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小学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反思(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两块内容。在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发现探索,在自主实践中积累运用。
在“我的发现”,我尽量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发现,在总结规律时,我再适当地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帮助,主要让学生自已能把这种“合一合”的识字方法自学而会。
在“日积月累”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让学生我一找每组字的异同点,让他们选填出正确答案,并让学生自己尽量给这些形近,同音字口头组词比赛,比一比哪组最正确、最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非常积极主动,有兴趣,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这课的教学还有些不足之处:有些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这字词他们无法区分,所以我在让他们自已组成词。但他们并无兴趣,只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我本想请会读的学生带读这些词语,这样差生也会有兴趣点,但是由于时间不够,也就没有让学生跟读了。在以后教学中,我想我也应该多多为差生设计一些好的学习环节。
反思(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的基本理念。因此,对于《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另外,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心理学指出,能力的形成需要的是规律性的知识和循序地训练,小学生要想真正获取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那首先就要经历一个“举三反一”的过程,即通过反复地训练,归纳掌握其中的规律。这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反复地练习而获得,且熟记于心,以形成自己的素养。然而,再经历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总结规律,然后自己去发现或在老师引导下去拓展,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语文的学习过程系统地展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阅读中词语的理解及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把握。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的技巧;
2、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及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课件:阅读中词语的理解、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做个语文游戏——填词
展示课件:
种语言
遇见未来的话叫-----(预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 )
非常著名的话叫-----( )
不满抱怨的话叫-----( )
写在书前的话叫-----( )
表示决心的'话叫-----( )
2、这是一道词语解释题,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只有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所以,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词语的理解。
二、教方法、学方法
(一)词语的理解
展示课件:(一)词语的理解
1、师:词语的理解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那么,在我们平时学习语文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都采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阅读文章中词语的含义呢?
2、生:同义词换词;联系生活等。
3、师:老师在这里也总结出一些有关如何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4、(播放课件,同时引导学生读)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1、拆分组词法2、同义换词法 3、联系生活法
4、就地取材法5、联系上下文
5、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方法”)
展示课件:
(1)、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静,非常沉着。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3)、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6、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些句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理解这些句子中的词语。
7、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句子)
8、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所说的5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解释这些词语。
9、师:说一说你解释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用了哪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呢?
10、老师引导学生解释其余的词语。
11、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哪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再说一说,读一读。
12、引导学生总结(老师扳着手指头数着):拆分组词法 同义词换词法联系生活法
13、师:还有哪种方法没有用到?(就地取材法 联系上下文) 现在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理解下面的词语。
14、展示课件(并引导学生读):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15、师:说说哪句话可以解释“张冠李戴”呢?(引导学生指出句子)这种理解方法就是“就地取材法”。
16、师:张冠李戴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这段话里还有哪个词说明读书不认真?(囫囵吞枣)
17、师:我们按字面怎么理解“囫囵吞枣”这个词呢?(指名学生解释词语)这个解释是它正确的意思吗?
18、师小结:我们在理解一个词语的时候,不仅要根据字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词语在一句话中的真正含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系上下文。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仅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解词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二)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1、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都离不开中心句和过渡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复习“阅读中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展示课件:1、文章的中心句是指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章的过渡句指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句.
2、师:我们在阅读中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和过渡句在文章中出现的特点和规律,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和过渡句。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那么,在阅读中如何查找中心句和过渡句呢?
一般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呢?常见的过渡方式有几种? (播放课件并引导生齐读)
中心句的位置:
1. 从题目去找。
2. 从总起句去找。
3. 从结尾上去找。
4.从议论句上去找。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课本生字7个。
操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反映新型电影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情感:了解新型电影造型新,放映新的特点,知道科技的进步,新型电影的诞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创新:根据课后练习,也可自设内容开展想象,为新型电影创设情节。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作到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
2.用各种方法学习新型电影的特点,并找出有关句子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根据练习,展开想象,说说哪些情景能拍成新型电影,注意用词准确,说话连贯、通顺。
[教学过程]
一.结合旧知,引入新课
1、还记得电影是谁发明的吗?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新型电影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丁丁和小林一同到球幕电影院去了解一下。
3、出示课题
(1)指名读课题:辨析:型――形
(2)齐读课题,感知全文
二、学习字词,完成练习
1.用你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读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些什么?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雁:双人旁;隙:右上是变形“小”
说出“窄”的反义词。
3.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下面各组字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区分它们,然后组成词语:
板()形()飘()错()
扳()型()漂()措()
4.刚才,小朋友们都表现出色,现在请你们看课后练习2,注意形容词与名词的正确搭配。
红通通的天
蓝蓝的猴子
刺耳的苹果
调皮的叫声
三.学习课文
1.刚刚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新型电影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新型电影究竟新在哪儿?有何特点呢?请你默读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注意默读的要求。
2.交流
(1)电影院是半球形的,像一只巨大的碗反扣在地面上。作者是如何将电影院的外观写清楚的?
(常见的电影院是四四四方方的,而这个电影院却是半球形的,造型独特新颖。运用比喻:像一只巨大的碗反扣在地面上,语言生动形象。)
(2)大厅里亮堂堂的,地板像个巨大的盘子,中间低四面高。
(大厅的设计与众不同。比喻:像个巨大的盘子。这个盘子中间低四面高。补充介绍:这个盘子的底下还有弹簧,根据剧情,这个大盘子还会动起来,让观众感觉置身于影片的场景之中。)
(3)天花板就像那蓝蓝的天空。
(比喻:像蓝蓝的天空。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结:这个电影院造型新颖,不同于一般的电影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句,使文章更加生动,让我们仿佛真的看见了一座新型的电影院。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巧用比喻,把事物介绍得生动形象。
板书:造型新耳目一新
(4)四周的银幕上出现了彩色的画面,连天花板上也出现了朵朵漂浮的白云,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
(这个电影院的放映形式也很新,有声有色,让观众感觉就在影片之中,真是――-身临其境)
(5)这时候,飘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
(更加逼真)
(6)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这句话概括出了新型电影的新颖之处)
(7)他向前一冲,头撞在透明的椅子背上了。
(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小林已经完全沉浸在影片当中,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
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说明其特点,并进行朗读,集体点评,老师指导感情朗读。
3.除了朗读法之外,请你用其他学习方法来说说新型电影的特点。
概括法: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板书法:(见板书)
图片观察法:(从图中找出新型电影的别具一格之处)
四、说话练习,课后练习
球幕电影院,即将开播新片,如果你是导演,想想哪些情景拍成新型电影,会令人新奇、惊险、有趣的感受,请你想一下,然后将你创作的情节告诉同学们。(注意,内容符合逻辑,说话连贯,用词正确,情节新颖)
五、拓展延伸
除了新型电影外,你还从不同渠道知道了其他哪些新型的东西,能用几句话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板书设计]
新型电影
造型新(耳目一新)放映新(身临其境)
半球形有声
地板中间低四周高有色
天花板蓝蓝的有香味
[练习设计]
1.请你画一画新型电影的外形。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阵阵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厅里亮堂堂的,地板像个巨大的盘子。
(1)新型电影像
(2)天花板像
5.你看过立体电影吗?假如看过,写一写你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偏旁部首。
情感目标: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部分生字。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就课题提问:这儿指哪儿?它好在哪儿?
3、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3、出示词语,检查自读情况
一座荒岛
孤零零
梦见
天空
云儿
飘来飘去
连忙
种呀种
许多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
高兴极了
不停地说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齐读全文
三、书写指导
座空年象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学会本课部分生字。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十五课--《这儿真好》(齐读课题)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熊。
3今天小熊呀,来到了小朋友们身边,听,它正向大家打招呼呢!(小熊:大家好,我是小熊,看到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了吗?你们能教会我这些词语怎么读吗?)哦,小熊要向大家请教这些词语怎么读,你们能帮帮他吗?
一座荒岛
孤零零
梦见
天空
云儿
飘来飘去
连忙
种呀种
许多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
高兴极了
不停地说
(1)给你一点时间,把这些词语先读给自己听一听。
(2)各个声音响亮都很自信,看来,要把这些词语读准确难不倒大家。可要明白了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念好,可就有点难了,谁愿意来试一试的?你觉得我能把哪个词语读得特别好,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给我打个招呼,好吗。(指名读:你想读哪个词?)
(3)刚才这些小朋友给小熊当老师,表现得都不错,这样让我们一起再来给小熊读一遍好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度:小熊该走了,我们一起把他送回家吧,哎小熊他住在哪儿呀?
(生:小熊住在一座荒岛上。)
1这是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小朋友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是这只小熊,投入地读一读这一段话,体会一下小熊孤单一人生活在荒岛上的感受。
2刚才你们是自己读给自己听,现在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人读)
师:我仔细听了,这个词他读得真好(点出:荒岛),让我知道这个岛上什么都没有,真是荒凉极了。你听得仔细吗,他还有哪儿也读得很棒?
3引导学生讨论
生:孤零零这个词他读得也很棒,让我感受到小熊生活在荒岛上很孤单,很寂寞。(点出:孤零零)
生:他把梦见读出来了,让我知道小熊连做梦都想找到朋友。(点出:梦见)
生:可能提到每天许多
4xxx听到了吗,同学都夸你读得好呢,我的心里也痒痒的,真想和他比一比,听我来读一读好吗?(师范读)我在读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了这只小熊,细细地体会他心里的感受,体会得深了,就能读得很投入。还有谁也能像我们一样,把自己就当成是这只小熊去读这段话,把你生活在荒岛上的感受告诉大家?(指名读,师点评:我很同情你这只寂寞的小熊,听出来了你是多么希望身边能有朋友啊!)(齐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就在这时,小熊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1)谁来对着云儿问一问?(你要让云儿知道你很想很想找到朋友。)(你要急切地催着云儿给你出主意呀)(听出你这么着急,云儿肯定会帮你)(如果我是云儿一定很同情你。)
(2)让我们一起来帮着小熊问一问。(生齐读)
2
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云儿的主意有点怪,他的意思你猜出来了吗?(生:他是要让小熊在岛上种树,岛上有了树,那些爱生活在树林里的小动物就会跑来和他做朋友了。)(多请几人)
3小熊和大家一样聪明,他也明白了师引读:他在岛上种呀种,(想一想这个词应该怎么读?生:读得慢一点,让大家感觉到小熊种树种得很辛苦,那就请你来读一读。一起来)种了许多小树苗。(他种得可真多。)
4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小岛变了样。小朋友快瞧,在小岛上你们看到什么了?(生看图自由交流)小岛上真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指名读,齐读)(要让大家感觉到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树)(树叶长得可茂盛啦,就像撑开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四、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小岛可真美。
2(1)看一只小鸟飞来了,他说--(小鸟可喜欢这儿啦,谁再来夸一夸。)
师:许多小鸟飞来了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他们在说什么呢?(小鸟说话的时候它多高兴,多喜欢这儿呀!)小鸟还说?
生:自由发挥
(2)瞧,又有谁来了?生:小鹿,小象,小猴划着船来了。(提醒次序,完整)
师:小鹿蹦上小岛也夸这儿真好,小岛好在哪儿呀,你也来做小鹿说一说。?小鹿还会说什么?
师:小象一来到岛上,他也乐坏了,一个劲地说,你听到他说什么了?
师:小猴跳上小岛高兴地说,他会说什么呀?
生;自由发挥(就把自己当成小动物直接说)(注意提醒表情、语气、联系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开合理的联想)
3小岛的环境变美了,引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要住在这儿,好热闹呀。哎,我们来把小动物们纷纷赶来的热闹景象表演一下吧?
可是上来表演就看不到屏幕上的台词了,所以要请小朋友先把小动物们说的话背出来。一边背可以一边配上表情,加上动作。自编自演试一试。
(1)生戴头饰表演,师旁白
(2)引导点评小熊很兴奋,很热情。
(3)再请第二组上台表演,生齐旁白。(说旁白的重要性)
五小结
1荒岛变成了一个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动物成群的地方,我想无论谁去那儿都会夸这儿真好。(指名读课题)加感叹号,谁真心喜欢这个美丽如画的地方的,再来夸一夸?(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拿起书,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六书写指导
小岛的环境变美了,小朋友一定也想去那儿陪小熊玩吧,今天我们就学写玩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把同学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同学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同学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随同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战略,同学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俺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
(1课时)同学对于读书有自身的认知,也了解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身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身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开始尊重同学的学习经验,布置一次交流活动。给同学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够看到同学已有的效果,也可以看到同学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同学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局部就布置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
(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同学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阅读感受;让同学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同学和自身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身的感受;让同学之间相互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知,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
(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同学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身的读书方法,对自身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分为“谈体会”(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乐趣等)“讲故事”(自身的或者他人的)“争辩会”(开卷是否有益),这三个小活动可以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有所偏重,关键是引导同学反思学习过程,养成善于考虑,善于总结的习惯。同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必要的总结;同学根据交流的情况,完成一篇习作;组织一次效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记录、心得体会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作者的情感随故事情节展开而发展:对小珊迪的初步认识——深切同情——深受感动。课文结尾饱含深情赞美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激发读者对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因而,此文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通过阅读实践使学生受到感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目的: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生活贫穷,通过想像、真情表达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课前准备:1、课件2、与学生交流,消除陌生及紧张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美好啊!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教导,有同学、朋友的关心照顾:在家里有亲人的的疼爱。可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擦皮鞋、做小买卖等为生。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珊迪。(板书课题)他的童年就是在饥饿、痛苦中度过的。让我们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 故事激趣,初步感知。
1、师:想知道他的故事吗?那就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老师
饱含深情地讲故事:从“故事发生在爱丁堡”讲到“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配乐)
2、师: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小男孩拿着那一个先令究竟干什么去了?请大家开动脑筋猜想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学生猜想故事的结局。)
三、 引用过渡段了觖故事起因,初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
1、师:同学们想象出了不同的结果,故事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
猜想?请打开课本翻到31课《小珊迪》,快速自由读全文,用波浪线勾画出我猜想的语句。(生勾画,师巡视。)
2、指名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过渡段: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
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生齐读这句话。)
师:“上当了”意味着什么?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想? 但是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紧接着我是怎样想的?让我们把后半句读出来: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
是那种人。“那种人”是哪种人?(生回答,师将其答案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4、师:我是根据什么来断定他不是这些类型的人的?(那孩子的面
孔, 那使人信任的神情)那孩子的面孔怎样?使人信任的神情又如何?让我们默读1——10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及神情的语句。(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勾画,师巡视)
(1)师:小珊迪的外貌是怎样的?课件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
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
冻得通红。从外貌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贫穷可怜的孩子。)
师:你们能用语气让老师感受到小珊迪的贫穷吗?(齐读。课件重点突出“只、又薄又破、瘦瘦的、赤着”几词。)
(2)师:老师从你们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小珊迪的贫穷,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A、可怜的孩子请求着,他是怎样请求的。你能读出这种请求的语气吗?B、除了请求的神情,还有什么样的神情?(乞求)(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小珊迪乞求的样子。小珊迪为什么要乞求说?(他饿极了)
师: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课件出示:“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先自己体验体验,再请生读。
(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朗读:声音要微颤,音量要稍低。)
(3)根据课堂朗读情况,请一位读得好的同学扮演‘小珊迪’,其余同学扮‘我和我的同事’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5、师生共同小结。
师:同学们,从小珊迪的外貌、神情,从他苦苦哀求我们买他的火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饱受饥寒)是的,我们看到了一个饱受饥寒,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三、深入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 师:看到孩子这样的面孔,看到这样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事实证明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随着故事的发展去看一看吧!小组合作学习11——16自
然段。请听清楚要求(课件出示):(1)一边读一边在最使
你感动的地方用你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2)小组交流,为
什么这些地方让你感动?(3)说一说,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来?再试着读一读。
2、 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师参与个别组的学习。
3、 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 小珊迪临死前还牵挂着弟弟无人照顾。 “我就要死了。可怜的
小得比。。。。。。谁来照顾你呢?”
师:还有谁被这里感动了?站起来老师看看,读出你们的感动!(站着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珊迪是多么
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善良)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小珊迪的善良吧!(齐读)
(2)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从这儿可以
看出小珊迪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3) “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
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的两条腿。’”。(因为为了急于还零钱给我,他往回跑,被被马车轧断双腿。小珊迪是多么的诚实呀!)
师:此时的小珊迪在哪儿?
(躺在破床上)
师:按常理他应该在哪儿?
(医院。可是他太穷,不能去医院治疗,只得躺在破床上等死。) 师:他需要钱吗?
(需要。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他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他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他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他太需要钱了!)
师: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4)第13自然段。小珊迪那么需要钱,还叫他的弟弟来还零钱。
师:小利比叙述的这段话我们该怎样读?
(悲哀、凄凉 )
师:第一句呢?
(坦然、坚定)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德国风光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道去国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2、播放课件:德国风光片。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是呀,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有神秘的黑森林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进一步感受德国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师述: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所作。
3、谁来读读课题?脑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自己的花为什么是让别人看的?为什么以此为题)
二、初读感知
1、问题提得不错。翻开书,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这篇课文短小精美,咱们一起接力读读课文吧。(指名分节读文)
示词卡:莞尔一笑 莞尔一笑是怎样笑?
评议,正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二生答)
三、朗读感悟
1、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到文中找到语句说一说)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2、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读一读。(指答)
3、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咱们也在下面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
你读出了什么?(花多)从哪读出来的?(任何、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花团锦簇) 生边说师边点击词语变红。
应接不暇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一路风景优美,看都看不过来。现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来。)
还有谁从哪读出了什么?
来,通过你的朗读把花多的这种感受带给大家。
他读出了花多,你读出了什么?(花美)从哪读出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说明什么?(颜色多、鲜艳)
示课件: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示词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如没读好)再读一遍,想着词的意思,想着画面读。
这画面你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走过任何应接不暇)三生读,齐读。
能背吗?我们合作背一背:(师引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4、是啊,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引读后一句)
好一派奇丽的风光!
5、可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德国人种花有什么奇特之处?(指答)
你从哪知道的?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你们读出了什么?从哪读出来的?(1、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2、花栽窗外,花朝外开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7-22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教案11-08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3-1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