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沛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 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 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 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考虑: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 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沛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需引导学生充沛的朗读。)
4、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局部。
回顾学法:
(1) 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 小组交流。
7、 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只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安排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 练习写作
1、 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 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3、 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4、 习作练习。
三、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 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语文教案 篇2
练习内容:
1.读一读,注意韵母。
2.比一比,再组词。
3.照样子写出成语。
4.加标点。
5.熟记成语。
6.读一读。
7.口语交际。
8.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读,将字音读准。
2.指读。
3.分析每组词韵母有什么不一样?
4.齐读。
二、比一比,组词。
1.看题目,思考每组词有什么区别?
2.学生回答。
3.学生组词。
4.集体订正。
三、照样子填写成语。
1.分析例句。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
四、加标点。
1.学生读题。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讲解逗号、句号、书名号、感叹号的使用方法。
4.齐读。
五、熟记成语
1.自读。
2.讨论这些成语的含义。
3.给成语归类。
4.齐读。
六、读一读。
1.自读,想想每句话的.含义。
2.说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3.齐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展开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学生自读,思考这次训练有哪些要求?
2.讨论训练要求。
二、指导说话。
1.回忆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2.乌鸦之后会有什么心情?
3.那他下次看到狐狸会怎样做?
三、学生练习说话
四、同桌互说。
五、指明说话。
六、编故事比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4.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5.观察单人旁和双人旁有什么特点?
6.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构想】
这是三首语言风格极为相近的外国诗歌,诗人都把大海作为寄托自身理想的意象。大海的神秘,大海的宽广,大海的气象万千,带给人的是美丽的享受,心灵的释放,更是情感的共鸣与寄托。因此,教学中,我把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文字在头脑中变成活生生的画面,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意境。
同时,我把象征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象征含义的挖掘来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诗歌的主题。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
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的精华,富含音韵美、、节奏感,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朗读中探讨诗歌的内涵,更让学生在自由创造性的朗读中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诗歌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1、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
2、借助与作者、诗歌相关的资料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反复的朗读,感悟诗歌语言的凝练美、音韵美、节奏美。
二、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从中感受诗歌各自的特色。
三、让学生在对诗歌的品析中,感受作者人格的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象征意义的挖掘,带动学生体会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
难点:通过对这三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1、学生查阅三位作者的相关资料。
2、学生温习巩固以前所学的三首现代诗歌,并回忆总结一些学习现代诗的方法。
3、多媒体课件:大海的各种画面。大海上可以有船夫划船和船乘风破浪、扬帆航行的画面。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聆听着大海的涛声,深蓝的大海像一个神秘的梦,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和向往。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站在大海边的体验吗?
同学们自由发言。见过大海的,描绘自己见到的大海的样子和见到大海的感受;没有见过大海的,描绘自己心中的大海的样子,并抒发自己对未见过的大海的情感。
播放大海的相关画面,并配上音乐。
请几个同学再述见到的大海的特点和感受,特别引导同学们领悟到大海的美不仅在大海本身,狂风巨浪中勇敢拼搏的船夫、孤独航行的船帆更是大海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语文课堂是艺术,而艺术往往通过细节展示其魅力,导入便是体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的细节。一个好的导入重在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并激起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为解读课文找到突破口、切入点。学生根据已有的体验进入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然后在聆听多个学生的不同描绘中,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最后让学生在多媒体优美的视听画面中走进对新课内容的感知,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相应的情感和走进文本的热情。)
二、朗读三首诗歌,感受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1、教师配多媒体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三首诗歌分别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2、学生根据朗读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不发表任何指向性意见,以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3、让学生根据学习诗歌(既有现代诗,也包括古代诗)的经验,自由说说领会诗人情感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阅读诗歌的一般方法:读懂诗人的情感,不仅要多读,读懂诗歌本身,更要联系诗人的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这首诗歌的特定背景。)
4、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所查阅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再读诗歌,讨论每首诗歌的作者的情感。注重第三首诗歌和前两首诗歌的情感的差别。
5、根据各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讨论各首诗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圈出重音。)
6、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前两首诗歌。
(诗歌是最好的朗读材料,朗读又是学习诗歌的最好的方法。因此,我的整体感知是由探讨如何朗读开始的。这时候的朗读是浅层次的。是引起学生们更深入地探讨的前提,同时,把握诗歌的情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因此,通过讨论朗读,引出讨论诗歌的'情感,再回到诗歌的朗读是这一环节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中最终达到了了解并掌握诗歌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三、想象前两首诗歌的画面,走进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
1、学生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两首诗歌中作者情感的不同载体。
提示:引导学生回忆冰心的《纸船》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的。
小结:情感因为有了载体而形象,景物和画面则因为有了诗人的情感而有了永恒的生命。
2、我们会永远记得冰心对母亲的思念,因为深蓝的大海上的一只一只洁白的纸船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这就是将作者情感具体化的优美意境。
把学生分成两组,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并准备用优美动情的语言加以描绘。
提示学生根据诗中的文字,结合作者的相关资料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融人自己的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诗歌在头脑中变成一幅一幅的画面。
3、学生分四人一小组交流,然后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在各自的大组里交流,最后各大组选派两人在全班交流。
4、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首诗歌中意境的异同。(侧重于相同之处)
5、师生共同探讨意境相同之处的原因。
提示:从作者的情感方面来探讨,并补充介绍两位作者经历的相似之处。
6、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
(想象是填补诗句与诗句之间的空白的有效方式,因而,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在对画面的想象和描绘中,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比较阅读的能力。同时,本课在不同形式的分组交流中,保证了每个孩子在不同层面上的参与,同时又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三、揣摩象征手法,和诗人的心灵对话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因而诗歌中活跃着诗人自身的形象。
1、学生讨论诗歌中诗人的形象。
(提示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句子,然后再根据作者的资料介绍加以整合。)
2、全班交流对诗人形象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如此理解诗人形象的原因。
3、教师小结出诗人的形象是借助象征的方法活跃起来的,然后和学生一起温习所学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重点是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利用对重点句子的揣摩理解象征意义的方法。)
4、学生四人一组揣摩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提示学生结合诗歌的象征意义来体会,并通过品味重点句子的言外之意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重点句子揣摩举例如下: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讨论、明确:孤独的帆表明是孤独的船,当然这里的船是有所指的,它实际上是指人生的经历,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会遇到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风平浪静“清澈的碧流”和“金色的阳光”伴随。然而“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有作为的人总是追求理想,在追求理想中顽强拼搏,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
5、学生自由谈谈学了这两首诗歌后对作者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谈谈从中受到的人生启迪。
(诗歌的内涵或者言外之意本就没有固定、唯一、标准的答案,读诗、品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融入主体体验和个性见解的过程。因而,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融入读诗、品诗的过程。
②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通过交流合作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
③引导学生结合诵读时的感受和与诗人相关的背景资料的理解进行诗歌品读,防止出现架空分析和胡乱联系的情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再现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
1、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为两首诗歌选择配乐朗诵的音乐。
2、配乐朗诵诗歌。
3、比较和刚上课时的朗读的区别,并以此总结出读好诗歌的一般方法,从而小结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一”的目的是为了“学百”。因而,这一环节的小结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总结,教师不要包办,硬塞进学生头脑中的东西是短暂的,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探讨出来的深刻体会才是永久的记忆,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
六、拓展延伸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
第二课时
一、讨论总结前两首诗歌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二、学生按这样的方法分学习小组学习第三首诗歌
三、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交流学习中得出的结论。
2、提出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四、把自己找到的三位诗人的其他的诗歌朗读并赏析给同学们听
【教学后记】
语文课堂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就像文章条理清晰的脉络,要有起承转合的美感,行云流水的自然。在本节课中,教学的思路是很讲究的。大的教学过程的推进既符合诗歌教学的规律,又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学生的思维;小的教学环节的安排则做到了丝丝相连,环环相扣,既符合学生思维的规律,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就连每一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也做到了既是对上一环节的整合讨论的归结和深化,更是引起学生对下一个环节的思考的开始。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活动创造的大舞台。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从品析诗歌语言的本身中感悟语言的美感,更是让学生在教师生动准确的表达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让学生在自己对诗歌意境的描绘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很讲究的。无论是导语、结语、过渡语,还是课堂上对学生回答的随机点评,教师的语言都要既能画龙点睛地给学生的思维活动牵线搭桥,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也要能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本节课中,教师更是创造了不少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契机。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后的描绘,不仅带着学生走进了诗歌的优美意境,更激化了学生运用优美生动的文字表达的欲望,大大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和感受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疏通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背诵课文。
2、方法:自读--讨论--背诵
3、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
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并练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2、阅读诗歌、“新三字经”,学会积累。
3、通过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4、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温故知新”
(一)修改符号。
1、修改书上的短文,认识新出现的四种修改符号,弄清它们的用法。
(1)表示不做删改,保留原文不动。
(2)表示词语或句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表示左右词语互换位置,中间的词语或标点不动。
(4)表示向右移两格,另起一段。
2、让学生试着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短文出现的错误
找出下面短文中的错误,用修改符号修改。
下着小雨,天灰蒙蒙的,放学了,都向校门口走去,一把把雨伞撑起来了,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我没带雨伞,呆呆的站在那里。
3、拓展与交流。
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紧密围绕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挚的亲情的这个话题,交流心得体会
(1)启发谈话。
大家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被一个个人间亲情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抒发了人间真挚的亲情。五篇课文把我们带入了爱的世界,一个个爱是伟大的,他给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重温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吧!
(2)阅读题目和例文,确定交流内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明确本次交流的内容是“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阅读丫丫同学写的一则日记,受到启发,打开思路,并结合课文,想一想这些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丫丫写的这则日记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写学完了这个单元课文后的整体感受,“每篇文章都令人感动,都让想起过去的很多事情……”;第二段抓住自己喜欢的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联系实际写体会:一是作者描写妈妈包饺子的场面,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二是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看,课文最后一句‘花边饺子里浸满浓浓的爱‘中的‘浸’字,把这份母爱表现得多深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角度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挚的感情的。
(3)组织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自己领悟多少就谈多少。评一评:谁的发言最好?为什么?
(4)阅读平台。
学生自读自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能够背下来,组织学生交流后的感受,说说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4、积少成多。
(1)质疑。
(2)懂得内容: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于此,中国以礼仪之邦、信用之邦而著称于世。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选择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写作能力。
文中讲到的“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让知道的学生讲一讲,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练习熟读背诵。
二、口语交际
1、启发谈话。
“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学完本单元课文,我们一定会被课文中真挚和深沉的人间真情所感动。让我们以“人间处处有真情”为话题,开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吧。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内容要选则一两件生活中体现人间真情、让你感动的事情,可以使自己经历的事,也可以是自己看到、听到的事,并回忆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当时的感受。
(2)讲述的事情要真实、完整,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待清楚。并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变化。
(3)听别人讲述时,要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发言同学的心情。
(4)同学互相交流时,要说出自己听后的感想,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繁衍态度要真诚
3、做好口语交际准备。根据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要求认真做好准备,列出见出简要的发言提纲。
4、按照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5、做好活动评价。
评价的重点是:讲述的事情是否真实、完整;讲述的内容是否有条理,重点突出;讲述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等。
三、习作
1.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要求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
2.自传是什么?
自传世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生平经历示指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
3.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写自己的生平经历,这次习作只要求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可以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忙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往事,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历绝对真实地记述下来。
(2)讲述自己重点经历不能写成流水账,除了写自己感受深的内容,还要适当穿插自己对往事的想法。
(3)为了展现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的顺序来记述自己的重要经历。这样文章就显得更有条理,别人看了自然也会清楚明白。
4.写完了要认真修改,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请他们提出意见。
语文教案 篇6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内容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都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本组课文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找春天》在呼唤着我们到校园、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古诗两首》告诉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春天,《笋芽儿》让我们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起学生思考的童话故事。《语文园地一》也是一组关于春天的话题,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单元总体目标】
1、本单元要求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不带拼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会说、会画、会唱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5、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单元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用眼睛去看春天、用耳朵去倾听春天、用手去触摸春天,让学生去寻找春天,从而达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综合学习。
2、学习本单元后要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关于春天的词语、会写几句关于春天的词语、能够背诵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能够用语言描述春天,并且能够用手中的笔画出春天。
3、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感情、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花、春雨、春草像什么。
5、在理解本组教材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单元教学时间】
《找春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笋芽儿》2课时
《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教学重点:
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一、导入课文
你会唱《卖报歌》吗?(唱唱《卖报歌》 。 )你对《卖报歌》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 去看看。
二、读通课文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生自学课文
1.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要求做到边读、边画、边想。
2. 分组自学讨论。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讨论:聂耳为什么要为小毛头写曲子?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正音。
(2) 汇报交流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 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小毛头的聪明、 可爱; 聂耳的富有同情心、虚心等) 。
四、自己讲述这个故事(复述)
五、课外延伸
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语文教案 篇9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司它是平舌音,是哪个字少了一笔?同
3、齐读课题两遍。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姓(复姓)光是他的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遇事善于动脑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听故事。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1)(看动画、听朗读)
2、我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自由读课文一遍,边读边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的字、词多,课件出示(2)下列词,给生字着色,放大。学生说出读音、结构、读出词。(指名开火车认读之后,全班齐读一遍)。
假山水缸别人慌忙吓哭
叫喊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假(假山、假话)(放假、请假、假期)
4、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指名领读、齐读,以开火车方式进行)。
5、扩词训练(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
使使用、使劲、大使;
慌慌忙、慌张、心慌、慌乱;
司司机、公司、司法、官司;
假假山、假话、假货、放假、请假、假期
6、大幕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找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大水缸、几个小朋友、一块石头。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读后回答: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2、真是虚惊了一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课件图示3(文字:有个掉进。)
①、指名读第3小节:有个小朋友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要读出害怕的语气来。怎么读?谁会读?指名读。
②、在这紧急的时刻,别的小伙伴都怎么了?课件图4(文字:别的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喊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指名学生边喊边做动作,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语气来。
③、司马光的'表现怎样呢?他在做什么?看图,课件图5(文字:司马光没有慌、举、砸)。在课文里画出描写司马光表现的词,用-------画出写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动作的词(举、砸)试着做一做司马光的动作。
④、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就砸破了?几下子,使劲说明了什么?
⑤、想一想,议一议: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沉稳、镇定的语气读)
⑥、用高兴的语气读第6小节。(课件6)
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4、在这个故事里,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课件7)
四:拓展、讨论:(课件8)
1、司马光是用砸缸的办法救了小朋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2、如果是一件玩具或别的什么东西掉进缸里了,用不用砸缸?
3、总结:同学们平时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危险的游戏不要玩,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五、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课文
六、创新故事会:(可以加上动作、语言、表情和想象)(课件9)
1、指名讲故事。
2、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10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2、质疑课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二、整体感知,多样识字。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
小朋友们,下面大家就自己读读这个小故事。(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可以拼读拼音、查字典、问老师、问小朋友……)
(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可以读拼音,可以问前后桌的同学,可以查字典,生字要多读几遍。)
2、同桌读。
同桌两个互相读课文上的生字,要相互交流一下识字方法,再多读几遍。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随机评价。
小朋友们刚才读得非常专心!哪位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二)多样识字。
1、带拼音读生字。
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现在一定能准确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了吧!瞧,他们正向我们招手呢!谁先来?(点击课件:带拼音读生字)如果小朋友读对了,我们就跟着读一遍。
2、去掉拼音,自读生字。
这次,摘掉了拼音帽子,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点击课件:去掉拼音读生字)自己读读看。谁会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大家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生交流:通过观察插图,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用熟字加偏旁认识了‘际、观’;际和观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看来大家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还真不少,真是些细心的好孩子!
4、魔方游戏巩固词语。
老师快速旋转魔方,学生抢读魔方上的词语,看看谁读得又对多快。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认识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课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A、学生交流:课文写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的大小的事。(引导学生明确小鸟与青蛙所处的位置,在黑板上用简笔画表示出来。)
B、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板画:一口井,引导学生明白青蛙与小鸟的的位置。直观地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字音,又理解了字义。)
C、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共进行了几次谈话?(三次)
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小朋友们请看插图,读读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师适时点评:青蛙应读出问的语气,小鸟应该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过渡:青蛙对小鸟的回答赞同吗?来,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
1、小朋友们,从他们的第二次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知道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大话是什么话?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
2、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课件出示)
1、请小朋友们读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2、哪位小朋友来读读青蛙的话?
交流:“天天”是什么意思?(每天)
3、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他为什么笑呢?(青蛙坚信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青蛙的自信,谁愿意试试?展示朗读。
4、我们再来听听小鸟的回答。最后小鸟是怎么做的?读读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而诚恳的语气。
过渡:刚才,我们读了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谁来评价一下故事中的青蛙与小鸟?(生交流,通过交流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我们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更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四、写字教学。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信、抬、蛙”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答”上下结构 。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注意书写姿势。
五、拓展。
想想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优秀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