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9篇【通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为鸟儿做窝巢。
2、激发幼儿要爱护鸟、关心鸟。
3、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制作活动中认识鸟儿的家。
教学准备:树枝、羽毛、树叶等,糨糊、双面胶等半成品的鸟窝。
教学过程
一、经验回顾:
师:交待任务,幼儿做鸟妈妈、爸爸去领一只"鸟宝宝"介绍鸟宝宝家住在哪里?(引导幼儿说说鸟宝宝的家在不同的地方:如:树枝上、屋檐下、湖里等等)
二、讨论演示: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为鸟儿做窝吧。做窝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引导幼儿讲讲如:树枝、羽毛泥土等等)
幼儿边讲教师演示(鸟窝里细细软软的是什么?幼:是干草,衔来干草把鸟蛋底下垫得厚厚的,好让蛋暖暖和和地躺在上面,鸟窝里还有一点点的小颗粒又是什么?幼:是泥土、是泥块、是沙子。把它们全铺在干草下面,好让鸟蛋睡得更舒服。可是,这样的鸟窝实在太不坚固了,只要一阵风吹来就会把干草走,把泥粒吹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造个围墙""用湿的泥土把鸟窝糊起来""是鸟妈妈用口水造的"为什么又要在围墙四周贴满许许多多小树枝呢?幼:'为了不给坏人发现''可以隐蔽起来'这样,鸟窝就安全了。)
三、幼儿制作: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鸟儿为它安窝。
(幼儿制作过程中提示并及时给予鼓励)提示:在鸟窝里铺的干草暖和吗,小泥粒点得多一点,围墙造得厚一点,枯树枝粘得满一点,这个工作多累啊!你们要不要休息一下介绍:XXX的干草铺得又细又长;XXX的小泥粒特别多,造鸟窝要又仔细又认真,你们觉得累吗?大家争取赶快把鸟窝造好鸟要住了。
四:分享交流:
(比较、交流)现在来和刚才老师的鸟窝比一比,感觉怎样?(幼:我们造的鸟窝干草多、泥粒多、枯树枝多,就是老师的比我们大,也很好看!)师:谢谢大家给我的鼓励,刚才我花的时间不够,所以一看就觉得太马虎,不过,我会努力认真地做好一个鸟窝和大家的鸟窝布置在一起。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小鸟的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怎么做?是的,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在本次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有关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爱鸟护鸟的.办法并积极参与制作鸟窝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社会领域的教育关键是增强情感体验,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感受无家可归鸟的心情,从而引发孩子对鸟的同情心,萌发爱鸟护鸟的责任心。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5以内的序数词从不同方向描述物体的顺序和位置。
2、感受“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 能用序数词“第几”表达物体排列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序数的含义。
2. 理解序数的方向性。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15个,带有箭头和数字标记的动物图案15个;课件;颁奖台3个;
自制平房和楼房积木3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境。初步感知学习5以内的序数。
1. 小动物排队入场,观察有哪些动物?有几个小动物?
2. 出示向右的箭头,提问:从左边开始数,小老鼠排在第几位?排在第三位的是谁?小狗排在第几位?
3. 引导幼儿观察,主动思考,在讨论中让幼儿初步理解序数的方向性。
这个标志(向左的`箭头)告诉我们什么?从右向左数小狗排在第几位?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方向不同,小动物所处的顺序就不同。
4. 巩固练习谁能完整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小马排在第几位?
二、通过观察和描述跑步比赛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意义。
1. 出示跑道,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跑道?
2. 借助课件,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小朋友做裁判,比赛开始。谁跑了第一名?第二名是谁?小老鼠跑了第几名?谁能告诉大家跑在第4和第5名的分别是谁?小鸡跑了第几名?
三、颁奖仪式,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四、送小动物回房间
1. 通过观察和比较,与小伙伴一起借助图纸合作,完成搭建,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2. 按照标志的指示,送小动物回房间,从不同方向找到动物排列的位置。
五、通过参与“开火车”的游戏,进一步感受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反思:
在游戏“送小动物回家”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点立刻又回来了,他们有一颗热爱小动物的心,大部分宝贝轻松地把小动物送回了家里。科学活动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学内容,不仅考验着班级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也对代课教师有着过高的要求。值得深入的钻研与研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
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
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二、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三、试一试。
1、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
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2、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3、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4、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四、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的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坐过转椅、旋转木马的经验;
2、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绳子、小碗、伞、盖子等。
3、学具:陀螺、电风扇、发条玩具、钟表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 师:(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是什么?
出示风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个中有趣现象。
师:除了风车能转,你能想办法让篮里的东西转动起来吗?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幼儿操作)
(3) 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孩子来演示。
2、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 你能不用篮子里的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 试试看看你的身体有那些部分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了自己和小朋友。(幼儿交流)
(3) 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分不能转起来,行不行?
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很多的部分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3、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找一找我们周围有什么东西也能转起来,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想一想转动能带给我们生活什么好处?(幼儿自由地寻找、探索、发现、交流)
四、活动延伸:
师: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还想让什么东西转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科学教案 篇5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对于一名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有强烈事业心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教师来说一点都不夸张。的头脑,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需要不断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我班的窗台上摆着十瓶不同的植物种子标本。有黄豆、红豆、绿豆、向日葵、水稻、白菜、辣椒、高粱、玉米、萝卜。三月,北方的天气刚刚转暖,教室里的窗玻璃经常会留下水来。一天,第一节活动课刚刚结束,小朋友们有的看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有的与伙伴谈着有趣的故事……突然,我听到班里的一个很好动又调皮的李旭小朋友大声喊到:“快来看啊!这个瓶里的种子发芽了!”经他这么一喊,几个小朋友赶紧跑了过来,围在窗前想看个究竟,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好奇地叫着:“发芽了!发芽了!”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随机组织了一次教育活动。
我急忙来到窗前,发现窗台上的一个装有白菜籽的瓶子里,种子发出了嫩芽。它们有的长出了小根,有的刚刚从种子的表皮里探出头来,有的种子开始膨胀,有的种子根本没有什么变化。这时我发现小朋友的兴趣很高,于是我便召唤大家说:“都到老师这来,看看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些坐在自己位置上的小朋友听到老师的召唤都放下手中的物品蜂拥而至。我指着瓶里的种子问:“这瓶种子怎么会发芽啊?”有的孩子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说:“春天来了种子就发芽了。”有的说:“种子每天在窗台上能得到太阳公公射出的温暖的阳光就发芽了。”还有的说:“是种子嘛它就会发芽。”“春天天气很暖和种子就会发芽了。”我立刻夸奖他们说:“你们可真聪明,个个爱动脑筋,回答的都很对,不过窗台上其他瓶子里的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这时孩子们都歪着小脑瓜儿思考这个问题。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进一步启发引导他们,将瓶口底座的瓶塞儿(用一块小毛巾制成的稍长些的)转向孩子,再让他们用小手摸一摸,再摸一摸其它用纸球制成的瓶塞问:“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兴奋的说:“这个瓶塞是湿的。接着我问:“水是从哪来的?”他们又动起脑筋看了看窗户说:“是窗户上的冰花化成的水流到了窗台上后被毛巾瓶塞吸走了,种子喝到了水就发芽了。”孩子们知道了种子发芽的秘密后都高兴的跳了起来。
随后,小朋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说:“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种子的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接着我便朗诵起来:种子宝宝要发芽,明媚的阳光来照耀,充足的水分来喂养,种子就会发嫩芽。当老师朗诵第二遍时,孩子们也跟着我一起学起儿歌来。通过这一活动,孩子初步了解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反思:在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早已代替了陈旧的应试教育。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今天的孩子们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其兴趣和需要因势利进行随机教育,是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想强加于幼儿,使教师组织和安排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被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及兴趣,及时给予支持、合作、引导。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实施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本次教育活动并不是我事先设计好的,但我能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生成活动。可想而知,如果教师在孩子兴致高涨时,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强拉回课堂,进行其它活动内容,孩子会是怎样的心情。可见,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的教育活动对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延续,学会观察、发现、思考、探索是多么重要。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使幼儿了解龋齿的危害性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3、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担心害怕,学会保护新长出来的牙齿。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若干幅,牙齿模型一个,牙刷一支,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牙齿及其保护的主题。
谈话:今天老师想让小朋友们来猜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师说谜语幼儿猜。谜语:《牙齿》
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
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漱口》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数牙齿
(1)教师把准备好的小镜子发给幼儿,请幼儿拿着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数一数自己有几颗牙?
(2)观察自己的牙齿,看看有几颗牙齿掉下来?其他的牙齿怎么样?
3、画牙齿。
谈话:小朋友,镜子里的你笑的真灿烂,请把那口洁白的牙齿画下来吧。
(1)幼儿动手绘画,
教师观察指导。
(2)挑选幼儿优秀的作品到讲台前展示。
二、观察牙齿,了解龋齿及其危害。
1、图片展示,引出话题
给幼儿观看一组龋齿严重的形状图。
谈话:“变黑、变坏或者补洞的牙齿是怎么回事?—龋齿
2、观察牙齿,找出龋齿 。
请幼儿相互观看别人的牙齿或者照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长龋齿?
3、了解龋齿的危害。
先请长龋齿的小朋友谈谈为什么会长龋齿?长了龋齿感受是怎样的?
讨论:龋齿会给我们带来那些危害?得了龋齿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4、龋齿的预防
启发幼儿讨论,怎么保护好牙齿不得龋齿呢?
老师总结: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晚正确刷牙;健康饮食少吃糖;饭后漱口不可少;牙齿定期去检查。这样你就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
5.朗读快板诗《预防龋齿》:
牙齿健康人人夸,健康的牙齿人人需要;
小朋友要记牢,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做到;
牙齿早晚正确刷,饭后漱口要干净;
健康饮食少吃糖;牙齿定期去检查;
只要坚持能做到,牙齿肯定会健康。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三、了解换牙。
1、分别让大家看一看,班上牙齿活动的小朋友,或者是乳牙已经部分脱落长出新牙的小朋友的换牙的情况,让幼儿知道现在正是大家换牙的时候,提出以下问题:
当你发现自己的.牙齿活动了怎么办呢?能不能用手去晃他,让它快点掉下来,为什么?
有的小朋友乳牙还没有掉,新牙就长出来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如果是牙齿掉了,很长时间了,还没有长出新牙,应该怎么办呢?
2、教师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知识和换牙的卫生。教育幼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零食,睡前不吃食物,保持口腔卫生。
3、保护牙齿:我们的东西坏了,可以再换一个,可是换过的牙齿坏了,就很痛苦的,因为换过的牙齿要跟我们一辈子,把你们保护牙齿的经验都说出来告诉大家。分组讨论,汇报。
四、学习正确刷牙方法。
1、学儿歌《刷牙》,指导幼儿用正确方法刷牙。教师出示教学图片和牙齿模型,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刷牙方法: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嚼面来回刷。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用正确方法刷牙。
《刷牙》
小牙刷,手中拿,天天都要把牙刷。
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净,保护牙齿人人夸!
2、小结幼儿刷牙方法,提出每天早晚在家里坚持刷牙的要求。
五、活动延伸:
1、与家长配合,请他们提醒幼儿坚持每天早、晚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2、引导
保护牙齿(学前班)幼儿开展“比比谁的牙齿好”活动。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名称:神奇的指纹
设计背景: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无意中听到了班上几个孩子这样的对话,其中一个孩子正把另一个孩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细的研究,一边还对那个被研究的孩子说:你的右手一个螺旋纹都没有,你看我,我有三个螺旋纹呢!我奶奶说,手指上有螺旋纹的孩子可聪明了。这时候,他们周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都兴致勃勃的要求要他帮忙看指纹,有的孩子问什么形状才是螺旋纹,有的孩子则迫不及待的把手举到半空中对着光研究起了自己的手指……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指纹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偏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太爱提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树立科学的观点。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
4.培养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内容:
1.在纸上印指纹,观察指纹;
2.听老师讲故事;
3.比较父母亲、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4.介绍指纹的几种特有形状和特征;
5.展示图片,互相讨论,列举指纹的作用;
6.游戏;
7.总结。
活动准备:
1.(幼儿)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自一张;
2.(教师)各种指纹放大图;
3.(教师)放大镜每人一个;
4.(教师)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的相关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1.印指纹: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
把放大镜发给孩子,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
2.讲述故事:
听老师讲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
比较自己的指纹和父母的指纹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和父母总是长得很像,被别人称作“亲子脸”。
幼:我奶奶说我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
幼:我鼻子长得像爸爸
幼:我眼睛长得像奶奶……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我乘机引导到: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可能长得像爸爸妈妈,可是我们的指纹也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孩子:有“亲子脸”,就有“亲子指纹”
孩子:不对,侦探片里面说,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的.
教师:那大家把带来的爸爸妈妈的指纹图和自己的对比一下,看看谁说的对?
孩子们比较后一致得出结论,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没有一个一样。
[[]幼儿发挥] 老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只长得相像,但是还是有不像的地方,并不是真的完全一样,所以我们的指纹也不是完全一样啊!可是我小姨生的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样,声音一样,穿得一样,连动作都一样,他们的指纹也应该是一样的呀!(很多孩子都点头表示同意)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这里刚好有一幅双胞胎的指纹,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出示指纹图)共同分析比较双胞胎的指纹,小结指纹的秘密。
教师给孩子们读一段文章,证明孩子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并让孩子们明确知道,任何人指纹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3.指纹特征:
出示一组关于指纹分类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几种类型指纹的特点;
让孩子们再次观察自己和父母的指纹,并将其分类。
告诉大家,指纹的形状和每个人的性格等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更不会因为谁的指纹长成什么样就证明他聪明与否,让孩子们树立科学的观念。
4.自由讨论:
向孩子们展示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来的关于指纹的图片;
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指纹都有什么作用;
幼:那幅图我认识,那是指纹锁,《007》里的邦德就用这种锁;
幼:我晚上看侦探片,里面的警察叔叔就靠罪犯留在杯子上的指纹破了案。
幼:还有医院,我们一出生,医生就给我们印了指纹,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抱错宝宝了
幼:在电脑和手机上装指纹锁,小偷就偷不了它们了,因为他偷了也没用……
老师总结指纹的用途。
5.延伸活动:动物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
在活动快结束时,有孩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所以我们都有指纹,那么小猫小狗也有手,那它们也有指纹吗?其他孩子也有了相同的疑问。于是我临时增加了这个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观察了幼儿园里饲养的几种小动物如小兔子等,并让他们互相讨论,还布置了回家查资料的任务,明天大家再进行深入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持续探索的精神和动手调查研究的能力。
6.游戏:让孩子们分组玩儿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小偷们留下指纹,小警察们根据指纹来抓小偷。
7.总结。
活动自评: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 、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进行归类。
2、知道蔬菜营养丰富,教育幼儿要多吃蔬菜。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点:
知道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较异同点,形成蔬菜概念。
活动准备:
1、与内容有关的课件
2、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到多媒体教室一来上课,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
2、刚才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给老师打来的?(想)是蔬菜王国的国王给老师打来的,它告诉老师说他们蔬菜王国给咱们小朋友寄来了许多东西,放在了咱们教室里,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想)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3、实物(各种蔬菜):提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对,这些都是蔬菜,那小朋友喜欢吃哪一种蔬菜呢?有的喜欢吃…那小朋友知不知道你吃的是他的哪一部分呢?
4、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大屏幕)(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几部分组成,那么小朋友就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6、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那小朋友知不知道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呢?(茄子、辣椒、黄瓜、南瓜、冬瓜、胡子)。
7、老师这儿还有一个谜语猜猜看: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小朋友一起说一说萝卜是什么样子的?(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8、看图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青菜,包菜)
9、这是什么?(土豆有好几个名字,我们还可以叫洋芋也可以叫马铃薯。就像咱们小朋友也有几个名字一样,在家里爷爷奶奶叫……在学校里老师叫……)土豆的样子。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我们吃它的茎。老师还有一个关于土豆的儿歌:老师说一遍,下课后再教小朋友说。(土豆下蛋)小土豆,圆溜溜,藏进土里不露头,整天下蛋又忙活,累得叶儿精又瘦,老爷爷看见了,赶紧拿着镢头抠,一窝全是黄皮蛋,个个都象小皮球。
10、我们刚才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蔬菜,并且知道了该吃它的那一部分,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对我们蔬菜的了解,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
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问题,还有小奖品呢,谁答对了给谁贴一个)看看都有什么问题!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西红柿,黄瓜萝卜)
(2)那些蔬菜吃他的叶子?(青菜,大白菜,菠菜,油菜,包菜)
(3)为什么土豆发芽了不能吃? (有毒)
(4)为什么要小朋友们多吃蔬菜?(蔬菜是人身体正常发育和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12、结束、做游戏。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科学教案(精选)10-29
科学教案【经典】10-19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