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2、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①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②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③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①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
2、感知毫米。
(1)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
师:谁来说说1毫米有多长?
学生发言。师总结:在刻度尺上,每个1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1毫米有多长。
(2)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2毫米是多少呢?哪位小朋友上来指一指。3毫米呢?5毫米呢?13毫米呢?同桌间指一指。
小结: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几小格就是几毫米。
3、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
(2)师: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在刚才的观察和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出示1厘米=10毫米。
【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
2、画一条比3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床长2() 桌子高10()
从家到学校500()橡皮长30()
文具盒厚4()6层楼房高20()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2题。
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节课内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编排的。从知识方面来讲,学生有了米、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但是,学生对于物体测量的认知只限于整米、整厘米的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测量,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学习“毫米的认识”,能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学生卡一张、光盘一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
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
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
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
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三、解决问题,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内容见练习纸)
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
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完成P5第1题。
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学生完成P5第二题。
5、动动手:
拿出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收获?
(开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就可以用毫米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2毫米=1厘米2毫米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3
学习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2、5题。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并会用他们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
学生: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卡、小棒等。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长度毫米(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如上,(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靠同学们的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同学们认真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1.认真看21-22页内容,先看第21页情景图,拿出自己的书像他们一样估一估,你的数学书长、宽各是多少,请标出来。
思考:当测量物体长度时,不够整厘米的部分怎样表示?认真观察第22页图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厘米=()毫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2.观察1毫米的长度,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的运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师:自学时,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自学。
过渡:学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1厘米=( )毫米,(错了其他同学纠错)板书1厘米=10毫米
(二)检测(做一做):课本第22页“做一做”
1.后进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写在书上。
要求:字迹工整,坐姿端正。
2、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四、后教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用不同色粉笔更正。
(二)讨论做一做
看填空,认为对的请举手。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1)通过刚才的练习,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
(2)教师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先写整厘米数不够厘米的`部分用毫米表示,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1厘米很短,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一般在测量比较短的或小的物体要毫米做单位。
五、巩固发展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测量的准确性,读数是不是正确)
2、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作业:同步练习第9页1,2,3,4,题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深究兴趣,创设情境,足进了迁移,是学生很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份硬币,身份证,一次性杯子。这物体的长度。厚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比划,“1分米”和“1毫米”时制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1-18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02-20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4-02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11-18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01-18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02-28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4-03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15篇)02-26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15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