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体积,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师:我们还知道,物体不仅有体积,而且不同的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体积的有关知识。
二、分层学习
1、感悟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大小差别较明显的教具,让学生比较体积的大小。
(学生可直接用眼睛分辨出体积的大小)
(2)出示大小差别不明显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比较体积的大小。
师:我们还能用眼睛分辨出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该怎样比较呢
(师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将两个物体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再比较小正方体的个数,从而得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3)出示两块积木,一块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另一块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两块积木所含小正方体的大小不同。
师:你觉得这两块积木哪一块的体积大一点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现在不能确定两块积木的大小呢
生:因为每块积木所含有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不同,每块小正方体的大小也不同,不好比较。
师: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分别有哪些
师:想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几个吗
分别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师:我们知道长度单位用线段来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生:用正方体表示。
(1)认识1立方厘米
①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摸一摸,再测量验证:它的棱长是多少
②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③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⑤回顾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个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立方厘米,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立方分米
小组活动:认识1立方分米。
(2)认识1立方分米
①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学生说说它的概念。
②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③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学生举例。
(3)认识1立方米
①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
师:想象一下,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有多大呢
②观察1立方米正方体的实物,派学生代表钻一钻,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总结: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同学们,这三个单位通常是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的
三、基本练习
1、看图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8()
一台电脑显示器的体积约是35()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70()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5()
三峡工程第二次截流中抛投的一块大石料的体积约是3()
2、师:刚才我们认识并学习了这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那么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出示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用它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这个图形含有两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2立方厘米,也可记作2cm3。
如果用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要是用4个、5个、……呢体积又是多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板书)
3、完成课本30页练习3和4
四、拓展练习
(可让学生用正方体模型摆一摆)
五、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
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方面入手,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1立方厘米。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立方分米,最后认识1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三、分层中及时匹配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地巩固。
学生学完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以后,我设计了一道看图填合适的单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加深理解。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重点认识1立方厘米,深化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在学生理解了“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以后,又及时跟进了一组练习,再一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层层递进,每个层次都匹配相应的练习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另外,在处理课本练习第4题时,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分层数方块的方法,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作了一个铺垫,注重了知识的前呼后应。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2
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看板书说一下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2、讲授新课。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生比较。
(2)教学“体积单位”。
1、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
生:不好比较。
教师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充分感知,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解释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结合周围的物体来感受它们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这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师:通过自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太抽象了,怎样记住它的大小呢?
生:1立方厘米就像1枚股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刚才做实验的小石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手指尖那么大。
师:我的头脑中已经有深刻印象了,谢谢你们。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学生介绍并举例。1立方米有多大?
师用三根木头米尺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并让前两排学生钻进来,正好容纳十四个人,
接下来,老师可任意指定一些物体,让学生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进一步巩固对体积单位的大小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喜欢的物体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一沓作业本的体积大约是2立方分米。
生2:我家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0页的做一做。
第一题,帮助学生理清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第二题,用教具小方块来演示。用同样数目的小方块组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体积是多少。重点指出这些立体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多少。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
(3)一台电视机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本教学设计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体积的概念,同时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物体,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掌握新知。
2.在实践中掌握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设计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表象,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 1 cm3、1 dm3、1 m3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体积的概念
1.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是什么吗?(是乌鸦)据动物行为学专家研究,乌鸦是除人类以外具有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的智力水平相当,“乌鸦喝水”的故事就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看图讲故事。
(2)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预设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3)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体积概念的表象。
2.实验证明。
教师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提问:为什么会这样?
3.揭示体积。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提问:这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一样吗?哪个占的空间大些?怎样用实验证明呢?
预设
生:把两个石头浸没在装有同样多的水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那你做一个实验给大家看看好吗?
(2)试一试。
找一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1.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的大小,下面有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出现争论。(有的说能,有的说不好比较)
师:到底谁大谁小?为什么?(课件展示将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
因为左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5个小正方体,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长方体大。
师:为什么要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提出自学要求。
师: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学生阅读后汇报。
①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作单位?(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②1立方分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③1立方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看一看,具体感受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有多大,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3)再次感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根据进率进行体积单位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能回忆回忆我们都学习过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呢?
3、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液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说说这些已经学过的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教师板书)
5、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6、提炼猜想,为研究作好必要的准备。
学生出现的猜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二、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出示自学纲要: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3.类比迁移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3)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
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5、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6、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7.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3.8立方米,2400立方厘米改写成多少立方分米,分别是把什么单位变成什么单位?
(2)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解题思路。
(4)小结相邻体积单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1000=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1000=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即大变小,乘1000,小变大,则相反。
8、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放手让学生尝试作业.
(2)交流解题思路
四、当堂巩固,评价辅导
1.基础训练
(1)口算: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2)判断,说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拓展训练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0.38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3.应用训练
教材36——4
五、课堂总结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5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而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比较容易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例子,认识并学习1厘米3。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厘米3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分米3,最后认识1米3。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一个骰子、一粒花生、三根米尺、量杯、纸杯、酒瓶、饮料瓶
学生准备 若干个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收集的几种瓶子、针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体积单位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我们以前学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回答,师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将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放在讲台上。
师:请按体积的大小将它们排列起来。
(生汇报)
2.引入新课。
师:物体有大有小,如果要测量它们的体积,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然后引出体积单位,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同时让学生明确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操作感知,获取新知
1.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厘米3。
①出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棱长,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厘米3。
②得出结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
③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1厘米3的大小。
做一做:用橡皮泥切出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
看一看:小组内拼一拼2厘米3、4厘米3,感受一下有多大。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反馈:一个骰子、一粒花生等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2)认识1分米3。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厘米3,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分米3呢?
①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分米3。
②用硬纸板做一个1分米3的正方体盒子,摸一摸,感受一下1分米3的大小。
③举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分米3?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6
一、创设引入:
喜欢做实验吗师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同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师做实验:把一个地瓜放入量杯里,加满水,然后再把地瓜取出。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面会下降(使学生明白,地瓜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举例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师课件出示:电视机和遥控器、课桌和凳子,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
指生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占得空间比较大,那些物体占得空间比较小。
生举例说一说。
2.师出示一个地瓜和一个土豆,问谁占得空间大。
生猜测。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到底谁占得空间大。
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找代表汇报。重点说方法,并让学生到讲台前操作。
3.揭示体积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小。
生举例说一说。
4.师课件出示:笑笑和淘气搭的长方体,谁的体积大。
生说一说。
5.师拿出一个橡皮泥做的长方体,然后把它捏成球体,问: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6.出示一组图片:苹果、书包、冰箱、橡皮、碗、魔方。
把这些物体按能不能装其他物品分成两类。
生分一分。
揭示容器概念。
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容器。生举例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收集的容器图片。
7.出示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问:哪个容器装的水多
生猜测。
有什么办法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汇报方法,并让学生操作。
师揭示容积概念。
8.出示半杯水
我能不能说杯子里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
9.课件出示:冰箱的体积与冰箱的容积那个大为什么
生讨论后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对于同一个容器,它的体积一般比容积大,因为它有厚度。
三、巩固练习
1、我会判断
(1)洗衣机的`容积就是它的体积。
(2)游泳池里注入半池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3)两个盒子的体积一样大,他们的容积一定一样大。()
2、课本练一练的第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也可以说说你的体会、感想。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7
学习
目标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学习
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铺垫孕伏
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
2、学生分组实验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
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
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明确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等底等高)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公式,有利于计算。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2、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4、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测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1)正方形能密铺;(2)操作简单方便。
9、现在请用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小组,再报告一下测量记过。大家一起来看看,对这些测量结果,能提出什么问题
10、测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测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dm或m)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1、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有多大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cm读作:平方厘米
dm读作:平方分米
m读作: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过程,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一第7--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更深入,能熟练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全班学生共做用手比划1cm3,1dm3,1m3的大小,并举例说明。
2.填空
1dm3=()cm3 1m3=()dm3
1L=()mL 46.5m3=()dm3
1350dm3=()m3 2145cm3=()dm3
750mL=()L 76dm3=()L4?
2L=()cm3 1m3=()cm3
学生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抽生说一说做4.2L=()cm3和1m3=()cm3的思考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1)题分析题意时,
引导学生明确花盆的容积为512mL,就说明这个花盆里可装512mL的泥土,但问题中的单位却是dm3,即:512mL=()dm3
(2)题方法同(1)题:816L=()mL
2.练习十一第8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抽生说一说读题后有什么收获(了解自己每天饮水量为1100mL),再把盛满1100mL水的瓶子拿给学生看一看(帮助学生产生感性上的认识),在读题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这个题有3个问题要解决),你准备怎么去做?(逐个解答)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3.思考题
(1)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个?
(2)组内交流你的数法。
(3)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用学具摆一摆书上的几何体,数一数小正方体的个数,验证自己刚才数得对不对。
(4)说一说: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思考回答:你觉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
4、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课件提供
①教师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观察。
②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学生讨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教师课件演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二)独立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教师提问: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教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学方法同上观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3、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
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4、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方法
1、教学例1: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1)学生尝试练习,在书上完成。
(2)交流方法: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对应的位数;低级单位的数 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小数点要向左移动对应的位数。
2、完成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业时。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2题。5题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米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
二、引导探索
1、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
2、介绍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3、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
4、比较下面图形的大小。5、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6、汇报操作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将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12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从知识体系上分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体积计算及应用打好基础。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学习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体积单位教材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由此指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
学情分析:
体积单位教材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由此指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一只,鸡蛋一个,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1.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师问:“水面真的会升高吗?”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乌鸦非常善于动脑。
生2:我发现乌鸦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上升了。
师: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
生3:因为石头占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
师:体积和空间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研究研究。
2.实验演示,揭示概念。
老师做实验:拿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再把一个鸡蛋投入杯中,请同学观察水面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水与原来相比有没有增减?为什么水面会升高?
从上述情况说明:水面上升是因为鸡蛋占一定的空间。
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板题:体积和体积单位),首先请看学习目标: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学习指导。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27至28边看边画出重点。思考:
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自主学习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生看书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怎么样?
四、检测反馈
(1)什么叫体积?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课件出示电视机、影碟机、手机的图片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生:不好比较。)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用单位?
1立方分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1立方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举例说说生活中1立方米的物体。
(4)练一练(课件出示)
a.数一数,下面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b.下面的图形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c.说一说1cm、1cm2、1cm3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先由后进生来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五、讨论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完成作业
课本第44页1-3题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
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13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长方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比一比”、“做一做”、“说一说”三个栏目。“比一比”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这个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说一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呈现课题
1.体积是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师出示体积单位的模型)
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以原有知识系为依托,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为这一节课做好铺垫。)
(师出示一长方体教具)
师:你能猜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问过我爸爸。
师: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师: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计意图:引出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探索活动:
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用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活动前师友情提示:(1)每个小组用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2)注意观察你所摆的长方体有几层每层有几行每行有几块小正方体你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3)我的发现是___。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
2.成果展示:
(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
(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板书: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板书:长宽高)
(2)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3)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标有a、b、h的长方体积木)体积的字母公式怎样写V=a×b×hV=abh(板书)
(设计意图:将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
(4)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长、宽、高)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3.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独立完成)
(1)(幻灯出示)1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2)(幻灯出示)2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究。)
4.探究正方体体积公式:
问:通过计算2号长方体的体积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同时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究。)
引导学生明确:
(1)这个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实际上它是一个正方体。
(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
(3)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出示标有字母的正方体)字母公式为:V=aaa
教师提示: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板书)
(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5.运用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体积公式)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总结重点,揭示课题。)
三、巩固发展
计算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该项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要计算数学课本的体积,就必须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但计算出了数学课本的体积,同时体会到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小结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下表:
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面积
(1)说说常见的长度单位的名称,以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
(2)说说面积单位的名称,以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学生展示的推导过程,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演示实物──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3、揭示课题:这课我们学习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提问: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你认为可能是多少(可能有认为是100,也有可能认为是1000。)
2、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或推论吗
(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推导,自主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3、全班交流: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②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考,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
③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③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②口头回答:
2立方米=立方分米。
9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5、补全表格,继续填写:
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面积
体积
①总结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②说说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③怎么来记忆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深化
1、辨别
有一个小朋友计算出一只微波炉的体积是63立方分米,他想用立方厘米做单位,他是这样换算的:
63立方分米=0.063立方厘米
他换算得对吗
(引导学生认识:①单位换算的方法;②联系实际分析换算的合理性,促进数感的发展。)
2、出示书第30页的“练一练”和第31页的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3、出示练习七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想提醒自己注意什么
指出: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不同。
4、出示练习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进一步明确1升=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5、实际应用:
①一种汽车的油箱,从里面量长80厘米,宽60厘米,高50厘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②在一个杯中放满水,如果放入一个大铁球和一个小铁球,水会溢出12毫升,如果放入一个大铁球和四个小铁球,水会溢出24毫升,你能计算出大铁球的体积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1米3=1000分米3
1m3=1000dm3
【教学反思】
教学中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与本节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要把把情境的创设、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引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显得自然朴实,真实有效。
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站在新的课程标准的高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同时,把课件的演示、学具的观察与摆一摆,数一数紧密的结合,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注重要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在旧知识的复习中趣味引入,在知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为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感知中猜想,在观察与计算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构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同时,对课件的使用简洁明了,体现了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02-04
体积单位教案02-27
《体积单位》教案03-07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12篇02-04
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05-11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03-19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06-09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9篇06-09
【优秀】《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0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