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 认识伞的材料与防水性能的关系。
2、 学习比较观察物体的差异。
活动准备:
各种材质的伞(布、纸、塑料、油纸);普通纸、玻璃纸、蜡纸、塑料布、一般吸水布、无纺布;细铁丝、白胶;水(水箱);伞的观察记录示例(参见整合课本p117)。
活动过程:
1、教师将水直接淋在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的`伞面上,甩一甩伞,请幼儿摸摸看,“伞面有没有湿?”“水是不是跑掉了?”
2、每个人都观察之后,和幼儿讨论: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不会渗水?并记录下来。想一想为什么?
3、把伞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请幼儿观察,哪一把伞最容易干?哪一把最不容易干?多久才会干,并记录下来。
4、如果我们用其它的材料做伞呢?如:玻璃纸、蜡纸……请幼儿摸摸这些材料。
5、用铁丝围成圆形,再将上述材料粘在铁丝外,做成伞面。
6、如前面的实验方式,将水淋在各种伞面上(注意每把伞的时间和方式要相同),看看各种伞的状况,并请幼儿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二)新授: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
(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
(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七、板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照相机: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八、教学后记: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3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通讯工具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1发现秋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秋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秋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草儿变黄;气温降低……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雪花飘飘的冬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1)分别点击课件画面上方的文字“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师:有人说它会变。那它会变成什么?怎么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年×月×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懂得破环生态平衡的危险。
2、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2、活动难点:理解自然界少了一种动植物会发生什么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谁吃掉谁》、各种动物小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连线:
(1)出示九张图片(猫头鹰、田鼠、粮食、啄木鸟、虫、大树、老虎、羚羊、草),幼儿讨论:——“谁吃掉谁?“
(2)将九张图排成三队,用箭头表示谁吃掉谁:
猫头鹰——田鼠——粮食
啄木鸟——虫——大树
老虎——羚羊——草
(3)遮挡某张图片,表示没有这种动物或植物,讨论会发生什么事:(如没有猫头鹰田鼠会成灾,吃掉大量粮草,羚羊都会饿死,老虎也没有食物。)
2、分组玩各种动植物图片:
(1)排一排,谁吃掉谁。
(2)拿掉其中一张图,想想会发生什么事。
(3)交流各组的发现。
3、总结:
大自然是很有趣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要保护树木花草和动物。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磁铁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孩子们很感兴趣,发现,摆弄,探索磁铁的神奇力量更是幼儿自发的一种学科学,爱科学的行为。通过幼儿喜爱的游戏和实验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磁铁的秘密,在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磁铁的特性,学会与同伴们交流合作总结记录实验结果,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了解到磁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层层递进,为幼儿打开了通往科学神奇世界的大门,让幼儿产生了探索科学世界无穷奥秘的向往之情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帮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3、在实际的主动探究活动中幼儿感受探究的快乐,学会交流实验结果,通过记录合作学习简单评价并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重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发现磁铁的特性,在操作实验中积极探索磁铁的秘密。
物质准备:
自制钓鱼竿 鱼钩(别针) 有磁铁的小鱼若干条状或马蹄形磁铁每人一个 森林背景图片 黑猫警长图片 有磁铁的小猫和老鼠图片各两张 磁性黑板两块。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aa中的运用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现磁铁
1、游戏:小猫钓鱼,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当小猫,跟妈妈一起去钓鱼。
2、讨论: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你们看看钓上来的小鱼,你发现了什么?
这条鱼和你钓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小猫都钓到了鱼,妈妈却钓不到鱼?
3、小结:只有身上有磁铁的鱼才能被钓上来,因为磁铁能吸住别针做的铁鱼钩。
4、表扬幼儿的发现,肯定幼儿的观察。
5、请幼儿把钓到的鱼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图片上,进一步感受磁铁的特性。磁铁做的小鱼能吸在黑板上不会掉下来。
二、基本部分:认识磁铁
1、老师:磁铁能吸住铁做的别针,能吸住黑板,还能吸住那些东西呢?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实验操作材料,介绍给幼儿。
2、老师:请幼儿拿出磁铁,观察磁铁的外形,颜色,摆弄磁铁,感受磁铁的特点。
简单介绍有关磁铁的科学知识。
3、老师提供每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操作,试一试那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
4、请幼儿分组交流实验操作结果,并做好实验记录,推选出小组代表在全体幼儿面前介绍本组的实验结果。
5、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验,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发现。6。请小组推荐的幼儿代表在集体面前宣布自己的实验结果,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实验结果。
6、小结:磁铁的本领真大,只要是铁做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住。
7、老师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提问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8、小结:磁铁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盖子,门吸,妈妈的钱包上的磁铁扣 活动室里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铁的本领。
老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积极观察了解磁铁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发展部分:探究磁铁
1、科学游戏:小猫抓老鼠
老师扮演的猫妈妈接到了黑猫警长的求助电话,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很狡猾的老鼠,小猫警长怎么抓也抓不住,小猫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2。老师演示分别用磁铁的相同两极做成的小猫和老鼠图片,由于磁铁相同两级相互排斥,所以小猫无法抓住老鼠。
3。请个别幼儿上来,探索怎样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师启发幼儿运用磁铁的秘密,抓住老鼠。
5。幼儿发现将小猫身上的磁铁换一个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为两块磁铁的不同两极就能相互吸引。
6。请全班幼儿一起动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乐,发现磁铁两极的秘密,体验科学的神奇。
7。认识磁铁的两极:
让幼儿观看磁铁,拿磁铁两人一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进行新的探索。老师提问:相互吸一吸后,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小结:
磁铁有两个极,在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级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级相遇时,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让幼儿试验,老师也同时操作。
启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儿歌:相同两极扭扭头,不同两极牵牵手。幼儿边两人一组操作游戏边念儿歌。
四:结束部分:
1、老师:小猫咪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跟磁铁玩了很多游戏,现在小磁铁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们肚子饿了吗?那我们就把自己钓到的鱼带回家,妈妈给你们做鲜美的鱼汤喝,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场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鱼,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比如磁铁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过物体吸住铁做的东西。
2、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块磁铁的两极的磁力最强。
3、在家园联系栏中,鼓励幼儿和家长进一步了解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悬浮列车,磁性水杯,广泛认识到磁铁的特性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中 ,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磁铁的神奇,通过幼儿感兴趣的钓鱼,玩磁铁,抓老鼠,完全让幼儿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猫是多么棒!在活动进行之中,我始终以幼儿在前,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游戏,小实验,探索发现活动中,主动倾听;独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胆表达。
他们发现了磁铁的本领,感受了磁铁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铁的秘密。孩子们觉得,科学不再是枯燥严肃的说教,变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与老师的交流,与同伴的合作,与集体互动的表现中,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究,观察,发现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围绕活动主题主动学习,与老师互相配合,动静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的三个目标,让孩子们学习科学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1.教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教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影子并了解不同时间影子的不同形态。
2.愿意参加探索游戏,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
2.有一只小熊及小熊的影子(不同时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提问:小朋友,猜一猜,这个好朋友是谁呀?(影子)游戏:找自己的影子。
2.找小熊影子的位置。
教师依次出示小熊不同时间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小熊的影子在小熊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提问:为什么小熊的影子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在后面,一会儿又在旁边呢?
教师小结:影子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有关。
3.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时间影子的不同。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在一天中什么时间的影子最长?什么时间影子最短吗?
可请幼儿看书回答,也可自己尝试观察后做记录。
4.手影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玩手影游戏(如孔雀、螃蟹、苹果、狼),进一步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观察水能沿着松软的纸慢慢向上爬的现象,幼儿将感知纸的毛细现象,同时发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探索其中的原因,感知毛细现象。
活动准备
白色、绿色皱纹纸(或吸墨纸),红、黄、蓝、绿4种颜料水,白色小毛巾,毛细管(止咳糖浆的小细管,内径越小越好),空饮料瓶,大瓷盘,杯子,透明胶带,小剪刀,放大镜。
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三次完成:
1.感知水沿着纸向上爬的现象。
2.探索发现纸的毛细现象。
3.应用毛细现象动手制作。
[具体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
1. 会吸水的纸:
(1)把皱纹纸(十六厘米长,四厘米宽)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厚纸板上,用黑色签字笔在皱纹纸另一端1/4处画一个墨点。
(2)将厚纸板竖起来,让皱纹纸尾端浸到水中,猜一猜,纸会怎么样?(水顺着纸向高处爬,并带着颜色向上扩散)。(图a、b)
问题:水为什么会爬高呢?我们再做一个试验。
2. 会爬高的水:每人取毛细管一支,放入4种颜色水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水顺着毛细管向上爬)。(图c)
(教师总结:水会顺着毛细管向上爬,这是毛细现象。)
问题:为什么水会顺着纸往高处爬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纸,你发现了什么?(纸有很细小的空隙,水会顺着这些空隙向上爬,进行扩散)。
(二)玩一玩
1. 白花变彩花
幼儿取一朵白花,想办法怎样让白花变成彩花。(教师引导幼儿将花的一小部分接触颜料水,观察白花变彩花的现象)。(图d)
2. 白毛巾变彩色毛巾
幼儿取一杯颜料水,放在大瓷盘上,同时取一条白毛巾,搭在杯壁上,一端接触颜料水,一端垂向瓷盘,引导幼儿观察白毛巾变彩色毛巾的'过程。(图e)
3. 流泪的树:
将皱纹纸裹在饮料瓶周围(多裹几层),将高出瓶口的皱纹纸用剪刀剪开,拧成树状(可用透明胶带将接缝处贴牢),做好后放入瓷盘中,往盘中浇彩色水,观察水沿着"树"上升的变化。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天敌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2、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或老师通过讲述文字资料,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三)、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视频,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教案 ) 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1)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3)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医学专用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四)、昆虫天敌的运用:
1、“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2、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3、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季的特征。
2、学习如何适应夏季的天气,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活动重点:
了解夏季的特征。活动难点:学习如何适应夏季的天气,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活动准备:
夏天的图片若干。
在幼儿园选择合适的地方观察夏天场景。
活动过程:
一、体验夏季特征。
1、教师带领幼儿的幼儿园里活动,感受夏天的阳光,寻找合适的地方避暑。
小朋友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到了,请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寻找夏天吧!
2、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夏天
3、鼓励幼儿说己寻找时的感受。
教师:你在寻找时感觉到阳光照在身上怎么样啊?有没有出汗,为什么会这么热呢?阳光照在我们身上,那我们怎么避暑呢?
4、幼儿在树荫下避暑,感受阴凉。
二、讨论、表述夏季特征。
1、鼓励幼儿讨论刚刚自己寻找、发现的夏天的特征。
你刚刚找到夏天了吗?请你说说夏天在哪里?
2、幼儿相互交流
3、教师播放夏天的图片介绍夏天。
教师:夏天的太阳晒在身上火辣辣的.,地上的草长高了,树长的很茂盛,树叶绿绿的、许多花都开了,听到了知了的声音,蚊子、苍蝇多了起来,因为天气热,人们穿了短袖、短裤、凉鞋,这样会凉爽舒服一些。
三、讨论如何健康度过夏天。
1、夏天天气这么热,我们该怎么度过呢?
2、夏天到了,商店里有许多的冷饮,小朋友能吃很多吗?卫什么呢?
3、夏天到了小朋友出门时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夏天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多喝温开水,适当吃冷饮;注意卫生、不吃变质或不干净的食物;吃水果时要清洗干净。因为夏天热,容易出汗,我们要天天洗澡,换衣服、要常洗头;少在太阳下玩耍,可以扇扇子或将空调打开到适当的温度,让自己凉快些,如果要出去,需要戴上太阳镜、或打伞等。效果分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科学教案(精选)10-29
科学教案【经典】10-19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