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

时间:2024-01-26 13:26:03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很多小朋友都对昆虫很感兴趣,所以特设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青蛙。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青蛙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青蛙为什么是益虫?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平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图片、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并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经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中,小朋友学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变过程。幼儿在本节课中知道也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了。

  2、本节课少讲了青蛙的益虫,教导幼儿要从小保护它们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告诉大家环境在不断恶化,但有些小动物还是坚持自己的工作,帮人们捉害虫,引入本篇课文。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2、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使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动重点: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和你们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听辩,导入新课。

  二、认识青蛙

  "小朋友你见到的青蛙是什么样子的?小时候,它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结:小蝌蚪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变成青蛙的,我们看段视频就明白了!

  三、观看课件,幼儿总结出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课件一遍,提问:

  "小蝌蚪经过哪些变化,最后才成了青蛙呢?(师根据幼儿回答,张贴图片。师不做评价)

  2、再次播放课件一遍,提问:"小蝌蚪是这样变成青蛙的吗?(请个别幼儿参与评价。)

  师小结:原来呀,青蛙是经过了:卵→小蝌蚪→长出前腿→长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的生长过程。

  四、分发作业单,巩固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

  五、总结:青蛙生活在小河、水沟及水田中,以蛾、蚊、蝇类等农业害虫为主要食物。据统,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只害虫。每只青蛙吃掉这么多害虫,成千上万只青蛙吃掉的害虫就很多了。因此,人们把青蛙称为"捉害虫高手",并把青蛙当做人类的好朋友。

  相信小朋友们,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能做到保护青蛙,爱护青蛙。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3

  材料准备:

  硬纸板、塑料吸管(或小棍)、环形磁铁、青蛙图片、蚱蜢图片、胶棒。

  制作方法:

  把纸板画成池塘背景图,把吸管从池塘背景图的中心穿过。

  将一块环形磁铁粘贴在青蛙图背后,再与青蛙图一起穿到池塘背景图正面的吸管上。

  在青蛙图上面的吸管顶端粘好蚱蜢图片。

  把另一块环形磁铁从池塘背景图背面的吸管下端穿入,与已穿人的青蛙图片上的'磁铁同极相对。

  实验操作:

  让幼儿上下移动池塘下面的环形磁铁,池塘里的小青蛙就会不断地跳起来捉蚱蜢。

  教师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蚱蜢粘贴的距离不要离青蛙太远。

  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青蛙能捉到蚱蜢的原因。

  拓展与替代:

  可以将两块环形磁铁同极相对先后套到同一根塑料吸管上,慢慢松开手,会看到,后放进去的环形磁铁悬浮于第一块磁铁的上方。再往塑料吸管上放几块环形磁铁,和幼儿一起玩“跳跃的磁铁”游戏,进一步让幼儿感受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让幼儿观看磁悬浮列车的录像,了解磁悬浮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提供磁悬浮地球仪,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磁铁特性的探索兴趣。

  科学小知识

  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向上移动池塘背景图下面的磁铁,就会让贴有磁铁的青蛙也向上移动,这样它就能吃到吸管顶部的蚱蜢了。另外,由于磁性具有穿透力,所以即使隔着池塘背景图,照样也可以让青蛙跳起来。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几乎零摩擦的高速行驮速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自己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用序号的方式记录下来。

  3、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蝌蚪各个成长阶段的图片。

  2、青蛙头饰3个,小金鱼头饰1个,小金鱼头饰1个,小乌龟 头饰1个。

  3、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份。

  4、毛毛虫的故事:今天,有一只毛毛虫特别的伤心,因为朋友们嫌它长得太丑,都不愿意和它做游戏,就藏在了自己小小的房子里,呜呜呜呜的哭了起来~~哭着哭着它就睡着了,睡梦中它觉得房子很小很挤,挤的自己喘不过气,它就使劲的扭动身体想要逃出去,扭啊扭啊,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它冲了出去,而且发现自己长出了漂亮的翅膀,轻盈的胡须,好漂亮啊。原来自己是一只蝴蝶!为什么呢?原来蝴蝶在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长大需要卵、毛毛虫、蛹、蝴蝶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们还记得老师给小朋友讲的毛毛虫的故事吗?毛毛虫有一个完全变态的生长过程。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生长过程中有特殊变态的小动物。

  二、依次出示图片并讲卵到青蛙的故事:

  这是谁呀?卵,是谁的卵呢?我们来看一看吧!天气渐渐暖和,卵也慢慢长大了,他们长成了小蝌蚪,今天我就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蝌蚪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小蝌蚪,它有一颗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特别可爱,每天都摆着黑黑身体在河里游啊游,和小鱼儿们玩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非常的开心。

  可是有一天他睡醒以后,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它肚子的地方长出了两只细细的腿,它害怕的哭了起来,小金鱼看到了,说:没关系没关系,这说明你这是长大了。小蝌蚪放心了,又开心的和小伙伴们做游戏去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小蝌蚪竟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又起了变化,它胸口的地方又长出了两只小小的手!它又哭了起来,这时,小龙虾游了过来,说:没事没事,这说明你长大了。哦,小蝌蚪又放心的.去玩了。而且长出了四条腿的小蝌蚪还经常跑到岸上玩。

  有一天,正在做游戏,小乌龟突然说:小蝌蚪,你的尾巴怎么越来越短?眼睛越来越大?皮肤也变成绿色的了?小蝌蚪得意的说:我马上就可以变成青蛙去捉害虫了!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小蝌蚪长大就变成了青蛙!太神奇了!

  三、游戏:

  1、小青蛙真神奇,现在我把小朋友们也变成神奇的小青蛙吧?变变变!

  "春天来了,青蛙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教师轻轻碰一下幼儿的头,示意碰到头的幼儿蹲下变成蛙卵)。

  "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物吃。"(学小青蛙抓虫子吃)

  "尾巴慢慢变短了(用手假装尾巴越来越短)终于长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教师带领幼儿学蛙跳)

  小青蛙跳到了田地里去捉害虫了,这样,麦苗就不会被虫子吃掉,庄稼才能长好。

  2、谁能边说边表演小蝌蚪变小青蛙的过程?

  提问个别幼儿上前表演!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听青蛙叫并模仿青蛙叫。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小青蛙”歌曲伴奏,青蛙的叫声,青蛙的成长照片,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

  活动过程

  [导入]

  听“小青蛙”这首儿歌和青蛙的.叫声,并模仿出青蛙的叫声。

  ①听“小青蛙”这首歌并跟着歌曲一起唱。

  [小青蛙,呱呱呱,绿皮袄,大嘴巴,圆圆的眼睛眨呀眨,一蹦一跳多灵巧,专吃害虫保庄稼。]

  -歌曲中的青蛙是怎样叫的?

  -模仿歌曲中青蛙“呱呱”的叫声。

  -我们一起来模仿青蛙叫怎么样?

  ①一起听一听青蛙叫和歌曲。

  -实际上青蛙是怎样叫的呢?一起来听一听。

  -真的是像歌曲中一样“呱呱”的叫吗?

  ②看看青蛙和蝌蚪的照片并讨论一下。

  -青蛙的小时候是蝌蚪,当蝌蚪长大后就会长出腿来变成青蛙。

  [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里呢?

  -这里有几只青蛙和蝌蚪?

  2.用手印出一些花朵来装饰一下池塘。

  -池塘里就有几只青蛙和蝌蚪,其他的青蛙和蝌蚪跑去哪里了?

  -我们用手印出几个青蛙和蝌蚪怎么样?

  ①印完之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②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做的青蛙和蝌蚪。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

  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

  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

  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

  1、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提问:

  ⑴从小蝌蚪到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

  ⑵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

  ⑶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

  ⑷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以幼儿用书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统整概念。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

  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统整概念。

  四、观察不同蛙类

  1、观察不同的蛙类后,提问:

  ⑴蟾蜍长得好像青蛙,有没有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颜色较深、皮肤有疙瘩)

  ⑵树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样?(居住环境不同、脚趾没有蹼有吸盘)

  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说明幼儿的讨论。

  活动反思:

  能说出青蛙的生长变化,能排列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能说出两种不同蛙类的外形特征。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有保护青蛙的意识,知道青蛙是我们的朋友。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铅笔人手一支。

  2、青蛙生长图片一套。

  3、玻璃缸里养了许多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蝌蚪。

  1、教师:这是什么?小蝌蚪在水利干什么呢?

  2、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小蝌蚪》,引出主题。

  二、通过提问的'方式,初步了解青蛙的特点。

  1、教师:小蝌蚪在水中游呀游,慢慢地长大了,小蝌蚪长大了就会变成什么呢?小蝌蚪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呢?

  2、启发幼儿根据个人已有经验讲述自己对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三、出示青蛙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说说:

  1、这是谁?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青蛙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2、青蛙头上有什么?腿长得怎样?脚趾间有什么?

  四、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五、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出示青蛙生长图片或观察幼儿用书上的青蛙生长演变的画面,说说:小蝌蚪是怎样慢慢变成小青瓦的?

  2、幼儿清楚地了解到:青蛙卵—小蝌蚪—长出后腿小青蛙—长出前腿的小青蛙—青蛙。青蛙完整地演变生长过程。

  六、组织幼儿讨论,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1、你知道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喜欢吃什么》为什么说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3、菜市场,有人捉了青蛙来卖钱,他们这样对吗》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七、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小青蛙》。

  八、幼儿操作活动。

  知道幼儿观察幼儿用书,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启发幼儿用画箭头的方式,表现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2、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使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活动准备:

  青蛙卡片、青蛙头饰、稻田背景、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

  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课题导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和你们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听辩,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未见面的青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兴致,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认识青蛙

  1、“小朋友你见到的青蛙是什么样子的?”谈谈自己认识的青蛙。

  课前幼儿在观察发现:

  (1)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长尾巴,尾巴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软软的、象鱼一样的皮;

  (2)小蝌蚪穿着黑衣裳,在水里游泳;

  (3)有的已经长出了短短的后腿。

  幼儿提出问题:

  (1)为什么有的已经长出后腿,有的还没有?

  (2)小蝌蚪有牙齿吗?

  (3)小蝌蚪它需要吃什么?

  课前幼儿继续观察发现:

  (1)有的小蝌蚪已经长出了1条前腿,有的长出了2条前腿;

  (2)有的怎么还没长前腿呢?

  (3)有的小蝌蚪四条腿长出来了,小尾巴变短了;

  (4)怎么小尾巴还在呢?

  幼儿提出新问题:

  (1)小蝌蚪在什么时候才会变成绿色?

  (2)是尾巴不见了以后才变成青蛙的吗?

  2、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并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外部特征。(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详细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卵→小蝌蚪→中蝌蚪(长出前腿)→大蝌蚪(长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

  3、学学青蛙跳一跳。首先,让幼儿观察青蛙前腿和后腿的区别,通过课件展示、幼儿观察、教师总结让幼儿知道青蛙蹦跳的原因是前腿短、后腿长而有力。然后让幼儿模仿青蛙的跳,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

  三、总结

  小朋友在这段时间里的观察、记录让老师与小朋友都获得很多收获。每天都坚持、主动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观察得很仔细。比如:小蝌蚪的生长变化程度有快有慢,有的长出后腿,有的前腿也长出一条等。小朋友基本上能在同一时间把小蝌蚪的不同程度变化分别绘画下来。小朋友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通过自己直接观察、记录后,有了很深的印象,也初步证实了小蝌蚪可以变成青蛙。

  活动延伸:

  幼儿把观察到的青蛙生长过程按照顺序画出来。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在游戏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2、发展幼儿原地弹跳能力。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

  发展幼儿原地弹跳能力。

  幼儿能按口令进行模仿游戏。

  活动准备:

  青蛙生长过程的图片一幅、背景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 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变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 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 引导幼儿在场地上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形态,并启发幼儿进行原地弹跳的探索活动,为游戏活动做准备。

  2、在游戏中练习原地弹跳,体验游戏的乐趣。

  (1)示范讲解游戏玩法

  教师以青蛙妈妈的身份,边示范边讲解游戏的过程和玩法,引导幼儿听口令进行模仿游戏。

  “我是小蛙卵”——“小蛙卵变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来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重点练习原地弹跳,掌握动作要领:起跳时双腿屈膝,落地时再屈膝进行缓冲。

  (2)师生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进行游戏,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①教师指导幼儿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及时模仿小蛙卵、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

  ②进一步练习弹跳动作,幼儿运动量达到顶峰。

  3、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在轻柔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放松活动,使幼儿运动量逐渐降低下来。

  教学反思:

  幼儿初步掌握“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后,需要通过游戏或提高难度来保持他们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跳的动作,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因此,教师分别提出跳得高、远、轻的要求,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点。

  小百科:蝌蚪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懂得要保护它们

  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能用各种形式表现与青蛙有关的环境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过程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与青蛙有关的环境知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搜集有关青蛙的知识

  物质准备:青蛙生长过程图一套,纸、水彩笔若干,故事所表演的若干头饰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有位唱歌家,唱歌呱呱呱,跳高本领大,专吃害虫保庄稼。

  二、观察青蛙的生长图片

  1.启发幼儿根据箭头图式观察青蛙的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

  小结: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背是绿色或土灰色的,有黑色的底蚊,肚皮是白色的,嘴巴又阔又大,舌头又细又长,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和四条腿。春天,青蛙妈妈把卵产在水里,再变成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再变成青蛙。

  三、讨论青蛙与人的关系

  1.为什么说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2.我们怎样保护青蛙?(先由幼儿自由讨论几分钟,再个别表述,最后老师总结。)

  小结:青蛙是捕虫能手,专吃蚊子、蝇子等害虫,青蛙一年能吃掉5000多条虫子,保护庄稼。青蛙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保护环境的好帮手,我们不能捕杀青蛙,好好的保护它。

  四、分组活动

  1.语言区:自编有关青蛙的环保故事。

  2.美术区:制作与青蛙有关的环保宣传画。

  3.表演区:表演自编的环保故事情节。

  【延伸活动】

  将制作的环保方面的宣传画放在阅览室展览,供其他班级幼儿观看。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幼儿在小、中班的故事、音乐中都了解过它的外形特征,在此基础上,大班幼儿应该能够完整地描述青蛙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因而,我把这一方面的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先观察,系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用连贯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接着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讨论时间,不仅满足了大班幼儿相互交流的需要,也使幼儿能分享到同伴的个人经验。再通过自制环保宣传画、故事表演等形式,主动参与保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并给小、中班的幼儿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效果分析

  第一,突出了幼儿是活动主体的教育思想,运用观察法、发现法,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掌握了青蛙的一般特征,了解了青蛙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第二,活动设计好,形式多样、新颖,有时代气息。整个活动中,幼儿情绪饱满,学习积极性高,成功地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整个活动室环境设计突出环境教育的主题,体现《规程》所强调的“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精神。

【幼儿园青蛙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青蛙》教案06-22

幼儿园教案小青蛙07-19

幼儿园教案:《小青蛙》05-19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青蛙》11-15

幼儿园小青蛙捉害虫教案07-13

小青蛙捉害虫幼儿园教案10-07

幼儿园小青蛙捉害虫教案07-15

青蛙的作文02-15

幼儿园音乐青蛙合唱教案(精选12篇)05-19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青蛙捉害虫》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