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8篇【精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
认识蜗牛并初步了解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爱护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观看小蜗牛的课件录像物质准备: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导入:
带幼儿到自然角观看植物盆中的小动物(蜗牛),引发幼儿兴趣。
基本环节:
1、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3、讨论、小结。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结束: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大班教案 篇2
一、主题产生得背景
平时在自由活动时、散步时,孩子们会说:“光秃秃得树枝变绿了,迎春花黄色得小花开放了,于是,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春天是黄色得,因为它是油菜花生长得好时间;春天是绿色得,因为它是小草得乐园;春天是红色得,因为它鲜艳。孩子们对于春天得变化产生了许多疑惑,我们想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利用身边得资源环境,亲身体验感受春天得美丽,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得情感和体验。
二、实施过程
我们采用家园配合进行得方法,请家长支持我们得活动。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春天。去珠溪园、十字绿地、野外观察春天得景色,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你眼中得春天是什么样子得?你听到得春天是什么样子得?用符号、标志表示把十字绿地美景画下来,剪贴黄色迎春花、粉红色桃花、绿色得柳枝,丰富活动区“春天来了”墙面环境,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迎春花、桃花有几个花瓣?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放得花朵,迎春花有四个花瓣,迎春花、桃花还有五个、六个花瓣,甚至有重叠得,利用自然角,我们培育了种子发芽,让小朋友观察、管理,在活动中丰富了孩子们对春天认识得词语:桃红柳绿、绿油油、春暖花开。
我们在多学科综合功能得活动中,让孩子们欣赏春天里得文学作品,感受作品得美,学习创编儿歌,形象地表现柔软得舞姿“柳树姑娘”创编动作。哼唱“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来作工……”孩子们用自己灵巧得小手,运用剪贴、折纸、画画等多种方式制作着春天里得花、草、昆虫、色彩绚丽、各种形状得鲜花,有着蜜蜂、蝴蝶、蜻蜓、七星瓢虫在舞动着,在绘画鲜花时,夏璐琪小朋友在一朵鲜花装饰时用了十七种颜色。
我们得墙面布置“虫虫找花”有着折纸得郁金香、玫瑰花、牡丹花、向日葵花盛开着;昆虫:蝴蝶、蜜蜂、蚂蚁、七星瓢虫等在和它作伴。孩子们在观察捕捉昆虫时,用放大镜探索着昆虫得外型特征,然后表现表达,例:折纸从教师示范逐步过渡到看图纸过程自己练习,而在制作小动物时,还能运用多种方法剪贴、绘画等结合进行。
我们在开展活动时,从孩子们得兴趣出发,强调得是孩子们自己得探索,例:参观珠溪园后看见柳枝发芽,萌发了制作绘画柳树得欲望;户外活动看见小蚂蚁搬家,萌发探究小蚂蚁得秘密……请家长们帮助我们捕捉昆虫,准备植物种子等,家园双向互动,共创幼儿探索得空间。
由于我们得主题活动“春天来了”、“好朋友”相继开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让人和自然、动、植物成为我们得好朋友。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找到了探究成功得秘密,学会了探究、表现得方法,为我们今后开展主题活动奠定了基础,迈进了主题活动得大门。
三、实施活动内容:
详见活动教案(实际实施内容)
四、创设环境
1、自然角:各种种子发芽,种植:葱、蒜、青菜、韭菜、芹菜、菠菜、毛豆。养殖小动物、昆虫:小蜗牛、蝴蝶、蚂蚁、小青虫、皮球虫、蚱蜢、蜘蛛、瓢虫。
2、墙面环境创设:“春天来了,快来看呀”、“竹园里得大熊猫”、“虫虫找花”、“蚂蚁搬家”、“春天”。(详见某些照片)
五、活动反思
1、在开展活动时,我们教师适时、适度地支持与引导幼儿进行一系列活动,尤其在区域活动时,我们每天在美工区观察、记录、调整孩子们实施得情况(详见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簿),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注重过程体验以及好奇探索、积极思维得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得精神培养。
2、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得师生关系,成为幼儿学习过程得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注重紧密得合作,与更多得人(中班组教师、家长)进行广泛得合作交流,注意各类知识信息得获取和整合。
3、教师跟随进入到儿童得主动学习中去,注意倾听孩子们得对话以及表现出来得无声语言,敏锐地捕捉蕴涵其中得巨大学习价值,把倾听和观察得东西记录下来,分析、寻找孩子得兴趣热点、知识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并尝试着鼓励和引导孩子。
4、在活动中教师要追随孩子,善于根据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得兴趣需要,将生活中产生和发现得奇怪现象或是孩子急于想知道和解决得问题,及时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善于帮助、支持、引导幼儿不断研究探。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近年来社会上对外国的节日、文化比较崇尚,而在很多地方忽视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因此,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火箭;从中华健儿勇夺奥运金牌到我国的名胜特产;从国粹京剧到各民族歌舞…孩子们发现越来越多,惊奇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在看了成龙的电影和动画片《大闹天宫》后,幼儿对中国工夫产
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选取了《好男儿好男儿要自强》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中国工夫的雄壮有力的气概,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工夫,给幼儿以表达表现的空间。使幼儿能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在富有力度的动作表演中,对民族精神有所体味,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大胆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能根据图示大胆探究马步、弓步、掌、拳等武术动作,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3、在展示中体验方阵舞的整齐壮观,感受成功与自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物质准备:课件、图示。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
1、出示成龙图片,引出歌曲《男儿当自强》,感受音乐特点
提问:他是谁?他哪方面最厉害?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听,这是什么声音?鼓声加到歌曲里,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2、介绍歌曲名称《男儿当自强》,理解“自强”的含义。
3、听音乐,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提问:用什么动作能把歌曲的有力、有气势表现出来?
小结:中国武术很厉害,动作也很有力,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是最合适的。
二、幼儿自主探究武术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1、教师根据幼儿的动作表现,梳理主要动作(马步、弓箭步、
掌、拳)。
2、出示图示,幼儿探究武术动作。
①出示部分图示,引导幼儿讨论看图方法(重点分析结束句亮相图片)。
②配音乐,幼儿自主探究动作,教师有效指导。(渗透听音乐节奏变换动作)
3、幼儿听音乐看图展示,要求幼儿记住动作顺序,尽量做得连贯。
(重点练习:马步、隔挡、结束句的亮相动作)
三、引导幼儿用方阵舞展示,体验方阵舞的有力和气势
1、看阅兵、春晚视频,了解方阵,感受方阵舞的整齐壮观、
有气势。
2、幼儿尝试方阵舞展示。
第一遍:幼儿用方阵队形展示,用连续出拳的方式增加气势。第二遍:鼓励幼儿表演时,加上喊号子,进一步增强力度和
气势。
第三遍:老师参与领舞,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信与成功。
3、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个自信、自强的孩子。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找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2张报纸、每人2个透明杯、每组2个脸盆(分成7组)、若干小纸片、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找空气”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请你跟我一起做,孩子们?
——我们用鼻子吸到的是什么?(空气)
——用我们闻一闻空气有味道嘛?(空气无味道)
——你看见空气了吗?空气在哪里呀?(看不到,摸不到)
小结:原来空气是无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气体。 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感受空气。
二、“玩空气”激发幼儿探索感知:
1、实验①:
——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2个杯子,2张报纸,请你先将报纸揉成团放入1号杯中并至杯底,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你们猜报纸会湿吗?
——请你们试一试,一起倒数10秒。
——教师记录幼儿答案。
——为什么报纸没有湿呢?
小结:1号杯子中的空间被空气充满着,当倒扣进水里时,由于空气没有地方跑出来,所以报纸没有湿。
2、实验②
——现在请你再将另一张报纸揉成团放入2号杯中并至杯底,然后用刚才一样的方法做一做,你们猜报纸会湿吗?
——教师记录幼儿答案,一起倒数10秒。
——为什么第一次报纸没有湿,第二次报纸却湿了呢?(杯子上洞洞)
——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会冒出气泡。)
——为什么会冒泡泡的杯子纸会湿呢?
小结:2号杯子有个小洞洞空气就从杯子里跑了出了,而水呢也从这个小洞洞里溜了进去,空气和水在做客呢,所以空气是会流动。 通过幼儿探索,操作,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操作中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后,让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同时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
三、“流动的空气”迁移经验:
——我这里有一片小纸片,请你帮我想想办法,怎样能让小纸片飘起来?(让幼儿用各种已有经验)
——你们的方法都很不错,我还有一个好的方法,请你把纸片贴在杯子底部,纸片对着小洞洞,在将杯子倒扣在水中以上下的方式,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脸盆,请用你的1号杯在脸盆中舀满满的一杯倒另一个脸盆中,一起来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水多的那个脸盆风要大,水少的那个脸盆风要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是空气流动变成风的现象吗?
小结:空气是无处不在了,只要运动就会产生风。 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纸片飘起来,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会根据动物不同特征,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3.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小猴头饰等。
2.经验准备:乘坐过出租车;认识多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开车动作进活动室。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坐上出租车去森林里玩,现在,就请上我的车吧!”
二、看课件,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师:森林里的一只小猴也有一辆自己设计的出租车,今天,小猴开着出租车上路了(分别出示小猴遇熊和蛋宝宝的画面)
1.引导幼儿学说小猴邀请小熊和蛋宝宝的话。
师:听,小猴是怎样邀请小熊的?(放课件)幼儿学习邀请的话。(同法学说邀请蛋宝宝的话)
2.理解小熊和蛋宝宝坐车的不方便。
师:猜猜看,他们会上小猴的车吗?为什么呢?(引起幼儿继续听故事的.兴趣。)
3.带着问题完整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小熊担心自己胖时,小猴会怎样回答呢?他是怎样让小熊满意的?
问题二:蛋宝宝害怕自己滚下来时,小猴又会怎样回答?它是怎么让蛋宝宝也满意的?
(可以让幼儿先猜,然后播放课件,完整听故事,再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采用体态语言启发幼儿回答问题)
(评析:这是一个老师和幼儿一起学的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设置开放性提问,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的经验,从小熊和蛋宝宝形象特征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发言机会,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积极表述。)
4.教师小结,引出续编故事。
师:小猴自己设计的这辆出租车本领真大,它能够根据乘客的不同需要来改变,所以,原来不方便乘车的胖小熊和容易滚的蛋宝宝都满意地坐上了小猴的出租车。这件事被一只长颈鹿知道了,它可有些不相信,于是……(点击画面,出现长颈鹿图片。)
三、续编故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长颈鹿的特征,想象车的变化(可以用手势、手臂等体态语言加以启发,引导幼儿说出长颈鹿的外形特征,想出车的变化),师生共同编讲故事。
(教学反思:由于有前面看、听、说作为铺垫,再加上教师的体态语言,所以幼儿在与教师共同续编故事时是水到渠成,有话可说)
2.出现画面,上有企鹅、小鱼、刺猬等动物:
师: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许多小动物都想来坐它的出租车。瞧:谁来了?(……)
小猴该怎样变化它的车才能让各种平时不方便乘车的动物满意地坐上它的车呢?
幼儿分组,自选一种动物讨论
3.根据幼儿讨论结果续编故事。(个别讲述、分角色讲述、集体讲述相结合)
(评析: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在这里采用了自由组合、自选动物作为讨论话题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突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让幼儿相互之间自由发表感受,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并表述见解,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发展幼儿口语表达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幼儿参与讲述、讨论的踊跃性在此处又上了一个台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这么多平时不方便乘车的动物朋友得到了小猴的帮助,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小猴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师:原来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快乐的事、高兴的事)
五、邀请大家坐上“小猴”的出租车,在集体续编故事中自然的结束。
(一教师扮演小猴开车进来)
(评析:在小结时,教师从目标出发,升华了活动主题: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后在情境中共同编讲故事,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体会线描的美感。
2、在完成绘画过程中,培养坚持性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境创设
范例一幅,蜘蛛和蜘蛛织网的图片几张,记号笔和油画棒
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表现紧密排列线条,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过程:
一、图片欣赏,引出活动
出示蜘蛛:这是谁呀?你见过蜘蛛织网吗?为什么要织网?它是怎么织网的'?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蜘蛛网的形态。
二、欣赏范例,引导发现
引出:有只小蜘蛛出示了,妈妈高兴地为宝宝织了一张网,小蜘蛛睡在网里每天吃着美味的害虫飞快地长大。
出示范例:猜猜蜘蛛妈妈是怎么织网的?从哪里开始?
小蜘蛛也想织一张网,(演示越织越疏)这是飞来一只苍蝇,可是它逃脱了。为什么苍蝇会逃脱呢?
小蜘蛛又开始织第二张网,织着织着它感到疲倦就转起圈来,这是飞来一只蚊子,看见了说,不好,
这里有蚊香,连忙逃跑。蚊子为什么会把蜘蛛网误认为蚊香?
蜘蛛妈妈见了,想帮助小蜘蛛织网,可是小蜘蛛不同意,为什么?小蜘蛛究竟该怎样做?
教师或请幼儿示范。
三、创作和小指挥组一起织网
蜘蛛又开始织第三张网,让我们大家都来当一次小蜘蛛来织网。
思考先画蜘蛛还是先画网。
四、欣赏评价
看看比比哪只蜘蛛织的网最牢固。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3.在理解、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8的组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
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
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教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巩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高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行。
幼儿集体完整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行排列,相互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教师小结: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整认读”8”的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凑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两名幼儿分别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三、结束
找朋友游戏:幼儿每人身上贴着一个数字,听到找朋友的音乐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数合起来是8,音乐一停,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优点: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不足:
在刚开始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数量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老师将这一环节直接给出幼儿答案:蓝蝴蝶有几只,黄蝴蝶有几只,天空中飞的有几只,落在花上的有几只。在幼儿操作圆点卡片的时候,部分幼儿直接将8的组成式摆出来了,并没有按照操作圆点卡片的步骤进行摆出。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1-21
大班综合教案:好吃的鸡蛋_大班综合教案07-07
大班其他教案:有趣的轮子_大班其他教案07-07
大班综合教案:水果拼盘_大班综合教案07-07
大班其他教案:圣诞贺卡_大班其他教案07-01
大班其他教案:孤单的斑鸠_大班其他教案07-01
大班游戏教案:好玩的绳梯_大班体育教案07-07
大班艺术教案:捏面人_大班体育教案07-07
大班健康教案:保护牙齿_大班健康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