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15 08:57:05 教案 投诉 投稿

大班教案6篇(合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6篇(合集)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二、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2、舞蹈音乐三、活动过程(一)熟悉音乐1.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师: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

  (二)创编动作1、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动作进行记录。

  师:现在请你们在这里找个空的地方,让老师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记录幼儿的动作)2、幼儿根据图谱学习舞蹈动作。

  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像在做什么?(教师哼唱谱子)师: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走起来吧,前奏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准备。(手背后面,点头)(第一遍:他走的特别神气,我们再来试一试;第二遍教师语言提示)3、听音乐表演舞蹈动作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需要给你们一点时间去记一记吗?)(幼儿转身记忆动作)(三)跳邀请舞1、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坐在椅子上讨论)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应该要有邀请的动作,你会怎样邀请朋友呢?请你来试一试?我们今天就先用这个宝贝的邀请动作!(教师示范,作提升:动作到位,一乐句做一次邀请)师:邀请朋友应该有礼貌,眼睛应该看谁?去找个朋友试一试邀请的动作。(关注眼神的交流)2、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师:我先来做邀请者,你们在圈上做什么动作呢?

  师:你们看,我在什么时候把朋友轻轻地请进来的?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我们两个现在去邀请啦。(2变4)师:现在有几个邀请者啦?1个变2个,2个变成几个啦?猜猜4个会变成多少个呢?8个呢?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喜欢吗?(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乐句就应该找到朋友?)3、幼儿学跳邀请舞,在舞蹈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老师离开至旁边用语言提示,3个开始邀请)师: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多人找一个朋友,应该及时调整)4.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师:跳的开心吗?想再来一次吗?(3--6--12--24)5.延伸。

  师:朋友都邀请完了,音乐还有好多,还可以怎么跳呢?那试试吧!

  师:今天学的开心吗?原来大家一起跳舞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好吗

  教学反思

  难度较低幼儿能随音乐很快学会动作。邀请同伴共舞的时候,有的幼儿不善表达,所以没有积极跳起来。活动环节较薄弱幼儿情绪不够高涨。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幼儿急性创编动作幼儿积极性会更高。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材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如果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如果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材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1、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操作练习:

  印章宝宝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四、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从进口走向出口;遇到岔路口选路线;遇到死胡同回岔路口换条路线走等),学会反向检查(即从出口走向进口)。

  2、喜欢走迷宫,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游戏、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反向检查(即从出口走向进口)

  活动准备

  1、幼儿会认读数字l~10,知道数序。

  2、教具:电脑课件或图片《走迷宫》一套(大鱼迷宫(图1),数字迷宫(图2),公园迷宫(图3)]。

  3、学具:第1组,“菠萝迷宫”图(图4)、盒子、笔;第2组,“灰熊迷宫”图(图5)、盒子、笔;第3组,“到海边去”图(图6)、盒子、笔;第4组,“去吃汉堡"图(图7)、盒子、笔;第5组,“送花给妈妈”图(图8)、盒子、笔。

  4、每个幼儿胸前挂一个夹子。

  5、在数学角投放多种已塑封的迷宫图,水彩笔,抹布。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感知了解

  1、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1)出示“大鱼迷宫”图。

  ①感知线条迷宫的结构,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②个别幼儿尝试

  ③验证路径是否正确。

  ( 2)出示“数字迷宫”图。

  ①了解走数字迷宫的要求

  ②个别幼儿尝试。

  ③分析遇到岔路口如何选择路线。

  ④请一位幼儿上来在迷宫图上画出路线。

  ⑤验证路径是否正确。

  (3)出示“公园迷宫”图。

  ①了解走“公园迷宫”的要求。

  ②个别幼儿尝试。

  ③分析如何判断上桥和钻洞的路线。

  ④请一位幼儿上来在迷宫图上画出路线。

  ⑤验证路径是否正确。(幼儿集体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基本部分: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活动内容,讲解玩法。

  师:迷宫王国里有许多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组—一菠萝迷宫,第二组——灰熊迷宫,第三组——到海边去,第四组——去吃汉堡,第五组——送花给妈妈。闯关要求是:每次从盒子里拿出一张迷宫图,先找出进口和出口,接着空手走一次,再画出路线,最后进行反向检查。画错了可用抹布擦掉重新画。玩好后请把迷宫图夹在自己胸前,可一组一组玩过去。另外,数学角还有许多好玩的迷宫游戏,胜利闯过五关的`小朋友可以到那儿挑战更难的迷宫游戏。好,迷宫大闯关,等你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开始!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第三、四、五小组的活动,观察哪些幼儿能独立做到整体观察、全盘考虑(看三走一)、看清楚上桥钻洞路线、进行反向检查,哪些幼儿需要提醒才能做到。鼓励幼儿边玩边说。

  结束部分:交流归纳

  1、师:今天,你们在迷宫王国玩得开心吗?五关都去试过的小朋友请举手。

  2、展示结果,互相交流、检查。

  延伸部分:

  1、在数学角投放各种连线图、迷宫图让幼儿练习。

  2、在建筑游戏中和幼儿一起搭建大型迷宫。

  3、在美工区让幼儿自行设计迷宫图。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2、在对各种动物尾巴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描述。

  3、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一、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大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图上有谁。(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它们看见了小鱼,小鱼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呢? (引出故事题目)

  3、借助贴绒教具,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动物?

  ②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

  ③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把尖刀?

  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4、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故事。提问:你觉得小鱼、大马、蜜蜂、猴哥、松鼠的尾巴都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表演故事

  1、两位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注意表现角色的动作及神态。

  三、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它们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开,可吸引异性等)

  2、请幼儿把自己想像、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3、请幼儿自由组合,把续编的故事随着音乐讲给大家听。

  四、师幼评议。

  师幼评议续编的故事的讲述情况。

  五、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动物园观察动物。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

  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

  1、听觉、节奏训练

  (1)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

  “小朋友/告诉我,什么乐器/在歌唱?”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大鼓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

  (2)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1-21

大班教案[精选]10-25

大班教案[经典]11-09

(精选)大班教案10-13

大班教案(经典)09-17

(经典)大班教案10-03

大班教案(精选)09-30

大班教案(精选)09-30

大班教案(经典)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