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会还潮、变质。
2、通过尝试操作,学习几种简单的封口办法,在实验中比较发现最好的封口方法,并用标记作记录。
3、感知科技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已开封的食品包装袋(如:暑片的包装袋)保鲜袋,毛线、双面胶、塑料夹、封口夹、五角星若干。
2、一袋已开袋的`饼干,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导入。
出示已开袋的食品,提问:
(1)食品吃不完,就这样放着,过几天吃感觉会怎样呢?
(2)为什么吃上去不香了?
2、幼儿讨论交流。
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办让食品吃上去还是香香的?
3、幼儿实践交流。
师:刚才你们想了很多办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
师:你的袋口封住了吗?,你是怎样封住袋口的?
4、实验比较记录。
(1)师:小朋友刚才都试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幼儿实验,将保鲜袋装满空气后封口,看哪种方法不漏气。
(3)进行记录,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下贴一个五角星。
(4)师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明的产品越来越先进,就象这个食品封口夹,夹起来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经验
师:生活中我们除了没吃完的食品要封口,还有什么时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样封口?下次,我们小朋友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将塑料袋封口。
四、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其它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大自然是活教材,对于较少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来说,对大自然的事物很好奇,尤其是昆虫,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昆虫宝宝藏在哪》。以此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探索自然与发现自然。
活动目标:
1、认识昆虫,根据外形特征分辨不同的昆虫。
2、提高观察能力,激发对昆虫的喜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虫儿们在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戏,找找有哪些昆虫。
二、分辨树林里的昆虫
找找树林里的昆虫
(1)瓢虫
提问:身体半球形,身上几颗星,你知道是谁吗?
小结:瓢虫穿着漂亮的衣服,很醒目。身上的点点代表着它是几星瓢虫。
(2)知了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
小结:知了的翅膀很薄。
(3)蟋蟀
提问:蟋蟀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蟋蟀的尾须很长。
(4)天牛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天牛的触角是一节一节的。(出示天牛图片,细述天牛的触角)
(5)蚂蚁
提问:谁能说说蚂蚁长什么样?
小结:蚂蚁的身体很小。
(6)螳螂(局部特征)
提问:这是什么昆虫,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有大大钳子的昆虫是螳螂,大钳子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提问:这些昆虫长得都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总结:昆虫们长得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六条腿,两个触角。
三、幼儿操作:它们藏在哪?
1、教师指导
今天这些小昆虫带来了许多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他们就藏在树林里面。
找到一种昆虫,圈出它和它的好朋友,并且数一数,它们各有几只?把数字贴在圆圈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数出不同位置的昆虫数量。
3、验证
提问:你找到了几只瓢虫?一起看看,你找对了吗?
(验证其他昆虫)
活动结束:
小朋友真厉害,把在捉迷藏的昆虫们都找到了,下次我们去室外找找昆虫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以提问游戏为线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帮助昆虫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游戏的乐趣。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最初意识源于说话,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幼儿语言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良好语言习惯,加强幼儿口语交流,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认知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的溶液,塑料杯,油画笔,水,各色调好的颜色。
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三原色,尝试调配颜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教师事先用黄和蓝,红和黄,红和蓝各调配了四种颜色,然后装在小玻璃瓶子里,摆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小瓶子上的时候,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幼儿,调动起幼儿的求知的`积极性,然后把幼儿的主动地位保持住,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注意我摆在桌子上的小瓶,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伸长了脖子看着那些小瓶。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问他们:“这些瓶子里的颜色,漂亮吗?”孩子们看着我,齐声回答:“漂亮,真漂亮?”有的孩子问:“老师,这些瓶子怎么那么好看呀?”我说:“因为里面有好看的颜色呀。”“那么老师,这些颜色怎么来的呀?”我说:“你们看,”我拿起红、黄、蓝三个小瓶子, “剩下的颜色,所有老师桌子上的颜色都是用它们三个变出来的。”
“老师,那怎么变呀?”我拿出一个塑料杯,“注意看,看老师怎样变魔术呀!”我先往杯里倒了一些黄色,看了他们一眼,只见他们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着我,小嘴都张着,“看啊,看仔细了。”我拿起蓝色倒了一点儿,然后轻轻摇了摇塑料杯,“呀,变绿了,颜色变绿色了,老师真棒!”我笑着,拿起一个小瓶子,“看,这个瓶子里的绿色和杯子里的一样吗?”“一样。”“那老师是怎么变的呢?”“先加黄色,加上蓝色。”“那变成什么颜色了呢?”“绿色。”我又拿起蓝色,继续往杯子里倒,“现在什么颜色?”“深绿色。”我继续倒蓝色,“那么现在又变成什么颜色了?”
“有点蓝,有点绿”,“那叫蓝绿色”,我教了他们颜色的名字。然后我又用黄和红,红和蓝调了橙黄、橙红、紫红,紫蓝等颜色,幼儿观察得特别仔细,回答得也很好,只是对调出的颜色名称还不了解。
后来,我又请了几个孩子尝试调出他(她)自己喜欢的颜色,孩子很积极,争着举手,我就先请了三名幼儿上来调色,其他孩子帮助他们直到调出正确的颜色为止。
由于时间有限,这次活动不得不结束了,孩子们竟犹未尽。都不愿下课,于是我就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放到观察区,准备了几个干净的塑料杯,告诉孩子们:“你们有时间,可以到观察区随便去调配色彩,但玩过要把桌子擦干净,下课了。”孩子对我说,“老师,这些颜色可真好玩呀!”
通过这次课,孩子认识到颜色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只要有了三元色,就可以调出好多种颜色,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他们学会了观察,仔细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知道蜜蜂与蜂蜜的关系。
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处。
认识养蜂行业。
活动准备:
"社会":《养蜂人家》。
挂图:《蜂蜜是怎么来的.》。
有关养蜂的小知识。
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萝卜、黄瓜等。
活动过程:
将蜂蜜放在碟子里,请幼儿尝尝味道,然后猜一猜:
--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它是哪里来的吗?
观察挂图《蜂蜜是怎么来的》,介绍蜂蜜的由来。
--蜂箱是养蜂场里养蜂的地方。
--收蜜时,采蜜人先戴好面罩打开蜂箱盖;然后用喷烟器喷一喷,让蜜蜂飞走。
--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用刷子刷下还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最后将一片片蜂巢放到机器上旋转,把蜂蜜甩出来。。
--流出来的蜂蜜,经过处理,就可以装瓶上市了!
大家一起来榨果汁啦!
--请幼儿选择一中事先准备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机,加入适量的水,盖好盖子,开始榨果汁。
品尝果汁,并进行比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来,请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加入蜂蜜后再请幼儿品尝,并说说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种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尝试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
2、乐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蝴蝶的各种资料,并丰富幼儿有关蝴蝶的知识。
2、蝴蝶的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扮演蝴蝶姐姐与幼儿一起跳蝴蝶舞。
师说:“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黄老师变成什么?(蝴蝶)“对了,我是蝴蝶姐姐,蝴蝶漂亮吗?你们喜欢蝴蝶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蝴蝶舞吧!”
分析:此环节由教师通过扮演蝴蝶姐姐,让幼儿对蝴蝶产生兴趣,跳蝴蝶舞加深幼儿对蝴蝶的印象,让幼儿有想探究蝴蝶的欲望。
二、交流资料,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
师:小朋友这么喜欢蝴蝶,老师布置你们回家找蝴蝶的资料,你们记得吗?请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资料是哪里找到的,他告诉你蝴蝶有什么小秘密?(老师把幼儿带来的资料布置成一块板块上,幼儿交流后,请幼儿上来介绍)
幼:我是听妈妈讲“我们爱科学”的故事里告诉我蝴蝶的品种非常多,还知道蝴蝶是由蝴蝶妈妈的卵变出来的。
幼:我是在网上发现蝴蝶有两只触角,六只脚,还有蝴蝶喜欢吃的植物。
幼:我是在《动物乐园》书里看到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蝴蝶妈妈把卵产在花里让宝宝长大。等等
师小结:噢!小朋友们可真够厉害的,找到蝴蝶这么多的秘密。
分析:教师通过幼儿找材料的准备和幼儿自由交流、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探究心理的作用下,主动参与活动中来。
三、借助课件,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1.完整观看课件
(1)引入:老师也找到了许多关于蝴蝶长大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蝴蝶的什么小秘密,它是按照什么顺序生长的?
幼:我发现了蝴蝶是蝴蝶妈妈的.卵变出来的。
幼:我发现毛毛虫喜欢吃叶子,等他长大后还要脱皮。
幼:我知道蝴蝶生长的顺序:卵-毛毛虫-蛹-蝴蝶。
师小结:小朋友看的很仔细,也发现蝴蝶许许多多小秘密,都知道了蝴蝶的长大顺序是从卵-毛毛虫-蛹-蝴蝶,那我们一起来猜猜看蝴蝶妈妈把卵产在哪里,卵是怎样的?
2.分别观看卵、虫、蛹、蝶四个画面,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四个阶段的特征。
(1)观看画面一,师提问:卵是什么样的?蝴蝶妈妈把卵产在哪里?
(2)观看画面二,师提问:谁从卵里钻出来了?它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观看画面三,师提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蛹的?蛹是什么样的?
(4)观看画面四,师提问:蛹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刚刚钻出来的蝴蝶是怎样的?
师小结:小朋友了解了蝴蝶的这么多的秘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我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把蝴蝶的四个生长过程拼出来。
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视频以及动画课件,视听结合,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层层递进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探索中了解蝴蝶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使活动充满了情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幼儿拼图,教师巡视观看,评价
分析:在这一环节,以形象的操作图片拼图逐渐加深幼儿这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与自豪,进一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五、游戏:“变变变”
1.教师用语言启发幼儿表现出蝴蝶生长的四个变化过程。
教师结合语言及背景音乐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师:太棒了、太精彩了,蝴蝶终于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小朋友们觉得有趣吗?(有趣)我们一起来用身体学学蝴蝶长大的过程吧。
分析:游戏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乐趣,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在游戏中乐此不疲。
活动结束:
师:“哇,这么漂亮的蝴蝶,我们一起去花园采花蜜吧!”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伴着音乐把自己喜欢的蝴蝶画下来。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物体溶解有快慢之分。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冰糖、盐、大豆、小石头、记录表。
3、幼儿用书第12页。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了解加速物体溶解的方法。
2、活动难点:大胆表述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在实验活动中充分感知溶解现象,并探索如何使物体溶得快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小实验:引起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
(1)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
师:我们来变个魔术。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师: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溶化了。)教师刚才做了什么动作? (搅拌)
师:糖放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
(3)教师将小石子放进清水中,让幼儿观察。(还能看见,不溶化。)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幼儿实验活动。(分为可溶解和不可溶解。)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教师做集体记录。
师:除了糖,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
师:(介绍材料)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师: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同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幼儿说一说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4) 教师带领幼儿将操作材料进行分类:可溶解的和不可溶解的'。
3、比一比,看谁溶得快。
(1)瓶里装有同样重量的白糖、冰糖。
师: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糖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多冷水的杯子里,哪种糖溶解得快?
(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验证。(教师带领其他幼儿观察实验。)
师:谁先不见了?谁溶解得快?他们做了什么动作让糖溶解了?(搅拌)
小结:白糖溶得快,冰糖溶得慢。
4、说一说,怎样使“冰糖”在水中溶解得快。
(1)幼儿自由探索,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请小朋友操作探索,进行比较。
(2)翻看幼儿用书。
师:看一看图中小朋友的实验,说一说,他们用了什么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和你们的方法一样吗?我们也来试一试,最后记录下来。(请四位小朋友同时操作图中的方法,进行比较。)
评价要素
1、能否感知溶解现象,知道物体溶解有快慢之分。
2、是否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并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建议
可在区角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溶解的实验。
活动反思
这次小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让幼儿初步感知融化现象。每位幼儿都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发现冰放进热水化了,看不见了。本次活动操作简单,每个幼儿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活动。但略显得单调,如果多采集样品做两三次试验,幼儿更感兴趣。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既要提高幼儿的兴趣,又尽量把活动做得完美些。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泥与土,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泥工技能,进行泥工创作,启发幼儿合理利用辅助材料和工具塑造作品,运用分泥、连接、捏边等技能塑造组合物体。
3、鼓励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大量不同种类的土(红土、黄土、沙土等)、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种泥玩具。
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水土流失图、填海造田图。
3、录音机、《泥娃娃》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感知观察土。
出示准备好的土,请幼儿仔细观察、感知。
“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用小棍翻一翻,看看土是什么样的?闻闻有什么气味?大;考吧.幼,师网出处看看土里有什么?各种土有什么不同?”
2、了解土的用途。
讨论:想一想土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说出土可以用来种花、种树、种庄稼,人们盖房子也要用土,有的小动物也生活在土里(小蚂蚁、蚯蚓……)。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了解土对人及动植物的重要性。
3、玩泥活动。
出示和好的泥,观察和好的泥与土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让土变成泥,老师和幼儿共同尝试和泥巴:
⑴加水过少,泥土有点干,不易成型易破碎。
⑵加水过多,泥土就变成稀泥,顺手流淌,不易成型。
⑶加适量的水和土,泥土就会粘在一起,使劲揉几遍就会变得光滑细腻。
4、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⑴玩泥巴,说一说泥巴是什么样子?揉一揉、捏一捏有什么感觉?
⑵民间游戏《放炮仗》:请幼儿将手中的泥团圆、捏成碗状,念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听我放炮仗”,然后用力将泥碗口朝下,摔到地上,泥碗会发出清脆的“啪”声,比赛看谁摔出的声音响亮。
⑶欣赏泥玩具,猜猜这些可爱的泥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引导幼儿边欣赏歌曲《泥娃娃》边动手创作各种泥玩具,鼓励幼儿学习使用辅助材料,塑造组合物体。
5、教育幼儿要珍惜土地资源。
出示有关土壤流失的图片,讲解河流两岸的土地逐渐被冲刷,土地越来越少,使幼儿知道中国的人口很多,土地资源有限。因此,要珍惜仅有的土地资源。告诉幼儿,人们为了保护土壤所做的工作:人们用植树造林来固定土壤,填海造田来扩大土地面积……
讨论:如果没有土的话,会怎么样呢?
[活动延伸]
观察自然角里种植的植物,了解泥土与植物的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理念: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及现象作为探索发现的对象。孩子们在玩皮球时对皮球的弹跳十分好奇,究竟什么让皮球跳起来呢?带着孩子们的疑问展开了此次活动。
活动实施策略:
在本次活动中,我充分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及喜欢探索这一年龄特点,鼓励每个幼儿在自我尝试中探究皮球的奥秘,体验发现的乐趣,以做做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幼儿寻找、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皮球里住的是空气,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能力。活动中充分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线,使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在后,让幼儿享受自主探究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实践发现皮球滚、蹦、飞的动态特性。
2、知道皮球里装的是空气,初步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球类若干、瘪皮球若干、垫子两个、气针和打气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探索皮球的不同玩法。
1、玩玩皮球,使幼儿对皮球会蹦、会跳、会飞产生兴趣。提醒幼儿玩球时注意安全,想想和别人不同的玩法。
2、 请小朋友说一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启发幼儿说出皮球的运动方式,丰富词语:跳跃、滚动、滚来滚去等。
二、探索实验,知道空气住在皮球里。
1、出示并让幼儿玩瘪皮球,引导幼儿发现不同:蹦不起来、飞不起来、滚不起来。
2、师将气针插入皮球里放出气体,幼儿得出结论:皮球里住的是空气。
三、分段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深入理解空气与皮球的关系。
1、欣赏第一段故事,提问: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2、欣赏第二段故事,提问:故事里谁住在皮球里?为什么喜鹊、兔子、轮子会住在皮球里呢?
3、欣赏第三段故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除了喜鹊、兔子、轮子。还有谁可能住进皮球里呢?
4、小朋友也住进小皮球里一起玩玩吧!用肢体动作来表演。
四、结束活动
1、有什么方法能让皮球鼓起来呢?同伴合作充气。
2、小朋友知道了这么多皮球的玩法,带着皮球出去玩会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 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 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 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轮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积木、圆纸片、吸管等
2、绸带、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师:小朋友,今天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猜它是什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今天,唐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风车、陀螺、电动汽车、纸片、吸管,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有手推,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吸管穿过纸片,用手一转,纸片就转起来了等等。
讨论: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转?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了,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真我惊讶,你们真棒。
(二)借助绸带引出身体的转动
1、出示绸带
2、幼儿在音乐中自由的玩绸带转动,教师巡回看。
3、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你的绸带转起来的?(用手臂带着转,用身体带着转)
4、咦,我的绸带怎么没有转动呢?这是怎么回事啊?谁来教教我?
(小结:哦我们都发现了,绸带本身不会转动,是我们的身体转动带着它转动起来的,原来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真神奇哦!)
5、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跳一个绸带舞!
(三)运用肢体动作感知转动
1、师:那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地方,哪些部位会转动起来,请小朋友找一找,转一转你的身体部位哦!(幼儿探索)
2、请幼儿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让什么转动了起来?请你上台来试一试
(舌头转、手臂转、辫子转、屁股转等等)
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了。
(四)观看视频,了解旋转的秘密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关于旋转的图片和录象,看看旋转给生活带来的美感.
(五)拓展: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师:风车的转动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汽车轮子的转动给大家带来了生活的快捷,电风扇的转动给大家又带来了凉快。各种各样的旋转让生活变的多姿多彩。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转动呢?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再找一找,把你找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由物体的旋转—身体带动物体的旋转—身体部位的旋转—观看一些旋转的表演,层层递进,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了解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有手推,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都可以使物体旋转,让幼儿在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旋转的原理。
评析:
笑口常开
本次活动,老师从操作材料到影像资料的提供,无不说明课前准备的精心和尽心,加上课堂中充满激情的演绎,教师的自我突破显而易见。若能让再增加一次探索实践的机会,则更好!祝贺你,上得很成功!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3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2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