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作业设计:
古诗积累:
李白写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语文教案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㈠10篇课文,识字㈡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2、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5、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1、汉语拼音: ⑴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⑵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⑵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⑶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⑷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⑵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⑷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⑵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⑶ 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⑷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2、汉语拼音: ⑴ 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
如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
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
⑵ 本册教材拼读音节的呈现形式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拼音部分有所不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课要求拼读的音节,大多展现的是拼读过程,而这册教材主要以拼读结果的形式呈现。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帮助识字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编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直呼音节。
⑶ 在拼音教材中还安排认识70个汉字。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些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逐渐培养先人后己的良好品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七色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1.出示预习提纲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不懂的词语。
(2)思考:
①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珍妮手中的`七片花瓣都是怎样用掉的?
③你认为哪一片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④你要是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
2.检查预习效果,教师适当指导。
(1)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3.指导朗读课文。
(三)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四)整体回顾课文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本课的阅读学习中。凭借阅读提示或预习提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在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学习小姑娘真心助人,做有意义的事。
探究活动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是不是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在心中蠕动、萌发,快拿起笔把你的心声写下来。
1.我想对小女孩说……
2.他跑呀,跑呀,珍妮怎么也赶不上!……(续写)
3.我也要写一个童话故事,题目为:“×××”
4.读后感。
5.……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下册教案01-31
[精选]语文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