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1-01 10:59:33 教案 投诉 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合集【7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风在哪里》,学习用优美的声音朗读。

  2、根据生活经验和图片的暗示,仿编诗歌,探索用动作、体态、表情来表现诗歌。

  3、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朗诵时努力与身体保持一致和协调。

  活动准备:

  课件《风在哪里》,树、花、草胸饰若干,电脑、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为什么风车转了?风在哪里风车说当我的车轮轻轻转动那是风在吹过。

  2、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教师提问。

  二、欣赏散文诗《风在哪里》

  1、第一遍欣赏散文诗并提问。

  教师提问:这首散文诗很优美,谁来说说它的'名字。刚才在散文诗里都有谁在说话?

  2、第二遍欣赏散文诗。

  教师提问并引导幼儿完整说出树、花、草的话。

  三、师幼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第一遍幼儿学习散文诗。

  幼儿齐声跟读散文诗。

  2、第二遍幼儿巩固学习散文诗。

  四、教师创设情境分角色对话朗诵。

  幼儿集体听录音表演朗诵散文诗

  五、看图创编诗歌。

  1、利用课件图片,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2、请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包括创编诗歌),教师进行录音并幼儿欣赏。

  六、简单介绍风的灾害。

  活动延伸:

  我们去外面找找风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1、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并激发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的情感,体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2、理解诗歌尝试把记忆深刻的人或事简单地编入诗歌。

  活动重点:较连贯地交流在幼儿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事情。

  活动难点:尝试把记忆深刻的人或事简单地编入诗歌。

  材料及环境创设:

  1、墙面布置:我和朋友的故事。

  2、幼儿记录的一些难忘的事。

  3、PPT:诗歌和幼儿日常活动的照片。

  4、电脑、投影仪。

  5、美好回忆的墙面展示。

  活动流程:

  一、导入主题

  说一说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毕业了?我们马上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在幼儿园你们觉得快乐的忘不了的是什么呢?

  二、回忆重现

  1、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进行交流。

  2、教师总结幼儿交流的内容。

  3、观看幻灯照片进行讲述。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升,进一步感受在幼儿园不仅和同伴在一起玩很快乐,老师和阿姨都很关心你们,帮助爱护你们,和你们一起学习,为你们做事情等。

  三、理解仿编诗歌

  1、欣赏诗歌。

  2、运用相互提问的方法理解诗歌。

  3、教师示范用“忘不了……”进行创编。

  4、幼儿创编,将忘不了的事编入诗歌。

  (1)引导幼儿能从多方面进行创编。

  (2)帮助幼儿用较简练的.语句表述。

  四、相互祝愿

  刚才我们说了许多忘不了的事,也把忘不了的事编进了诗歌里,就要离开幼儿园了,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一些什么祝愿的话呢?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看图片,乐于参加看图讲述活动;

  2、联系在语言的指导下,一边观察图片一边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并逐步把句子连起来,说一段较连贯的话。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设想出合乎情理的救助办法。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排练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

  2、提问、理解;

  3、看图讲述第一幅: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第二幅:发生的什么事?谁有危险?谁帮助了兔妈妈?他是怎样帮助的?

  4、手掌表演,讲述故事;

  5、指导幼儿看书讲述;

  6、评价、结束。

  活动效果:

  健康:哪种游戏好目标:

  1、初步了解健康玩具的`标准;

  2、知道学习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玩具。

  准备:各种玩具过程:

  1、将各种玩具摆在桌子上,请幼儿观看;

  2、分类:按功能、材料、声音等;

  3、讨论:如何选购玩具?;

  4、游戏:大圣帮我选玩具;

  5、评价、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名称:《颠倒世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活动准备:故事磁带、绘画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

  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样想呢?

  二、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颠倒的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三、绘画:颠倒世界

  1、幼儿将自己想像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你讲我猜。幼儿可互相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听听作者自己的介绍。

  故事:颠倒世界

  有只乌鸦名字叫亚伯。它很喜欢飞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看看。

  有一天亚伯飞到一个奇怪的地方。它看到一只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亚伯想:真奇怪,别的地方都是猫在追老鼠,这里这么是老鼠在追猫呀?

  正在这个时候,亚伯看到了更奇怪的`事情:一个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真奇怪,别的地方都是马拉车,人坐车,这儿怎么是人拉车,马坐车?

  乌鸦亚伯又看到了奇怪事情。有个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呢!亚伯想:这真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老爷爷坐到摇篮里,小孩子哄老爷爷睡觉。乌鸦亚伯在这个世界里飞来飞去,看到了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情。

  你知道乌鸦亚伯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吗?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

  活动准备:《螃蟹的奇遇》ppt、各种动物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猜测螃蟹断螯的原因,激发幼儿兴趣1、出示一只螃蟹(两只大螯不同大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断螯呢?

  2、交流猜测结论。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1、讲故事:从故事开始到"心里很难过",理解:

  (1)螃蟹的大螯是怎么断的?

  (2)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担心,很难过,为什么?

  2、继续故事:从"小河边的竹篱笆上爬着牵牛花"到"壁虎的话是对的",理解:

  螃蟹对壁虎说了什么?壁虎是怎样回答的?(让孩子们模仿、表演。)3、继续故事:从"螃蟹又神气活现地在河岸边爬来爬去。"到最后,理解:

  (1)螃蟹安慰蚯蚓的话对吗?原来的一条蚯蚓会变成几条?

  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一条蚯蚓变成了两条。

  (2)孩子们模仿、表演。

  4、如果你是螃蟹会怎样对蚯蚓说呢?

  5、完整欣赏故事。

  三、寻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在动物图片中,寻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海参、海星等)。

  附故事:螃蟹的奇遇螃蟹在小河边玩,被人捉住了,关在鱼篓里。螃蟹没办法从鱼篓里逃出去,气得嘴里直吐泡沫。

  过了一会儿,螃蟹看见鱼篓上有一点亮光,便轻轻地爬上去。啊哈!鱼篓盖子没有盖紧,露出一道缝来,亮光就是从这里照进来的。螃蟹探着身子往外挤,挤呀挤呀,终于挤出来了。真糟糕,因为太用力,竟然把一只大螯给挤断啦!

  螃蟹在小河边爬来爬去,想到自己丢掉一只大螯,心里很难过。

  小河边的竹篱笆上爬着牵牛花,一只壁虎在花丛间爬着。螃蟹对壁虎说:"我被人抓住了,在逃跑的过程中把大螯给挤断了。"壁虎安慰它说:"别着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长出新的大螯来的。"螃蟹不相信,怪壁虎骗它。壁虎说:"这是真的!有一次我遇到一条大青蛇,咬住我的尾巴,我用力一挣,挣断尾巴就逃啦。哈哈,没过几天,我又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壁虎说着,转过身子,给螃蟹看它的新尾巴。

  过了一段时间,螃蟹果真长出一只新的大螯,这才高兴起来:"呵!壁虎的话是对的。"螃蟹又神气活现地在河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看见有东西在泥地上打滚,哎哟,原来是一条蚯蚓,被人用铁锹斩成两段,真可怜!

  螃蟹想到自己断螯的痛苦,安慰它说:"别着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会重新变成一条蚯蚓的,放心吧!"蚯蚓扭动着身体,说道:"你搞错啦!不是一条,是两条。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的,我们的再生本领比你强啊!"螃蟹觉得这是新鲜事:"过几天,我一定再来看看蚯蚓朋友!"

  一、活动背景螃蟹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小动物,整个活动以螃蟹失去大螯、长出大螯、发现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领为线索。在欣赏课件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初步了解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通过看看、说说的方式熟悉故事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再生本领的探索。

  二、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2.知道有些动物具有再生的本领。

  3.感受同伴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安慰他人。

  三、活动准备1.图片 2.ppt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的再生本领活动难点 大胆解读画面内容四、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这只螃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出示螃蟹图片

  猜想:这只螃蟹大螯断掉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二)理解故事内容1.观看ppt提问:螃蟹的那只大螯怎么会断掉的?(因为被人捉住关在竹篓里,它为了脱险,结果失去了一只大螯)讲述故事第一段"事情是这样的……"

  师:没有了大螯的螃蟹好担心啊!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可能被同伴欺负;可能不方便捕食;可能会影响游泳的速度……

  师:如果你是螃蟹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安慰它呢?

  :看到螃蟹这么担心,你们都会安慰它,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朋友,它独自在河边爬。

  2.分析画面1师:螃蟹遇到了谁?猜一猜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师:的确,壁虎就是这样安慰螃蟹的"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长出一只新的大螯来的。"师:螃蟹觉得这事太不可思议了,于是壁虎对螃蟹说了一件它亲身经历的事,猜一猜是什么事呢?

  师:壁虎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观察云记号里的画面

  :原来壁虎具有再生的本领,螃蟹和壁虎一样,也有再生的本领。

  3.分析画面2师:哎呀!这条蚯蚓怎么了?如果你是螃蟹,你会对蚯蚓说些什么呢?

  过渡:蚯蚓也也有再生的本领哦,不过蚯蚓再生的本领可是和螃蟹的不一样的哦!你们发现了吗?有什么不一样呢?观看云记号里的画面

  师:螃蟹相信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的动物虽然都有再生的本领,但是它们再生的本领表现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螃蟹和壁虎是断掉的地方重新长出一个,让自己的身体重新变完整,而蚯蚓段成两段的身体不是变成一条新的蚯蚓,而是长成两条新的蚯蚓,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故事到这就结束,请你为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出示图三

  (三)讨论环节师:我们除了知道蚯蚓、螃蟹、壁虎的个别部位可以再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动物也有这样的再生的本领?和周围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对呀,蛇的皮,章鱼的足、鹿的角等都有再生的本领。动物朋友们用再生本领可以保护生命,可是有的动物朋友没有再生本领它们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如果你有收集到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来和我们。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教学具丰富,即了多媒体课件,还有图片,给与幼儿不一样的感受;其次,幼儿学习有共鸣,在欣赏螃蟹断鳌之后,孩子们都非常愿意小螃蟹,为螃蟹出谋划策,当了解了再生的本领之后,他们感知到了动物本领的神奇。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以情景式的方法导入让幼儿大胆的对螃蟹的奇遇进行猜测,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并围绕故事展开动物再生的本领,提升幼儿的经验。同时本次活动中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引导幼儿观察云记号的时候,可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其次在为故事时,幼儿的想象能力很丰富,取得名字也很好,在此环节中教师硬拉孩子回到《螃蟹的奇遇》这个名字上来就显得牵强了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

  2、能用完整的语言围绕故事中的问题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故事角色图片、故事课件、各种动物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测螃蟹断螯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黄老师请来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有点特别,你们看一看。它特别在哪里?

  1、出示一只螃蟹(两只大螯不同大小),幼儿讨论: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断螯呢?

  师:这是一只……(幼儿集体回答:螃蟹。),可是这只螃蟹有点不一样,它不一样在哪里啊?(幼儿回答:一只脚断了。师纠正这是大螯不是脚。)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朋友们猜猜看,螃蟹的大螯怎么会断的呢?(幼儿猜测:螃蟹与别的小动物打架;螃蟹调皮等。)二、听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师:(估计小朋友们的回答都不对)黄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你们来听听看,螃蟹的大螯究竟是怎么断的。

  1、讲故事:从故事开始讲到“你会重新变成一条蚯蚓的”,理解:

  (1)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担心,为什么?如果没有了大螯,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师:好,谁来告诉我,螃蟹的大螯是怎么断的?(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螃蟹被抓住了,它在逃跑的过程中把大螯挤断了。)师:螃蟹丢了一只大螯,心里很难过很担心,为什么呢?(幼儿回答:因为螃蟹没有了大螯就不能保护自己了。)哦,螃蟹没有了大螯,就有可能被别的小动物欺负,所以它很担心。

  (2)螃蟹对壁虎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壁虎是怎样回答的?(可让幼儿模仿、表演)师:那么螃蟹后来遇到了谁啊?(幼儿回答:壁虎。)螃蟹对壁虎诉说了它的不幸遭遇后,壁虎是怎么对螃蟹说的呢?(幼儿回答:壁虎对螃蟹说,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大螯过了几天就会重新长出来的。)师:那么谁愿意来扮演一下螃蟹和壁虎,把他们的对话表演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表演。)2、螃蟹安慰蚯蚓的话对吗?原来的一条蚯蚓会变成几条?

  师:接下去,螃蟹又碰到了谁啊?(幼儿回答:蚯蚓。)对了,螃蟹看到蚯蚓的身体被铁锹斩成了两段,它对蚯蚓说了什么?(幼儿回答:螃蟹对蚯蚓说我们都有再生本领,过不了多久你就会重新变成一条蚯蚓的。)师:那么,蚯蚓听了螃蟹的话,会怎么说呢?(继续故事:蚯蚓扭动着身体,说道:“你搞错啦!不是一条,是两条。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的,我们的再生本领比你强啊!”螃蟹觉得这是新鲜事:“过几天,我一定再来看看蚯蚓朋友!”)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一条蚯蚓变成了两条。

  师:哪个小朋友听清楚了,蚯蚓是怎么回答螃蟹的?(幼儿回答:蚯蚓说我的身体会再生成两条蚯蚓。)3、如果你是螃蟹会怎样对蚯蚓说呢?

  师:下面,我又要请小朋友来表演了,谁愿意做螃蟹,谁愿意做蚯蚓?

  4、用对白和对话的形式表演故事最后一段。

  师:原来啊,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长成都会长成一条蚯蚓,一条蚯蚓变成了两条蚯蚓。如果你是螃蟹,你会怎么对蚯蚓说呢?(幼儿回答:蚯蚓你别担心,你的身体断成两段,就会变成两条蚯蚓的。)师:螃蟹听到蚯蚓说自己会变成两条蚯蚓,觉得很新鲜,他说他过几天一定会再去看看蚯蚓朋友的。你们觉得,螃蟹过几天去看蚯蚓的时候,会说什么呢?(幼儿展开想象回答。)5、观看故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三、寻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

  在动物图片中,寻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壁虎、海参、乌贼、海星等)师:黄老师这边有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我要请你们找一找,哪些小动物是有再生本领的,哪些小动物是没有再生本领的,请你们把动物们分分类。(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请小朋友上前分类。)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再生本领。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看到一张张配合故事的图片,都一个个小眼睛睁的大大的。故事之后,我对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意思及巩固“再生本领”这个知识点。但是我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可能因为一下子讲完故事提问,幼儿来不及“消化”。之后,我用一个“找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的小游戏来结束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自己亲自找动物,对“再生本领”这个知识点有了进一步是熟知与理解。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含义,表达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

  2、知道爱护文具,形成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实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铅笔盒及各种文具)这是我们上小学要天天用到的东西,可是有一天,铅笔盒变成了医院,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幼儿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1.铅笔盒里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根据故事来说一说。

  2.为什么铅笔盒会变成医院?

  三、结合挂图,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先讲故事第一段,提问:铅笔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读小学了,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儿根据故事回答。

  2.教师再讲故事的第二、三段,提问:铅笔盒里的文具为什么不高兴了?

  3.教师讲故事的最后两段:提问: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学,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业写好了吗?为什么?

  四、看图讲述故事。

  1.看幼儿用书第19~24页,仔细观察画面,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幼儿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意思,鼓励幼儿学习讲述文具的对话。

  2.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我们要爱护铅笔盒里的文具。

  五、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交谈。

  讨论:假如你是铅笔盒的小主人,你会怎么做呢?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通过分段讲述故事,逐层分析故事内容来逐步完成,从中感受文具的心情,迁移自身,现在本班幼儿在写数字的时候,常用到铅笔橡皮等,但由于用法不当,也会让它们变成医院,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具,知道每个文具的用法。但活动结尾教师可以出示几组破旧的文具,让幼儿找找修谱的方法,能更启发幼儿保护的愿望。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1-17

大班语言教案:会动的房子_大班语言教案07-01

大班语言教案:小兔逃跑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我快乐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旅行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懒惰的蜗牛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借伞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颠倒歌》_大班语言教案07-13

大班语言教案:懒惰的小蜗牛_大班语言教案07-01

大班语言教案:青蛙卖泥塘_大班语言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