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7 14:44:07 教案 投诉 投稿

科学教案(优选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优选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从找寻蔷薇花丛的食物关系开始,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学会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

  画、找食物链。

  教学准备:

  蔷薇花丛的动植物卡片(背后粘有小磁钉)、学生用的活动手册、跟食物链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蔷薇花丛的食物链

  1、出示在蔷薇花丛中我们发现的动植物卡片(图或文字)。上节课我们在蔷薇花丛中发现了许多动植物,有蚯蚓、蜜蜂、蚜虫、瓢虫、西瓜虫、鸟等,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动植物的卡片。

  2、这些小动物它们吃什么?(蔷薇、土壤里的腐殖质、小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个出示这些卡片)

  3、你能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一生上台用箭头直接在卡片之间画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其余学生在自己活动手册上用箭头画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4、分析这条食物链。

  (1)仔细看看上面的箭头图示,你有什么发现?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2)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你认为上面这条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5、写出蔷薇花丛中的其他的食物链。

  二、水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水田的图片。水田里有许多动植物,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水田里的生物,他们在水田里观察到了哪些动植物?认识这些生物。

  2、阅读调查报告,看看他们画出了哪些食物链。点击出示箭头。

  3、他们还有哪些食物链没有画出来。你能补画上去吗?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试着画出食物链。请一生说说没有画出的.食物链,师点击鼠标出示其余的食物链。

  4、认识食物网。

  回头看看水田里的食物链,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教师用课件隐去水田里的动植物图片,留下这些箭头。像这样错综复杂呈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三、课后拓展

  1、森林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出示其他的一组生态群落系统(森林群落图),在这个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生物,你能找出其中的食物联系,画成食物链吗?它们的食物联系是否也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2、你还能找出像水田、森林这样的生态群落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 初步认识空气和皮球的关系。

  2. 享受集体做游戏的乐趣

  3. 发展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皮球、气球、打气筒。

  活动过程

  1.出示未充气的皮球和充了气的皮球,让幼儿触摸和辨认,说一说它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

  2.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给未充气的皮球充气。

  3.老师示范用打气筒给皮球充气,让幼儿感受皮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并说说皮球为什么鼓起来了,里面有什么。

  4.老师再出示未充气的气球,请幼儿说说它的玩法。然后给气球充气,老师协助用橡皮筋把口扎紧,让幼儿尝试接抛气球。

  5.解开橡皮筋,放开气球,让它飞出去。(在这个阶段勿须深入解释,只当作一种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

  6.请幼儿也来玩放气球的游戏。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不必充得太大),请幼儿用手捏紧,然后一起放开,看看谁的气球飞得最远。

  总结分享

  请幼儿双手围圈,表现气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

  活动评价

  1.对活动感兴趣,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2.知道气球充气前后的变化。

  活动建议

  1.内容可以扩展,组织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碰击气球,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

  2.在益智区投放各种充气玩具,供幼儿在分区活动时间自由操作,进一步感受空气和充气玩具的关系。

  3.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气球,提高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表现物体的能力。如画、剪贴、装饰气球、设计动物气球等,可由幼儿一人单独完成,也可集体制作“气球小世界”画卷。

  4.教师可组织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气球的喜爱之情。如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吹气球,并在气球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悬挂在活动室;以家庭为单位,组织运气球比赛,感受气球易飘浮的特点。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教案 篇3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包括五课,分别是"认识水"、"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

  本单元是在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对水进行探究的第一单元。学生对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水有徐徐哦亲身的体验,这些经验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探究活动。练习后边的内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会不断深化,解决问题的途径会更多,关于水的知识性内容会更全面,因此本单元有关科学方面探究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得有关水的基础知识之后,便于进一步研究有关水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持续下去,学会长期谈及活动的方法,培养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认识水"一课,是探究水的起始课,通过研究水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利用感官认识食物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感官观察水,让学生认识水的特点;"有趣的浮沉现象"和"改变浮与沉"两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以及改变浮沉的方法,从而认识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水面的秘密》和《水往高处走》

  两课是由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动手做,认识到水的表面张力和水的毛细现象的特点,并学会用掌握的只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资源分析

  一、充分利用我们周围水的分布状况,认识水的分布广、用处多。

  二、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进行课堂试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学习掌握什么是水的浮力,流水产生力量。

  三、学生利用自备材料进行制作蜡花、潜艇模型、小水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2、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

  3、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

  4、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5、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7、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本单元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由于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4、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

  2、认识沉到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5、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具备观察实验能力。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难点:

  1、实验发现,在水中不论下沉还是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案《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

  2、水流产生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流速等因素有关。

  单元课时安排

  10、《认识水》1课时

  11、《有趣的浮沉现象》2课时

  12、《改变水的浮沉》2课时

  13、《水面的秘密》2课时

  14、《水往高处走》1课时

  单元复习测评2课时

  10认识水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等)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2、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学准备:

  1、在讲台桌上用透明塑料杯各装着一杯醋、自来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各组一杯海水、自来水、矿泉水、鱼塘水、筷子。

  教学过程:

  一、找"水"。

  1、教师指着讲台桌上的7杯液体(焦急状地):糟了,刚才老师在倒水的时候忘了给不同的杯子做上记号,现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学们快想想办法帮老师把当中的一杯水找出来吧!(学生一听是要帮老师找"水",都非常的乐意,积极性很大。)

  2、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找"水"?各小组讨论分辨的办法。

  3、学生分组讨论分辨方法。

  4、小组代表上台辨别哪一杯是水。师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找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

  5、肯定、鼓励学生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分析、辨别出了这一杯自来水。这样的方法对于我们的研究、学习活动非常有用。

  二、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找出了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别水?

  2、那么只有正确认识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3、借助桌子上的这些材料你们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点呢?

  4、在不明白某种物质是否安全、卫生的情况下,能不能随便就去尝呢?

  5、学生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三、描述"水"。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各小组汇报,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发现。

  3、你们能否对水的特点归纳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水这样搅起来有泡泡,还有旋涡,又没有固定形状的?

  5、学生举例。

  6、你们知道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吗?

  7、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海水、鱼塘里的水、矿泉水、想了解它们吗?

  8、老师会分给各组一份这样的一些水,希望每组都能像刚才那样仔细地去观察这三种水,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尝它们的味道?

  9、各组派一名学生领材料。并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新发现。

  11、刚才大家发现了这三种水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它们和自来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吗?

  四、总结拓展,畅谈感想。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想研究什么?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吗?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板书设计:

  10、认识水

  像水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教学反思:

  11有趣浮沉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

  教具:水槽、乒乓球、石头、测力计。

  分组实验材料:木块、玻璃球、图钉、橡皮筋、橡皮泥、饮料瓶、水槽、气球、测力计、钩码等。

  多媒体课件:湖泊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故事:在森林里,一只饥饿的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走投无路的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小兔子,便大声喊道:"别以为抱着个东西就能游过去!"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引入《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再现浮沉现象

  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猜想,以猜想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

  2、探究浮沉现象

  在本环节教学中,师生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会怎样。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深入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结果,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据实验结果,生成新的问题:

  教师引导: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什么木块、乒乓球、饮料瓶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鸡蛋这些物体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为它们轻。可能因为是空心的吧?木块是不是空心的呀!)

  ⑵验证猜想,深化理解。

  学生分组做实验、交流感受。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水中有一种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板书: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和自主探索,感知磁铁的吸引力。

  2.尝试用贴标记的方式进行操作记录。

  3.乐于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并积极动手操作探索。

  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回形针、螺丝等物品。

  物质准备:科学知识图画书,将磁铁做成魔术棒与幼儿人数相等,回形针、手帕、书本、不锈钢勺子、铅笔及与实物相应的图标人手一份,集体记录表。

  过程:

  一、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导入活动。

  出示图画书,第一页:“这是一本图画书,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小朋友去上幼儿园了,他的小背包放在家里,背包里有一根磁铁魔法棒,忽闪着眼睛也想跑出去玩……”

  第二页:“我们看看磁铁魔法棒跑出来了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好多小东西都围着磁铁)

  第三页:“发生什么事了?”(小东西和磁铁魔法棒吸在一起)

  “磁铁魔法棒到底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二、探索:磁铁可以吸住哪些东西。

  1.介绍操作材料:

  “我们看看这里有什么?”(回形针、手帕、书本、不锈钢勺子、铅笔及相应的图标)

  “磁铁魔法棒会把这里的哪些东西吸住呢?”(幼儿猜想、讲述)

  2.介绍操作和记录方法:

  “我们用磁铁魔法棒靠近这些东西去试一试,每一样都要去试试。”

  出示集体记录表:“这是什么?”(吸住和吸不住的.标记)

  “你把磁铁魔法棒靠近回形针,如果能吸住回形针,就找一个回形针的标记贴在能吸住的格子里。如果磁铁魔法棒不能吸住回形针,就把回形针的标记贴在这个格子里。贴完了再去拿魔法棒吸别的东西去,试好了,再找标记来贴。”

  3.幼儿探索操作,尝试记录:

  每一种物品都去试一试,每试一种,记得把相应的标记贴到集体记录表中。

  三、集体交流,利用科学知识图画书进行集体记录、小结。

  1.观察集体记录表,讨论操作结果,出现矛盾答案,请个别幼儿操作验证。

  2.小结:磁铁能把有的东西吸住,也有的东西吸不住。为什么会吸住呢?我们以后再去找原因。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学生们认识了电、电流、电路之后,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2.能力目标

  〔1〕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情感目标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分析、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事先测试会亮。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

  2.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手段

  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二、知识目标

  1、地球的自转

  ...① 地球自转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③ 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① 产生昼夜的原因

  ...②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① 日的定义

  ...② 古代计时工具

  ...③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① 张衡

  ...② 祖冲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科学教案 篇7

  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1-6 云的观测

  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胶水在水中会(下沉)。

  2.牛奶带入水中会(溶解)。

  3.你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吗?请举例来说明。

  五、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经典】10-19

科学教案(精选)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