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2-03 08:46:17 教案 投诉 投稿

小班教案(锦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锦集5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我们在自然角种植了瓜苗,孩子每天都会为瓜苗浇水,盼着瓜苗快快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瓜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特设计了这个活动。

  期望幼儿表现的行为:

  1、体验给瓜苗喝水,瓜苗长大带来的成功感。

  2、学习用线条和圆形来表现瓜苗的外形特征。

  3、知道水和瓜苗的整体布局。

  活动准备:

  蜡笔、记录表、画纸

  活动过程:

  一、体验环节:

  1、请小朋友给小花小草小瓜苗浇水,师:你刚才在做什么?你给小花小草小瓜苗浇水时心情怎么样?你猜猜小花小草小瓜苗喝了水会怎么样?

  2、听音乐回教室。

  3、观看南瓜苗,提问:谁给瓜苗浇水呢?瓜苗喝了水会长得怎样?(慢慢长大)(出示记录表回忆瓜苗长大的过程,用动作表示喝水长大的过程)请女孩子浇水,男孩子扮瓜苗,请幼儿说说感受。

  二、绘画环节

  (一)示范讲解

  1、师:今天我们就来画“给瓜苗喝水”,我们现在来看看瓜苗长到现在变得怎么样?一条长长的茎,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请个别幼儿出来画)

  2、师:接着又长出什么?(两片叶子)叶子的形状是怎样的?是什么颜色?(个别出来话)

  3、请幼儿观察小朋友画得瓜苗,提问:你发现这瓜苗长得怎么样?(老师和孩子通过观察、指出不足之处)

  4、老师完整示范并书空练习,原来瓜苗是这样长大的,喝了水慢慢长出细细长长的小茎,再喝水慢慢长出两片小叶子,再喝水就长出更多的`叶子了。

  5、我们要给瓜苗喝水,水要画在哪里?(请个别幼儿来画)还有谁画出的水是不一样的呢?原来瓜苗喝水有一点一点的,细细的我们可以用短线来表示,也可以是一滴一滴的,我们可以用小圆点来表示。

  6、小结瓜苗喝了水,越长越高,你的心情怎样?

  7、原来你帮助了小瓜苗,让小瓜苗长大,,自己也会感到开心和快乐。

  (二)幼儿绘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绘画给瓜苗喝水,让它快快长大,画的时候先用绿色画出小瓜苗,再给瓜苗喝水,瓜苗应画在画纸那个位置呢?水又该画在哪个位置?(老师个别辅导)

  三、评价小结

  你画了什么?瓜苗喝了水长得怎么样呢?瓜苗长大了你心情怎样?

  活动反思:给瓜苗喝水

  一、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什么?这样创设体验环节优点在哪,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在给瓜苗喝水的活动中,孩子体验了给瓜苗喝水,盼望瓜苗快快长大的情感,这样做不但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成功感,而且能激发起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的目标为何?通过哪些环节实现这些目标?运用了哪些策略,效果如何?

  1、通过给瓜苗浇水和瓜苗说说悄悄话,用身体动作表现瓜苗喝水快快长大,来体验给瓜苗给瓜苗喝水,瓜苗长大带来的成功感。

  2、通过观察、幼儿示范画、拼贴、书空、老师平行参与等方法让孩子学习用线条和圆形来表现瓜苗的外形特征。

  3、通过观察、孩子示范、老师提升让幼儿知道水和瓜苗的整体布局。

  4、在活动中,运用了观察法、示范法、拼贴法、书空和身体语言身体动作等方法,孩子能较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四、在某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因体验、讲解时间较长,是幼儿绘画时间减少。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密情感。

  2、感受歌曲的韵律,大胆地用动作表现音乐,表达对妈妈的爱。

  3、喜欢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围裙妈妈和小嘴巴图片

  2、课前看过绘本《抱抱》,有和妈妈亲亲抱抱的亲密体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回忆绘本内容

  T: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看了这本书叫《抱抱》,里面讲的是谁?他要干什么?看到其他小动物和爸爸妈妈甜蜜地抱在一起,也想跟妈妈抱抱,可是妈妈在吗?最后找到了吗?小猩猩终于找到妈妈了,心情怎么样?

  2、唤醒和妈妈在一起的甜蜜回忆

  T:你们和妈妈抱过吗?什么感觉?你和妈妈玩过什么游戏呀?

  二、初步感知,学唱歌曲

  1、初步感知歌曲

  T:有一首歌就是唱给妈妈听的,唱了什么呢?

  T:你听到了什么?亲亲妈妈哪里呀?歌里亲了哪些地方?我们再来听一听!

  T:我们刚才先亲了妈妈哪里?“亲亲你的额头,抱一抱你!”然后亲了妈妈的?鼻子,“亲亲你的鼻子,抱一抱你!”最后亲了妈妈的?嘴巴。“亲亲你的嘴巴,抱一抱你!”我们连起来说一说,小手指一指。

  2、亲围裙妈妈,理清亲的顺序

  (1)教师示范

  T:我们和围裙妈妈打个招呼!T:这一次马老师来亲亲围裙妈妈,宝宝们和我一起哦!我们亲了几下?

  (2)幼儿尝试

  T:谁也想来亲亲围裙妈妈?。

  T:他亲的对吗?围裙妈妈收到了那么多甜甜的吻,感觉怎么呀?

  3、出示照片,巩固歌曲

  T:看!是谁?你们想不想也请自己的妈妈出来?妈妈说了,要听到宝贝好听的'歌声才愿意出来哦!

  T:妈妈出来了吗?都出来了吗?有的妈妈说:刚才我没有听清楚宝贝的声音。怎么办?再唱一次,要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哦!

  T:妈妈听到你好听的声音都出来了!

  四、师友互动,感受歌曲

  T:这一次马老师变成了你们的妈妈,也想你们来亲亲我!谁想来试一试?

  T:谢谢你们!刚才那么温柔的亲亲我,抱抱我!

  四、仿编歌曲,表达情感

  T:那除了想亲亲妈妈,还想亲亲谁?爸爸!那你愿意唱好听的歌来亲亲爸爸?

  T:亲过了爸爸妈妈,还想亲谁?谁来试一试!

  T:我们一起来亲亲XX,好不好!轻轻站起来!

  小结:宝贝们,到我这里来,我们唱着歌到外面亲亲我们的爷爷奶奶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上床睡觉》这个故事情节诙谐、幽默,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分享阅读中一本非常经典的读本,很受幼儿喜欢,它主要讲述了很多小动物上一张吊床去睡觉,直到吊床掉下来,动物都住院了。幼儿从视觉的角度很直观地了解到动物一个比一个大,体会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模仿小动物的身体动作,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句式“××上床去……”。

  2、有序观察图画,能根据图画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发展。

  3、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大书,事先把要上床的小动物遮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是在哪睡觉呢?(床上)那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是在哪睡觉吗?”(幼儿讨论回答)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故事书,这本故事书也是讲小动物上床睡觉的'事,可是它们的床跟小朋友睡觉的床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书的封面让幼儿观察)

  3、介绍吊床,提问“床上有几个枕头?这小蛇想要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二、逐页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P1页,小蛇要上床睡觉,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幼儿回答)我们看第二页就知道了

  P2页,小蛇睡在就靠边的这个位置,接下来会有谁来睡觉呢?(出示狮子)狮子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狮子衣服的花纹)我们来看第三页是怎么说的?

  P3页,原来狮子睡在小蛇旁边,它选择了跟它衣服花纹一样的枕头的位置睡觉,接下来会有谁来呢?(出示斑马)斑马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P4页,斑马睡在狮子旁边,它选择了跟它衣服花纹一样的枕头,现在还剩几个枕头?为什么小蛇没枕头?还会有小动物上床睡觉吗?它可能是谁?你为什么这么猜的?(幼儿讨论后,回答)

  P5页,大象也要上床睡觉,为什么吊床和椰子树发生了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吊床,椰子树的变化,并缓慢翻阅第1—5页与其之间的对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猜测并回答)

  P6页,你猜对了吗?结果怎么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回答)

  P7页,发生什么事情?小动物们哪里受伤了?(幼儿回答)

  三、回顾故事内容,知道故事的名称。

  1、“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动物们上床睡觉的事,第一个是谁呢?第二,三,四,五呢?最后发生什么事了?结果怎么了?”

  2、让幼儿根据以上这些问题回顾故事的内容。

  3、介绍故事名字,“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上床睡觉》。”

  四、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回家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哦!”

  【 教学反思】

  睡觉是幼儿都很熟悉的生活经验。我们教研组选这个读本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很有意思,很多的小动物都睡在一张吊床上,最后吊床塌了,小动物们全都住院了。图画信息非常的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信息,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让幼儿意识到有效观察的方法。足以让孩子充分体会阅读之乐。并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中的不同形象,丰富词汇:"红红的"、"雪白的"、"金黄色的"。

  2、通过教具的演示,理解故事情节和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教具:小象、蜗牛、小狗、熊爷爷、小鼓、鼓槌2、草地、小花、小树背景图已有经验准备:认识鼓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鼓教师边指边提问:

  1)你们看这是什么?(小鼓)2)我们来看看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红色……)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用更好听的话来说,红红的鼓身,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3)再来看看它的鼓面是什么颜色的呀?(白色……)师:恩,真棒。我也用更好听的话来说,雪白的鼓面,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4)你们看这鼓槌又是什么颜色呢?(金色,黄色……)师:金黄色的鼓槌,我们也来说一说。

  小结:这只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金黄色的`鼓槌。

  师:可是这只小鼓是谁的那,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1、讲到"小鼓真漂亮……"时,教师手指小鼓,启发幼儿说出"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金黄色的鼓槌"。

  2、讲到"小蜗牛先看见了……"时,请幼儿说一说小蜗牛看见了会把鼓槌当做什么呢?幼儿学一学蜗牛爬的动作。

  3、讲到"小狗远远地跑过来……"时,请小朋友猜猜小狗会把鼓槌当作什么,学学小狗的动作。(幼儿学一学小狗啃骨头的动作)。

  4、讲到"熊爷爷也走过来……"时,请小朋友猜一猜熊爷爷又会把古槌当成什么,他会怎么做,(幼儿学一学熊爷爷拄拐杖的动作)。

  师:这只小鼓是谁的呀,是谁送给小象的?好听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呀,老师可有个要求,请你和我一起讲蜗牛,小狗,熊爷爷它们看到鼓槌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三、教师演示桌面教具,带领幼儿讲故事。

  教师用提问及留白接说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是谁的鼓槌了吗?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题目,我们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情境表演老师请四个幼儿分别来扮演小象、小蜗牛、小狗、熊爷爷,其他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师:恩,你们刚才啊都讲得很好,现在啊,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表演哦,谁愿意来?请到的小朋友等下轮到你的时候可要大胆地说,大胆的表演哦,下面的小朋友呢,就要跟着老师一起讲故事。

  活动延伸:

  《小象的鼓槌》

  小象过生日,妈妈送给它一只小鼓。

  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一只金黄色的小鼓槌,小象好喜欢。

  可是粗心的小象,还没玩几天,就把鼓槌给弄丢了。鼓槌鼓槌,你在哪里呢?

  鼓槌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小蜗牛看见了。它一面吃力地爬过鼓槌,一面嘀咕:这是座什么?又滑又硬,真难爬!

  小狗远远地跑过来,它可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肉骨头!啊呜,刚啃了一口,它就摇着头走开了。

  熊爷爷走过来,它以为这是前几天丢了的拐杖,就把鼓槌捡起来。哎呀,不对,太短了!

  小象背着小鼓来了。咦,这不是我的鼓槌吗?它什么时候跑到这儿来啦?咚咚咚,鼓声一响起来,大家都来了。嘿!小鼓敲出的声音还真好听!

  活动反思:

  但是诗歌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句式不够工整,不方便记忆。因此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今后可以考虑将诗句的句式稍作改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活动重难点:难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重点是幼儿学习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

  活动准备:

  一张“小蝌蚪、青蛙妈妈”的大图片、池塘

  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和小毛巾。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老师请小朋友猜谜语“黑黑的身子,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引出课题。老师请幼儿回答谜语——谜底是小蝌蚪,老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2.小蝌蚪怎么不高兴了呢?让我们来听听小蝌蚪说些什么。(老师扮演小蝌蚪:“我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我们的妈妈,真着急,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黑黑的身子,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老师:“来了,来了,

  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出示出现了一个池塘,一群游动的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图片。)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

  “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好大的池塘呀,你们想不想有更多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泳呀?”“我可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老师出示(颜料和水彩笔)

  2、老师示范给幼儿看手指印小蝌蚪的过程,从中巩固幼儿常规(蘸颜料压印后要用毛巾擦干净,再拿水彩笔),并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来尝试印小蝌蚪。

  3、老师:“请所有小朋友自己亲自尝试手指印画。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

  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2、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

  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好闻的气味05-15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03-09

(精选)小班教案08-06

(经典)小班教案08-23

小班教案[经典]07-23

小班教案【经典】09-30

(经典)小班教案11-05

小班教案(精选)10-21

小班教案(精选)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