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巩固画各种动态人物的技能,学习简单的画面布局。
2、进一步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1、春天树林的背景图一幅。
2、教师用吹塑纸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如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登架、小火车等)以及用油画棒绘制的两个动态不同的人物。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背景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你们看美不美?(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感受)
2、这是公园的一角,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树林,树林里有块空地,想一想,这里可以放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出示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我们把这些大型运动器具搬到树林里去,好吗?
二、讨论画面布局
1、滑梯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滑梯比较高大,如果放在前面会把后面的物体挡住,因此放在后面比较合适)
2、攀登架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中间靠左处,与滑梯前后交错)
3、跷跷板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前面,因为它比较低)
4、小火车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画面的'最前面,并靠边)
5、秋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挂在树上)
6、你们瞧,现在的公园更像什么了?(儿童乐园)
三、学习绘画不同动态的人物
1、儿童乐园真好,不过好像还缺少点什么,怎么办?(自画、自剪人物,然后贴上去)
2、出示范例(如图一)。老师请了两位小朋友来玩,你们能看出他们正在玩什么吗?
3、教师根据幼儿意见,将两个范例分别放到相应的运动器具上,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动态与器具特点的关系。
4、教师示范画出坐、跑、攀登等动态人物。
5、幼儿绘画各种动态的人物,要求幼儿颜色搭配要和谐,涂色要均匀,人物要剪得光滑、细致。
6、幼儿把自画人物“送”到儿童乐园去玩,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将其作品一一贴在相应的运动器具上。
7、教师选择一件作品,从其色彩,动态等方面进行讲评,然后请几名幼儿参加讲评。
四、游戏
1、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要求,模拟相应的动作。如教师说“现在玩跷跷板”,幼儿立即说“跷呀跷”,边模仿玩板的动作。
2、我们一起造的儿童乐园太好玩了,让我们以后再一起玩吧。
活动反思:
儿童乐园呈现的是小朋友在儿童乐园里游玩的情节。情境图共分为四部分:左上部分呈现了很多小朋友在蹦蹦床上玩的情境,包含“我蹦了23下、我蹦了66下”等数学信息。左下部分呈现了坐龙船和飞天轮的情境,包含“坐龙船的由17人,坐飞机的由24人,我们一共来了50人”等数学信息。右上部分呈现了玩碰碰车的情境,包含门票每位10元、汽水5角、矿泉水2元等信息。右下部分提供了坐小火车的情境,包含时分、图形、长度单位等数学信息。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在明确基本图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全面地发现图中隐含的信息,了解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为下面按知识板块整理知识做好准备。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画;
3、增加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
资源手段:
七色色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卡。
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二、分析理解。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
混色游戏:
1、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观察颜色的变化;
3、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学生参与混色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和学习色彩的变化,看一看色彩的变化,说一说观察的结果。通
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颜色,增强学生对色彩变化的注意力
欣赏感知:
1、你能正确并按照顺序表现彩虹的七种颜色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2、学生欣赏教材范图,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
三、自主表现。
教师巡回辅导。
1、一画,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
2、学生绘画活动,表现自己的想象或则表现和彩虹有关的故事。运用语言激发思维,在绘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的画稿,看看上次画到那里,继续完善画面。
二、根据设想上色,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帮助学生一起解决。
三、作业评价。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探究学习带来的愉悦。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学习认为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
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大家在一年级时就从《画自己》开始学习了一系列的人像画的方法,对人像早就不再陌生,(师出示一组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来欣赏一下,说说这些人像作品各有什么特色(绘画风格、人物特点)?
出示课题:添画人像
二、新授
出示课本中提供的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大师作品。
1、简单归纳脸型、五官的的基本特点。
2、欣赏作品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物特点
3、简析作品的绘画特色及风格:
a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表达;
b立体派油画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的细节;
d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民族的特色。
4、添画指导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这些作品可以怎样添画它的另一半呢?
学生答:可以用圆珠笔勾线,画线描;可以用彩色水笔添画,用夸张的色彩来表现;可以用油画棒添画,用色彩明度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另一半;可以用颜料来添画,模仿印象画派的风格。
三、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根据不同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有创造性地画出人像的另一半。
教师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表情呆板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感知螺旋线。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螺旋线大胆表现熟悉的事物。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彩笔、彩纸条。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感知螺旋线。
难点:大胆想象并尝试用螺旋线表现熟悉的事物。
活动过程:
1.跳“彩条舞”感知螺旋线。
师:“小朋友们,今天小彩条要和你们跳个舞,看看它是怎样跳的?”教师示蔼帚;边做边进行语言提示事“彩条转呀转,一圈两圈,慢慢变大了,越来越大!"
师:“你们学会了吗?那我们和小彩条一起来跳舞吧!”教师带领幼儿在不同方位开始舞蹈,边跳边进行语言提示。
2.请个别幼」出“彩条舞”画在一张大纸上,请幼儿观察、感知、比较。
师:“小朋轰们跳得可真好,那谁能把小彩条跳的舞蹈,用彩笔画到我们的大画板上?”教师单个、多次请幼儿进行绘画,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配合幼儿,边画边说。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上面哪个画得最好看,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3.幼儿观察画面,引导幼儿
1:相象并汫行添画(请幼儿添画到大画板上).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想一想,这像我们看到过的什么东西呢?把它添上什么就变成×××了,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4.幼儿自由作画,并进行想象、添画。
师:“请你把小彩条跳的舞画到你画纸上,你想让它变成什么呢?赶快把它画出来吧!"(教师可以用语言提示幼儿,帮助幼儿回忆彩条舞)
5.作品展示,幼儿间可以互相介绍。
6.活动结束。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学情分析
1、学生开始逐步形成逻辑思维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开始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内在关系产生兴趣,知识和规律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产生持久兴趣的重要手段。
2、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选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概念能学懂但技巧难掌握。仅仅一节课,所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
3、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尝试后一部分学生能通过摸索掌握的内容,留给学生探究、总结和互相学习。通过体验自学的收获带来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以对称等有规律的方法装饰相框。
2.感受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激发幼儿爱家人的情感。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相框的图片及已装饰好的相框若干。
2.人手一个碟片盒、和家人的生活照两张。
3.棉签、彩色回形针、钮扣、瓶盖、毛线、珠子、吸管、贝壳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说自己和家人一起的'快乐时光。
二、欣赏相框。
1.师:这些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幼儿观察,发现制作相框的材料及方法。
三、师幼互动示范相框制作的方法。
画照片→剪轮廓→多种材料装饰碟片盒。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大胆装饰相框。
五、讲评。
1.师:你们做的相框真漂亮,都用了哪些材料,用了什么方法来装饰呢?
2.幼儿交流展示作品。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大胆使用颜料进行手指点画。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获得愉悦的情感。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好吃的葡萄》。
2、操作画纸、紫色颜料(吸附在海绵上)、擦手的毛巾。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葡萄
教师出谜面,请幼儿猜谜。教师播放课件谜语葡萄。
二、观察葡萄,引起兴趣。
1、教师向幼儿出示葡萄图片,介绍葡萄,观察葡萄外形特征。
2、提问:你喜欢吃葡萄吗?它是什么味道的?(葡萄是酸酸甜甜的)请幼儿回忆并简单描述葡萄的外形特征。(葡萄宝宝有紫有绿,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
三、教师示范手指作画。
伸出食指哥哥,亲亲颜料宝宝,点个葡萄娃娃。(教师用食指蘸紫色由下向上竖按葡萄,直至连接到画纸上的葡萄藤。)
四、交待作画要求,幼儿操作
1、一颗颗葡萄要紧紧地靠在一起,一直点画到葡萄叶下面。
2、作画前先长袖变短袖,不要让颜料粘在自己和别人的身上。
3、注意桌面的清洁。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评价。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在主题背景下进行的阅读活动,阅读内容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图书虽情节简单,但对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在阅读技能技巧方面却是一个挑战。故事中有三幅图片(小狗吐,小狗跳、小狗翻跟头)对幼儿的阅读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在活动设计中我将此设为重点。从幼儿活动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这三幅图片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特别是第二幅“小狗跳”及第三幅“小狗翻跟头”,部分孩子基本不能理解图片的意思,出现此情况与幼儿本身阅读经验的缺乏是相关的,因而活动中我将“让孩子自己阅读理解”调整为“教师指导幼儿阅读”,从而帮助幼儿认识图片符号,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整个图片的内容。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1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精选]08-16
[经典]美术教案08-28
美术教案(经典)08-08
美术教案(精选)08-23
美术教案【经典】08-24
美术教案[经典]09-20
美术教案(经典)09-19
美术教案(精选)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