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2 13:15:52 教案 投诉 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精华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

  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

  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

  毯上的宝石。”

  ①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②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高粱根的特点,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它坚韧不拔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杆子,硕大而血红的稳头,有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是什么?(边叙述边演示高粱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高粱情》。(板书课题)

  2、作者为什么对高架有着深厚的感情呢?结合插图说说高粱的秆子、穗头、根各有什么特点?(出示投影)

  看图完成:⑴ (正直的)秆子 (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紧紧抓住土地的)根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高粱的样子。

  ⑶ 课文以(高粱情)为题,说明作者与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画出最能体现高粱特点的句子。

  3、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三、检查初读情况

  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的特点,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高粱在“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板书:神圣地位)

  第二段(3~5自然段)具体讲高粱的特点。(板书:根的特点)

  第三段(第6自然段)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我”前进。(板书:激励前进)

  四、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里“神圣”应怎样理解?(意思是极其崇高而神圣)从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在我心中是那么崇高而神圣呢?

  (从“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杆子,硕大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上地的根)这就是高粱在作者心目中的印象,看投影,观察这是怎样的杆子?怎样的穗头?怎样的根?作者还想到了什么?(读“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格”。)

  2、直接找到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的自然段读。

  ⑴ 坚韧不拔是什么意思?(意志坚毅不可动摇)

  ⑵ 从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

  (体现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还有高粱的根)

  3、高粱深深教育了“我”,它对作者有着怎样的影响?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跋涉”是什么意思?(这里指艰难前进)

  作者为什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艰难前进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它从高粱身上学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影响了他,教育了他,所以他对高粱有深厚的感情)

  4、作者通过介绍根的特点要赞扬什么?(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5、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作者用打比方和拟人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高粱气根的坚韧,采用直接引用父亲的话的方法和亲身体验的方法介绍了高粱的根很苦,采用举例的方法介绍了高粱的根深深扎入地下。教学设计利用了教材的这些特点,通过学生的自学、汇报、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总结、抓重点词语和中心句来引导学生体会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学习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锻炼自己顽强的拼搏意志。

语文教案 篇3

  (一)谈话导入

  1、师:在节日到来的时候,人们可以表达祝福的方式有很多,这其中,送贺年片就是一种常见的表达问候的方式。一张张精美的贺年片,寄托着我们多少祝福和希望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巩固字词

  1、出示词语

  碧绿 森林 祝愿 呼唤 翅膀

  白鸽 嘱咐 小船 收获 宝藏

  希望 智慧 茁壮成长 迎着风浪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齐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文,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是谁送给我贺年片?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2、生自由读文,完毕后,指名反馈。

  3、这些贺年片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吧。听老师范读。

  4、同学们,听完了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似乎都看到了什么?生充分说。

  (四)品读感悟

  1、在这么多美好的祝愿当中,你最喜欢谁的祝愿?指名说。

  2、谁想把自己喜欢的一节读一读?

  重点指导:

  第一节: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孩子们,你们收到这样的祝愿,想说些什么?指名说。想想看,如果你就是一颗小树苗,当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在欢乐的唱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理解:茁壮:旺盛,健壮。提示:在读到“茁壮成长”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孩子们,你们喜欢森林送给你们的这张绿色的贺年片吗?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读出喜欢的感情。

  第二节: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1、女同学读,男同学边听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指名说感受。

  2、理解呼唤,做呼唤的动作。

  3、白鸽在蓝天中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能够飞上蓝天就是白鸽的理想。就是希望我们从小就要有理想的翅膀。有了这双翅膀,你们最想干什么?

  4、谁读懂了这一节,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呢?指名读。提示:可以带上动作。

  第三节:

  1、同学们,要想实现理想,光有翅膀还是不够的,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可能遇到许多风浪和困难,这时,我们最需要谁的祝福?(大海)

  2、指名读。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3、“嘱咐”是什么意思?嘱咐:告诉别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想想看:在生活中,谁经常会给我们嘱咐?怎样嘱咐?嘱咐我们的人都是最亲最关心我们的人。

  4、大海嘱咐我们,就是希望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怕困难,勇敢的去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的宝藏。你知道大海所指的宝藏是什么吗?(知识)

  第四节:

  1、默读第四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2、假如你已经穿过了时空隧道,二十多年过去了,你们都长大成人了!现在的你们可能在什么?(老师、医生……)能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心情怎么样啊?(自豪、骄傲)带着这种感受,能读好这一小节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自豪地读这一小节?

  小结: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森林祝愿我们快乐成长,蓝天呼唤我们自由飞翔,大海嘱咐我们收获宝藏,太阳希望我们奉献智慧。大自然是一首美丽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想不想把它记在心里?愿意和老师一起尝试着合作背诵一下吗?老师背前两行,同学们接后面的部分。(配乐背诵)

  课堂练习

  仿写诗歌:大自然送给了我们树叶、白云、贝壳、红霞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贺年片,同学们想一想一想,我们还会收到哪些贺年片?

  __________的贺年片,

  是_____________送给我的。

  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祝愿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在课堂上已经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愿意把你们的智慧保留下来吗?

  新年快到了,给自己和他人也制作一张贺年片吧,仿照书中的格式,写上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他们一定会特别高兴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的甜蜜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课文以作者行进的地点: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为线索分为三大段。第二段为重点内容,第一段与第三段前后呼应为点题之笔。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与感想,随着所见所闻的变化,作者产生多种感情,先是兴奋,后是喜悦,最后是留恋。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织在一起。

  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即将告别的五年级学生的共鸣。

  二、语句简析

  1.“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把学生们欢笑着走向操场的场面生动地比喻成开闸时的潮水,且把喻体置前,强调学生们走向操场时的热闹场面。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在操场上,作者由所见所闻把自然联想到的五年小学生活感受生动地比喻成天鹅扇动着双翼翩翩飞来。使上下文连接自然。

  教学目标:

  1、按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并体会准确用动词的重要性,积累有关的语句。

  3、能根据语言环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写比喻句。

  4、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读通课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俪( )( )松柏( )

  2、词语积累

  ① 写出带有“情”字的成语,并理解词语

  ② 表示心理十分依恋不舍的词语

  3、读课文,口头填上恰当的动词,把句子熟读通顺

  ① 大门, 石砌的甬道, 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 宽宽的石阶, 了宽阔的操场。

  ②我 在操场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4、熟读全文,写出课文按地点的转换进行描写的不同地点是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个月,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升入中学,用几句话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理感受。

  2、是呀,母校是你成长的摇篮。当你第一次迈进校门时,你还是个充满稚气的顽童,当你迈出校门时,你已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母校》,看看作者阔别母校十年后,再次返回时,感受又如何呢?

  3、出示课题, 母校 一齐读题。

  设计意图:这一课的学习正是学生面临小学毕业的时刻,内心有一定真切的感想:怕与好朋友从此分别,与熟悉的母校说再见;高兴自己将成为一名中学生。学习之前寥寥数语激发内心情感,有利学生较快投入学习状态。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初步填空

  地点看到听到的心里想到的

  进校门

  到操场

  出校门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主要讲清课文的顺序,其余的学生能说多少就多少)

  地点看到听到的心里想到的

  进校门我看到翠绿色的拱门。我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到操场

  1、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

  2、下课铃声一响,操场上一篇沸腾。

  3、我看到操场中间举行长绳比赛。我想到了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

  出校门我看着迤俪的阳光拖成的身影。千种情思涌上心头

  根据上述表格的内容,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小结,看这篇文章重点写了哪一部分?

  (操场上看到、听到、想到的2——8节)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回顾全文交流。

  出示:地点的转换句子

  “走进大门,沿着石砌的甬道,穿过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踏着宽宽的石阶,来到了宽阔的操场。”

  “我慢慢来到拱形校门下……”

  找到句子中的一系列动词。读一读,体会几个动词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阅读、交流、填表活动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8节

  默读课文2—8节,哪句话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是由所看所见而产生的联想。

  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我 在操场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1.填上合适的动词。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扶摸着幼苗,倾听着琅琅读书声。”句中将“欣赏”与“扶摸”调换,可不可以?为什么?

  3.读读句子。

  4.想象: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除了像“天鹅”还可以像什么?(像夏天阵阵的风 ;像百花的清香 ;像南归的大雁,排着长队 。)

  5.把句子说完整具体。

  设计意图:重点部分按“触景”与“生情”两部分写的,比喻句把所见所闻与联想到自然地连接。阅读、体悟、想象说话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深入透彻,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懂得了写作技能。

  四、初步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看着熟悉的校容和学生,按照地点的转换勾起了学生对对童年生活的一连串回忆。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引入

  1.课文是按哪两部分进行描述的?(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

  2.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二、继续学习课文2——8节

  过渡: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那作者看到了什么?

  出示

  看,操场中间在举行长绳比赛,十几个精神抖擞的小男孩正准备呢,身上的运动服特别显眼。长绳刚一摆动,中间的一个男孩的腿就绊住了绳,周围的小学生善意地哄笑起来。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又重新开始跳起来。

  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当年,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

  想象填空

  1.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心想: ,于是又重新跳起来。

  2.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那是因为 。

  3.小组学习,大组交流。

  4.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

  5.从小男孩与我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什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6节,感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7.我由此想到了什么?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大家的表现如何?(同样积极努力地为班级争光)

  找到有关的句子与词,交流读。

  自己自由读,将大伙的表现传达出来。

  指名读,学生点评。

  8.全班齐读2——8节。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9.下面两句比喻句意思一样吗?为什么文中用第一句?

  ①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②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涌向宽阔的操场。

  10.小结:作者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

  随后写下了下课铃声一响,操场上沸腾的长绳比赛情景,由此联想到四年级时的拔河比赛。这些描写特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触景生情)

  设计意图:比喻修辞手法在单元中多次出现,但在表达时句式和以前学习的有所不同,学习过程中要弄懂比喻句为了表达的需要,本体和喻体的顺序可以有变化。

  三、学习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作者除了写操场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由此联想到的情景外还写了什么?

  1.轻声读课文的开头,。

  2.交流:看到“翠绿色的拱门”

  联想到“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3.教师引读,从中体会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再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句。

  望着 ,我似乎 ,似乎 ,似乎 。

  再读9——11节。

  教师学生交流,朗读,体会作者的留恋之情。

  四、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结构特点是什么?(按地点的转换以进校门、在操场、出学校门为线索,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

  2、提示概括:我回到母校触景生情。进校门,看到 ,想到 在操场,看到 ,想到 ;出校门,看到 ,想到 。

  3、自由说说,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课文,因文而异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熟练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单元训练的重点。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按地点的转换以进校门、在操场、出学校门为线索,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进行概括,循序渐进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

  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