有哪些本领?会为自己做什么?还能为别人做什么事情等。现场幼儿展示(如:跳舞、唱歌、武术),老师及时鼓励。
四、召开“赞美会”,感受赞美与被赞美的快乐。
你有没有发现其他的小朋友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呢?可以用我喜欢谁,因为他能……的句式说出来。
ⅹⅹ,听到这么多小朋友赞美你,你们感觉怎么样?
五、随音乐自信表演。
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到前面来,面向大家做一个自信的动作,他们会更加喜欢你。
教师小结: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你自己吗?”你应该怎么告诉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发现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能大胆的说出:"我喜欢我自己",让幼儿感受自己的独特性。在设计此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个偏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于是我把幼儿的"注意听"与"大胆说"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力争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上具有启发性,激发幼儿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注重了语言、艺术与健康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
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教师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幼儿积极创设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活动中还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特别对性格内向的几名幼儿采取重点帮助、重点引导的形式,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使其能自我欣赏,产生积极情绪,从而自信起来。活动中,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之下,在大家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本领、展现自己的特长。但有三个小朋友脸上带着犹豫、不自信的表情,不敢说出自己的本领,也可能没有找到自己的长处。于是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多多发现这些小朋友的身上的优点,表扬她、赞美她。通过大家的赞美,让这些小朋友开心地笑了,增强了自信心。所以在结尾时孩子们都声音洪亮的说出:"我喜欢我自己"!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看到孩子们自豪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因为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活动结束后,有一个女小朋友怯怯的说:"老师,你说看宿舍的王老师喜欢我吗?她说我一直睡不着就不喜欢我的,可是我一直睡不着的"。幼儿很轻易的把问题又想到了别人是不是喜欢自己,所以在我觉得,要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节活动没有结束,而恰恰是一个起点,今后我会携手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创造一个积极、活泼、欣赏、赞美的氛围,培养并巩固幼儿健康自信的心理。
在这次活动后,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生活中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学会赞美、帮助别人。所以我觉得要想组织好一次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将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当中,老师掌握心中大目标、控制眼前小目标和随机接受新目标的能力。
但在这次活动中,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动手动脑参加探索电线的活动,对螺旋形有一定的认识。
2.学习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与现象。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电线、圆柱体积木、铅笔若干。
2.螺旋形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电线变变变——了解平面螺旋形。
1.师:(出示电线)老师这儿有一根电线,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电线,好吗?每人到旁边的桌上找一根电线,玩一玩,看看你的电线能变成什么?
2.幼儿探索活动:用一根电线大胆造型。
3.集中交流:
师:请你告诉大家,刚才你变了什么?
(可能会出现:数字、爱心等等)
4.了解平面螺旋形。
师:(出示螺旋形画)看看老师用电线变了什么?像什么?
它有个名字叫螺旋形,从中间往外,一圈一圈,越来越大,也叫平面螺旋形。
5.师:(出示蚊香)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6.幼儿再次探索:用电线变平面螺旋形。
师:现在,请你再用电线变一变平面螺旋形。
二、电线变变变——了解立体螺旋形。
1.师:(再次出示蚊香)蚊香要变魔术啦!(向下拉蚊香)变变变,现在变成什么形状啦?与平面不一样,这叫立体螺旋形,就象螺蛳壳上的纹理一样。
2.师:(出示电话线)这是什么?上面有没有螺旋形?电话线一圈一圈的,它也是立体螺旋形。
3.师:(出示电线)电线看见蚊香变魔术,很羡慕,它也想变成立体的螺旋形,小朋友我们来帮助它,好吗?
4.幼儿探索活动:用电线变立体螺旋形师:立体的螺旋形怎么变?(如幼儿想不出来,师启发在圆柱体的积木上绕)师:除了在积木上变立体螺旋形,还可以在哪里变呢?
(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上变,如手臂、手指或脚上等部位变出立体螺旋形。)
三、螺旋形物品的`大聚会。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螺旋形的?(或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螺旋形?)如果幼儿答不上来,老师可出示一些物品:螺丝玩具、弹簧、灯泡、开酒瓶的起子,请幼儿找出螺旋形在哪儿?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螺旋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带来与同伴分享。
四、幼儿尝试如何使电线站起来。
活动反思:
1 . 此活动利用日常生活中特殊有趣的材料---电线开展活动,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本次活动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2 . 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摆弄中体验多与少。
2、愿意动手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小汽车头、娃娃家餐具若干、仿真食品若干、塑料圈等。
活动过程:
1、乘汽车: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宝宝去公园玩 ,我们一起乘汽车去吧!”
玩法:听音乐找座位,椅子和幼儿人数相同,一人一个位置。
2、野餐:
“公园到了,我们该吃午饭了。”
(1)幼儿围圈而坐,准备就餐。“爸爸妈妈今天不动手,请宝宝们来帮忙准备午餐好吗?”
(2)幼儿分餐具:盘子和小勺。
(3)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和餐具一样多,不多也不少。
(4)幼儿分食品:萝卜和饼干。
(5)边分食品边引导幼儿发现人数和食品数量不一样,有的多一个,有的少一个。
“想想办法,怎样让大家都吃到萝卜和饼干?”(少一个可以分着吃,多一个可以带回家。)
3、游戏:小兔钻山洞
介绍游戏规则:宝宝做小兔,老师做大灰狼。听到大灰狼来了,小兔要跳到圈里,一个圈里只能藏一只小兔。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世界最高、最大、跑的最快、跳的最远的动物。
2、能主动探索、记录,和同伴交流。
3、对探究、了解动物世界的秘密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动物世界最高、最大、跑的最快、跳的最远的动物。
活动难点:
按要求用自己的符号记录,能和同伴围绕问题认真讨论交流。
活动准备:
常见的动物图片(目标中提到的动物),笔、记录纸、粉笔、《十二生肖操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动物世界很奇妙,藏着很多秘密,动物们各有本领,在大自然中生存、躲避敌人、保护自己,今天,老师先做一次调查,考考大家对动物世界的秘密知道多少:每个人记录出你认为的动物世界中最大、最高、跑的最快、跳的最远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每人拿一份记录纸,在合适的格子里用自己熟悉的符号记录自己的答案。
2、教师每个小组个别询问,了解幼儿的基本认知情况。
3、带着问题请幼儿欣赏主题短片视频:到底什么是准确的答案,藏在视频里。
4、教师出示一份大的记录卡张贴在黑板上,请幼儿反馈专题片的答案,教师用简笔画记录。
5、请幼儿对照答案,看看之前自己的认知对不对?
6、教师小结:海洋里最大的动物;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陆地上跑的最快、跳的最远的动物;最大的鸟和它的蛋。
三、趣味活动
动物世界还有什么动物有独特的本领或特征呢?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完成《十二生肖操》。
1、随儿歌音频做十二生肖模仿操。
2、刚才我们模仿的动物有什么独特的本领和特征呢?
四、结束部分
动物世界里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特点,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一下,动物世界里哪些动物身体有毒?哪些动物身体软?还有哪些使我们今天不知道的,请你画成一幅画带来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
(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
(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七、板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照相机: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八、教学后记: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2.主动交流探索结果,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如:盒子、瓶子、积木、一次性杯子、橡皮泥等。 笔、直尺、水彩笔、吸管(粗、细)、薄薄的书,小牙刷、筷子、圆珠笔、盘子、勺子管子等。
2.辅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黄豆、绳子、胶带、剪刀、皮筋、夹子、笔筒、文件架、毛巾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4.白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有的能站起来,有的不能站,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可以站起来?
2. 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3. 将可以站的与不能站的分类。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 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能站住的东西站起来呢?
2. 出示盒子、插塑积木、橡皮泥等辅助物品。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站起来,但可以借助其它的物品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 幼儿自由选物品帮忙将物体站起来。
4. 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用了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站起来了?
三、出示白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今天的白纸很不开心。它说:我每天都是躺在桌上,真没劲,要是也能站起来,那该多好呀!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它吧。
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让纸站起来。
2.第一次操作。(用辅助物品)
过渡: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让白纸站起来的方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物品,你可以选你喜欢的物品试试,怎样让你的白纸站起来?
(1)幼儿自选物品,尝试让白纸站起来。(教师巡视观察,引导能力弱的孩子)
(2)操作完毕,教师与幼儿进行讲评。请利用不同物品让白纸站起来的幼儿,说说探索的结果。(说说你是请谁来帮忙的。)
(3)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请物品来帮忙,有的让白纸靠在积木上,有的用两块积木把白纸夹在中间,还有的'把白纸插在橡皮泥筒里,这些方法都能让白纸站起来。
3.第二次操作。(不用辅助物品)
(1)师:小朋友,你们不用物品来帮忙,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拿出白纸让幼儿尝试站立的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利用不同方法让白纸站起来的幼儿)
有的孩子用折的方法让白纸站起来,有的孩子用卷的方法让白纸站起来。
(4)操作完毕,进行评价。
小朋友真能干,不用物品也能让纸宝宝站起来,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的白纸站起来的?(挑一些比较典型的有代表的,让幼儿说说)
(5)让幼儿尝试别人的方法。
四、总结:今天小朋友想到了许多好办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里找一找,想个办法帮帮它,好吗?
活动反思:
《站住了,别倒下》是中班“感动天地”主题的一个科学探索活动,物体“能站住”与“不能站住”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又不太引起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幼儿探索让物体站起来方法,对物体如何保持稳定平衡产生兴趣,知道物体的平衡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关。通过探索发现可以通过借助辅助物和改变物体的方法改变物体的重心,使不能站起来的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幼儿探索过程中应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归纳小结,培养幼儿做中学,学中做的能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科学教案04-06
有关科学教案02-06
科学教案模板03-27
必备科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