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1 08:50:28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获得正确面对困难的有益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或难读字的字音;学习运用下列常用词语。

  字音 闷热(mēn) 玩弹子游戏(dàn) 不能动弹(tán) 全身颤抖(chàn)

  着眼(zhuó) 卜卜乱跳(bo bo) 连攀带扒(bā)

  啜泣(chu) 瘦骨嶙峋(lín xún)

  常用词语 训诫 迂回 凝视 啜泣 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3.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寓理于事、文字浅显、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阅读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对待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学习和影响是无法外加的,它必须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内化才能起作用。本案例设计试图从以下两点着手,以期达到上述目的:

  1、学生体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不管是学生自读还是课堂讨论,都强调学生情感体验的主动参与。

  2、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只有独立学习,主动体验,主动发现,学到的才有可能成为自己一辈子受用的东西。这篇文章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只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悟得更深刻些。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按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策划。学习活动分三个环节。

  (一)学生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想,提出疑难问题。

  自读目标呈现:①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②初步体验“我”小时候历险经过,感受对待困难的态度与方法。回答: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最大的启发或感想是什么?③发现问题,回答: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学习障碍预测:①朗读过程中对多音字字音准确性的忽略;②口头表达能力较弱者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的主动性的丧失。

  教师帮助对策:①自读前呈现本课难读的多音字;②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弱者安排课前预习,阅读感想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可进行书面准备;③必要的鼓励。

  (二)整合师生问题,教师必要引导,学生深入体悟。

  学习效果期待: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是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文章充分描写“我”在悬崖上的恐惧心理和绝望处境,是为了说明“我”当时面临的困难的巨大程度;而这么巨大的困难最后在父亲的指点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终于被战胜,化险为夷。“我”经历了极度的恐惧后又体验了成功的极大快乐与激动,这种大悲大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才使这件事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才使“我”在以后的回顾中悟出了终身受用的“人生经验”。学生只有进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我”的心理和“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到达目的地的过程,才能深刻体会文中的生活哲理。假使“我”的遇险脱险的经历能成为学生难忘的记忆,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能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那是达到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最佳效果,对人生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

  学习障碍预测: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读课文的最大问题可能出现在对“我”恐惧心理的漠视,对“我”面临的困难的小视,对克服困难过程的忽视。他们可能会因为“我”的伙伴们轻而易举地爬上悬崖而忽视了“我”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产生“这么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等想法。这必定会削弱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师帮助对策:在学生交流之后,迅速整合关键问题,要求学生关注重点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在阅读、想像、整合中让学生充分体悟。

  重点问题和引导方式、引导内容先拟:

  1.对“我”为什么被困在悬崖的岩石架上及当时心理的关注与体会

  引导方式:让学生细读课文,就引导问题,筛选重点语句读读议议,调动学生的生活前经验去体会想像“我”的处境和心理;

  引导内容:一是关注“我”是怎样一个孩子,与别的孩子的有什么不同(“希望自己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瘦骨嶙峋”,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健康强壮);二是“我”当时的处境,有没有人帮助“我”,鼓励“我”?这对“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助,孤身一人,其他小朋友不但丢下“我”走了,还嘲笑“我”;这无疑增加了困难对“我”的心理压力,“我”会很难过,很伤心,也会更加害怕);三是关注“我”被困时的心理,找找描写“我”爬悬崖时心理感受的词句(“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说说对“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两句话的理解(极度紧张恐惧,以至连自己哭了都不知道;认为“绝对”不可能爬下悬崖,因为“会摔死”,近乎绝望)

  2.对父亲的态度、做法及意义的关注和探究

  引导方式:用假设情境激活思维,如“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不听母亲告诫,在外冒险,陷入困境,你父亲会……”或“假如你是那个父亲,将怎么办?”等,在学生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关注文中父亲的态度、做法,探究其意义。

  引导内容:一是关注父亲的态度(安慰与鼓励,如父亲找到“我”时的第一句话);二是关注父亲的指点“我”下悬崖的方法(将困难分解,“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三是关注“我”下悬崖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及脱险后的心理感受(探究父亲这样做的意义)

  (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由言说,内化所得经验。

  1、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你认为无法克服的困难?你认为你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现在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你有没有需要大家帮你想办法解决的困难?

  2、假如你是杰利,将怎么办?

  四、教学活动片段

  师:在自读提问时,有同学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父亲不上去把他抱下来,而是让他自己一步一步走下来?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假设你是那个父亲,你将怎么办?

  生1: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看到我儿子卧在悬崖上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会害怕得不知所措,连忙打电话给警察,让警察来救我的儿子,然后对儿子说:“不要怕,警察叔叔一会儿就来,你再坚持一下!”(众人大笑)

  生2: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不会像文中的父亲那么伟大,教他走下来:万一他一害怕,摔下来怎么办?我只会自己慢慢靠近孩子,小心地把他抱下来。

  生3: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也很可能会自己爬上去把孩子接下来。但我知道那是不对的,这样对孩子是不会有好处的。所以我只能选择让孩子自己勇敢地从悬崖上慢慢走下来,不断的给他鼓励,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地下来。

  生4: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不会自己爬上去救他。我要鼓励他自己去战胜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克服眼前的一个个难关,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当然我也会为他照那束光,让他明白,前方总有希望,在他遇到困难时,他的父亲总会支持他的。

  师: 虽然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但都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我比较赞同后两位同学的意见。你们不但知道文中的父亲怎样做,而且能深刻地理解他这样做的目的,很好!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父亲上去把他抱下来,那么“我”以后碰到困难时会怎样?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和指点,“我”能不能获得让我一辈子受用的“人生经验”?

  …………

  生1:假如我是杰利,我不会抛下朋友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从崖壁上爬下来;即使我没有那个能力,我也会马上跑去叫大人来帮忙。

  生2: 杰利没有“抛下朋友不管”,虽然他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对“我”不放心,心里还一直牵挂着“我”,爸爸能找到“我”,肯定是杰利带来的。

  生3:假如我是杰利,如果我们去爬悬崖,因为知道他身体不太好,所以我会跟在他后头,帮助他爬上悬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在往下爬的时候,我非但不准许别的同伴嘲笑他,还会让这些朋友一起鼓励他。

  生4:如果我是杰利,我会在大家决定把他丢弃在一边时,劝大家想办法营救他,一边营救,一边让一两个人去通知他的父亲。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从中能看到同学们身上有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对同学、对朋友有一颗爱心。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并不是因为困难,我们才失去信心,难以办到;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显得困难,难以办到。”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多鼓励他,帮他树立信心,勇于面对困难。

语文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是新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个新诗单元,教材编者称之为“诗海徜徉”。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编辑史上还是第。这反映了人们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

  本单元编选中外九位现代诗人的十首诗歌,可以说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而这个联想的“中介”便是比喻。“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两个比喻,两层联想,把我们引进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编入本单元的第一篇,因为它很好体现新诗的特点,它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新诗的领域。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2)尝试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4)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由于文字上没有障碍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对诗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过来要埋怨新诗“没劲”。这首诗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清新朴素,描绘出一幅浪漫温馨的天国乐图。根据这一提示,教学目标(1)(2)应确定为本课重点。在朗读中感受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炼的诗句中解诗读歌的丰富内涵来。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中想象诗歌的图画美,在朗读中品析诗歌的情感美。(指导诵读)。(3)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4)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教学手段上,采用配乐朗读磁带。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2)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3)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为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用民间故事导入。教师或学生讲故事均可。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过着被禁锢,被束缚,难得一见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里,我们将会见到与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织女……。然后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在学生积极性已被调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情况下,我因势利导,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作者、时代背景做一些介绍。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立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三)、理解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诗歌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通过读来领会内容、探索问题。为了能抓住实质问题,我不按照逐段来分析,而依照:学读——想读——析读来分析课文。

  1、学读

  (1)、学生听朗读带或老师的范读,然后自己试读,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教师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钢琴曲《星空》,全班小声读,享受诗歌的音乐美。

  2、想读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星空的想象的传说、故事、诗文。

  (2)、教师示范(出示牛郎织女行空图):我看见牛郎骑着牛儿,脸上写满了幸福温暖,他在想什么呢?在想织女昨天的新花样织出来了没有?织女是个巧手的女子,也是个倔强的女子,什么事情不做到最好决不罢休。不过牛郎今天给她带的这本《中国织染》一定可以帮助她的。天河浅浅的,眨眼功夫牛郎就望见那似锦的云霞和云霞中春花般的织女……

  (3)、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4)、配乐,沉醉在想象中默读。

  3、析读

  (1)、夜幕降临,刹那间,远远的街灯全亮了;而这时,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现出了它美丽的容颜。试着读这一节,读出你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心情。

  ①老师示范读,指导朗读技巧:怀着惊喜的心情去读,重读“明”“闪”“明星”“现”“点”“街灯”。②学生练习读。③学生演读。

  (2)、①请学生读自己写的表现天街美丽富足的文字,其他同学闭目听。②作者在想象这一切的时候,有着怎样的心思呢?试一试,把你的心思读出来。③指名说出朗读时的体会,教师点拨:有一点向往、有一点赞叹、有一点想飞的感觉。④女生齐读。

  (3)、①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②学生轻声读。③指名学生读,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总结: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温馨是通过重读“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表现出来。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时,尝试用语音语速来表现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读好的同学读。⑥师生交流听读时的感受。点拨引导学生明确读三、四节的要领:要读得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4)、背诵。

  (四)、总结扩展,领会内涵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介绍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如诗中由“街灯”想到“星星”是联想。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础上创作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诗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织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2、仿照示例写句。

  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续写下边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显示这点,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3.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自主探究

  1.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2.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1)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2)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3.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四、交流感受

  1.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3.中心:《世界地图会引出的发现》通过叙述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搜集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执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认识13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会用“一边------一边-----”说话。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背诵课文。

  ⒊简单了解有关银河的知识,感受童真童趣,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⒈识字、写字。

  ⒉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揭示课题。

  ⒈出示课题,我们一齐读一读,课题中的“问”和“银”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读一读。

  ⒉这两个字你在哪见过?

  ⒊简单介绍一下有关银河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老师读文,注意听准字音。

  ⒉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文,读时,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问一问同桌小朋友,也可以问一问老师。

  ⒊学生互读课文。

  ⒋教师检查读文。注意纠正读音。“诉、钻”是平舌音。“长”在本课读二声。

  三、切入重点句子,边读边学习生字。

  1、灯片出示文中重点句子:

  那里,可有长胡子的小虾?可有爱钻洞的泥鳅?

  可有摇头摆尾的小鲤鱼?可有穿硬壳衣服的田螺?

  你那里,能不能一边划船,一边唱歌?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有问号,是问句)

  (2)是啊,问句应怎样读呢?自己练习读一读。

  (3)指名读。(必要时,教师进行范读,读出孩子质疑时的天真与好奇。)

  (4)句中提出生字读一读,虾、洞、鳅、摇、鲤、硬、壳、螺、划。

  (5)处理多音字,壳和划。

  ⒉再有感情读句子,能背的背下来。

  ⒊拿出生字卡片考生字。

  ①请你做一个小老师,考一考你同桌的'小朋友。

  ②教师拿出生字卡片考生字。

  四、写字

  ⒈在我们认识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要写的:问、阵、波、虾、洞、鲤、硬、壳。

  ⒉自己动脑想办法记住它们。然后和同桌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

  五、拓展延伸。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银河系里都有什么吗?

  (出示灯片)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几个字:问、波、洞、鲤、硬、壳

  2、你认为哪几个字我们可以放在一起去写?波和洞,鲤和硬。(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先指导写波,注意右边皮的笔顺,写完后自己写洞。

  再指导写鲤,注意鱼写做旁捺变提。

  自己观察问和壳,看看需要注意什么,再动笔写。

  3、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填一填。

  四、积累《海水》

  1、自己练习读一读。

  2、合作读一读。

  3、小诗歌里写了什么?

  4、有感情朗读。

  5、背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下册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