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27 08:18:33 教案 投诉 投稿

中班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实用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小猫贝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2、教育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有感情的'讲故事。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二、出示故事图片、讲述故事。

  1、提问:小猫贝贝为什么哭?

  2、贝贝是怎么被骗去的?

  3、贝贝被谁骗了去?

  4、是谁救了贝贝?

  三、我们应不应该和贝贝一样?

  教师小结:小朋友不应该任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检查食物变质的简单方法。

  2、认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知道它们是检验食品卫生合格的标准之一。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变味的绿豆饼、食物包装袋。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几幅事物变质后的图片,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1、教师:小朋友猜猜这些图片上都是些什么呢?

  2、出示面包、橘子变质前的图片进行对照。

  教师:这些橘子和面包有什么不同呢?你们仔细的看看。

  3、出示一个有怪味的绿豆饼让幼儿看看。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副图,是绿豆饼,你们看看图片上的绿豆饼和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绿豆饼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已经发霉、有怪味的食物还能不能吃了呢?

  4、小结:有怪味的或看起来和原先不一样的、发霉的食物都不能吃。

  二、集体讨论食物变坏的原因。

  1、教师:你们见过哪些变坏的食物?为什么这些食物会变成这样?

  2、小结:因为食物存放的时间长了,食物中的原料发生了变化。就会使食物发霉或者是有怪味。

  三、了解检查食物变坏的几种方法。

  1、引导幼儿从食物的`颜色、气味、软硬几方面要鉴别。

  教师:怎么样辨别食物是否变质? 让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去看看。

  2、出示一个食品包装袋,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数字,介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含义,教育幼儿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不能服用。

  教师:我们能在每个包装袋上看到一些数字和汉字,它是向人们介绍这个食品是什么时间生产的,这个是生产日期。还有一行数字和文字代表这个物品能放多长时间,这个是保质期。

  四、结合幼儿用书。

  让幼儿知道新鲜食物与变质食物的区别,知道在保质期内服用。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希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各种三角形图片、 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我这次开展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认识三角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三角形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 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具有动手建构的兴趣。

  2、尝试一种材料多种砌法与用几种材料共同建砌。

  3、体验建构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环境材料:

  各种建构材料。

  一、过程:

  1、自由选择架子上的材料,并找个宽松的`地方坐下建砌。

  2、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活动。

  3、活动后欣赏,共同分享建构成果,并初步学会评价。

  4、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收拾好物品材料,分类放回原处。

  二、指导重点:

  1、启发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2、指导新来的幼儿大胆地邀请同伴合作建构。

  3、注意提醒幼儿在活动中珍惜他人的建砌成果,不故意毁坏。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经常食用的鱼,知道鱼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2、学习一定的吃鱼技巧。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了解并且知道各种食用鱼的名称。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

  (1) “妈妈有带你们去买过鱼吗?在哪买啊?”

  (2) “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哪些鱼,它们原来都是生活在哪儿的呀?”教师请幼儿观察操作卡片,启发幼儿说出生活在海洋里的鱼和生活在池塘里的鱼。

  (3) “你吃过什么鱼?味道怎么样?

  (4) “鱼有什么营养?”

  (5) 请幼儿观察操作卡片(二)(三)。

  图上的小男孩怎么啦?

  (6) 师总结鱼虽然又好吃,又有营养,但吃鱼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有刺,应该吐出来,要注意嘴里有饭就不吃鱼,嘴里有鱼就不忙吃饭,千万不能讲话说笑。

  活动反思:

  课堂教学中,幼儿积极,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习性和年龄特征,能根据幼儿的情绪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幼儿在活动中能自我感知,互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尝试1-5的各种对应关系,从而感知数的实际意义。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边说边玩。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二、活动准备

  数字卡1-5,物体卡1-5,每组夹子1-5;点子卡1-5;餐巾纸盒;

  三、活动过程

  1、主题导入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家,家里有什么?

  (2)、有玩的,吃的',有没有穿的?喜欢自己的家吗?

  2、老师介绍材料

  (1)、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玩具,这些玩具都放在紫色的家里,看看紫色的家里有什么?

  (2)、出示鞋子、袜子、、杯子等,这么多的东西,你们家有吗?

  (3)、出示玩具、飞机

  (4)、提出要求:紫色说要和小朋友玩个找朋友的游戏,每个家都有卡片和夹子。

  3、介绍粉红色家

  4、介绍摸箱:另外一份有三个家,看看他们是谁的家?

  5、幼儿操作

  6、小结交流

  刚才玩过家里的东西,这些东西你们家里都有吗?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3、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 演示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

  2、 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 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 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比较。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这个小娃娃高,比这个大娃娃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 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比过高矮了,那我们小朋友也来比一比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 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比一比,再请这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同上。

  (三)幼儿和树小组比高矮。

  1、 幼儿和大树比高矮。

  “现在我请小朋友和别的东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比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小朋友来和这棵树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出示小树。“你们说是小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小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那小朋友和两棵树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树矮,小朋友比小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和树比一比,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小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大树比小树高,,大树比小朋友矮。)

  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 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4)按杯子高矮排序;(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看动画片后,让幼儿根据角色的表情、动作等信息,推测小兔乖乖的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小兔乖乖在认真分析问题后想出了能躲避大灰狼的办法,初步萌发做事要冷静、认真思考的思想。

  3、 通过游戏,让幼儿的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不仅要懂得自救,还要学会去帮助他人。

  4、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 能简单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幼儿初步理解“危险”的含义,说说如果遇到坏人时自己应有哪些反应。

  2、 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学会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

  3、 游戏的进行,要让幼儿明白其含义,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

  1、树林的写真教学图。

  2、设置树林场景,有大树、花、蘑菇、绿草。

  3、大灰狼头饰一个、小白兔头饰若干。

  4、DVD、音乐碟片。

  二、经验准备

  观看《小兔乖乖》动画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有小小的危险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引出本课内容。

  1、出示树林写真图(1),里面是动画片兔妈妈带兔宝宝去树林采蘑菇的情景,唤起幼儿的记忆。(问:图中有些什么?它们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环境)

  2、 出示树林写真图(2),树后面出现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流着口水望的兔乖乖。(引发幼儿的危险意识,引导幼儿替兔乖乖想办法,哪些地方可以藏好自己不被大灰狼发现)

  3、 出示树林写真图(3),一只最小的兔乖乖被吓哭了,大灰狼向它走去。(引导幼儿想想动画片的情景,大家为小兔捏了一把汗,是谁帮助了最小的兔乖乖?用的什么方法?还有其他办法吗?遇到危险时大声哭好不好?)

  4、 出示树林写真图(4),小兔乖乖们赶走了大灰狼后,兔妈妈在点数兔宝宝。(大家用的什么方法赶走了大灰狼?有小兔被吃掉吗?兔妈妈对小兔说了些什么?)

  二、 游戏

  1、躲猫猫

  教师和幼儿带上兔宝宝头饰去‘树林’采蘑菇。按照指令走过小路到蘑菇最多的地方采集蘑菇,(听着欢快的音乐,小兔乖乖们很高兴,突然音乐变得沉重,狼来了),兔妈妈引导宝宝躲起来,大树后,绿草下,用蘑菇挡住自己。大灰狼走了,小兔兔一只也没被发现。

  2、躲在一起。

  兔妈妈:孩子们,大灰狼马上又要来了,快点换个地方躲起来 。提醒大家轻轻的,不要让大灰狼听到声音。小兔们又开始忙起来,拿好自己采的蘑菇找地方藏好自己。兔妈妈因为保护最小的兔宝宝被夹在大树的缝隙里,怎么办。引导幼儿想办法,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被大灰狼发现,要使劲用力拉开大树的缝隙让兔妈妈出来。

  三、结尾。

  兔宝宝们都没让大灰狼发现,小兔们拿好采的蘑菇跟着妈妈回家了。

  四、课程延伸。

  讨论,在逛街时和爸爸妈妈走散了,自己会怎么做?遇到陌生人对自己说话时,我们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1、以上写的是主要内容,教师的语言表达没写,备课应备详案,因为幼儿虽小但思维跳跃灵活,教师在上课前要先想想在上课时会发生的多种请况,幼儿会提出哪些问题。

  2、在课程进行时,幼儿不会按照老师已想好的模式走,特别谈到兔宝宝有危险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争着说办法及自己遇到坏人时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要控制好情绪,引导幼儿把注意力转回到课题上。

  3、通过《小兔和狼》这一课后,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日常生活遇到问题要保持冷静,遇到坏人时要动动聪明的小脑瓜。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真正办到肯定会有小小的问题,所以教师在以后都应适时的提醒,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课内容,我会把一些细节问题做的更完善,比如:在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表达及肢体语言要更丰富形象;游戏时用的场景面积增大,安排能力较强的幼儿随时准备处理小小意外情况;在师生问答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要作更进一步总结。

  小百科:兔具有管状长耳(耳长大于耳宽数倍),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共9属43种。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种类分布广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区,而也有不少种分布非常局限。陆栖,多见于荒漠、荒漠化草原、热带疏林、干草原和森林或树林。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中班教学活动教案10-10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经典】中班教案08-18

(经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11-30

中班教案(经典)11-27

(精选)中班教案12-29

(精选)中班教案11-22

[经典]中班教案11-26

【精选】中班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