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继续探究各种绳子的玩法及用途。通过绳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用绳锻炼身体的兴趣。
2.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绳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用绳锻炼身体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长绳短绳若干。录音机,音乐磁带(做做热身操和放松动作时用)。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场地,然后让幼儿做热身操活动一下。
2.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绳子)过去我们已经知道了绳子的好多种玩法,你们还记得吗?(记得)那下面老师和小朋友们先一起来复习一下过去我们玩过的绳子游戏吧。
(1)揪尾巴:
幼儿幼儿两人一队,各自在后腰带上系上短绳子当尾巴。游戏开始,四散跑开,每一对幼儿要想办法捉到对方“尾巴”,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先抓到对方“尾巴”者为胜。
(2)踩绳跳:
每人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两手捏住绳子的两端,双脚踩在绳子的中间部位,两手拉紧绳子,双脚用力前跳。
(3)走小路:
两条绳拉成相距有一定距离的平行线做小路,幼儿在小路中间走,踩绳、出绳为犯规。
(4)顶绳:
幼儿把绳子顶在头上走,掉下绳子为犯规,锻炼幼儿的平衡性。
(5)走钢丝:
把绳子拉成——或S形,幼儿踩绳前进。
3.和幼儿谈话,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绳子玩法,今天看谁能想出更好玩的方法,好吗?
(1)让幼儿自由分散玩绳:
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绳子玩耍,探索不同的玩法。提醒幼儿互相合作进行游戏。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2)幼儿想出玩法后,教师和想出玩法的幼儿一起给小朋友们示范。
4.今天小朋友们又想出了绳子的这么多玩法,那老师把小朋友想出的玩法,编到游戏中去,让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好不好。把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幼儿玩一种游戏,熟练以后可以交换游戏来玩,每种游戏每个幼儿都必须知道游戏的玩法并且都会玩。
(1)给娃娃打领结:可以集体玩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各队第一名幼儿手拿短绳当领带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幼儿去给娃娃系好领带后返回并拍第二个幼儿的手,比赛依次进行,快的为胜。
(2)左右行进跳:10人一组
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一条绳子拉直在地上,各队第一名幼儿在绳的两边左右轮换进行跳,直至终点后,跑回排第二个幼儿的手,比赛依次进行,快的为胜。
(3)跨小河
将两条绳摆成35cm平行线为小河,幼儿练习跨过小河。
(4)钻绳
两人牵紧绳子的两端,全班幼儿依次从绳底钻过。
(5)跨绳
绳离开地面20cm高,幼儿依次从绳上跨过。
(6)摇绳:幼儿自由玩
幼儿用一手拿绳,随便摇,向小蛇一样。
(7)挑扁担:
幼儿两手拿绳放在肩头,做挑扁担状,可以两个幼儿一起玩,也可以自己玩。
(8)摆图形跳:幼儿自由玩
幼儿可以把绳子摆成任意一个图形,跳着玩。
(9)踢毽子:幼儿自由玩
幼儿一手拿绳,用脚踢,想踢毽子一样。
(10)开火车:全班幼儿一起玩
幼儿双手拿绳,套在前面幼儿的身上,开火车,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11)跳绳:幼儿自由跳、两人带着跳、两人轮绳,一人跳绳。
5.放松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又想出了各种玩绳的好方法并一起玩了绳子做了游戏,一定有点累了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随音乐和幼儿做一
些放松动作。
6.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不错,回家后把我们今天刚学的玩绳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好吗?
7.收绳:教会幼儿把绳子盘好,有利于下一次玩时,方便取。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本活动我觉得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能够主动积极参与探索绳子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师教,幼儿被动地学。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了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了探究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并获得了自我认知、身体运动、语言、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关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吹泡泡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只要有孔, 有缝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来。
2、能够积极尝试,大胆想象、探索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幼儿学习自主性,体验发现的乐趣。
重点难点
(一)重点:感知吹泡泡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在实践中发现只要有孔,有缝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来。
(二)难点:能够积极尝试,大胆想象、探索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物质准备:
1、教具准备:PPT、泡泡液、吸管、漏勺、小刷子、毛根棒、树叶等。
2、学具准备:泡泡液、吸管、漏勺、小刷子、毛根棒、树叶若干、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谈话形式导入,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想不想在这儿吹泡泡?吹泡泡应该怎么吹?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吹泡泡的材料,大家看看是什么? 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看看谁能第一个成功地吹出泡泡来!提出要求:吹得时候要把吸管离开小碗,让泡泡飞起来。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视。正确指导幼儿吹泡泡时肚子憋足气,用嘴把气吹出去。师:(安全提示)千万可别把泡泡液吸到肚子里不然肚子会疼的。吹泡泡的时候,
不要吹到别人或者自己的脸上,如果不小心吹到脸上就用自己的毛巾赶紧擦一擦。
(二)基本部分。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幼儿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能。
1、幼儿分享吹泡泡的.方法。
师:泡泡吹出来了吗?成功地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样让泡泡吹得越来越大,想一想你要用多大的力气。是使劲的吹还是轻轻地吹。
(2)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吹泡泡的经验。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说说刚才是怎么成功的?
师:蘸一蘸泡泡液,然后轻轻地呼。要轻轻地用力, 吹的时候要时间长些,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吹泡泡工具的特性。
(1)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尝试。
师:那么除了吸管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吹出泡泡呢?你们还用过其他的东西吹过泡泡吗?我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能吹出泡泡吗? 出示筷子,漏勺,小刷子,梳子。
师:先出示筷子,觉得可以的小朋友请举手。出示物品以此类推……教师在 PPT 上的记录表上统计。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证明吧。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些东西,你们用他们试一试能不能吹出来泡泡,如果能吹出泡泡就请你把它放到筐子里,如果不能出吹泡泡就把它留在袋子里。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自由探索情况,适当给予帮助和提示。
师:你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试试,是不是和你们想得一样,如果成功了要记得赶紧放到前面的筐子里去。再试试袋子里的其他的东西能不能成功,你可以多试几次哦。
(2)让各别幼儿上台尝试用各类工具吹泡泡,来验证猜想。并进行教师小结。
师:现在大家都吹出泡泡来了吗?再一个小朋友上台来演示一下,自己是怎么用这些工具吹出泡泡的,看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幼儿操作时提示请小朋友演示,做实验就是这样,一次可能不行,需要我们反复的试一试,说不定就有可能成功!
幼儿演示时,询问谁有不同的意见。
师:你来试一试,大家看成功了吗?泡泡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哦,梳子和刷子一样他们的缝隙是可以吹出泡泡来的。那筷子可以吹出来泡泡吗?试一试。为什么吹不出来?
师:现在这四种东西都吹出泡泡来了吗?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工具有孔,或者有缝隙就应该能吹出泡泡来对吗?
(三)、结束部分。尝试用树叶来吹泡泡,自制吹泡泡工具。
1、教师出示树叶。
师:树叶能吹出泡泡吗?那你们能想什么办法使树叶吹出泡泡呢?请大家想一想试一试!
教师巡回指导,洞洞形状不一样,吹出得泡泡一样的吗?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总结经验,介绍用树叶吹泡泡的方法,现在你们的树叶吹出泡泡了吗?用什么方法吹出来的?
3、教师小结:只要在树叶上打个洞或缝隙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四)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改变毛根棒的形状吹泡泡,感知材料不同与泡泡的变化关系。
师:我这儿还有一样宝贝,大家看是什么?你能用茅根棒变魔术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
师:谁想勇敢地挑战一下?幼儿自主探究,并分享经验。
师:你成功了吗?吹出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当你成功了吹出泡泡后再把茅根棒改变形状后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变化吗?是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原来不管我们是什么形状的东西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结束游戏。
师:我们的区角里还有很多工具,你们可以去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
活动总结
本次的观摩公开课顺利结束,在活动中有亮点也有不足。整堂课环节清晰流畅, 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在活动中,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长,充分将主动权交给孩子。
但不足之处在于:1、教师对材料的熟悉程度不够。2、点评时一度强调纪律, 让孩子坐在座位上之后,再进行小结。来回上下座位时间长,以至于整节课的时间较长。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 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 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 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垃圾桶两个。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水果,它的样子长得长长的、弯弯的、皮是黄黄的,拨开以后才能吃,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哪一种水果?
二、想象活动:
1、(教师出示香蕉)这香蕉宝宝会变戏法,小朋友们信不信?
2、(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形状):香蕉宝宝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如小桥、月亮、彩虹等)
3、(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状):香蕉宝宝又变戏法了,你们看它象什么?(如小床、小船、滑梯、摇马、挖土机、虫子等)
4、(轻轻地把香蕉摆成一个状):香蕉宝宝真会变戏法,瞧,这样它像什么?(如大刀、电话等)
三、拼摆活动:
刚才是一个香蕉宝宝在变戏法,许多香蕉宝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2-3名幼儿和教师一起示范,看许多香蕉会变成什么。(如,火车、花、太阳等)
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自己想象的.物品摆出来,并讲述自己摆的是什么。
四、分享活动:
1、我们把香蕉剥开,看看剥开后的香蕉象什么?(蜘蛛、花、喷泉、海星、章鱼等)
2、让我们来闻闻,这香蕉可真香,吃起来一定很甜,我们把果皮放入垃圾桶里,把香蕉变没有了吧。
3、今天小朋友看香蕉变戏法都很开心,回去以后还可以想一想,还有哪些水果也会变戏法,来告诉老师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吗?
五、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我们长兴泗安镇有一个扬子鳄保护区,作为长兴的孩子对家乡的扬子鳄有一定的了解,为家乡有一个扬子鳄保护区而感到骄傲、自豪。因此,我设计了《亲亲扬子鳄》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扬子鳄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萌发观察兴趣。
2、知道扬子鳄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家乡有一个保护区,萌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有关扬子鳄的ppt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导入课题。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谁生活在这里?
二、分段播放ppt,进一步了解扬子鳄。
讨论:1、扬子鳄长什么样子?它的身上是什么颜色的?
2、扬子鳄生活在什么地方?怎样走路的?
3、看,这是什么呀?(扬子鳄一动不动地趴在水草上。像根烂木头。)
4、扬子鳄喜欢吃什么?
教师小结:扬子鳄身长有2米左右,头扁扁的,有四条短短的腿,一条拖在地上的`尾巴,是暗灰色的,还有一点不明显的谈颜色横带。它喜欢生活在水里,在江湖、水塘边挖洞来住,常常爬到岸上晒太阳,扬子鳄喜欢吃螺丝、青蛙、虾、及老鼠、鸟类,遇上较大的动物它会用粗硬的尾巴把小动物打死后再吃。它是肉食动物,和老虎、狮子一样是凶猛的动物。
三、爱护扬子鳄
1、教师简单介绍家乡的扬子鳄保护区。
提问:作为一名小主人,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家乡的扬子鳄。(联系实际生活)
2、小结:扬子鳄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它在我们地球上的数量很少。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它、保护它,不能捕杀它。
四、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中让幼儿设计保护扬子鳄的标志图。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获取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培养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手电筒。立体小玩具和白色背景板每小组一份。
(2)教师演示材料:纸做的蝴蝶一只,并在蝴蝶翅膀上开几个洞。
(3)图片三幅:太阳。树。影子的贴绒教具。
活动过程:
(1)通过实验,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鼓励幼儿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表述影子。
A、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第一次操作,探索怎样让玩具出现影子。
介绍材料:手电筒和立体小玩具。幼儿尝试让玩具出现影子。讨论:你们是怎样让玩具出现影子的?为什么这样做会出现影子?
B、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操作探索,讨论为什么光照在玩具上会出现影子。
教师演示:将蝴蝶分别放在光源中和光源外,观察是否会有影子出现。
小结:物体挡住了光就有影子。
(2)了解影子的.变化。(说一种,演示证实一种)
小结:改变玩具的位置,影子会发生变化,改变了光源的位置,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游戏:摆放光源的位置,巩固光和影子之间变化的关系。出示三幅图,请幼儿根据树和影子的方位,正确摆放光源的位置。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关注造纸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纸的种类,用途,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学做再生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了解各种纸艺,欣赏纸艺艺术,接受美的熏陶,并学做折纸,剪纸撕纸,纸贴等。
5.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独立思索等优良品质。
6.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二、活动准备: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
2.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方法。
3.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4.准备做再生纸的工具。
5.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动员
1.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
2.口语交际。
说一说,在你的记忆中,你最早一次用纸的情形你还记得吗?你用纸干什么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纸的了解。
用一句话表达你想进一步从哪个方面了解纸。
4.综合表达:设计一份广告,告诉大家你想研究的内容,争取几个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二)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纸及其文化。开展一些参观和实践操作,体验纸文化。
(三)学做再生纸。
1.参观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2.自己动手做再生纸:
A.阅读制作方法
B.看教师演示过程,听清提示。
C.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
D.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纸艺欣赏
1.布置一个纸艺展览,并对每种纸艺做文字说明。
主要有:剪纸,纸雕、刻纸、撕纸、折纸、贴纸……
2.请会剪纸,或折纸的同学为小老师,开办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制作纸艺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说。
(五)综合展示活动
1.纸文化知识竞赛
2.看图猜带纸的成语
例如:纸上谈兵、洛阳纸贵、命比纸薄……
3.各小组上台演示各自准备的“我的纸文化之旅”五分钟交流材料,可以用图、幻灯片、文字、实物等展示对纸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是生活在空气中的,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2、知道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初步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萌发科学探究的热情,获得怀疑和探究的勇气。
二、活动重难点:知道空气对人生存的重要性,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没有破损的塑料袋(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准备好)、扇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被风吹的经历,知道风吹在脸上和身上的感觉。
四、理论依据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和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是判断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指标。首先,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活动前的情绪调动能够使幼儿的主动学习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而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的维系,则是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其次,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体现在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或者说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另外,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还体现在用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由于幼儿获得的认识不是来自于教师由外向内的传递,而是经过了发生在幼儿自身内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是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知识经验。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幼儿的经验水平是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起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出发,融入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使教育目标和内容内化为幼儿的需求。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幼儿的探究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三、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四、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五、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型"。因此,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在这一阶段所具有探究过程的特点,从而使开展的活动能够最大化的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探究。
五、活动过程
1、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中。幼儿分组拿着塑料袋往前跑,在跑的过程中使塑料袋里充满空气,然后收紧塑料袋的袋口,塑料袋里鼓鼓的就是空气。
2、用扇子扇塑料袋,知道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幼儿一手拿着塑料袋,另外一只手拿着扇子,用扇子扇塑料袋,通过观察到塑料袋的摆动,知道风的形成。
教师向幼儿讲解有关空气与风的形成的关系:
(1)空气是能够流动的;
(2)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3、通过操作,知道空气是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幼儿捏住自己的鼻子,通过尝试着不呼吸空气,知道人离开了空气是不能存活的。
六、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同时注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眼睛的形状、颜色、位置及功能。
2.认识保护眼睛的方法。
3.知道看东西需要光线。
4.复习红色、黄色和绿色。
5.认读“眼”字。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绿色的物品。
眼罩。
小镜子、没有五官的脸谱、彩笔。
识字图卡“眼”(见教具)。
与眼睛有关的图书。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绿色的物品,请幼儿蒙着眼睛触摸物品,看看能否说出物品的颜色。
2.与幼儿一起讨论眼睛的功能,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3.大家一起欣赏上述物品美丽的颜色,过一会儿,老师把活动室的灯光调暗,并拉上窗帘,向幼儿提问能否看得清楚物品的颜色(有些幼儿可能怕黑,老师最好站在他身边)。
4.再把灯光调亮,与幼儿一起讨论能再次看清楚物品的原因,然后总结有光才可以看见东西。
5.请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眼睛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再在一个没有五官的'脸谱上画自己的眼睛。(脸谱留待以后的活动使用。)
6.出示识字图卡“眼”让幼儿认读。
总结分享
请幼儿互相观察,说说彼此的眼睛有什么不相同。
活动评价
1.能说出眼睛的形状、颜色、位置及功能。
2.了解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
3.知道有光才可以看见东西。
4.能认读“眼”字。
延伸活动
请幼儿到“全家福”区,观察谁的家人戴了眼镜。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以多种方式认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例如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与保护眼睛有关的儿歌等。
2.邀请两位戴眼镜的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戴上眼镜的原因及带来的种种不便。
3.在图书角中投放与五官的汉字认读有关的图书,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读汉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精选)科学教案11-11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精选)10-29
科学教案【经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