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新偏旁。
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识字5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知道看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刮台风、下雷雨的景象吗?想看看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
2.播放台风的录象资料,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会有这样的景象。
3.夏天还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挂图,观察说话,图上画了哪些人?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生字
1.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四人小组读。
3.教师出示词卡,检查正音。
4.用夏、台、桃、瓜口头扩词。
三、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韵文。
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能这样读吗?
2.四人小组读。
3.指名读。
4.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实物的样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要避免唱读、顿读。
四、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2.请说说夏、梅的笔顺。
3.说说你是怎样记注生字的.。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夏、瓜。
5.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课外延伸:
一、填空:
1、春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从南方飞回来了。
2、夏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忙着捉蚊子。
3、秋天到了,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熟了,__________在唱着动听的歌。
4、冬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冬眠。
二、你还知道与夏天有关的词语吗?写下来。
教学后记:学生对夏天的了解颇多,喜欢夏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学会多音字了的两种读音,认识1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归类背韵文。
夏天的天气特征。
夏天的水果。
2、口头扩词
夏()()() 瓜()()()
二、看图学词语。
1、夏天,不仅仅是小朋友喜欢的季节,连动物们也欢快地唱呀、跳呀、谁来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动物?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虫和雨这两个偏旁的字,读一读。
3、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生字,播放轻音乐。
三、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生字,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了新偏旁。
2.通过观察图画,能够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学习完后了解了夏季的特点,积累了词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识字5,识字5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落实生字听写。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4.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教学重点:
1.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2.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整体感知,回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出示课题:奇妙的歌手),齐读课题。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复习巩固词语。
1.齐读词语。
第一屏:合唱队 组织 嗓音 蟋蟀 振动 优秀 洪亮
2.开火车读词语。
第二屏: 呱呱呱 知了知了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声囊 响板 又响亮又有节奏 十分动听
3.引导学生对第二屏的词语进行归类,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屏;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呱呱呱 又响亮又有节奏 声囊 知了知了 十分动听 响板。
(重点引导学生竖列进行词语归类,使学生从小动物的叫声、声音怎么样、哪发声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四)全班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不用嗓子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因为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所以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词语的归类积累,复现课文内容的大意,为学习新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细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奇妙”,读懂“奇妙”。
(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2段,感受蟋蟀发声的奇妙。
1.感受蟋蟀的“歌声”悦耳。
教师胸前贴小黄莺图片饰演小黄莺。
导语:森林王国就要举行音乐会了,我要去寻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成一个合唱队。有一天,我飞到草丛里,听见蟋蟀在唱歌。
教师做出听声音的动作,引导学生读出小蟋蟀的叫声。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课件出示: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歌声的“悦耳”(指名读)。
(2)小蟋蟀们都来夸夸自己这美妙的歌声。(全班齐读)。
2.读懂对话并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渗透奇妙。
(1)教师继续饰演小黄莺走到学生身边,随机出示课件,师生、生生对读对话。
结合标点的变化,引导学生读出夸奖的语气。
课件出示: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2)引导学生读好蟋蟀唱歌“不是用……是用……”的语句,并且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3.建立联系,强化发声的奇妙。
(1)听蟋蟀叫声的录音,感受小蟋蟀歌声的“悦耳动听”。
(2)结合音频与蟋蟀发声部位建立感受奇妙。
学生说说自己观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奇妙、奇特等词语。
预设:奇妙/神奇/奇怪/奇特/……
教师适时出示四字词语(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丰富学生语言,引导学生积累。
4.拓展阅读,丰富知识,深化奇妙。
(1)结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过渡语:当我知道小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还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说说你们有没有问题也想问问小蟋蟀呢?
预设:生1:蟋蟀用翅膀怎么发生呀? 生2:蟋蟀为什么能用翅膀发声呢?
(2)在学生所需时出示拓展资料:解疑:小蟋蟀怎么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我翅膀下面有许多小齿(chǐ)。左右翅膀一张一合,快速摩(mó)
擦(cā) 振动,就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知道了吗?
(3)通过看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小蟋蟀用翅膀发声的奇妙。
5.分角色再读第2段。
小结; 多有意思,多奇妙啊,让我们分角色完整地再读读这一段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指导学生读懂小黄
莺和小蟋蟀的对话,有语气地读好对话,为后面的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针对学生的质疑引入拓展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识字。
(二)以读代讲,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读好3、4段。
过渡语:后来小黄莺又发现了小青蛙和蝉两位奇妙的歌手。它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分角色读读课文3、4自然段,一会儿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1.小组分角色练读,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2.学生进行赛读,读出小黄莺夸奖的语气以及发声“不是用……是用……”的语句。要求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学生交流:说说从他们的读中听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进而感受发声的“奇妙”。
4.指名补充黑板上青蛙和蝉两部分的板书,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对话。
教师出示词卡全班同学齐读词卡,一名学生贴词卡把板书补充完整。
板贴词卡:又响亮又有节奏、声囊;十分动听、响板
5.观看视频调动听觉视觉感官,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2自然段的指导学习后,采用赛读的激趣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3、4自然段,体现“教—放”的学习过程;通过帮助老师补充板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3、4自然段内容;最后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动态视频相结合,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三)回顾词语,回归整体。
1.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回归整体再次感受小动物发声的奇妙,带着这种感觉再次自读课文。
2.出示儿歌,复现本课的生字,强化记忆。
过渡语:课文变成了小儿歌,再来夸夸这些奇妙的`歌手。
课件出示 小黄莺成立合唱队,
优秀歌手来组队。
蟋蟀歌声真悦耳,
,似琴响。
不用嗓子用翅膀。
青蛙唱歌呱呱呱,
声音响亮节奏强,
不用嗓子用声囊。
蝉儿唱歌很动听,
知了知了银色满,
不用嗓子用响板。
设计意图把上课伊始时的归类词语再次由板书完整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横向观察,回归课文整体,强化记忆;通过阅读由课文浓缩而成的儿歌,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同时复现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多识字。
三、拓展阅读、练习表达,进一步感受奇妙。
(一)结合课文内容引入拓展资料。
过渡语: 合唱队成立了,在这些优秀歌手中,可不是只有小蟋蟀、小青蛙和蝉这三个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证据就在第5自然段中,快读读我是从哪知道的? 指名回答
过渡语: 今天我也请来了2位同样是不用嗓子唱歌的奇妙的歌手!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1. 出示小蜜蜂和响尾蛇图片及文字。
2. 借助拼音学生自读拓展文。
拓展文1
dà jiā hǎo ,wǒ shì mì fēng 。xiǎo huáng yīng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hěn
大 家 好, 我 是 蜜 蜂。 小 黄 莺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很
hǎo tīng ,jiù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hé chàng duì 。qí shí wǒ yě bù shì yòng
好 听, 就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合 唱 队。 其 实 我 也 不 是 用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wǒ shì kào chì bǎng xià miàn de jiān piàn zhèn dòng cái
嗓 子 唱 歌 的 ,我 是 靠 翅 膀 下 面 的 肩 片 振 动 才
néng fā chū shēng yīn de ,nǐ jué dé qí miào ma ?
能 发 出 声 音 的, 你 觉 得 奇 妙 吗?
拓展文2
dà jiā hǎo ,wǒ shì kào wěi bā shàng de jiǎo zhì huán chàng gē de xiǎng wěi
大 家 好, 我 是 靠 尾 巴 上 的 角 质 环 唱 歌 的 响 尾
shé yǒu yī tiān xiǎo huáng yīng zài shā mò lǐ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jiù hěn
蛇,有 一 天, 小 黄 莺 在 沙 漠 里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 就 很
gāo xīng dì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tā zǔ zhī de hé chàng duì 。méi xiǎng dào hé
高 兴 地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它 组 织 的 合 唱 队。 没 想 到 合
chàng duì lǐ yǒu hěn duō hé wǒ yī yàng bù yòng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gē shǒu ne ,
唱 队里 有 很 多 和 我 一 样 不 用 嗓 子 唱 歌 的 歌 手 呢,
duō bù kě sī yì ā !
多 不 可 思 议 啊!
(二)争当小作家,根据资料仿说练习。
1.回顾写作顺序。
(1)“师问学生答”第2段,凸显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小黄莺飞到草丛里。
听见谁在唱歌?——听见蟋蟀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 ,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小黄莺说什么?——小黄莺说:“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小蟋蟀怎么回答?——小蟋蟀轻轻地说:“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2)“生问师答”第3段,强化写作顺序特点。
(3)“男生问女生答”第4段,深化写作顺序特点。
2.学生自主发现三段相同的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
听到谁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小黄莺说什么?
对方回答什么?
3.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学生再读文自编童话故事。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歌声怎么样?小黄莺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
词语,用不同的语句表述。)
4.学生展示汇报。
运用评价的机智,鼓励每个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编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资料;通过游戏回读课文2、3、4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发现写作顺序的特点;最后通过编故事的环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意思,使学生的发言充满新意;在充分的鼓励之后激发自编故事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汉字、发展语言,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四、看拼音卷,落实听写。
1.看拼音写生字,巩固生字的书写。
2.大屏幕反馈,鼓励学生在最后一个空里将课堂上学习的词语加以运用: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稀奇/少见/奇妙/奇怪/新奇/神奇等。
3.推荐阅读书籍。
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用嗓子也能唱出动听歌声的歌手呢,请你们代替小黄莺去找一找,也把它们编进童话故事里面吧。给你们推荐一本书《法布尔昆虫记》这里面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会让你们找到想要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小卷子的形式让学生回归整体感受动物发声的奇妙;通过看拼音写生字的
形式当堂检测学生的生字掌握及书写能力,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小儿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
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
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
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当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14、分组活动
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语文教案 篇5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课后分析:
三年级时习作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所以在教学之前举行了“我来夸一夸”时为了降低孩子写作的难度,在教学中学生的日记作为范例,可以增添孩子写作的兴趣,也使孩子除却对作文对惧怕心理,还可以让孩子撰写作文时“有路可寻”。从孩子对作文反馈来讲,学生能简单把事情叙述清楚,但写得生动的为数不多,特别是习作的格式,标点的使用上正确率有待提高。故我十分重视习作的讲评,批改讲评之后再让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万事开头难”之后定会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教案 篇6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母:
d t n l i a u e
2.闪现声调符号,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大家拼读音节。
(1)出示dī、dí、dǐ、dì
(2)拼读ná、tí、dú
二、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三、巩固练习
1.带学生到拼音乐园中去玩:学生找出音节,自己试着拼读。然后集体交流,熟练拼读。
2.学儿歌:
帮你学d t n l 分清n和l
d d d ,座钟笔筒摆成“的”。哪吒出关n n n ,
t t t ,时装表演当模“特”。小孩赶猪l l l 。
n n n ,杀出关门是“哪”吒。唱着歌,想着图。
l l l ,一根小棒竖直“了”。n 和l ,我会啦!
3.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
四、拓展作业
1.和父母一起做游戏,看看谁读得准确。
2.自己挑拣写得稍差的字母练写。(自选)
板书:
d t n l
d-e→de d-ɑ→dɑ d-i→di d-u→du
t-u→tu t-ɑ→tɑ t-i→ti t-e→te
n-u→nu n-ɑ→nɑ n-e→ne n-i→ni
l-u→lu l-ɑ→lɑ l-e→le l-i→li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8
一、作者简介。
二、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少顷(shǎo ) 犬吠(fèi )呓语(yì ) 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 (shǎo)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惊觉欠伸(jiào)
三、联系课文,解释下面的字词,想一想与现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1、于是( 在这个(时候)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今意是:承接连词)
2、两股战战( 大腿 )
(今意是: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屁股)
师:“两股战战”什么意思:两条大腿哆嗦直抖。 这个词好像在哪学过?在蒲松龄《东郭先生和狼》里面有一句话“屠自后断其股”,其意思是“屠夫从后面砍断了它(指狼)的腿。”
3、几欲先走 ( 跑 )
(今意是:步行、行走)
师:“走”古代作“跑”讲,我们能不能联想到一个词?(走马观花)释 义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mí huò)。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师:这几个词属于一种什么文学现象?
(古今异义)
师:那么同学们在课文中再找找还有哪些属于古今异义?找到的举手
古意 今意
1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
句子翻译(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2 (但)闻屏障中 只 转折连词,但是
句子翻译(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
3 当(是)时 这 判断动词
句子翻译(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4 微(闻)有鼠 听 用鼻子嗅
句子翻译(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5 宾客意(少)舒 稍微 数量小
句子翻译(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6 (稍稍)正坐 渐渐地 稍微7 中(间)力拉崩倒 夹杂 房间、中间、间隔
句子翻译(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8 (虽)人有百手 即使 假设连词 虽然 条件连词
师:课后要注意归纳整理
四、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坐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名词 口技人坐屏障 坐 动词2、妙 众妙必备 妙处 名词 以为妙绝 好,奇妙 形容词3、绝 以为妙绝 极 副词 群响必绝 灭,消失 动词师:那么这种现象叫什么?(一词多义)
师:这个在课文当中就比较多了。同学们再找几个,找到举手。
4、呼 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叫 动词 呼呼风声 拟声词 5、指 手有百指 手指 名词 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 动词 6、乳 妇抚儿乳 喂奶 动词 儿含乳啼 奶头 名词 7、起 夫齁声起 响起 动词 夫起大呼 起来 动词 8、一 又一大儿醒 一个 数词 一时齐发 相同 形容词 师:课文当中像这样的词应该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要归纳整理。 师:其实我们文言文当中除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还有一种现象叫什么?(词类活用),同学们能不能在本文中找几个?
五、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2、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3、妇抚儿(乳 )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4、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5、妇(手)拍儿声 用手 名词作状语
(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6、无不伸颈,侧(目 ) 用眼睛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师:在前面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名作动 2、蹄之,用蹄子踢 名作动)
师:下面老师给一分钟时间给同学们,看看还有没有有疑问的字词或句子的理解。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以前就有一个同学问过我,老师:那个“惊觉欠伸”的“觉”字,好像读惊觉jué啊。大家认为应该读什么?有没有同学读jué的?
师:那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读jué,而读jiào呢?(是因为这里是“睡醒”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对课文的字词,进行疏通,老师教你们的方法就是,学会归纳整理,课后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再找找。然后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或者课本上。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结构
六、课文结构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第一部分(1)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2-4)写表演过程(写表演者表演的几个场景)
第三部分(5)表演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语言揣摩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汉语知识。
2、能力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能够体会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标
(1)从孟子的言行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
(2)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
3、重点字词以及语法知识的归纳;
4、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辩,站在现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点拨教学法。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3、讨论法。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1、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了解孟子。 2、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去深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吧。
(三)、熟读课文
1、教师泛读,学生注意听字音。 2、学生齐读全文。
3、教师纠正、强调易读错字音。
(四)疏通文意
1、学生轮流先朗读后翻译,一人一句。
2、教师点拨,依据课文注释强调重难点字词以及语法。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您这儿来了。”
【语法知识】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五)、理清文章思路
1、指出连接全文层次的三个关键句。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2、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进行划分
第一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3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67)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内容,归纳本文重点语法知识,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魅力。
(一)师生共同分析课文
1、分析第一部分 (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 (2)师生问答
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提问: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提问: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
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2、分析第二部分
(1)选一学生朗读2、3、4段。
(2)师生问答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思考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如何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请一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3、分析第三部分
(1)请一学生朗读5、6、7段 (2)师生问答
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的“仁政”主张。那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看课文,思考。
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学生找出三组排比句回答)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明确:“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提问: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要求学生找出排比句,进行回答)
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四组排比句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二)请学生归纳孟子的“仁政”思想。
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
(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四)、课堂小结
千年前的孟子的政治言论在我们今天仍然适用,而且光芒四射。怪不得几千年来,孟都受到众人的膜拜,我们还尊称其为“亚圣”。让我们怀着对孟子的崇拜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其思想内涵。
(五)布置作业
思考:孟子关于治国的言论,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与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异同?
教学反思:
学生反馈:
语文教案 篇10
一、学习目标
1、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 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 o e 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 o e。
二、教学重点
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认识声调符号。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不要着急,你看这些汉字,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们就认识它们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学习电脑打字呢!
(二)学习单韵母a 《1看2猜3找》
(1) 看图说话: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你能模仿她吗?模仿a 的口型
a a a a a a a a
我们念a 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
谁来编编顺口溜?
(2)认清形:
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a 的形状。
是啊,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a 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尾巴。
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我们一起来写个a:(教师范写)a要两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接着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学生书空
a 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它回去好吗?
它的家就是这拼音格,跟我一起念:“拼音格”
四线格就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可以称它为四层楼房。我们的a就住在中格里也就是第二层,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a送回家。(教师巡回,纠正)学生在语文书上找到拼音格的中格,临摹写一个a。
(3)学习声调:
把a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a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你们发现汽车的走法和a的
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察讨论)
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教师范念ā
跟老师说:“啊,阿姨的啊”“阿姨好”。
第二个是上坡,也就是第二声,听老师念:á
别人的话你没听清楚,会问他:“啊,你说什么?”就是这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形状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
“啊,怎么能这样?”就是这样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
“啊,祖国真伟大!”跟我一起说。
巩固练习:(念儿歌):车平地走aa a a,汽车上坡a a a,汽车上坡又下坡a a a,汽车下坡a a a。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oe
(四)拓展练习
1、读儿歌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 a 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
2、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a o e组词
3、游戏:在手心写拼音同桌猜
4、制作卡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下册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