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的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字,认识1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可以分辨方向,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甚至还超过了人类呢!想去看看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指名读。
2、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3、 《动物的远游》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根据回答贴出动物图片)
4、 现在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看看对于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三、 复习巩固
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四、 指导书写
1、 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最难写的字是哪几个?应该注意什么?
2、 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师辅导,强调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请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把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介绍动物远游本领的词句画下来。
2、再读课文,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 师出示表格,学生答后填表,了解不同动物的本领。
4、 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在小组内表演,展示不同动物的本领。
5、 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表演,进行比赛,看看哪组介绍的动物多?
6、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动物远游有了很多了解,那能读读吗?
7、 表演读:谁能戴上头饰来读?
三、拓展延伸
1、小小的'蜜蜂,鸟类,三文鱼等这些动物认路的本领确实令人惊诧,你还知道哪些?
2、上网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个关于动物的小报。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远游
蜜蜂 回家从不迷路
鲈鱼 有一定季节性和归路性
鸽子 燕子 认路本领惊人
三文鱼 耐性和毅力
夜莺 认路本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本文的深层挖掘能力,重新认识生命及人与周围生物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老树的命运。
2、难点在于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教学设想】
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导语:同学们,人们把地球称为绿色星球,地球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地球上站立着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在逐渐被吞噬……有那么一棵树,它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二、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三、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四、朗读课文,学生思考(缓慢、沉重)
1、请你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
2、请你以“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那树的品质。
五、讨论
明确: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善良、默默无闻、坚固顽强、非常可怜,为什么?
师:刚才,谈到大树的品质,树是自然界中的强者,也是人类的朋友,给人类送来绿荫,但人是世界的主宰,所有的.生命都要为人类让步,当高楼林立,文明高度发展时,大树成为最大的障碍时,人类宣判了它的死刑,品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并思考。
六、品味欣赏(讨论)
1、请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好?
明确:哪些事物代表人类文明:柏油路……
哪些词用的好:一里一里……铺,架,挨。
为什么好?
叠词,表现人类文明发展迅速。分析:挨、排排(密、发展迅速)
朗读时注意什么?(重读)学生齐读练习。
文明的发展如此迅猛,那树是难逃浩劫了,下面看一看那树的命运。
2、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三处。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树的同情、对人的做法憎恶)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在作者笔下人类非常残忍,用咬、嚼这些词,对人类恶狠狠的描写之外,作者把伐木工人称为刽子手,而对树充满无限同情,你怎样体会到的?作者在写树时,只把它当做一棵植物来写吗?读出相关语句(大头颅、踝骨、动脉、静脉)。
学生练习读──评价。
读的很有感情,作者的笔下那树也是感情丰富的,它提前通知了寄生蚂蚁使它们逃离灾难,同位合作。准备。
3、想象一下蚂蚁和那树告别时它们会互相倾诉些什么?
交流学生表达。
4、这么一棵有灵性的大树,难道就不能与我们人类和平共处吗?死亡、消失是它的唯一结局吗?请大家思考。
你是交通专家你将如何处置那棵树?
改道、移栽、修转盘、建设旅游景区。
小结: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是谁非难有定论,确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冲突作为一个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人类在享受文明带来的种种方便与舒适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它盖起了高楼大厦,却毁掉了莽莽森林,它为我们提供了化工原料和电子产品,却带走了昔日的山清水秀,牛羊遍野”。从在文明与自然之间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七、练习
请以“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为话题,写一篇练笔,题材不限。
八、结语
我们可以把这节课对文明与自然的思考写下来,同学们,人类是善于思考的,充满智慧的,我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找到一条万全之策,让人类的文明之花在充满生机的绿色星球上绚烂开放。
语文教案 篇3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 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
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
【鉴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 “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
一、注音(开始积累吧!)
轸( )瓯( )隍( )懿( )梓( )襜( )騑( )凫( )闼( ) 甍( )浦( )舸( )轴( )霁( )鹜( )蠡( ) 遏( )眄( ) 阍( ) 迥( )舛( )筵( )悫( ) 簪( )笏( )渚( ) 睇( ) 袂( )
二、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
4、屈贾谊于长沙
5、窜梁鸿于海曲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古今异义 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⑴千里逢迎
⑵俨骖騑于上路
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一词多义(实词)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乃设九宾之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六、重点虚词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趣味阅读
螳 螂 捕 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简析】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春天的声音》这首小诗优美清新,格调优雅。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写出了春天里鸟儿、青蛙、蜜蜂和虫儿们发出的声音,还有那绿叶抽芽、种子出土的声音。用这些声音,展现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情景。全诗想象丰富,描写生动,富有童趣。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感知文意,走进文本,受到感染。通过扎实读文,学习语言,并尝试运用,在实践中达到积累和发展语言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升华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知识,学会合作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许、妙”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喜爱春天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拓展知识,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散文等。教师准备录音机,录有流水、鸟叫、蜜蜂嗡嗡、虫子鸣叫等声音的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带有春天声音的录音,请学生回答听到这些声音后,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欣赏后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看拼音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问同学或老师。
(2)看汉字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书,会读的同学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
(扫清朗读文章的障碍,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2.品读课文,想像画面。
教师出示读书提示,学生品读课文。
(1)充分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
(2)小组合作,一人读,其他学生闭目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
(3)可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来感受课文。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学生朗读文章,发表见解,自由其他同学读文。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春天的美。增强评读意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在评读中自我提高。)
三、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用书中的描写格式讲述你还听到了春天的哪些美妙声音?
2.学生出示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儿歌、散文等。(按收集到的资料类别分小组。)
学生自由发言,分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选出小组中的代表作向全班同学展示。
(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通过模仿练说,提高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课外搜集的资料与课内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识字
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词语说话,进一步识记生字。
五、拓展阅读
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柳树醒了》这文章,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语文教案 篇5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解书写4个生字。
2、正确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续编故事。
2、巩固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其余4个生字。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2、认识1个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粮、汗、由、冬”。
3、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勾画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生活中识字。(激趣)
1、展示课件导入:上课前咱们先来做做热身运动。
2、课件出示活动内容。
师导:猜猜今天的热身运动是什么?……真聪明,今天继续咱们一贯的“生活中识字”。
3、展示课件:生活中识字的途径。
师导:请看,街道两旁的各式的商名你认识吗?……咱们一块到超市去逛逛……各类标牌方便我们有选择性地购物,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你都能叫它的名吗?……校园里的这些东西你都熟悉吧……生活是咱们的大课堂,留心观察字娃娃随处可见!好了,今天的生活中识字,轮到谁来给大家做介绍啦!
4、指名4人上台交流。
(生:我给大家介绍……,这个字我是在……认识的。)
二、揭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
1、师导: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是在电视节目《人与自然》中认识的,看看,谁会读?(引导学生看板书:“蚂蚁”、“蝈蝈”)
2、指导读准词语:“蚂蚁”“蝈蝈”。
指名读--齐读(借助拼音读准三声音调、轻声)
3、提问: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彩色粉笔填涂虫字旁)
猜猜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
(贴动物图片)
4、引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今天就让咱们走进蚂蚁和蝈蝈的王国,看看这两只小昆虫凑在了一块儿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板书:和),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初读课文。
1、打开语文书,翻到113页,借助拼音,先试着读读课文,再读读课文后边的生字娃娃,注意读准字音。
2、读完第一遍的孩子起立我看看,捧着书再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这遍读呀,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可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二)学习生字。(展示课件)
A、学习8个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指名读。
师导: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见面了。(点击鼠标,出示8个要求会认会写生字的画面)谁来读?
2、小老师教读。(拼拼音教读,齐声跟读三遍)
3、带拼音齐读三遍。
4、打乱顺序读。(指名读、分大组读、分男女生读)
师导:大家读得可真带劲!老师打乱顺序随便点击,不拼拼音,能一口读准它们吗?
B、学习7个只识不写的字:
1、指名读。
师导:课文后边两根绿线条内的生字可难了,你认识吗?
(点击鼠标,出示7个要求只读不字生字的画面)
2、带拼音齐读三遍。
C、同桌互相抽读。
师导:和课文中所有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吗?打开语文书114页,课文后边两根绿线条内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两个孩子互相抽一抽,考一考。如果读得好,像刚才老师那样,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三)学习词语。(出示卡片)
1、开双人小火车轮读。
师导: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生字娃娃也忍不住叫来了它们的.好伙伴词语宝宝,想和它们交朋友吧?开双人火车,准备好了吗?
(注意“粮食、洞里、呼呼地”读轻声。)
2、打乱顺序齐读。
师导:词语宝宝变魔术,调换位置还能读吗?大家一起来。
(表扬:自己夸夸自己)
四、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小声读文。
师导: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生字娃娃和词语宝宝决定带咱们到它们的家里去做做客,它们的家在哪儿?就在咱们的课文中。看着书,自己小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读正确、通顺。特别要注意我们刚才学习的生字词语的读音。
2、分段指名读,指导评议。
师导: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是最棒的,举起小手,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余孩子捧好书专心听,听他们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句子是否读正确、通顺了。
师引导评议。
3、师生齐读。
师导:孩子们说得很好,只要注意刚才评价时所提到的几个地方,认真细心些,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想试一试吗?
4、带着问题自己读。
师导:两只小昆虫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带着小问号,自己放开嗓子再读一读。读完后,在四人小组内给小伙伴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5、引导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反馈)
6、指导贴词卡,理解课文内容。(“満头大汗”“自由自在”)
师导:老师这里有两个词卡,认识吗?读一读。......下面我们来做个词语卡片对号入坐的游戏,帮老师把它们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7、指导了解第一段大意。
(1)展示课件。
师导:夏天真热,小小的蚂蚁背拉着又大又重的粮食,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2)指名读句子,评议。(1名)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评:这个小朋友把“満头大汗”读得比较慢比较重,好像自己就是这群勤劳的小蚂蚁中的一员,正卖力地干着活。.....这个孩子在读的时候,皱着眉头,老师知道他一定是体会到了干活的艰辛。
(3)自由练读。
师导:带上表情甚至可以加上动作,自己试着读读!
(4)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2-3名)
(5)齐读。
8、指导了解第二段大意。
(1)根据课文内容,出示课件,相机提问。
师导:看到小蚂蚁卖力地干活,蝈蝈们都在干什么呀?......
(2)指名读句子,评议。(2-3名)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师评:这个孩子读句子时抬起了小脑袋,读得特别轻松,不错!......带上了得意的表情,读得真棒!
(3)男女赛读句子。
9、指导了解第三段大意。
(1)出示课件。
师导:到了冬天,又发生了什么?看看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指名回答。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看板书小结:在炎热的夏天,小蚂蚁搬运粮食満头大汗,绿蝈蝈只图享受,自由自在。到了冬天,勤劳的蚂蚁躺上装満粮食的洞里安然过冬,懒惰的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五、书写生字“粮、汗、由、冬”。
1、导语:小朋友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学得很不错!课文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还认识吗?请看......(在黑板上贴字卡“粮、汗、由、冬”)
2、齐读生字。
3、引导用猜字谜法学习“由”字。
(1)师导: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字谜,谜底就在这四个字中,考考哪些孩子最聪明?.......听仔细了!“田里长棵草!”打一个字。
(2)指名回答,表扬。
(3)指导书写: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师范写。
师导:由字很简单,笔画比较少,可是粗心大意笔顺就容易弄错,哪个孩子愿意当老师教教大家由字怎样写?......看明白了吗?
(4)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写字姿势画面,提出写字要求。
师导:要想把字写好,正确的写字姿势也很重要,看看这个大哥哥他的姿势美吗?......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学着哥哥的样子,拿出你的小铅笔在语文书上136页描红一个由字。
(5)学生描红。
4、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记忆字形,并相机指导书写。
导语:刚才我们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会了“由”字,除了猜字谜呀,我知道聪明的小朋友们还有许多识字的好方法:换偏旁、加偏旁、编儿歌......看一看,其余的几个生字,你认为哪一个最难,动动脑筋,你将用什么巧方法记住它,说给大伙听一听。
“粮”:
a、认识新部首“米”字旁。
(板书:米字旁。)
师导: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这个字。“粮”字的右边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偏旁,叫做......(齐读)米字做偏旁怎样写,拿起小手一起来书空,注意第六笔是一点。
b、分析字形,示范书写。
师导:左边米字旁,第六笔是一点,注意结构左窄右宽。
c、引导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一个。
“汗”:
a、指名交流多种识字方法。
师导:左右结构的字除了粮,还有谁?......这个字怎么记?
b、分析字形,老师范写。
c、学生试着描红。
d、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
“冬”:
a、请生交流记字方法。
b、老师范写。
师导:上边折文三笔写成,下边两笔是右点,两点写在同一条竖中线上。
c、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
5、完成习字册。
(1)在古筝音乐伴奏下,学生独立写字。
(2)老师指导,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3)借助展示平台展示学习习作,相机评比表扬。(规范、端正、整洁)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赏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边》主题相当集中、明确,表达的是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义。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于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
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在学习方法上与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就学习方法而言,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工具书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语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借助工具书学习,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知识结构而言,小学语文注重字、词、句、段的积累和运用,初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注重课文的'阅读与分析本课是诗歌,它的意蕴深刻,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认知)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能力)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要解决好这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学方法读——讲——读——赏——读。“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
“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课前准备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过程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
(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ng):凝结成。
(5)诱惑(yu):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能力目标: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德育目标: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时间:3月4、5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
2、整体感知
①思考质疑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交流研讨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3、研讨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④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
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
b.与人类的盲目和无知行为对比。
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三、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五、布置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布置相关作业进行强化训练
②预习《第一次真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要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教学新课:
1、整体感知
①集体朗读
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②默读课文
独立思考,出示问题组: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猜想印证,形成解释。
2、研讨探究
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学生谈不透,教师要予以引导、点拨。)
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内容更加充实。
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3、研读赏析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讨论。
出示问题组:
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④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
本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逐渐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三、体验反思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课文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理解。
①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②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五、拓展巩固: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习作: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板书设计:
行道树→无私奉献、不随波逐流、甘于自我牺牲的品格。
课后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语文教案 篇8
我的发现
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人,陈琳是满族人。
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炉灶 铝锅 漏勺 铁铲 茶壶 厉盆 莱碟 饭碗
灶 铝 锅 漏 勺 铲 壶 汤 碟
背一背
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 战无不肚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博采众长 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 舍本逗末 轻重例置 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 好学不倦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展示台
仔细看一看上面的图画,讨论讨论,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做。然后,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先在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出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语文教案-我的信念。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典型事例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3)体会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风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意目标
认真体会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从中受到教育,向居里夫人学习。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和回顾,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具备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动的品格和专注地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她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辉煌成就说明,只有这种精神、品格和热情,才是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关键因素和坚实基础。
思路结构
本文的思路是先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再用典型材料进行表述。
概括陈述:
第一自然段:陈述观点,领起全文 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
以典型材料表述:
第二自然段:对待工作固执、勤奋而专注。以蚕的结茧作比。
第三自然段:求学和从事研究专心致志、艰苦奋斗。回忆五十年的历程。
第四、五自然段:工作追求安静,生活只要简单。通过对比突出在获得研究成果时不追求经济利益,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第六自然段:学会了温和,热爱生活。
第七自然段:热爱科学,向往未来,立足现实,埋头工作。
写作特点
第一,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
围绕中心,从工作、学习、生活方面选取了典型材料,叙述层次清晰,但是没有具体事例,都是概括叙述。例如谈“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叙述发现镭之后,舍弃申请专利,仅仅是一个句子,略去了其中的细节,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信念》。再如写热爱生活,“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但并没有对生活琐事如何兴趣盎然作详细描述,而是扼要地列举:“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这样的概述,共同特点是综合同类材料,抽取精神实质。这样表述是由文章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激励自己和启发读者,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浓缩了人生精华,增强了思想底蕴,能更好地发挥作品的效应。
第二,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
文章很多地方不是单纯地叙述,而是适时地穿插议论,表述观点。例如在叙述作者像桑蚕吐丝结茧一样地工作后,议论道:“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再如,叙述了夫妇二人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渴望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在这段叙述之前写道:“我在生活中,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这种议论或在叙述之后进行归结,或在叙述之前提领下文,它们都鲜明地呈现了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这样的议论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便于读者迅捷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它们作为纽带,材料同观点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文章便突现出针线绵密、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
教法建议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加强语感。
(2)老师设计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3)同《阿长与< 山海经 >》进行比较,体会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的特点。
(4)同《一面》进行比较,体会记叙文中议论的不同方式。
(5)用一个课时。
一、课前布置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1)用课文自读提示中的部分词语造句。
①单个词语造句:固执 呵责 蹂躏
②写一段话,用上后面的几个词语:鞭策 盛名 奢望 问心无愧
③结合课文句子,比较“沉醉”和“迷醉”,说说词义的差别,各造一个句子。
(2)朗读两遍课文。
二、交流预习作业。
(1)先作造句的交流,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看看对方的作业,然后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同学念念自己的造句作业,大家评论一下。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的结构。
三、 引导自学课文。
(1)同学们讨论课文的结构,说说应该划分为几个部分,归纳每个部分的意思。
老师总结:
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陈述观点 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至结尾):记叙典型材料,表述自己的观点。
(2)填写下列表格,进一步理清段落之间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自然段序号
概括主要内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自己认真默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填写表格。同学之间可以小声交换意见。
(3)请同学说说自己填写的内容,大家进行补充修改。
答案:
自然段序号
概括主要内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
陈述观点——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领起全文。
表明观点,领起全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下册教案07-15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
【精选】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