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认识牙齿是大班普通的科学内容,由于活动内容较为枯燥,于是我在教学形式上下了点工夫。一是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可利用的生活资源让幼儿亲身感受;二是利用实验材料、模型、影碟等多种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和了解牙齿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幼儿保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让幼儿了解牙齿的基本功能。
2、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3、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1、牙齿的模型教具;
2、饼干、甘蔗、花生每组一盘;
3、牙刷、小镜子人手一个;
4、介绍牙齿功能、龋齿形成、刷牙方法的影碟片;
5、活动前两天找几个蛋壳,洗净后把每个蛋壳的一半浸醋里;
活动流程:
活动引入————品尝食物————认识牙齿的功能————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出示饼干,提问:怎样才能把饼干送进肚子里?
二、基本部分:
(一)使用牙齿,认识牙齿的功能:
1、分组品尝食物,初步感知各部位牙齿的功能;
2、欣赏影碟片,了解牙齿的排列;
3、小游戏:模仿牙齿的动作,加深对各部位牙齿功能的认识;
(二)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吃过饼干和花生,请小朋友互相看看牙缝里
多了什么?”(残渣、碎屑)“如果不弄掉会使牙齿变得怎样?”
2、欣赏影碟片,了解龋齿形成过程及保护牙齿的方法;
3、出示小实验,请幼儿观察,捞出浸在醋里的蛋壳,请幼儿看看、捏
捏、说说蛋壳有什么变化?并比较浸在醋里的蛋壳与没浸过醋的蛋
壳有什么不同?(浸过醋的蛋壳变黑、变软了)并讨论:蛋壳为什
么会变黑、变软了?
4、教师小结:醋是酸的,酸性会腐蚀蛋壳中的钙,所以蛋壳就会变黑、
变软了。牙缝里如果有食物残渣,嘴里唾液中有一种酶会使食物残渣变酸,这些酸会像腐蚀蛋壳一样,使我们牙齿被腐蚀掉,牙齿就会变黑,变成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虫牙。
5、找龋齿:请幼儿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长龋齿?有几颗?
6、教师小结:怎样保护牙齿。
(三)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欣赏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的影碟片;
2、配合牙齿模型,教师再次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3、人手一跟牙刷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结束部份:
歌表演:刷牙歌
活动延伸:
1、与家长配合,请他们提醒幼儿坚持每天早、晚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2、引导幼儿开展“比比谁的牙齿好”活动;
活动反思:
从教学程序上说,教学导入简洁直奔主题,既节约了时间又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将有机会了解食物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经过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个观点,以利于幼儿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牙齿的分类与功能及保护牙齿的内容是幼儿将要深入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安排的两段录相为幼儿对牙齿提供了不同的认识方式,有助于在幼儿脑中构建起更鲜明的口腔内消化工具的概念,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对牙齿的认识进行补充完善。
从教学手段上说,让幼儿进行了体验探究、观看录相、交流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与形式显得丰富多彩。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通过幼儿动手探索,学会积累经验,并做个记录。
3、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鸡蛋,人手一份。并涂成彩蛋或加上图案,使其具有蛋宝宝的特征。
2、辅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纸、铅丝、海绵、积木、电线、布、瓶子、各种盖子等等。
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蛋宝宝想要站起来。
1、跟随音乐节奏,幼儿精神饱满的行走,音乐结束时做立正动作。
2、蛋宝宝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样神气的站起来,你们能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吗?
幼儿进行探索,看看鸡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来。
二、我帮蛋宝宝站起来。
1、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在平面上让蛋站起来的方法。
2、你怎样让蛋宝宝在桌子上站起来的?
3、为什么蛋宝宝不容易站起来?
引导幼儿说出蛋的特征,蛋的两头是尖尖的。
三、帮蛋宝宝找朋友帮忙,并记录下来。
(一)
1、我们请一些朋友来帮蛋宝宝站起来,你们想想找谁呢?
2、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比较什么方法能让蛋宝宝站得更稳,并作好记录。活动记录表
OO
所用材料
√或×
3、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办法。
(二)、二次操作:
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让蛋宝宝站稳?
2、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并做好记录。
3、再次交流,让幼儿说出更多更好的让蛋站起来的办法。
四、拓展思维,寻找材料以便投入区域中。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孩子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使孩子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这个词的含义。
2、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倾听他人的能力。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杯子、绿豆、米、盐、糖、果珍、搅拌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东西,请吧。
2、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轻轻地走回来,坐好,乖。谁愿意举手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大胆猜测材料的溶解性
1、 老师:猜猜,这些东西分别放到水里会怎样?
老师:到底会怎样呢?我们等会再试试。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杯水里有什么东西?
2、老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尝一尝,谁愿意来试试。好,你来!
一名幼儿上来尝水的味道。
三、幼儿大胆操作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测
1、教师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让这些材料融解,如果盐暂时溶解不了,我们请小木棒来帮帮忙,帮我们搅拌一下,看看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个别交谈。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桌上的.东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
3、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做完了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
1、老师:这些东西躲到水中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什么?刚才非非说的是对的,它们都被水溶解了。这些水时间长了会变质,颜色会发生变化?到底会怎样呢,我们把它们放到阳台上去,过几天再去看看有什么变化,好不好?
幼集体:好!
2、带幼儿到阳台上摆放水杯,活动结束 。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难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能干、有趣,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也要保护动物,同时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小百科:舌,俗称“舌头”。在口腔底部。人类的舌是进食和言语的重要器官。在口腔内活动的肌性器官,对味有特别的感觉,有助于咀嚼、吞咽、发音。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选用不同的材料用剪、粘、扎灯方法,尝试将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装水的工具。
2、敢于大胆想想、尝试、表现,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种盛水工具(漏水的和不漏水的)
2、修补用的辅助材料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找出漏水和不漏水的工具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
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每人找两样东西,一样是不漏水的,一样是漏水的,
找到了就请你放在 自己的桌子上。
2、我们来看看,不漏水的`有哪些?
让幼儿说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3、漏水的东西有哪些?这些漏水的东西有用吗?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后知道,这些东西有很多用途。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1、现在,我需要一些装水的工具,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些工具可以装水?
讨论:这些工具我什么能装水?
2、这些漏水的东西能装水吗?
如果用这些漏水的东西装水,你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它漏水吗?
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
3、谁来给小朋友介绍一下你想到了什么方法?
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办法。
4、有这么多好方法,你们想不想去试试?
出示辅助材料。
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些材料,你可以选用你认为最好、最合适的方法修补你手中的东西,补好后可要仔细检查一下牢不牢固,然后去盛水试一试。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提醒幼儿:如果你的小手不够用时,可以请老师和小朋友帮助你。
四、经验交流
1、教师:现在,让我们一看你修补了什么东西?
可以盛水了吗?看看漏不漏?
2、幼儿讲述修补办法。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一天早上入园后果果发现种植区里一棵珍珠树的叶子蔫了。她急匆匆的跑过来告诉了我。我赶紧帮那棵珍珠树浇了点水。一整个上午孩子们都在观注着这棵珍珠树。慢慢地她们发现珍珠树的叶子舒展开了,也水灵了。于是她们问我:“老师,为什么往土里浇水,而珍珠树的叶子却能吸到呢?”抓住这一契机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幼儿直观地感受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3、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餐巾纸、纱布等吸水材料若干,大、小塑料盆各4个。
哑铃、碟片、石头、雪花片等不吸水材料若干。
2、红墨水,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长方形塑料筐8个,各种蔬菜(大白菜、莴苣、芹菜、水蒿芭、萝卜、青菜)
3、餐巾纸做成的纸树,红、蓝、绿颜色水,塑料小碗若干。
4、课件:蓝猫游戏城,音乐《蓝猫》、轻音乐、图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音乐入场。
1、师幼随着音乐来到蓝猫游戏城。
2、蓝猫(课件)说:小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神秘的蓝猫游戏城,这儿有许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想来玩一玩吗?(幼:想)我们的第一个游戏是《帮水宝宝搬家》。
二、游戏探索
(1)、游戏《帮水宝宝搬家》
1、蓝猫(课件)介绍游戏:水宝宝现在住的房子太挤了,它们想搬到大一点的房子里去,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它们。不许用倒的办法,只能用房子旁边的工具来帮忙。游戏时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或衣服上。
2、老师介绍搬水工具并请幼儿猜想:哪些工具可以帮水搬家?哪些工具不可以帮水搬家?
3、幼儿自由分组,操作验证。
4、操作结束,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操作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5、根据表格内容师幼共同小结:
哑铃、碟片、石头、雪花片都不能帮水搬家,因为它们都不能吸水。
毛巾、海绵、纱布、餐巾纸都能帮水搬家,因为它们都能吸水。
6、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7、蓝猫(课件):我们的第二个游戏是《蔬菜吸水》。
(2)、游戏《蔬菜吸水》
1、蓝猫(课件)介绍游戏:蔬菜宝宝口渴了,请大家利用桌上的材料给蔬菜宝宝喝点水吧。游戏时注意不要把红墨水弄到衣服上。
2、教师介绍材料后示范把白菜放入红墨水中等两分钟再来观察。
3、教师操作细管,引导幼儿看看管内是否有红墨水。
4、教师掰开白菜的菜梆,引导幼儿观察里面是否有小细管。
5、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实验“蔬菜吸水”
6、师幼小结:原来蔬菜里面都有小细管,所以它们才能吸收水分和营养供自己生长。
7、老师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等才可以吸水,我们才可以给水宝宝搬家。
(3)游戏《纸树吸水》。
1、蓝猫(课件)介绍游戏:请小朋友们将纸树放在小碗里,再任意选用一种有颜色的水取少量倒入底部,观察纸树会发生什么变化。游戏时同样注意不要弄到衣服上。
2、鼓励幼儿自由实验观察颜色水上升的过程,让幼儿体会物体是怎样吸水的。
3、教师检查幼儿实验的效果,并表扬敢于表达和尝试的幼儿。
三、归纳总结
1、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小细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酒精灯燃烧。(二)、毛笔蘸墨汁。(三)、报纸吸水。(四)、抹布吸水。
2、师幼一起去找其他东西里的小细管,与蓝猫道别,随着音乐出活动室。
3、蓝猫(课件):小朋友们,再见!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玩!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磁力能够穿透各种材料。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能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碰到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重点: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难点:发现磁力能够穿透各种材料。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的图片8张、书写演示板、魔术箱、磁铁两个
2、幼儿操作材料:
1)磁铁、回形针、铁夹、铁勺、1元硬币各5份
2)正方形的小毛巾、卡纸、塑料板、木板各5块
3) 幼儿记录表(每人一张)
4)沙箱5个、内藏铁制品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有用磁铁把物品分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磁铁) 提问:这是什么?
2、介绍请来的朋友。
今天我请来了8个朋友,看看是哪些朋友呢?(一一出示图片)它们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吗?我们把能够被磁铁吸住的放在“√”的下面,把不能被磁铁吸住的放在“╳”的下面。
3、幼儿操作并进行分类。
4、集体检验。
推进提问:找的朋友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忙呢?怎么做?
小结: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而纸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纺织制品都是不能被磁铁吸住的。
5、介绍磁力。
推进提问:你们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吸住铁做的东西吗?
小结:因为磁铁具有磁力,遇到它的朋友铁制品就能吸引在一起。
二、实验:隔着东西,还能吸住吗?
过渡语:如果把这些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放在磁铁和铁制品的中间,磁铁还能吸住铁制的物品吗?
1、猜测记录
2、交流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
1) 小组操作实验
2) 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推进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卡纸、小毛巾、塑料板、木板挡住磁铁,磁力能穿透这些材料吸住铁制的物品。
三、经验提升
推进提问:磁力除了能穿透卡纸、小毛巾、塑料板、木板还能穿透什么呢?
1) 游戏一:沙中寻宝
操作要求:磁铁在沙面上慢慢走,我们来试一试!
小结:通过刚刚的游戏,我们知道了,磁力还能穿透沙子。
2) 游戏二:魔术:有磁力的手
教师表演魔术,让幼儿猜一猜其中的奥秘,了解原来磁力还可以穿透人体。
小结:磁力还能穿透我们的身体,能够穿透各种材料。
四、问题延伸:
问题:如果磁铁被水浸湿了,它的磁力还存在吗?还能吸住东西吗?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大胆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的现象。
2、喜欢探索,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经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大石头、小石子、沙子每组幼儿一份;带盖的大瓶子四个;幼儿记录表(附后);PPT图片(附后)等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之间存在的空隙,不同的空隙可以用不同的物体填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感知材料。(目的:调动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性,感知操作材料不同特性)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石头、石子、沙子)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不同之处。”(大小、轻重、形状不同)
二、操作实验,交流共享。(目的:在实验、交流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物体间存在的空隙)
1、交代实验要求
“今天的实验三人一组合作进行,用三分钟时间,试着把这三种材料全部都装进大瓶子里。想想怎么放才能比较容易将这些材料全都装进瓶子里。在实验时要记录放材料的顺序,什么先放就记在1号空格,看看实验结果能否把这些材料全部装进瓶子里”(出示记录表并介绍)。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记录能力,尤其在探索活动中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及结果,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全面交流经验。
2、幼儿第一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关键提问:试试看按照什么顺序装这三种材料会把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补充提问:同样多的材料,为什么有的小组装得多,外面剩的少,有的小组还有许多材料没有装进瓶子里?
●交流、对比操作方法后小结:外面留许多材料的.小组是瓶子中还有许多空隙,而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装,容易将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3、第二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幼儿借助提供的有洞洞的篮子快速将三组材料分离开。(增强幼儿动手及相互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第一次的实验情况,已经成功的组提供多一些的沙子让他们想办法装进瓶子中以增加一定的挑战性,未成功的组借鉴经验再次实验,激发每一组幼儿参与探索、操作的积极性,让每一组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收获,增强信心)
●关键提问:这一次在装三组材料时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
——通过第二次实验探索、交流印证: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将三组材料都装进瓶子中。从而发现:石头间的大空隙可以用石子填,石子间的小空隙可以用沙子填,瓶子摇一摇还可以装更多的沙子。
●提升小结:原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物品,可以减少空隙,装更多的东西。
4、教师激趣实验:选择幼儿认为最满的一瓶,问是否还可以装东西。然后倒水渗透进去,使幼儿发现空隙其实还没有填满,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物体空隙秘密的兴趣。
三、观察图片,迁移生活经验。(目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展开,我提供了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照片,在情境中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合理安排、利用空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多能为生活服务的有益经验,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过渡语:今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瓶子里的空隙,并通过合理的摆放方式填充了这些空隙,充分利用了瓶子里的空间,让瓶子尽可能的多装一些材料。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合理利用好空间的例子,一起来看看。
PPT一:椅子收藏(可以一张挨着一张摆放;或者从下往上叠起来放)
PPT二:真空袋收纳家中靠垫
总结:看来合理安排、利用空间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选自新教材学习活动中的一个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我把“香香的蔬菜”作为本次活动内容。因为蔬菜是幼儿每天都接触到的事物,他们对蔬菜的认知经验是零碎的、模糊的。通过活动让幼儿各自零碎的经验得到分享、互补,从而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通过说一说、猜一猜、做一做,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师幼互动中又获得了当前的经验。就这样自然而然进入游戏中愉快、主动的学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蔬菜的名称及外形特征。
2、通过操作,激发幼儿乐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带三样喜欢吃的蔬菜。魔袋一只(番茄、芹菜、丝瓜)
蔬菜的图片及篮子若干。剪刀、削皮器、刀若干,
托盘四只(黄瓜、胡萝卜、芹菜、豇豆、)
桌布及橡筋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带来的蔬菜
二、猜一猜魔袋里的蔬菜并归类。
三、幼儿迁移经验并尝试自己拣菜
四、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拣好的蔬菜送厨房。
教学反思
在《香香的蔬菜》这一主题里我们力图从情感入手,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幼儿在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品食蔬菜的情感,在家里和幼儿园逐渐培养幼儿爱吃蔬菜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给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我们给予幼儿适度的帮助,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有兴趣的问题。我们在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必备科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