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2 09:02:56 教案 投诉 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精品5篇)

语文教案 篇1

  快乐读书屋一:

  马拉松的故事

  时间:

  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雅典士兵菲地皮茨在马拉松战役中3次长途奔跑传递战争信息,因体力耗尽而牺牲。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者,将其奔跑的距离定为奥运会长袍比赛中的马拉松赛跑。故事传递这样的思想:奥运会比赛表现人类共同的心愿——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学情分析:学生能够自学读懂此文,大对此文的立意不一定挖掘太深,教师要加以引导。

  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三个生字,积累课文中有启发意义的句子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感悟奥运比赛项目中表现人类的共同心愿——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重、难点:抓住菲地皮茨三次传递战争信息的故事,理解奥运的`精神品质。

  教具:搜集资料

  教法:读出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1.组织教法: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研读课题,质疑。

  3.让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画出记号。

  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流利。

  4.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本上。

  5.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读课文

  (1)默读、填表:

  事件人物表现

  第一次报信

  第二次报信

  第三次报信

  (2)讨论:菲地皮茨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他的表现中你获得了什么启迪?

  6.读了这个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7.积累内化:

  (1)识字: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复述这个故事。

  8作业: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更菲地皮茨的故事。

  板书:

  马拉松的地理位置

  马拉松的故事.菲地皮茨三次传递战争信息的故事

  将菲地皮茨长跑的距离定为马拉松赛跑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预习要求:

  1、制作读书卡

  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学法设计: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七律长征》导入

  二、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

  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

  1、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

  3、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1、再读《过》,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2、问:怎样克服的?*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3、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

  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动目的: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活动形式:朗诵比赛

  活动准备: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选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作为裁判。

  活动过程:

  1、主持人报幕

  2、按小组顺序,依次朗诵

  3、裁判简评

  4、按票数多少和评价好坏,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为鼓励奖

  六、布置作业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看法。(整理成文)

  附板书:

  《长征组歌》两首

  (一)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奇兵盛赞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二)

  (钢铁汉)(骨更硬)

  坚强+追求=过雪山草地

  (千锤百炼)(志越坚)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第七课时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

  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第八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第九课时

  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了解“门”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韵语识字、拼音识字等识字方法。

  3、借助拼音读懂谜语,朗读并且背诵谜语,学习猜谜语。

  4、培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对“手”和“眼’的了解与认识及懂得如何保护。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借助拼音读懂谜语,学习猜谜语。

  2、学习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开、子、门”。

  3、增强对“手”和“眼”的了解与认识及懂得如何保护。

  4、熟读《小孩儿不小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汉字家园(二)的第3课《谜语》,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

  2、《谜语》顾名思义一定藏着小秘密,你能在学习中把秘密找出来吗?(学生马上会很兴奋)

  3、让我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寻找“秘密”吧!(生大声读文)

  二、读文讨论,情境识字

  1、读完课文,谁找到谜底了?

  2、同学们真能干,真聪明,有这么多的谜底到底谁的对呢?让我们赶快揭秘吧!

  3、师出示“手”和“眼”的图片和字。(猜对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智慧星)

  4、下面请猜对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谜语吧!

  5、没猜中的同学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虽然没猜中可读课文决不认输!(指名竞赛读)

  6、同学们不仅借助拼音读通了谜语中的句子,还读准了字音,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如果摘掉了字宝宝的'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出它们吗?

  a指名读

  b领读

  c开火车读

  d竞赛读

  7、学习“开、子、门、五”这几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子”“门”进行字理识字,“开”与“井”进行对比识字,并扩词,练习说话。“五”字用“丑”字减一笔来识记。

  三、指导书写

  1、随教师在虚空格中书空写,注意笔顺

  2、在书中生字表中描红后,在本上写2个。

  3、子:三笔组成,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钩。

  四、借助拼音读儿歌《小孩儿不小歌》

  1、借助拼音读儿歌。

  2、在儿歌中画出新结识的生字朋友。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说一说,通过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把今天学的谜语回家后,讲给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千、万、两、间、关、粒、”。

  2、游戏识记课后词语。

  3、完成书后认字交流。

  教学内容:

  一、启发谈话,学习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谜语二则,谁能把谜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呢?

  二、激发兴趣,情境识字

  1、谜语让我们结识了新字朋友,老师想考考你们,记得它们吗?(指名读)

  2、谜语二中也藏着几个想要和我们交朋友的字宝宝,(师出示谜语二)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想把我们加为好友?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千、万、两、间、关、粒、”贴在黑板上。

  4、“千”与“干”“万”与“方”对比识字。

  5、游戏识字:找帽子,请学生把拼音帽子给字宝宝戴上。

  6、游戏:找朋友,给字宝宝扩词。

  7、书空写“万、千”字的笔顺。

  三、课后词语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抗赛

  规则:男女生各派一组代表,(3—5人)每人手里拿一张词卡,不让对方看见,“一、二、三”对面两人同时打开词卡,先读出对方者为胜。

  2、心有灵犀

  规则:

  生自己选择搭档,出示本课生字,其中一名学生做动作,另一名学生猜出来后,扩词并说话。

  四、指导书写

  万:第二笔是横折钩

  五、完成书后说一说,读一读

  1、同学选择喜欢的话题相互表达。用“我是…….”这一句式。

  2、注意表达完整,吐字清晰,条理清楚。

  六、识字交流

  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识。

  七、作业

  1、背诵谜语二则

  2、书写本课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赁借“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初步感觉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初知道理。

  2、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法学法:

  情感教学法,阅读法、以读促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大家的面推荐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作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老师:同学们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一个山洞里。(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3.老师板书生字、新词,详细讲解。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炉火纯青:炼丹炼至炉火呈现纯洁的青色时方可成丹。比喻知识和技艺达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坚持不懈:一直坚持不懈怠。

  半途而废:半路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岭: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也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通过讲述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滴水穿石的奇观以及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段落划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滴水穿石的奇观。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反之,则一无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课文,告诫我们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滴水穿石的奇观,通过具体事例启示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作者着重描写了哪几项内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观。②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成功事例验证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读课文,细心体会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滴水穿石的奇观。

  (1)指名渎第一段,说说什么是滴水穿石的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出示图片。

  (2)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对滴水穿石奇观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么能把石头滴穿呢?从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结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很自然地起到了过渡作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精读第3自然段,从具体生动的例子中体会水滴精神。

  (1)李时珍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就?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会“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水滴精神的联系。)

  (2)爱迪生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着重体会“毕生孜孜不倦”这句话。)

  (3)齐白石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体描述?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4)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哇!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5)仔细体会“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是什么意思。X|k |B| 1 . c|O |m

  (6)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大家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过l 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为缺乏专一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铭记”。

  三、总结课文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作者有哪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说理以及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持之以恒,终于成功

  齐白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优秀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