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教材分析:
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7.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8.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模块二: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三: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实施说明:
此教学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教师在实施时要随机应变。板块只是一种构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处理。
模块一:感知整体内容
学习内容:《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
教学流程:
自由阅读自然奇观这一组课文,说说各个景观给你的初步印象,板书四处景观的主要特点。找一找,画一画: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五彩池》(知道五彩池的具体位置,景物特点,以及水池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总结:五处景观的不同特点,说一说:那处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板块设计:
板块一:导入
介绍你最喜欢去的地方,用简单几句话说一说那个地方给你的印象。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板块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
1.生字词
随课文记忆字词,读准确、写正确。
说一说,怎样认记这些生字。
提醒大家一些难写的字应注意什么。(让学生提醒学生)
听写本单元词语,看看学生巩固的如何,及时纠错。
2.课文的理解
自然景观──由浅入深: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简单交流四处景物给你的初步印象;总结出这四处景物的主要特点;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景物的这些特点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以自学为主:自由读两篇文章,请教同位自己不懂的内容;边读边画,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及时总结出景物的特点。
板块三:读的设计
1.读正确、流利
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接读课文:边读边评价。
找出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或请教他人。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1)《自然景观一组》
说说评评: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样子,《鸟的天堂》里大榕树以及鸟的活动样子,自由练习说(读)评书活动,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样子的语句,自由读一读,给大家读一读,让大家眼前仿佛听到了潮的声音由小到大,到天崩地裂;看到了潮越来越近,由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评价读;大榕树的静态描写,读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鸟多鸟美鸟欢的动态描写,以读书的形式来指导,画出这些优美的句子,大家都来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最美。可选几段精彩的背诵下来,做到声情并茂。并把树和鸟联系起来,树茂鸟多,鸟欢树旺。
(2)《雅鲁藏布大峡谷》
重在读和评:画出文中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具体数字描写、景物描写的句子,通过你的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美,奇,边读边评价。初步体会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3)《火烧云》
边读边想象:文章3──6自然段,读一读这些段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觉,并边读边想象,还可以画一画天空中的火烧云。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刚开始的霞光把大地变成什么样了,地上的事物有什么变化,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边读边评价。还可以在吃完晚饭后,带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让学生学会观察,正确地表达。
模块二:探究景物写法
学习内容:《自然景观一组》《五彩池》(4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景物的特点,出示例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全面交流,总结描写方法,进一步指导朗读。
摘抄四篇文章中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拓展:阅读课外书,摘抄描写景物的精彩片断,交流课外搜集的精彩片断。
板块一:景物描写方法的概括
1.由一个例子引导(出示《观潮》的样子、声音描写一段文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动态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读出自己的认识。
理清样子和声音的变化
样子: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
声音: 隆隆→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2.自由阅读四篇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们属于哪种描写?
[预设:《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第二段的具体数字描写,写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长,深;《鸟的天堂》中的12、13自然段的动态描写,写出了鸟多、鸟美、鸟欢;《火烧云》中的3、4、5、6自然段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云的变化之美;《五彩池》中通过池水颜色变化原因的科学说明,描写出了池水颜色的美。
3.进一步总结板书出这些描写景物的方法。
4.现在再让你谈一谈你喜欢的地方,你会注意到些什么?尽量用上总结出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板块二:语言的积累
1.讨论:若把这一单元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才好?(预设:词语、句子按描写景物的动静态、比喻、拟人、数字说明等分类记录。)
2.按照我们讨论的(一种或几种)分类方法,把词句分别积累到我们的“阅读记录卡”上。摘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3.交流“阅读记录卡”,选出出色的进行展评。
板块三:读的训练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认识景物的美和壮观,用自己的心声读出景物的特点。
(1)《自然景观描写一组》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火烧云的千变万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让我们大家听一听你声音下的自然景观美吗?壮观吗?奇特吗?
(2)《五彩池》
体会表达效果促读:画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好的效果?再去读,就能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了。如: 有的像……有像……有像……有像……“五光十色,更加瑰丽,就在人间,不再天上,体会这些句子和词语的好处。
特别是倒数第二段,用科学的解释,告诉我们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不同,让人们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解决了人们的疑问和名字的来历。
模块三:我会说 我会写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习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景物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
板块三:习作设计
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习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
⑵确定景物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
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
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语文教案 篇2
课堂教学备忘:
一、 学生通过浏览Internet确定本文学习目标主要有:
1、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述有祥有略的写法
3、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4、 了解农家少年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干,了解课文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的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学习文本报告的.内容指导:
本文描绘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课文故事发生在陈桥村,作者的评价是“乐土”。从受到优待,可以免读难懂的书,可以放牛、钓虾,‘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是去赵庄看戏四个方面突出“乐土”。
作者写了十几个少年朋友,其中突出写了双喜,写出双喜的聪明机灵.也写了众少年的热情能干.
文章还刻画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的淳朴乡民形象.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了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特色。
三、文本评价
让学生抓住课文中心内容,能找出课文主要的人物,会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方面欣赏本文的景物描写。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说
“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教学本课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首先检查预习,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一)识字写字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联系实际识字:雾、霜、朝霞。
2.在积累词语中识字:夕(阳)、(蝴)蝶、(蜜)蜂、(山清水)秀、(万)紫(千红)、碧(树红花)。
3.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木—李,木—杨,禾—秀。
4.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识字。
5.引导学生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千、杨、蜂、霜、朝、紫。
6.用“秀、语”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7.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的重点可以放在上下结构的字上。三个上下结构的字中,“秀、香”二字都有禾字头,可以进行重点指导:(1)“禾”字应该写得扁一些;(2)上撇是平撇,不能写成斜撇;(3)竖要写短,给下面的“乃、日”留下空间;(4)撇、捺要尽量伸展。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一遍后再交换。
4.学生可分三个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5.小组合作学习:我会读,我能对。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想一想: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相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是相对的?比如,朝阳对晚霞,山清对水秀。
(三)实践活动
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举在自己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比比谁找到的朋友多。第一次没找到朋友的学生,可重新选择一个词语,再找朋友,直到找到朋友为止。在找朋友的过程中,提倡互相帮助。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朗读导入
1.教师范读导语,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
2.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二)读中识字
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在读中体会意思,在读中引出生字,并结合对子中相对的.词语学习生字。
(三)归类突破
1.有雨字头的:雾、霜、霞。
2.有虫字旁的:蝶、蜂。
(四)在活动中巩固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巩固识字。
2.用熟字“加一加”巩固生字:木—李,木—杨,禾—秀。
3.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举在自己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比比谁找到的朋友多。
(五)在读中巩固
1.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一遍后再交换读。
2.学生可分三个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六)在积累词语中巩固
1.口头组词语。
朝()蜂()杨()
夕()蝶()李()
2.我会读。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想一想: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相对?
(七)在写中巩固
要求写的六个字中,有三个是本课生字,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写字时复习巩固生字。
(八)扩展练习
小组合作学习:我能对。分小组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
⑴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 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诵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1──课题)
二、正课
1、让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幻灯片2──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生按小组每人一词轮答,出错者由生自由纠正。)
燕地(yān)廿(niàn)二月花朝节(zhāo)鲜妍(yán)明媚 堕事(huī)飞沙走砾(lì)恶能无纪(wū)曝(pù)沙之鸟 呷(xiā)浪浅鬣寸许(liè)髻鬟(jìhuán)脱笼之鹄(hú) 靧面(huì)汗出浃(jiā)背罍而歌者(léi)红装而蹇(jiǎn)者
2、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声地自读课文,边读边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读完之后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然后我们再来领略作者笔下的满井春色吧!(课件出示幻灯片3──积累下列文言词语。)
⑴ 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经常)作
于时(这时)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开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
髻鬟之始(刚刚)掠
乍:波色乍(开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满足)
然:晶晶然(……的样子)
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
⑵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
⑶ 重点虚词:
之:若脱笼之(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鹄
局促一室之(表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髻鬟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始掠也
夫:夫(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不能以游堕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9l一94页,第11课大小猫洞(九年级上语文版教案)。《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作者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了新的道理,其思路灵活,令人耳目一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论证方法。 .
2.学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3.学习本文作者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联想。
4.学会多方面搜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文中的故事,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其中的道理,同时展开小组讨论,看那个小组的说法更独特、更有新意。
2.通过一些思维训练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仅仅从自身的角度而且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学习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方法。
2.尊重客观实际,全面考虑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积极培养人文主义的精神和理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会尊重客观,全面考虑,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中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
4: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难点
1.学习多角度、全方位、辩证的思维方式,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第11课大小猫洞(九年级上语文版教案)》。
2.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学突破
1.结合文中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道理;可以采用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丰富课堂的气氛,开发学生的思路。
2.学习本文论证层层推进,及结构严谨、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的行文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预习,搜集牛顿、晏婴的有关资料,以便介绍给其他的同学;搜集一些现实生活中辩证的多角度思维的例子以丰富课堂的内容。
2.搜集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思路。
学生准备
分组进行课文预习,并思考作者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道理。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通过介绍牛顿,导入新课。 1.配合教师,进入新课学习。2.用讲故事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2.开动脑筋,积极思考。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 3.积极展开讨论,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4.总结归纳,提高认识。 4.比较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巩固所学的议论文及议论文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然后,从介绍大科学家牛顿人手,导人新课。
3.结合学生的回答,向学生介绍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然后,用讲故事的方法,向学生们讲述关于牛顿给两只猫在门上开两个洞的故事,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4.给学生3--4分钟时间,品读本文,细细体会。
5.回忆以前所学的议论文的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
6.交流自己了解的牛顿,如有的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7.自由展开讨论,积极进行思考,说出自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所表现的主题:真、善、美。
2.了解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想象、拟人、夸张、象征等
3.能领会童话所营造的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一、导语:
(伴随投影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很轻松的课,大家在幼儿园、小学一定读过不少童话,能不能说说都看过什么童话?并简要说说童话给你的启迪。(学生回答)
其实,七上这册语文书的第六单元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瑰丽的童话世界,我们就借《七颗钻石》,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吧。
二、走进文本--《七颗钻石》(见苏教版七上P194页)
学生默读完课文后
打出投影二:读完童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分析文中的水罐:
文中的水罐很神奇,到文中找找看,它神奇在哪里?
自己装满水--摔下来水一点也没洒掉--由木的变成银的--由银的变成金的--从里面跳出七颗钻石--从里面涌出一股水流
(不求太细,只要能找出木-银-金-钻石即可)
2.理解童话的.主题:
是什么使水罐如此神奇?是魔法吗?同学们到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告诉了你?
明确:是爱心。文中体现爱心之处的描写有六处。
(注意1:文中最后一段对七颗钻石形成大熊星座的描写其实体现的是作者的爱心:希望爱能普照人间。这一点学生不容易读出来,老师要作点引导)
(注意2:这里也可引导学生思考七颗钻石与童话主题爱心的联系:爱心就像钻石一样闪亮、透亮,钻石是珍贵的,富于爱心也是人类最珍贵的一种品质。)
可见,作者写作这篇童话是要歌颂爱心的巨大力量(让学生回答)
3.理解童话的表现手法:
先直接打出投影三:知识库:创作童话常用的手法有:想象、拟人、夸张、象征等。(介绍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
问:《七颗钻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神奇的水罐世界,这种手法叫什么?
明确:(丰富的)想象。
点击投影三,打出:想象让童话如此瑰丽、神奇!
三、拓展延伸
(一)拓展材料一:童话《丢了什么》
1.老师朗读
2.读完后,提问:小牛丢了什么?
明确:丢了纯真。
3.作者借这则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作者想告诉我们:要保持纯真,童心可贵。
4.这则童话借小动物来讲故事,这种写法在童话中俯拾皆是,它叫什么?
明确:拟人。
点击投影三,打出:拟人让童话如此生动、有趣。
(二)拓展材料二:童话《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1.学生默读
2.读完后,你觉得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哪一次活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明确:最后一次。因为那次他得到了爱,也懂得要去爱别人。(得不到别人的爱和不懂得爱别人都是可悲的)
3.其实,从题目就可看出这则童话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夸张(活了一百万次)、象征拟人(以猫喻人)
点击投影三,打出:夸张、象征让童话亦真亦幻!
四、打出投影四,师朗读: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我们人类的成长离不开童话。童话并不只是为了儿童,它同样适合成人。愿同学们能在童话的世界中幸福地成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桥的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