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教案:聚落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聚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聚落1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聚落的概念和类型;能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能结合资料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成因,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影响聚落的形成原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2.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
【难点】
通过分析影响聚落的形成原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城市和乡村两张景观图片,提问学生“图片所展示的景观是什么”,根据学生所说的城市与乡村,进而引导到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聚落的概念
【教师活动】让学生直接进行读书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聚落就是人们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可以分成城市和乡村两类。
2.城市和乡村
【教师活动】展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
【问题】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城市是高楼大厦,乡村房屋较矮;城市道路宽且长,乡村道路窄;城市人们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农村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
【教师总结】城市和乡村虽然都是聚落,但是他们在景观、建筑密度、道路以及生产方式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城市和乡村是有差异的。
【过渡】城市和乡村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活动】出示1913年迈阿密景观图和20世纪末迈阿密景观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教师过渡】了解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之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所听到的字眼儿“农村”“牧村”“文化之城”“工业重镇”,这样的名字之后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说明了职能不同。
【教师总结】不同的聚落具有不同的职能。
【过渡】引导学生,聚落的功能是不同的,那么聚落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3.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分布在高低的乡村,一幅是干旱地区分布在黄河边上的乡村,让学生进行分析,影响两个聚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避洪、获取水源。
【教师总结】一般情况下,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原因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平坦的地形、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
【过渡】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紧接着出示“石家庄火车站”“硅谷”的两张照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及刚才分析自然原因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除了自然原因之外还有人文原因,包括“交通”“科技”。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一下北京城市聚落形成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自然:地形、水源。人文:政策、交通。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搜集一些影响聚落形成因素的相关资料。
四、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聚落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2、通过教师示范分析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典型事例的列举感受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同时感受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活动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研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有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乡村,对自己生活居住地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是比较了解的,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能力在八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乡村、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展示一幅夜景图片
提问:灯光密集且明亮的地方代表的是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你看见的城市和乡村是怎样的?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从身边的生活、经历出发个性化描述各自的感受。)
活动2【活动】活动二
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填空部分,并回答。(2—3分钟)
意图:学生已经逐步适应初中地理学习方法,能独立思考,有一定知识积累、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3【讲授】活动三
一、城市和乡村
1、在课件上展示大量人类生活聚居地的图片(使用学生熟悉的家乡图片),直接明确聚落的概念以及聚落的类型(城市、乡村)。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抢答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最后使用表格归纳。
2、城市、乡村的类型(板书)
(1)乡村:农村、牧村、渔村、林村
(2)城市:城市职能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图片讨论乡村生产方式,并由此分类。
设计意图:力求让学生自己从图片中总结出来,自己动手,加深印象,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而且本节课采取小组模式,个人抢答有效会给小组加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过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与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那么影响聚落分布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呢?
活动4【讲授】活动四
二、聚落与环境
合作探究一:环境对聚落位置、分布的影响
根据材料、图片:分析深圳由小渔村变成大都市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学生分析、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补充。
教师总结:地形土壤、交通、气候,自然资源等。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与发展都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示提升练习):(展示世界地图)找找四大文明古国在哪里?这些文明发源地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具体区域回答观点看法。)
设计意图:从身边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深刻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自主性,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活动5【讲授】活动五
合作探究活动二: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展示不同民居建筑图片(窑洞、蒙古包、四合院、江苏民居、吊脚楼、福建土楼),分析建筑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小组任选一个进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表扬、鼓励。)
教师总结:如蒙古包不仅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生产方式等经济因素的影响。
环境一方面影响聚落的位置、分布、建筑风格,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正是这种适应,使得聚落景观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特点。当我们见到一个地区的聚落时,可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出初步判断。
活动6【讲授】活动六
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图片,欣赏美。思考视频背后的含义,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7【练习】活动七
学生完成导学案当堂检测部分,并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5分钟以内)
教师点评。
初中地理教案:聚落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能准确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发展的条件。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读图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初步形成保护聚落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难点】
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展示:乡村与城市景观。人类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应出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这些景观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题《聚落的形态》。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聚落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城市与乡村景观图,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问题】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呢?
【师生归纳】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分为城市与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问题】
(1)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有什么差异?(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生产活动类型)
(2)城市与乡村在景观上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教师归纳】
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高,但是经济实用,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主要从事农业活动。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3.城市聚落存在的问题
【过渡】生活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存在很多的好处,如娱乐活动丰富、信息流通快、教育条件好,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问题】城市存在哪些问题呢?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生活体会,思考。
【师生总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犯罪率高等。
4.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教师活动】PPT展示乡村演变成一般城市示意图
【问题】简要分析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分析)
【师生总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逐渐发展成城市。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书本上整理出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查阅资料,搜集南北方聚落的建筑风格差异,并尝试去分析原因?
四、板书设计
图书
【初中地理教案:聚落】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3-15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03-15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02-13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02-09
初中地理教案设计08-25
初中地理教案(15篇)11-07
初中地理教案15篇03-16
初中地理教案 15篇03-09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