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册教案

时间:2023-09-26 15:43:16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理解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提示:尼罗河是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提示:便于航行。

  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动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动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与事物形状相似。

  3、资料链接:纸莎草纸古埃及人在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制作材料是纸莎草。它盛产于尼罗河沿岸的水生植物。人们将纸莎草的粗茎切割下来,剥去外皮,将里面柔软又有韧性的茎芯儿切成薄片。再将切成片儿的茎芯横、竖编织或叠放。然后用锤子将两层茎芯儿敲打,直至融合成一张薄纸。融为一体的薄片儿在经过晒干、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世界上最早的纸就诞生了。

  教师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目标导学二:金字塔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2、教师提问:埃及有句古谚语:人类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想象一下古代埃及人是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提示:学生自由回答;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后人有几种推想:

  (1)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

  (2)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认为,第(2)种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推测开始用土堆,然后用杠杆。也有些人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他们觉得古人没有这么高的智慧来建造这么伟大的建筑。

  目标导学三:法老的统治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法老的图片

  2、教师提问:说说古埃及法老的地位是怎样的?提示:法老作为全国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他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3、思维延伸: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世俗zhuanzhi统治的权力。

  课堂总结:金字塔外形雄伟壮观,内有很多甬道和墓室相通,还有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实际上是一座地下宫殿。国王的尸体经防腐处理,制成了干尸,放置在棺木中,这就是“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太阳历、数学、象形文字、解剖学、金字塔等

  4、法老统治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工具D、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

  6、材料一:人类的生产工具十分原始,物质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材料二:人们不再杀死战俘,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以便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哪一阶段?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那一阶段?为什么不再杀死战俘?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BABCA原始社会早期;父系氏族后期;为了增加劳动人手,保存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 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

  2。 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

  3。 叙述: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4。 正确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5。 学会: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学习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学习难点:

  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公元前 世纪,古代伊朗以 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 次出征希腊,史称 。希波战争, 赢得战争的胜利。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 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 继王位,他足迹远达 ,建立地跨 三洲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

  3. 任罗马帝国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到 世纪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 ,西临 ,南抵 ,北达 ,地跨 三洲, 成为内湖。

  4.罗马扩张与征服一方面充满着 ,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我们现在运动会中的马拉松运动出现在那一个战争中?

  ②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疆域

  (三)拓展延伸

  ①怎样才能正确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征服

  ②观察下面《罗马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一说2世纪时罗马帝国疆域所到达的地方。

  (2)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罗马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3)从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希波战争 二、亚历山大东征 三.罗马扩张

  1.背景: 1.背景: 1.背景:

  2.时间: 2.时间: 2.时间:

  3.经过 3.过程: 3.结果:

  4.结果: 4.帝国疆域:

  5.影响: 5.罗马扩张的影响

  (五)巩固训练

  1. 罗马为了取得地中海霸权,曾经和谁展开长期争霸

  A.埃及人 B.印度人

  C.迦太基人 D.波斯人

  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A.埃及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3.古代雅典人设置“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罗马的扩张战争

  4.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

  A.凯撒 B.安东尼

  C.屋大维 D.斯巴达克

  5.有关古代世界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世界战争大多规模大,范围广

  B.希波战争进行了三次,最后波斯人取得胜利。

  C.有很多古代国家通过战争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古代世界战争客观上促进文化的传播

  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 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① 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② 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个国家?材料 中记载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国具体是在哪一年?这个史实记载在哪部书中?

  ③材料三能说明什么?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4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上、《中国历史》上、下册教学内容,共57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基本情况

  任教九年级的1—2班,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本期将世界历史上册、《中国历史》上下册部分课程授完。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合计57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五、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九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学期的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 、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 、认真、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以此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具体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4 、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 、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试能顺利通过。

  6、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7、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由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提升,力达本期计划。

  七、教学进度

  1、一至四周讲授《世界历史》上册:第四到第七单元

  2、五至八讲授《世界历史》上册,从第八单元到本册结束、复习《中国历史》上册1至9课

  3、第九至十周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4、第十一至十三周《中国历史》上册10至22课

  5、第十四至十六周复习《中国历史》下册1至10课

  6、第十七至二十周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5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

  2。说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阿拉伯数字的关系

  3。叙述: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

  4。 通过学习,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学习难点:

  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 的丝绸之路,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 ________,印度的 ________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 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3.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人, 人把它发展并传播。 __________(时间),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

  4. 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 的赏识。《_________》一书记述了马可波罗在 经历与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阿拉伯人在交流中有什么贡献?

  ②阅读下列材料

  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

  (1)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是怎么做的?

  (2)人们把他们发明的数字称为什么?

  (3)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

  (三)拓展延伸

  请你与同学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自由发表见解。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几何学和太阳历

  活动:分组采访官员和农民,自己设计采访的问题,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

  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在采访和回答的过程中理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几何学的产生的重要意义。

  出示:几何图形和太阳历中的三个季节。

  设问:太阳历发明的意义

  片段小结:正是因为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人们才需要每年丈量土地,几何学得以产生发展;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发明了人类历第一部太阳历。古代埃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4、教学环节三:象形文字

  出示:几个象形文字,要求学生猜测其含义。

  设问: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预设:与事物形状相似。

  补充:象形文字一般书写在纸草上,而纸草是生长于尼罗河河边的一种植物。

  片段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5、教学环节四:医学技术

  出示:木乃伊制作过程的图片以及希罗多德关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绍。

  设问1: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哪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教学预设:解剖、心脏、消毒、防腐、缝合技术等等。

  设问2: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教学预设:“灵魂不死”……

  片段小结:古埃及人民深信“灵魂不死”,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埃及的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

  6、教学环节五:法老与君主zhuanzhi制度

  出示:见闻和法老的图片。

  设问:法老为何会拥有如此权威?说说法老是个怎样的人物?

  出示:太阳神的图片,希罗多德《历史》中的记载。

  片段小结:古埃及统一后,逐步建立君主zhuanzhi制度,法老拥有无上权威。

  7、教学环节六: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教学预设: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8、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xx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9、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3)从古埃及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14~15世纪欧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夺。

  2、通过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过程,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结果。

  3、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新航路的开辟,既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为欧洲的殖民掠夺和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教学建议。

  1、地位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既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2、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很难理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这一观点。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因为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强,使得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由于购买大量商品需要钱,人们越来越重视货币。上至国王、教士、大贵族,下至中小贵族、低级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华,尤其是商人和资产阶级,更是热衷于追求金银和财富,然后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然而,欧洲黄金的开采量有限,而且还要用有限的黄金去换取东方出产的丝绸、香料、珠宝等,因此造成欧洲的黄金奇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它成为探索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3、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远航所需的必要装备;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两国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的商业贸易转运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奥二世派遣迪亚士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的西南端。1497年,葡王曼努尔派遣达·伽马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的航线绕过好望角,1498年5月达印度。这样,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路被开辟出来了。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3只船由巴罗斯港出发,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后来另一个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于是“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称为“亚美利加洲”。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员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领船队作环球试航。他横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叫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直到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他的同伴经印度洋,绕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这样,从欧洲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也被开辟出来了。这次航行,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

  三、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建议教师首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人的有关事迹,在课上的适当时机由学生宣讲,然后让学生填写课后作业中的表格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1、方案名称:新航路的开辟。

  2、制定目的:通过设计方案,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全过程。

  3、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四、具体步骤:

  1、发动学生设计出行的准备工作:船只、指南针、食物、饮料、药品、货币、商品、全能修理工、医生、航海家、科学家等

  2、发动学生确定航行路线:兵分三路:一路按照达·伽马到达印度,一路按照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路按照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发动学生分别准备关于沿途的气候、物产、风土人情的相关常识。

  4、发动学生写出关于此次航行的科学小论文。

  5、发动学生制作关于此次航行的媒体资料。

  6、进行科学小论文的宣讲和媒体资料展示。

  五、教学设计示例。

  1、重点: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2、难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3、教学手段:

  ①教学方法:讲解法。

  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六、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新课,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

  1、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1)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背景”,简单说明欧洲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即可,不必补充;只是需要提醒学生中国的四大发明已经在欧洲广泛传播,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2)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标志”,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不必展开讲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词,只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时间、地点和标志性事件即可。

  (3)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难点。教师需要按照"难点分析"中的内容进行比较细致的讲解。

  2、开辟新航路。

  (1)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水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航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相应补充。

  (2)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看书,整理出相关内容后,填入课后作业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讲述关于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人的有关故事。

  (3)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教师要启发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然后很自然的导入下一个课题。

  3、早期殖民掠夺。

  教师出示《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图》,让学生分析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1、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2、标志:工场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西欧。

  3、影响:西欧国家渴望取得东方的财富和黄金。

  二、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政府的支持、科学知识的进步、航海技术的发展。

  2、葡萄牙:

  ①特点:沿非洲海岸、向东。

  ②经过:

  迪亚士:1487~1488年、好望角。

  达·伽马:1497~1498年、印度。

  3、西班牙:

  ①特点:一直向西、绕地球到达东方。

  ②经过:

  哥伦布:1492年、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船队:1519~1522年、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三、早期殖民掠夺。

  1、葡萄牙:非洲和亚洲沿海地区和岛屿、中国澳门、南美的巴西。

  2、西班牙: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8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 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 、意大利等国。

  2. 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 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

  3.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 凌驾一切。

  5.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 制度结束, 也衰落了。6. 东罗马帝国定都 ,此地原称 。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 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 ,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 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 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 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1)时间: (1)东罗马帝国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 (2)6世纪后

  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 (3)斗争: (3)15世纪中期

  (4)发展:

  (五)巩固训练

  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 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3.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1世纪 D.2世纪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 B.兵权 C.财权 D.神权

  5.拜占廷帝国就是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6.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

  A.安卡拉 B.君士坦丁堡

  C.巴比伦 D.罗马

  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8.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9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古埃及的文明

  【教学难点】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正确评价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学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出现过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埃及。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东北角。

  2、河流: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3、出现国家时间: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

  4、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6、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知识点二:金字塔

  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三:法老的统治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1)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列举古埃及的重大事件。

  ①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

  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④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探究二金字塔

  根据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

  如图是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群。从左到右依次为胡夫、哈佛拉(胡夫之子)、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

  (1)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有下列几种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①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有和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

  ②“大西洲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时候,在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

  ③古埃及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它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更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

  正确观点是③,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2)结合下面的材料,你如何评价金字塔?

  (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评价: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③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3)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什么?

  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初三历史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12-30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7篇02-01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7篇)02-01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5篇02-02

初三历史教学总结05-22

初三历史的教学总结01-09

初三历史教学总结04-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03-03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03-29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