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5篇【推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等物体,知道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表达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纸条、绳子、小木棍等;
2、相关的PPT课件、记录表、记录用的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动手尝试
1、电话铃声响起,师以“接电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买跟我们班一样的桌子,哦,等会儿我量好再告诉你!
2、幼儿讨论,自选方法。
师:我们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师这里有绳子、纸条还有小木棍,我们用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长度吗?)一起来试试吧!边量边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3、动手尝试,交流方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量的?(个别提问,口头表述)
4、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演示要测量的`桌面的长边。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方法,谁愿意来这里演示一下,你刚才是怎么量的?(幼儿演示)
(二)示范讲解,合作测量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找准起点,做上记号,移动工具,头尾相连,不留空白,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长边,各自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
3)个别幼儿演示测量方法,表达测量结果。
师:请红黄蓝绿四队代表汇报测量结果。用什么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是多少?
4)师幼共同小结: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反复实践,发现秘密
1)请幼儿选择另外两种测量工具量桌面的长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试吧!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了其中一种工具进行测量,还剩下两种工具,请小朋友用这两种工具分别来测量桌面的长边,记下结果想想发现什么秘密?
3)分享交流,提升小结。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总表上记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发现什么秘密?
4)师幼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量的次数少,工具短,量的次数多。
四、经验迁移,解决问题
1、打电话回复喜羊羊
师:你好,喜羊羊啊!我们小朋友帮你量好了,用三种不同的工具量结果不一样,我把这三种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寄给你自己定吧。
师:这样做出来的桌子会跟我们一样吗?为什么?
幼儿:会一样,因为我们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都告诉喜羊羊啦。
2、师:你们真聪明,现在我考考你们,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测量这个教室从门口到对面墙脚的长度吗?(启发幼儿用跨步和用手连接等方法)
3、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有趣的单双数
设计思路:我们学校是围棋特色学校,“科学认读”是我们的研究课题,我在孩子们下棋前的“猜先”活动中发现,这个就是“单双数”,所以,我就把这个内容提前上,让孩子了解单双数。
活动要求:1、结合围棋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围棋、记号笔、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棋”
我们小朋友都会下围棋,今天老师就用围棋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棋的游戏好吗?(好)请小朋友每人抓一把棋子,数一数有几颗棋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放在这块有一个绿色磁铁的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放在2个红色圆点的黑板上。幼儿操作。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那么,在我们下围棋的时候,哪里会用到单双数?(猜先),对了,在猜先的时候我们要用到单双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次“猜先”好吗?
3、寻找单双数――游戏“捉迷藏”
(1)单双数在围棋中要用到他,在其他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单双数。现在他们就想我们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画面)单数和双数就躲在这幅美丽的画里,你们找找看画里的哪些动植物是双数,哪些动植物是单数,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等会来告诉大家好吗?
(2)幼儿再次操作
(3)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你找到哪些动植物是单双数?(个别幼儿介绍)我知道小朋友都想介绍给大家听对吗?好,现在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单双数。(生生互动)
4、结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绍完后,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数序经验,在游戏中探索推理、判断的方法。
2、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关数序的经验。
2、物质准备:1-20数字卡片、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找座位(用排除的方法)参加游戏的孩子戴上数字帽子,只能看别人帽子上的数字,不能看自己帽子上的数字。
看到数字不能说出来,观众不要提醒。
1、猜6个数字找到和自己帽子上的数字相同的椅子并坐下来。
提示:帽子上的数字是1-6。
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用到的方法。
幼儿小结:记住自己一共有几个数字,排除看到的,剩下的就是自己头上的数字了。
2、第二次猜6个数字提示:帽子上最小的数字是3,其余的一个比一个大一,请你们从这里开始从小到大坐下来。
请帽子是3的幼儿交流方法。
为什么3先坐下来?什么叫从小到大坐?
3、12人一起游戏提示:你们头上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大一,请你们从这开始从大到小坐下来。
你为什么坐在这里?你猜自己头上的数字是几?你怎么知道的呢?这和6个人游戏有什么不一样?
二、猜数字接下来你们两个两个一组,一个人头上戴着帽子,这个人可以问你的队友头上的数字,你的队友只能回答大了或者小了。看看哪一对先猜中。
1、猜1-15请最快的一组交流。
请最慢的一组示范,一起找找出现的问题。
什么叫大了小了?
幼儿寻找加快速度的方法,数字可以怎么问。
2、猜1-20有没有用到刚刚的好方法?
请最快的一组交流。
三、猜老师心中的数字想在老师心里有一个数字是1-20中的,你们可以问我问题,但我只会点头摇头。
幼儿提问(是1吗?是2吗?)你们刚刚用了这么多问题才猜出我心中的数字,请你们讨论一下,能不能问很少的问题,就知道我心里想的是几?
幼儿再次提问。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等分的问题,如:吃午点,还剩了10个小西红柿,有两个孩子们吃,让他们两个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区活动时孩子们分纸等问题,展开了此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发散点:
运用不同的等分线对图形进行等分。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等分图形
1、以情景引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个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展现生活的数学,更加易于幼儿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师问:“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平平(教师扮):“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师:“谁想到好办法了?”幼儿:“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平平(教师扮):“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正方形的。”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平平姐姐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2、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3、小结:
(1)师:“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师:“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师:“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师:“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二)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只用纸来等分,以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比较精确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对角和对边折两种,运用学具,抓住学具有洞洞点的特点,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尝试以各种折线为中心线进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够保证精确性。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在明确等分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地尝试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此环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同时渗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道理。
1、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检验能够证明所分的两部分是一样大的,检验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为幼儿投放了与一块学具板相同的作业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记录等分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剪开记录后的作业单进行比较证明。除此方法还可以比较等分线两侧的洞洞子每排数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针对寻找不同的中心线以及检查的办法进行指导,并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小结:展示幼儿作业单,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一样大的。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并且结合大班幼儿集体学习的特点,鼓励幼儿创新。
活动反思:
二等分是大班关于“等分”的重要内容,把一份整体分成相同的两份就叫做二等分。
二等分的运用很多,可以涉及到面积、长短、数量、体积等方面的二等分。平时孩子们也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等,但有时会因分得不公平而找老师。可见,对于二等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能准确地、科学地认识此概念。本节活动重点探索图形面积的二等分,通过游戏“叠叠乐”帮助幼儿获得二等分的初步概念,同时通过实践操作、交流分享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对正方形、长方形二等分进行多种分法,巩固建立二等分概念的同时,发展其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在活动导入环节,选取生活材料叠一叠,也是为了孩子能迁移生活经验,并初步了解二等分。但由于材料的层次性,所以我们又在材料中添加了图形——圆,也是为了能让孩子从生活经验逐步转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让孩子明白二等分的含义,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探索正方形、长方形的多种分法。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选取差异资源对本次活动的重要性。比如在第一环节中,当我初次投入生活材料时,我发现了孩子的叠一叠的经验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大,会叠成多份。这时,在交流样本的过程中,除了交流正确的资源,象这样的错误样本就是对孩子经验的一个延伸和巩固,让他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并在同伴样本中学习经验,在自己样本中学会纠错。
在第二探索环节中,我认为让孩子尝试多种分法,首先得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在插板的设计上,我们尽量将所有分法想到,并加长了插板长度,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首先不受到学具的影响,能大胆尝试。在孩子探索结束后,交流又是关键,因为孩子全部从生活经验迁移到图形上来了,他迁移得怎么样,就只能看他的操作结果。在交流中,我第一个找的是半错误样本,孩子能给正方形找出两种方法,可是他又继续以同样的方法二等分,只是调整了摆放的位置。这说明孩子理解了二等分,但是不知道二等分含义,为什么这么做,所以活动的主要核心就被我破坏了。我认为我应当先找正确资源,让孩子知道有这样的分法,再在接下来的样本中,追寻,这样两份一样了吗?让孩子在正确中寻找经验,在错误中吸取经验。从而才能进一步延伸到生活经验中来,并进行运用。
二等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常用到二等分,如分蛋糕,分饮料等,可是绝对的等分在生活中又是比较少见,所以如果能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理解二等分,并学会运用,那便是活动的价值所体现了。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尝试进行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置的综合运用练习。
2、在亲身尝试的基础上,学习通过视觉感知、理解平面图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画像、自制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片。
认读数字1-10,初步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二、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朋友,你们都长大了,是哥哥姐姐了。黄老师今天看到你们个个穿着漂亮的衣服,我可喜欢你们了,你们看黄老师今天带了什么过来?(照相机)你们知道照相机用来干什么用的?(照相)今天,黄老师看看谁最乖,我请他上来照相好不好?(好)其实我今天给你们照相,是想记录一下你们的成长过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成长记录》。
三、在亲身尝试的基础上,学习通过视觉感知、理解平面图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1、请两名男孩子和两名女孩子上来。
2、引导幼儿认识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置。
(1)师:你们看,我们的讲台上站了几个小朋友?(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是4个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其中的两个小朋友站那里?还有两个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站地上,两个站凳子上)
(2)学习左右、上下箭头符号。(引导幼儿说出箭头向左代表小朋友在左边,箭头向右代表小朋友在右边,箭头向上代表小朋友在上面,箭头向下代表小朋友在下面)
3、用箭头记录小朋友的位置,并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
(1)出示左右箭头,问:这里有两个箭头它表示什么意思?(向左向右)你们看一看我们班的朱家乐小朋友,他站的位置要用那个表示,请我们的小朋友记录一下,(引导幼儿说出朱家乐站的是左边,在向左边箭头涂颜色。)
(2)出示上下箭头,这两个箭头跟上面的两个箭头一样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说出上面的两个箭头是表示向左向右,下面的箭头表示向上向下)那我们班的陆欣怡小朋友,她站的位置要用那个箭头表示?请一名小朋友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先让幼儿说出陆欣怡在上面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在向上的箭头涂颜色)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吴湛斌、范嘉怡各站在什么位置,并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
四、示范游戏,进一步尝试进行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置的综合运用练习。
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的四个小朋友他们在照片上的位置,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
课外延伸:
带小朋友在操场上照相。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0-26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9-2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0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5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3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