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理念:
1、生字的学习要注意倡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2、教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比如:喜欢哪个动物就读哪个动物说的话,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在受到别人称赞后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意向不到的结果。
3、抓住课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
4、注意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刺猬、小獾相互称赞带来的欢乐。
3、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明白“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重点:能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准备:刺猬、小獾头饰,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称赞
播放课文录音并配图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谁因受到称赞而非常快乐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品读,体会、感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出示重点语句并配有图片进行品读、体会)
(1)“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
(2)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受到称赞而树立了自信)
(3)“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好心情带来的奇效)
(4)略。
4、找榜样:
在这个故事中,小刺猬和小獾谁是你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你看,本课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那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谈一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称赞时的`心情及受到的意外收获)
三、学一学、夸一夸。
1、我们也来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一学,称赞一下我们班的同学,你看看你要表扬谁,表扬他什么?(指名发言)
2、看到班里同学有进步时,我会说————————
3、在家里,我会这样称赞家人。
当妈妈做了我喜欢的菜时,我想说——————————
当—————————时,我想说——————————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四、课堂小结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要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后小结:
板书设计:
(消除疲劳)刺猬---称赞----小獾(自信)
教后小结: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觉还是不错,尽管很多内容没有处理好,句子的处理不到位,有很多废话,很多细节的处理出现了问题,好的课件没有应有等等。总之,问题很多很多。但是,自我感觉整节课我还是都和学生紧紧在一起,一起交流,一起探讨问题,师生融为一体,一起走进了教材。
重建: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总的思路不变,我会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上下功夫,多读、多体会、感悟,体会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带来的收获,从而懂得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即使问题较多的人,我们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这样才能使人不断进步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欣赏课文或朗读全文后,提出质疑,全面理解全文内容。
衷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语文教案 篇2
一、出示大屏幕,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听完了故事谁来给故事起个名字?(捞月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捞月亮。老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指名读和齐读)
二、初读课文,复习会认的字。
1、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也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必须要把课文读孰。对了,生字娃娃你们和他们交成好朋友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教师出时生字图片,会读的同学举手读,其他同学大声齐读。教师边把要认得生字中要注意的地方讲给同学。
2、开火车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大家都是记字小能手,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熟的。赶快来读读课文吧!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那几种猴子?课文文给我们介绍了四种猴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附近的`猴子
2、刚才大家大家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他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找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
3、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4、找同学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不动脑筋跟着乱叫、利用特长倒挂着捞月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叫起来;也跟着叫起来;跟着叫起来。从而揭示猴子们遇事不动脑筋,别人怎样说自己就跟着怎样说。
四、读了课文,你想对可爱的猴子们说些什么?
孩子们,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想对可爱的猴子们说些什么?
教育孩子们(遇事要动脑筋,才不会做出傻事)。贴纸条揭示道理。
五、续编故事。
听了大家的话,这些猴子们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回本课10个生字和多音字“乐”;掌握课文中的不理解的新词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查字典据词定义说出词义”方法理解词语。
2.能给指定的课文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重点学会叹号,顿号的使用。能默写课文最后一句话。
3.能体验出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能以欢快的感情朗读1.2.3自然段,能以自豪的语气背诵4.5.自然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多音字“乐”,掌握第1.2.3自然段中的新词语
2.在通顺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能以欢快的感情朗读第1——3自然段,能回答课后问题,指导并熟记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名字和发射时间。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学习情趣。
1.放投影及“东方红”乐曲,说说看到了什么情景。
2.揭示课题,谈话说明: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及它当时在全国,全世界引起震动的场面。
二.汇报预习,分项交流学况。
1.朗读全文。
2.自学生字。
3.再度课文,找出全段中讲“人们在天安门广场看人造卫星”是哪几段?
三.积极阅读,学习课文1——3段。
1.自读1——3段,找一找这几段中,你认为最应该记住的,最让你感到激动的是哪些内容?还有你觉得不懂的词句。
2.按阅读关注问题反馈学习情况:
最应该记住的:1970年“五一”节;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通过无线电波发回了“东方红”乐曲。
说说:为什么这些内容特别应该记住?
说说读课文时,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特别激动?
讨论同学们提出的疑难问题的词句。
四.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并说出10个生字怎样记;分别按“乐”的不同读音组词。
2.书写生字,注意展现书写规律。
3.抄写第1——3段新词,选一二个造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语气朗读,背诵第5自然段。能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我国20多年来发射的人造卫星的简要情况,为我国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而骄傲。
2.学会4——5段中的新词,能查字典据词确定带点字的意思,并说出词语的'意思。
3.能默写课文最后一句话,能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说出叹号和顿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读与考问:以欢快的心情朗读1——3自然段;有哪些重要内容必须记住?
入课:自从第1颗人造卫星上天到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短短20多年里,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什么发展——
二.模仿上节课读书方法,自学4.5自然段。
三.反馈学情,交流学习信息。
1.读4.5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说出这两段中特别应该记住的内容是什么?
要记住:20多年里发射了30多颗卫星,其中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
14颗卫星还按预定的轨道返回地面。
我国航天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训练:
1.按回答的每一内容朗读有关句子。
2.体验:第4段末为什么用感叹号?作者感叹什么?读了这段课文你自己有什么感觉?
3.朗读:以自豪的语气朗读4.5自然段,并能背诵。
4.说说:查字典据词定义说出“其中,通讯,浩瀚,轨道,返回,航天科学技术”等词语的意思。
3.回答课文第2个问题,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收拢,检验学习质量。
1.朗读全文:按1.2.3段朗读,4.5段背诵的方法进行训练。
2.归纳读法:学会了读书是要记住重要内容,并能通过口述,笔记把他们牢牢记在心上,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3.学生交流:对这课文学习还有什么意见或想法?
五.独立完成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 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 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 ”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⑴ 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 b、公开试验)板书。
⑵ 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 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 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 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 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 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 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 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 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 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 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 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 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试验 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语文教案 篇5
一、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⑵ 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⑵ 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让学生说说原因,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 李四光
↓ 勤于思考
产生疑问 → 善于动脑
↓ 执着追求
寻找答案,再生疑问 ↓
地质学家
↓
多年研究,实地考察 震惊世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