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全文中心
2、文中的多处对比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题(3')
“地球转呀转得快,城乡的变化还要快”。乡下变化→城里变化→高楼大厦一幢幢,青山绿水一点点→鸟兽减少→如果我们生活在十二层的高楼上,突然家中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你会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四课:《明天不封阳台》。
二、快速阅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6')
1、开始我一家决定封不封阳台?
2、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后,想法如何呢?
3、最后我们的决定封不封阳台?
三、扫清拦路虎(4')
1、注音
倏然( ) 蜷缩( ) 恬淡( )
翘望( ) 呐喊( ) 喧嚣( )
鳞次栉比( ) 龟裂( )
2、解词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沐浴: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瑰丽:异常美丽
恬淡:恬静、安逸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四、理清文章思路(6')
复述、提问、回答、讨论、总结。
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不封阳台。
五、重点探究(系列问题,用卡片准备好,具体视情况而定提问)(')
1、儿子与“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考虑是否相同?你认为课文中作出不封阳台的'决定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儿子:对这只鸽子忧虑和喜爱。
“我”:不但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主要意思是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2、文章中写出明天要封阳台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决定不封阳台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A、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B、为了鸽子不受 扰,为了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那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3、城市的生活环境今昔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昔:荒芜、萋萋芳草、幽幽土路
今:对新的礼赞
昔:对旧的怀念今:高楼、变幻莫测的霓虹灯
4、“我”家的环境又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昔:草坪、学走路、捉小虫和蚂蚱
今: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
5、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鸽子外貌的句子。
明确:P197 第3段、第4段 P198第8段
6、在刚才外貌描写中,有几处描写眼睛,试作出分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源于对人类的害怕,担心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蜷缩是因为一方面是孵蛋,一方面是惊恐。
B、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人们的关注、爱护。
7、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文章中有哪些语句用得好?(或议论精辟,或语句优美等)
明确:让学生各抒己见(视情况而定),如第1自然段、第10自然段、第12自然段。
8、为什么汽车进入茫茫草原时,我们会有游子终于回到故乡的感觉?
明确:人与自然界融合为一体,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与自然和平相处。
六、小结全文。(4')
1、中心:本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是否封阳台
(2)、叙议结合
(3)、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4)、多处用对比的手法
七、布置作业(2')
1、抄写、仿写佳句(第10段)
2、谈谈你对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想法,及为此拟几条标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同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局部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2、能够依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交叉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课。
1、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这儿下了大雨,大雨过后,你们在学校里怎么玩的?(可根据同学说的相机教学几个生字,比方“踩”、“溅”等)
2、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自身雨后玩水的感受?
3、揭题。师:也是在一次大雨过后,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看到一群小朋友尽情地玩耍,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小朋友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齐读课题两遍。师:说不定,诗里所写的就有你们的影子哦,大家想不想听听课文呢?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来,用来喜欢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师巡视参与,褒扬查字典的同学、小组合作识字的同学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身。)
(2)交流识字效果。
A、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的识字的好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简单一点的生字,如“踩、跤、糟糕、射、奋、骄傲”等字,可让同学自身说出记忆方法。
(教师要以激励性的语言褒扬这些同学)
对于“唇、撅、赤”等难记的字,重点拿出来与同学们讨论识记方法。
如“唇”字:“唇”在哪里啊?用手摸一摸。“赤”字:书空笔顺。
B、全班齐读生字词。
c、听音辩字游戏。(老师或同学说生字,同学快速举出这个字,并由他请另一个同学组词或造句。)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
1、先默读课文,划出你所喜欢的那一节诗歌,再大声朗读出来。并想一想,你从这一段,想象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什么?
2、(1)读。你喜欢哪一节?能读一读吗?(评议)喜欢读这一节的同学请举手,(哇,瞧,你有这么多的志趣相同的同学。)
(2)问。好,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节吗?
对于这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同学自由质疑,解疑。
(3)再读。喜欢这一节的同学,咱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强调有感情朗读。
每一节都学完之后,让全班同学跟着录音齐读课文。
(4)再问。学完诗歌后,对于课文重点,同学没提出的,老师再提,可组织讨论。
师:读了诗歌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想问吗?(或老师还有些不明白的,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
1为什么哥哥跌了一跤,说糟糕的同时,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2为什么妹妹轻轻地跑,心里却希望自身也这么痛快地摔一跤?
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后交流。
师:从你们刚才的精彩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雨后,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兄妹俩陶醉在属于小朋友们的“海洋”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啊!这是不是和你们上次雨后玩水的感想一样呢?
三、背背课文,画画雨后。5-6’
以下两种可让同学自由选择。
1、背一背这首诗歌中你最喜欢的那一节。可以找同学背或找老师背。
2、这雨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画画冰心老人这首诗歌中所讲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画画上次在学校里,你和同学们雨后玩水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学会认十五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发展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教师出示一封信,说:“小丁丁给大家写来了一封信,想读吗?”板书《我家住在大海边》
二、初识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小朋友指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
4.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5.熟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读、个人读、同座读,多种形式读。
4、再读生字、组词训练、说话训练。
5、游戏识记。
四、理解课文:
师:大海边什么样子?
生:(天蓝蓝,海蓝蓝)
师:大海边有什么?
生:(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请小朋友动手画一画。
情景感知,扩展思维:
看一看,有关大海的录相片。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引申联想语言训练:
师:在我们祖国**的怀抱里,不仅有大海、还有高山、森林、草原、城市、农村、工厂、学校你能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吗?
生:森林里有许多动物。城市里有许多楼房,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
扩展练习:
你能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一说,我们广饶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
生:略。
小结:
大海有无限的资源和财富,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大海,绿化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课时
学生写字(略)
教案评析:
本课在教学时,完全从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读信导课、游戏识字、动手画月亮湾、给丁丁写信等)使孩子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课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不仅完成了编者意愿的“大海里有什么”而且还扩展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如“森林里有——”“草原上有——”学生联想积极,发言踊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你愿意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说我们这儿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可爱的美丽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说出了句句非常精彩的话,可以说孩子们用天真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灵巧的小嘴唱出了一曲广饶赞歌:
我家住在广饶县,
广饶是个好地方。
广饶有蓝蓝的天,有绿绿的树。
广饶有孙子公园和百货商店。
广饶有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马路。
……
语文教案 篇4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同学们的疑问恰好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下面,我们来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读一读,倾听心声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它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让自己触动及有疑惑的地方。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课下用真情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里深情朗读课文。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实现了自己的心声。
三:议一议,解读心声
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多数学生能很快指出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是其心声。在此基础上,可随机生成以下问题作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侧重于领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
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凡卡》使李京京想起了在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起摘桑果、吃桑果的情景,而这些在城里他都得不到,所以他渴望亲情、友情,家庭能和睦。“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渴望朗读,其实是渴望内心的感情得到倾诉、宣泄呀!
总之,想读《凡卡》,他读到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澎湃于心中的那一个个深切的渴望,一个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以“李京京之所以把这篇文章读得这么好,是因为______”句式,说说从文中获得的有关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启示。
随机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被这篇文章感动了?
学生自由找语句并作品析。因为李京京在凡卡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的心与凡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在读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以至“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铺垫问题二:这给我们读文章以怎样的启示?
明确:读文章时要力求投入情感,在文中读出自己,这就是“共鸣”。
铺垫问题三:那么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自己的影子呢?
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引起情感的共鸣。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遭遇挫折时的沮丧,有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有类似李京京遭遇的往事……
2.探究想像:(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什么?(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五:写一写,倾诉心声
你是否有过像李京京一样被人遭拒绝的经历?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面对的?在日记本上写出你的心声。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及新词,会写4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对自己有信心,并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给画横线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1( )安静2( )疲劳
3()挂念。 4()离别
5 )预备 6( )假如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
2、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选( )当( )
2、自由读课文、同桌互读课文。
3、做找朋友的游戏:同桌互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扩词练习【小组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
四、随文检查生字:
1、找朋友:
口—贝=员 (委员) 口—向=响 (响起)禾—女=委 (委员) 木—交=校 (学校)
2、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
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3、我会读:
委员 教室 宁静 亲切 集体 掌声
愣住 学校 班级 响声 青色 补选
4、猜字谜:
样:一只羊累了,靠在树上睡觉。 班:两个大王在争抢一根火腿场。
宁:丁丁头上戴着一顶帽。 员:宝贝向上张着大嘴巴。
委:一个女孩站在禾苗田里劳动。
5、选谁呢?教【jiào】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指名读,扩词:教室
“教”是一个多音字,他的另一个读音谁知道?(jiāo) 扩词
6、还有一个多音字组词:(查字典)
qiè ( )
切
qiē ( )
出示句子读: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
7、生字歌谣我会读:
劳动委员把学转,班委会,要补选,
教室里,静悄悄,王宁突然选自己,
注意听,亲切问,热爱集体掌声起。
四、我会正确地、流利地读课文。 (单独读、合作读、小组读等)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3)背诵课文。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要写的生字,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
2、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师生评价。
安全警示语:楼道内不追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会写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为大家服务。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体会同学对“我选我”的认同。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检测:拼读词语
jiào shi bǔ xuǎn jí tǐ zhǎng shēng qīn qiè xué xiào
( ) () ( ) ( ) () ( )
二、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三、朗读感悟:
1.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我会读”
1)读书中的例句。
2)提问: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说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样子说一说: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___是______。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
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
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
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①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②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齐读、指名读)
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齐读、分小组赛读、个别读)
五、总结全文:知道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想法?
六、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要写的生字,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
2、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师生评价。
七、课后检测:完成小状元p12:4、7
板书设计:
爱劳动
王宁 有礼貌 我选我
关心集体
安全警示语:路队行进不推搡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鼎湖山听泉》 2课时
《林中小溪》及同作者散文 2课时 《飞红摘翠记黄山》 2课时
《画山绣水》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自由阅读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要教会学生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进而参与“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学生学习在“吟哦讽诵”中注意作者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位被称赞为“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感受。《飞红摘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则重点学习写景角度的选择与转换及材料的整理和运用,为写作做好准备。
作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吟哦讽诵”,一要创设好的情境,如为学生提供音乐、画面等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二是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思索、品味,以达到感悟的目的。
单元起始课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并明确任务:在初中两年的学习中,你有哪些好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讨论
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1、我们在课本上学到了哪些方法?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各自观点
共同走进九年级(上)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本学期的语文课本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和过去会有什么不同? 浏览课文、目录
2 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著) 制订计划
3 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交流
整体把握第一单元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初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能简要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自然风景的特点) 朗读课文
2 组织交流指导学生浏览课文 交流
3 指导阅读《综合学习与探究》了解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并能提出新的.问题。 阅读
4 组成学习小组:
1、分工收集资料。
2、商定展示成果的形式。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熟练地朗读第一课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
《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重难点分析:
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教会学生在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首先就要让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乐于沉浸其中,思考、感悟。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环节。
2、“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在学习中,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鼎湖山秀美风光。
教师补充。 在优美的音配画中,学生介绍有关鼎湖山的相关资料。
2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勾画作者游山踪迹,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和旁批。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语文五年级的主题教案(二)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板书:
1.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楚王
城旁开洞 城门关 钻洞 访问狗国当然钻洞 只好 没有人了打发你来 访上派上访下派下
不中用 派这来 赔着笑 齐国人没出息做强盗 柑橘淮南又大又甜 在齐 安居乐业 积 淮北 又小又苦 在楚 做强盗 赔不是
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弱、应该”。
2、 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 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体会萨沙不甘为弱者,有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1.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对子:美对丑,爱对恨,……
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索取——奉献 热忱——冷漠 光明——(黑暗)白天——黑夜 开心 ——难过 喜欢——讨厌 强大——(弱小)
出示词语:弱小。学习生字“弱”,注意翘舌音。
师:你觉得什么是弱小?(指名说)
2.小朋友们对“弱小”这个词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来看看书上又是怎么来说“弱小”的。
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怎样才是最弱小的?并用“——”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弱小 周末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簇拥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聊天 倾盆大雨 递给 娇嫩 掀起
A、出示带拼音的(“萨沙 托利亚”可多读几遍,“末”和“未”要注意区分,“铃、倾”是后鼻音,“掀”读准字音)
B、去掉拼音
开火车读 齐读
三、研读课文:
1.检查提出的问题:怎样才是最弱小的呢?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师相机点拨)
2.你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再快速地读读课文。
(学生有的说蔷薇花,也有的说萨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不同说法)
随机板书:萨沙 蔷薇花
(一)、学习3——6段
师:有小朋友认为萨沙最弱小,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课文当中那句话会让你觉得萨沙是弱小的?
1、引导学生找出句子并出示:
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从妈妈和托利亚的动作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妈妈和托利亚的眼里,萨沙是最弱小的)
2、而萨沙又是怎么想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对话。
出示片断: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
请一名小朋友站起来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萨沙是怎么想的?
相机指导: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句话让你读懂了什么?“不解”说明他怎么样呢?(不理解,很奇怪)
萨沙为什么会很奇怪呀?妈妈的回答又让萨沙产生了新的疑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你觉得这个时候萨沙内心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不服气 不甘心)
再自己好好读读,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萨沙内心的想法。
3、学生练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
4、是啊,妈妈说:要是你谁也不好不了,你就是最弱小的,你觉得萨沙听了这句话会怎么想,如果你是萨沙又会怎么想呢?
(我不是最弱小的!)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萨沙会觉得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才会很自信地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出示课题)齐读。
既然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谁又是最弱小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讨论。
5、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生字,你记住它们了吗?
6、生字小朋友都记住了,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萨沙内心的不服气,一起来读读3——6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1、师:小朋友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应该保护(生:比自己更弱小的)。板书: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2、出示“应该、弱”,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这三个生字。
3、学生说说怎样写。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 蔷薇花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研组的磨课活动中,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通过商量,选定了《我不是最弱弱小的》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作为磨课的内容。
我们选这篇课文的主要原因是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
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
在前两次的'磨课中,在教案的设计上主要是体现在理清两条主线,一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二是风雨前后蔷薇花的对比。
通过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来引发学生的争议:萨沙和蔷薇花,从而深入到课文中去,把这两条主线落到实处。
本来设计的意图是很好的,但在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的时候,把这两条主线在课堂上落实到位却有些困难,主要是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理解、感悟,并且朗读好,内容就略显得多一些,要把整堂课设计的教案上完,就会有匆匆过场的感觉
于是在第三磨中对前两次的教案设计进行了删改,最主要的是把先前设计到的两条线删减为一条,在第一课时的引领当中最主要的还是要把重点放到研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上。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本文的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所以在第三磨中,对于课题的出示也有了较大的改动,设计的想法是在课堂的伊始不要急着出示课题,在对课文的逐步深入中,当小朋友们逐渐理解到五岁的萨沙虽然在父母和哥哥的眼里是最弱小的,但他自己却能意识到自己并不弱小,或者说并不甘心做最弱小的
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来出示课题,这个时候学生们都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说出了萨沙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时的他是很自信的,小朋友们和萨沙一样,也会很自信来读好课题,理解课题,这样的设计安排真正使这个课题取到了题眼的作用。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好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并在读中有所悟,在自然和平实的对话中
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9
内容预览:
3.山中避雨
丰子恺
教学设想: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
这是一篇抒写野游乐趣的回忆性散文。全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学习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反复诵读接近美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扫除字词障碍(投影显示)
合作探究寻找美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
师: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研讨。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讨题或学生提出的较有研讨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三家村里……十分温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为什么还觉得“温暖”?
(3)、“有生以来……的趣味”怎样理解?
讨论完毕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对某个问题理解,另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本组的不同理解,个别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深刻体验。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师:音乐给人以享受,音乐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们爱听音乐吗?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师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听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记出来。
小结。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两位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2、师述:同学们,刚才的两位学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自由议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刚才两位同学的表现是老师故意安排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3、课件出示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
1、《谈礼貌》这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文章号召我们怎样做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读课文,要求:
(1)、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顺课文中的句子。
(2)、边读边思: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事理?
(3)、认读生词。
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生词,能把它们读正确吗?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
岳飞 讨嫌纠正
师傅和谐 彬彬有礼
(2)、读顺相关语句。
师述:文中有一些重要句子需要我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让我们来试一试。(教师逐片范读)
课件逐片出示: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整体感知。
师述: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看,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什么?接着文章用了哪几个事例进行论证?文章的最后又是如何总结全文的?
课件出示:
文章一开始提出了什么?接着用了哪几个事例进行论证?文章的最后又是如何总结全文的?
小结:
这篇课文一开头提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接下来用了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最后再一次强调“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三:书写生字
1、 生先描红,再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 重点指导:嫌、傅、谐
3、 学生临写。
四:作业
1、 熟读课文。
2、 文中的三个事例让你明白了什么?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
3、 收集生活中关于礼貌的名言、俗语以及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园地五》语文教案10-06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