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升国旗》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首小诗只有一节,六行,三句,25个字,却简洁形象地交代了国旗的有关知识。诗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形象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熟读精思,才能真正地感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在读中了解国旗,热爱国旗。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美,使学生乐读、爱读。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学习偏旁“口、”。
3、了解国旗,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偏旁“口”,会写“升、国”等8个字。
(二)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五、教具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国旗的资料
2、生字卡片,升国旗的录像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每周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都要到操场上举行什么活动?谁来说说升国旗时的情景?那么,升国旗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1、汇的了课前收集的资料,享受成功的.快乐。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汇总资料
(3)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2、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读音。
4、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哪组又快又准,就可得到优秀奖。
(三)朗读感悟,激发情感。
1、朗读争冠。采用指名读,分句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接读等方式,读出诗的韵律美。
2、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情境诵读。出示升国旗课件,学生以立正、敬礼的姿态诵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快乐识字。
1、认识新偏旁,教师讲解名称,学生练写。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可以讲故事,编顺口溜,猜谜语,组词,联系生活等。
3、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4、做猜字游戏。
生在前面,可做出动作,或用语言描述,其余生猜。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升国旗,要以用几句话描述,也可用笔画一画,并给画起个名字,小组内交流。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立正
升国旗
热爱国旗
敬礼
语文教案 篇2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战国七雄”导入对战国中期社会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介绍,由“诸子百家”导入对孟子及《孟子》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四、齐读课文,读完后教师进行纠偏和诵读指导。
五、散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以及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六、思考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师对于学生讨论中的合理看法要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看法: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由上面分析可知,第一段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第二、三段的论点,它也是打仗中要用到的一条很重要的战略战术原则。再看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七、追加思考: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明确:层进式论证。
八、整理字词及文化常识,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由六名学生讲故事。
故事内容: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讨论:从这些故事中总结共同的规律。
明确: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
启发提问:怎样才算艰苦的磨练呢?
三、初读第二段,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学生串讲第二段,教师订正后提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明确:前提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五、学习第三段,疏通大意,了解论述层次。
明确:先举人的例子,从正面说理,谈“犯错”与“改错”的关系,谈“内心忧困、思虑阻塞”与“有所作为”的关系,谈如何让想法为人所知,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接着举国家的例子,从反面说理,谈国家如果没有“内忧”与“外患”就要灭亡,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
六、比较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
七、讨论: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树立什么样的忧患意识。教师总结讨论情况。
八、整理字词和文化常识,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初步认识四个的特点,学写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课本第—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说话应用:用绳子自己编一段话,用上生字。
4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
2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3“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读?
4教师范读、学生复读、背诵课文。
5朗诵比赛
四、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
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②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2)对词语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驯良:和顺善良。
橡栗:橡树的果实,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可食用。
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精巧细致。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苔藓: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
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来自网!
一纲的植物,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松鼠的影片,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在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从而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受年龄及阅读能力的限制,不一定体会得非常全面,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思辩中激活思维。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四、相关链接
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后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并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国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其特点是擅于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联合。这种融合与记叙文的描写有明显区别。记叙文运用描写,目的是再现事物形象,把人物与事件刻画得具体生动,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而说明文运用描写,目的是为了进行生动说明,它只是在介绍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事物的特点作一些形象化描写,从而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文艺性说明文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象化描写手段,都要以准确性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完美结合的范例。
松鼠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类,松鼠科。小型兽类,体重约380克,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长毛。体毛灰色,故又称“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2窝,每产4—6仔。经济价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笔。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来自网!,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童话,主要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好朋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吃到了草地上的虫子,小鸭子又救了落水的小公鸡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懂得伙伴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篇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虽有点长,但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要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对话,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不仅懂得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还能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受到启发,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2.识字,写字。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学生观察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
Kuàir zhuō jí zhí yān sǐ tōu tōu de hū shēn
一块儿 捉不到 急得直哭 淹 死 偷 偷 地 忽然 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 偷偷地” 中“地”读轻声;“身边” 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3.趣味识字。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也-他-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 地”,与“也”字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字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评价。
⑤组词。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河” :左右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三点水,右边“灯”字去掉火字旁(丁),在横下加个“口”字,(可)。书写要点:①整体位置,左窄右宽。②部件位置:三点水,第一笔靠右,二、三笔对齐。
“哥”,巧记:两个“可”字放一起,注意第一个“可”的钩去掉。书写要点:上下两个“口”字右边压竖中线。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听后评议,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2)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也、他、地、河、哥”。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块儿”。
2.结合插图,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儿做什么?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说说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3)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5)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的小公鸡。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小鸭子对小公鸡说了几句话?都是什么意思?(两句话。两个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为小公鸡捉鱼吃。②小鸭子不让小公鸡下水。)
(3)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4)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5)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4.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3)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子?
5.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
6.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四、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捉虫子
小公鸡 互相帮助 小鸭子
捉鱼、救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明确:lüè qī fān jiù
2.A.√ B.√ C.√ D.×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前面的“心里”表意重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教师点拨:(1)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20xx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四、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五、布置作业
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完雨你喜欢做什么啊?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雨后做什么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2、指名读。
3、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大声读一读。
4、小组内学习生字。
5、老师检查。
6、全班交流扩充词语。
三、理解课文
1、自己朗读课文,遇到问题做记号。
2、读课文,自己读明白了哪些?
3、小组交流读懂的地方。
4、指名说。
5、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
雨给你带来过开心吗?把你开心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检查。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会写的字,指名读。
2、小组内识记生字。
3、全班汇报。
4、给生字组词。
5、观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想想怎么写好看。
6、描红,试写。
7、小组内互评,谁写得好,好在哪儿。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美丽的集邮册》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描述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祖国的河山、历史的硕果,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2、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学习能力: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如:能划下读懂的词句,能简单地写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大胆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5、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诗票对照,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猜谜语:小小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传信要靠它,走遍全世界。同学们,你猜我说的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比如画画了,唱歌了,游泳了,等等。集邮也是一种兴趣爱好。有一位青年是人高帆,他就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在看他美丽的集邮册时感情奔放,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美丽的集邮册》。(板书:美丽的集邮册。)
二、新课教学。
1、我们首先一起来欣赏图片和诗歌,看看这本集邮册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看屏幕,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说出自己的收获。首先请一个同学说说这本美丽的集邮册叫什么名字。(板书伟大的祖国)
2、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自己能否达到朗诵的`最高级别。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生字词问题,要求能准确读出课文。(板书准确流利有感情)
3、大家学得很认真,相信已解决了生字词,我们分小组来读课文。
4、同学们能读得正确流利,在感情上还有点欠缺,相信理解课文后会读得更好。那你认为作者搜集了哪些方面的邮票来表现祖国的伟大。把你喜欢的小节读出来。
5、一人读,读后评,再读。5.读着这些句子你想到了什么?也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登庐山,看瀑布飞腾;游黄山,看云海扬波。读一读这个句子,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很美。能从文中再找出这样一一对应的句子吗?
谈谈对日月潭半屏山诗句的理解。小小的邮票不仅是壮丽山河的缩影,更寄托着我们美好的愿望。(读句子)
6、小结:每一张邮票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伟大祖国壮丽山河之美就浓缩在这小小的方寸世界之中,所以看到这小小的邮票就好像游览祖国的壮丽的山河。(出示本小节第一句)
7、谁能完整地把这小节展现给大家(指名读)[师生对读]
8、小小的邮票是壮丽山河的缩影,更记录着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邮票上的件件发明闪烁着我们祖先智慧的光芒,邮票上的件件出土文物浸透着我们祖先劳动的汗水。
9、学习第三节:(自由读)比较惊奇、惊叹(出示)(师进行小结还有那……)
10、你想对我们的祖先说什么?读文章
小结:小小的邮票描绘着祖国的壮丽山河,记载着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我们用这小小的邮票来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11、第一节与全诗有何联系呢?
12、最后一节起何作用?
三、为什么说“我”的集邮册“美丽”?(引导学生回顾全文。)1、“美丽的”集邮册的美丽,仅仅是指它漂亮吗?它还包含着什么?(内容,知识丰富、抒发着对集邮册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四、作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确定主题。围绕主题设计邮票,并配上诗歌,表达你的美好情感。内容参考:我们的校园快乐的学校生活我的教室我的家
动物世界奇妙的海底世界公园美景……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快速阅读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主题的写作技巧。
3.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绿墙”的价值。
2.通过阅读,理解“绿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绿化美化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乐,出示几幅绿墙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听着这优美的旋律,看着这样幽深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后,教师明确:
2.在我们还沉醉于文明的祖先留下的红墙碧瓦、深宅大院的时候,我们似乎漠视了世界正悄悄的开放;当我们城市建设中的围墙在一步步地吞噬着宝贵的土地的时候,世界上早已是风行绿墙了。绿墙不但美化了环境,装饰了家园,更保护了土地,净化了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淑远的一篇文章《环球城市风行绿墙》,去感受一下这绿色围墙。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各段前标好段序,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扫清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读第1、2两个自然段,明确中国围墙的特点。
提问:这些数字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你是否曾经想过?作者是如何形容的?
3.引导学生阅读3、4两个自然段,体会外国围墙与中国围墙的不同之处。
4.引导学生阅读5--13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弄清下列问题:
(1)这几段与3、4两段是什么关系?
(2)作者以哪几个国家为例介绍外国围墙的特征的?
(3)这些国家的围墙各具有怎样的特征的?
(4)这些“绿墙”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什么样的价值?
(5)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各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5.小组讨论后质疑、师生答疑。
6.小结性提问:造成中外围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作者认为现代中国城市应该提倡建筑怎样的围墙?
8.教师小结后强调,我国以绿墙代替砖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环保的需要。中国建造绿围墙势在必行。国务院早就出台了城市绿化条例,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
三、研读探究
1.找一找
文章在讲解说明对象“绿墙”时,为了将其说明清楚,用了一些说明方法,请学生找一找,并说出运用这些方法的作用。(学生讨论交流)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等
(1)作比较
从全文来看,中外围墙的比较,库里蒂巴市战前战后绿化的比较,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来增强说服力。
(2)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环球城市建设绿墙的情况,举了世界各国的典型例子。在说明巴西绿墙建设的成果时,又举了巴西利亚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库里蒂巴市被命名为“生态之都的例子;在说明澳大利亚
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教案》,
的建设成果时,举了墨尔本和悉尼的例子。这样例中有例,环环相扣,使说明更加具体可感。
(3)列数字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的围墙总长5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共达3350平方千米。说明公共单位围墙之长,围墙的占地面积之大,使人触目惊心。
库里蒂巴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说明人口大幅度增加,人均绿化面积也大幅度增加。
(4)做诠释
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介绍了什么是“绿色围墙”。
2.说一说
师:“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即使文章用再多的说明方法,讲解得再清楚,我也不会喜欢学说明文。因为它的语言既不象记叙文那样生动形象,也不象议论文那样字字饱含哲理,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说明文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色。”
请学生合作找一找文中一些句子,说一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1)语言准确严密
①综观各国城市,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
“最大”表明围墙的不同是最突出的,但不排除其它特点。
②中国筑墙已有几千年历史,筑墙虽有安全分界的功能,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已无多大作用。
“多大”说明在安全分界方面还有一点功能,但功能已不大。
③这种植物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不仅……而且……”表递进,强调植物墙具有可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的功能。
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句中“近”一词表明接近百平方米,是概数。
(2)语言生动形象,有情趣
①砌墙垒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砖,砖的孔洞向外,内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一墙青菜,满门鲜花。
拟人: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垂挂”准确地写出了形态。“青菜”、“鲜花”色彩鲜明。
②“绿场地上龙牙树高仅60厘米,横生的枝杈抱成一团,剪平如枕木横陈,怒放绿叶,形如草质台地”一句,动词“抱”和“怒放”的运用,比喻句“剪平如枕木横陈”和“形如草质台地”的描绘,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
四、课堂小结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世界也一天比一天绿。
今天我们所学的是利用绿色围墙来美化环境,同学们对这个显得日益重要的环保问题的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观点吗?
五、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中国的围墙,如北京故宫和各地的寺院黄色的墙,显示出肃穆的气氛,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北方深宅大院的风火墙,都别有一番韵致,中国墙文化自有其内涵,你怎么看?用笔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语文乐园(一)包含三个板块: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感受“对子”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变化,了解词和短语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看图仿写能力。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诵读词串,想象画面,感受韵语的琅琅上口,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激活想象。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展开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尽情表达出自己对春风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文乐园(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并积累语言。用写的方式展现对春天的感悟,用“乐学、活学、巧学”的理念,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子歌引导学生感受“对于”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联系大自然,熟读成诵。
2、通过三组词句的紧密联系,感受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变化,正确、流利地朗读每组词和短语,了解词和短语的关系。
3、展示“荡舟游园”的夏景图,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看图仿写的能力。
4、“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联系词串,想象画面,感受韵语的琅琅上口,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激活想象。
5、“我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围绕“春风吹”这个主题。展开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倾情表达自己对春风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认一认,读一读。”
2、 看图,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认一认,读一读。”
1、师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包括唐诗宋词,还包括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对子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2、学生自由读短文,圈出双横线中的五个生字。
3、 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 将生字宝宝送回家,再自由读短文,把句子读通顺。
5、 指多名同学读短文,并正音。
6、 说说你的发现?
7、 全班齐诵短文。
二、看图,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指多名同学说)
2、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知道的?
3、 齐读课文中的例句,说说你的发现?
4、 仿写例句,写在课本上。
5、 全班交流。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一读,想一想。
2、探究与发现。
3、我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伴着温暖的气息,我们悄悄地迎来了春季……你看,春姑娘来了,把生命给了小草,小草笑了;把鲜艳的颜色给了花朵.花儿美了;把绿色给了大树,大树翠了。春天来了,语文乐园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让我们轻轻地走近她……
二、我来读,我会想
1、看,春花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三组词语,谁来读读出示的内容?出示:
花瓣 花朵 花丛 花园
小草 草丛 草地 草原
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2、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要求大家看清词语,读准宇音。
3、同学们都读得不错,有哪些小伙伴愿意一起合作读?
4、要求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一组词语之间有什么关
例:花瓣花朵花丛花园花园万紫千红
设想学生答:花瓣组成花朵,花朵汇聚成花丛。片片花丛组合成万紫千红的花园,范围在不断扩大。
引导学生想象:花园里万紫千红的景象。(由学生说,相互补充,并总结比较的结果。)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小草 草丛 草地 草原 草原辽阔无边
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海洋波涛汹涌
6、再次体会词语之间的联系.齐读三组词。
7、你们还能说出哪些类似于这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吗?
三、我发现了
1、指名一名学生配着轻柔的音乐,慢慢朗读“探究与发现”的词语,要求其他学生闭上眼睛:你的跟前出现了什么?
2、闭眼想象。
3.说说出现了什么?如:美丽的景色;幸福的生活;愉悦的心情;《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上次游湖的情景……
4、词语联句:你能用这里的词语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的句子吗?
5、边听边发现:前两组是描写美景的;后两组是描写幸福生活的;表现了游湖赏春的画面……
6、让我们随着和风、小船.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起去游湖赏春……
四、我的作品
同学们,春风先生带着我们游湖赏春了一道.可真舒服啊!瞧:他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如果你是小作家.你会怎样写《春风吹》呢?
1、思考后,我会这样写:我要写春风的样子;我要写春风吹来的感觉;我要写春风带给我的快乐……
2、伴随悠扬的乐曲和春风吹动万物的画面,打开黑板上的作品图片:白云、鲜花、小草、柳树、燕子……发给选择以它们作为写作对象的学生,将作品写在上面。
3、发挥想象写其他对象,发给学生空作品卡片,完成作品后,自己剪裁卡片形状。
4、作品展示会:读读自己的作品,相互学习。
五、总结
今天我们在两位“春的使者”的带领下,走进了《语文乐园(一)》,课下,还希望同学们能走近大自然,观察更多更美的春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下册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