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一、课前谈话缓解学生紧张情绪: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一个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大家知道它念什么吗?(学生猜是“涞”)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大家知道它念什么(学生齐读“法”)?这就是汉字的特点。
2、看看台下,脸一直朝着老师,有没有认识的老师?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看我们上课,大家害怕吗?
二、提供作者生平资料,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
师:在上课之前,我什么都不想说,但我要告诉你,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好文章,一篇真正的好文章,一篇少有的好文章。但是,好的文字需要好的读者,我相信,我们翔宇教育集团的同学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读者。那么,这篇最好的文字是什么呢?它就是大家手中的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师:投影出示作者生平,配乐简介: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小说外,还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散文作品,近年又出版了《病隙碎笔》等作品,均引起了较大反响。
师:在作者的人生轨迹之中,有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可以说改变了作者一生的命运,是哪一年,哪件事?
生:1972年作者双腿瘫痪。
师:是的,1972年作者不幸双腿瘫痪了!你再看,作者双腿瘫痪的时候年龄有多大?
生:21岁!
师:是啊,21岁,21岁啊!同学们想一想,21岁,正是一个小伙子生龙活虎的年龄,正是一个人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可是他却不幸双腿瘫痪了!他再也不能跑,再也不能跳,再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了。你再看,从作者双腿瘫痪的时候起,一直到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的时候,这中间相隔了几年?
生:7年。
师:是啊,7年!7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却是漫长的7年轮椅的生活啊!在我们的这段资料当中,这7年却是只字未题,是一片空白!但对于作者来说,这7年真的是一片空白吗?当然不是,读了这篇文章,大家一定会把这段“空白”填补起来的。好,不多说了,大家把课文自由地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整体感知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师:随着同学们的朗读,大家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凝重。文章中有什么东西打动了你,你的心中有话可说。大家知道吗,有人说,读史铁生的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机智者读到了从容,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贱者读到了高贵,浮躁者读到了安宁,平庸者读到了智慧。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篇文章,看看你能从中读到什么?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读到了母爱的力量。
师:母爱的力量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它让作者重新振作起来。
师:对,他不但看到了母爱,还看到了母爱的力量。
生:我看到了史铁生的七年不是空白的,他懂得了要好好地活着。
师:母爱的力量使他从绝望的深渊中走了出来,他决定要坚强地活!你们抓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爱,一个是生命。(板书:爱,生命)这两样东西,在我们的文章中体现得最明显。实际上,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对爱,对生命的深切的理解和感悟。令我惊讶的是,你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能够抓住了。既然大家都已经抓住了文章的主旨,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究竟是哪些文字、哪些叙述深深地打动了你,使你产生了这样深刻的感受?请你再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一找,划一划,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生默读,进行圈划;教师巡视〕
四、多元感悟品读文字,自由交流内心感受
师:我看到有些同学划了一处,有些同学划两处,还有的同学划了多处。的确,这篇文章感动人的地方许多,我读了许多遍,总是被感动,曾经不止一次地落泪。你们谁来读读,把最打动你的一处说一说?
生:〔读片断: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了,她被人抬上车时,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师:同学们听出了没有,刚才有一个词他用得特别好,是哪一个词?
生:病入膏肓!
师:是啊,母亲当时已经病入膏肓。从哪些地方可以还看出母亲当时病入膏肓?
生:读片段: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已经病入膏肓。师:是啊,病痛的折磨已经使她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但母亲的痛苦是不是只是身体上的痛苦?
生:不是,母亲还在担心自己的儿子。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读片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史铁生感到非常绝望: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从这些地方,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史铁生对生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师:也很绝望。我们非常理解他。一个21岁的小伙子,他不能跑,不能去做自己想坐的事情。母亲看到儿子这个模样,心情怎么样?
生:她自己也很难过,毕竟儿子是她的亲生骨肉。
师:是啊,母亲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她痛苦着儿子的痛苦,悲伤着儿子的悲伤!可为什么她却对自己的儿子只字未提?
生:母亲不愿增加儿子的负担。
师:是啊!多年以后,史铁生写过一篇感人的文章——《我与地坛》:“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深深地让你感动?〔提醒同学们——要逐步地养成一种习惯:当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应把目光献给他〕
生:读片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窗外“刷刷拉拉”飘落的叶子就象征着作者的心情,作者非常绝望,母亲希望他能出去散散心,看看坚强的菊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师:说得真好!(师生共同鼓掌)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体会到了母亲的希望。母亲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的央求般的神色。你们有没有见过“央求”的神色?在家里,上学的路上,或者班级里?
生:上学路上,在菜场,我见过工商执法人员,恶狠狠地去抢一个菜摊老奶奶的秤砣,老奶奶哭着去要那个秤砣,当时她的神色就是一种央求的神色。(全场听课教师大笑)
师:你看到这一幕情景,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生:这位老奶奶也许家里十分贫穷,只能靠买菜为生。她当时是满脸的哀求,眼角挂满了泪水。这是断绝了老奶奶的生路呀!
〔现场响起了掌声和笑声〕
师:你从老奶奶的脸上看到的就是央求般的神色。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这么做,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多无奈啊!现在我们明白了,可怜巴巴地有求于别人的时候才是央求!
回到课文中来,母亲有求于我吗?她为什么要一再地央求我来看花?
生:母亲是想让我们看到花,让我充满生命力。
生:母亲希望我看到花,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师:花象征着什么?
生:顽强的生命力。
生:菊花在秋天开放,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师:还象征着什么?
生:芬芳!
生:精彩!
生:生活的希望!
师;花在我们的心目中,象征着生命,象征着芬芳,象征着精彩,也象征着希望。与别的花相比,菊花又多了一层什么含义?
生:别的花开在春天,而菊花开在秋天,说明菊花的生命力很顽强,母亲希望去看菊花,从中得到鼓励,因为她要帮助我树立生活的信心。
师:是啊,菊花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坚强的`象征。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有不少咏菊的事,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一身傲骨世人晓,高雅品格比兰心”,东晋袁崧也有“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这样的诗句,说的都是菊花的高洁与坚强。这一点也许母亲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她却知道,苍白的语言不足以平复儿子此时内心的悲伤,所以她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花,看看那些傲霜开放的菊花,她要让儿子知道,失去了双腿不等于失去了一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留恋,她要用自己的爱来重新点燃儿子对生活的希望!让心胸如时节一样秋高气爽、让精神和菊花一样坚韧刚强。这是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啊!
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生:读片段: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学生把“吐tù”读成了“吐tǔ”)邻居背我去看母亲的时候,母亲最后一句话就是让我和妹妹好好活。
师:他读错了一个字音,听出来了吗?
生:“血xiě”,应该读xuè。
师:应该读xuè,鲜血。还有?“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这里出现了一个多音字:“吐tǔ”和“吐tù”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教师提示:组一个词试试—-不要随地吐痰。
生:“吐tǔ”是可以控制的,“吐tù”不可控制。
师:那么这个字在这里应该念什么?
生:tù!
师:好,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师:一朝分别,竟成永诀!作者没有想到母亲已经病成这样,更没有想到,此次分别,竟是天上人间,今生今世再也不能相见!而一切,又怎一个痛字了得,怎一个悔字了得。再看看作者与母亲诀别时的另一个文字吧,谁来读?
生:读片段: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希望我和妹妹好好地活下去!
师:他把母亲去世前想说却没有来得及说得话说出来了。
生:读片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一年一度菊花又开,花开会有时,可是作者却再也不能让母亲带着自己来看花了。可是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啊,为什么母亲活着的时候,就曾经多次要带我来看花,几乎都遭到了我的拒绝,为什么母亲去世了,却反而让妹妹带我来看花呢?
生:这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告诉母亲要自己要坚强地和妹妹一起好好活。
师:母亲的爱使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风帆,他已经从绝望的深渊里走了出来,他要和妹妹相依为命,好好地活下去!这个同学把作者面对菊花想对母亲说的话也说出来了。
五、拓展阅读,打开视野,营造课外阅读期待
师:母亲去世之后,作者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文章,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文章比较长,老师节选了其中的几个片断,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几段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文章片段,师配乐深情诵读: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师:同学们,当你读到了这些苍凉的文字,你能够理解作者内心的痛楚吗?能够体会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吗?你能够感受到在那苍茫的夜色下而汩汩滚落的热流吗?再来深情地读读这一段文字吧,我相信一定也会有一股热流从你的心头滚落……
生:自由读最后一段文字: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已经成为作者一生的力量和源泉。这力量和源泉,使他从绝望的深渊中走了出来,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7年是他在母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刚才的发言中我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把这段“空白”填补起来了。
六、结束语进一步点出文章主旨:
虽然有时候命运很不公平,真的是很不公平,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一定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无论遇到什么打击,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强地活、好好地活,不仅是活着,而且要活得精彩,活出味道,为自己,也为爱自己的亲人——这是母亲对作者的希望,是作者最终参透了的道理,也是我们学习本文得到的启迪。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
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
(2)“我”为什么决的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漫画”这一文体的特点,学习怎样用卡通形象来表现人物情感和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板书、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可以有多种创造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表达,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漫画这一文体的特点,学习用漫画画出人物形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卡通形象来表现人物情感和行为。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教科书、黑板、彩色笔、纸、笔、漫画图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纸。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先让学生看一些漫画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片的方式了解什么是漫画。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漫画的特点吗?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完毕课文之后回答这个问题。
2.学习一:(30分钟)
(1)老师呈现一张漫画图片,询问学生这个卡通形象具有什么情感和行为特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出卡通人物的情感和行为特征。
(2)老师简要地讲述用卡通形象来表现人物情感和行为,比如:蒙面侠、超人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用卡通形象来表现人物情感和行为?
(3)老师要求学生以课文中的“漫画老师”为素材,采用卡通形象的方式完成“漫画老师”的情感和行为的表现。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评阅、评价。
3.学习二:(30分钟)
(1)在学生画好人物形象后,老师讲解漫画语言、漫画表情的一些基本知识。
(2)通过基本功的练习,了解如何画出别具特色的漫画形象,如人物的头和身体部位的比例,及其衣服和姿态等。
(3)让学生以班级集体的形式,再一次对画出来的'“漫画老师”进行评审和指导。
4.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一下这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总结一下学习心得和感受。同时,老师也可以提醒学生,虽然卡通形象可以表现人物情感和行为,但真实人物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姿势,我们也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去表现。
五、教学拓展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漫画图片,让学生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漫画人物,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2.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漫画人物,并通过课件、PPT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点评。
3.学生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到艺术作品的课堂讨论当中。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讲了成吉思汗一怒杀鹰又后悔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在盛怒的时候处理事情往往会发生错误而追悔莫及的道理。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描写通俗生动,易于理解;从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来看,贴近生活,符合现实。基于教材的特点、语文素养培养的一般规律,执教本课的主要目标可以确定为: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3.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思路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站在引领者的角度上辅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把体验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自我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体现“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本课教学可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整体感知,读通读熟教材,理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思路以及概括文本的内容为主要目标;第二课时以有感情的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内化吸收,体会成吉思汗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不尽人意,所以每个人也都有生气、发怒的时候,但是我们也常常遇到因为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冲动发怒,过后又后悔的情况。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简短的交流之后,指名发言。
师生对话。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相关经历,和学生平等沟通。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气、发怒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同的是面对自己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态度,往往就有不同的结果。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故事。(板书课题:成吉思汗和鹰)同学们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谈一谈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对鹰的认识。
学生发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下面的资料,但要注意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资料: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大多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有人曾经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过。因此有学者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成吉思汉曾经说过:“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尽管后人对他残酷的攻城掠地多有微词,但这并不影响他做为马背天骄的伟人的地位。
鹰——内蒙古大草原上正义的象征。它强健、凶悍,是猛禽之一,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幼鹰常常被牧民驯养,成为猎鹰,帮助人们捕抓野兔等猎物。
[设计意图: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因此本环节设计没有急于让学生接触文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把生活作为学习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二、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读书,结合教材后面“生字条”,给文中出现的生字注上拼音。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如:悠闲自得、宠爱、满载而归、懊悔不已等。
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初步读书的感受。
找出“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的水杯”的部分,反复阅读。
2.生生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在学生独立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发现问题。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适时找出重点的语句段落,指名朗读。让学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发挥自己宏观调控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比较杂乱的问题。本环节还重视了学生积累词语的训练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重点词语的理解一般有三个步骤:不理解、结合工具书理解、工具书与文本创设的语言环境结合来理解。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关键的词语,实际上也就基本理解了教材的内容,为后面的深入研读奠定了基础。]
三、及时巩固,读写结合
1.抄写课文中你认为应该重点记住的`生字和词语,不太熟练的可以多写几遍,但一定要注意工整规范地写好每一个字。
2.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括号。
( )的泉水 ( )的季节
( )的天气 ( )的狩猎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成吉思汗_______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于是他就__________。结果把那只鹰_________射杀了。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感到_____________ 。成吉思汗从这个教训中领悟了一个道理,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是并没有要求削弱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听说读写,不可偏废,语文基本功训练要扎实到位。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各种学习感官的积极配合,不单使得课堂结构错落有致,张弛有度,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面的词语:
悠闲自得、狩猎、手腕、拧断、懊悔不已、宠爱、小心翼翼、满载而归
2.用一句话说出《成吉思汗和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内容,指导读书,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1.快速找到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把自己的个性理解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悠闲自得”、“他最喜爱的鹰”、“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等描写,体会成吉思汗和鹰之间的密切关系。又要抓住“渴的急不可耐”与“正准备一饮而尽”来理解成吉思汗的境况,来体会他的情绪。
从“嗖”的一声、“这只鹰前前后后飞了好几个来回,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等描写便不难体会到鹰是怎样“想”的。
2.用学习“第一次打翻水”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第二次、第三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怎么读?成吉思汗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又接满了第四杯水,鹰是怎样做的?成吉思汗是怎样做的?这段话该怎样读?要读出变化的语气来。
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把重点放在有感情的阅读指导上。
[设计意图: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学生能够快速找出“成吉思汗发怒杀了鹰”这一点,但他们容易忽略 “为什么愉快变成了愤怒”,这个环节把体会人物 的内心活动作为重点来探究,不但使教学仅仅围绕中心目标展开,而且完成了“把书读薄”到“把书读厚”的经过,学生在切身体验的情况下,会情由心生,情动而辞发!课堂就不但是读书的过程,还是学生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升华认识,汲取文本精华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成吉思汗终于发现了鹰撞翻水杯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是用鹰的生命换来的。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成吉思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鹰是一只什么样的鹰?
学生可能各抒己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但又不要盲从学生的认识,特别是对成吉思汗的认识可能存在分歧:成吉思汗既有叱咤风云的一面,又有凶悍暴戾的一面,但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生活的年代和背景来全面认识伟人的形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面对错误,成吉思汗有什么想法?有哪些行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安排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发生,他“懊悔不已”,但是没有一味的“苦恼”,而是积极面对:不找借口,积极弥补过失,并善于从错误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教学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欣赏方面,而是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的精髓部分。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这门交际和交流的工具,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帮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面对世界的本领。]
四、课堂延伸,设置作业
从下面的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
1.学习《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
2.搜集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错误,采取的不同态度的材料,扩大阅读量,总结经验。
[设计意图:积极使用教材,并努力凭借教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课堂教学,并努力超越课堂的局限,使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
五、快乐作业 (出示课件)学习《成吉思汗》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1、阅读教学中学习方式的选择。 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教师绝不先将自己的结论交给学生,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在执教《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
2、阅读教学中人文因素的渗透。 语文教学意在实践“语文学科承担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即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这一思想。学生语文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应该只是考分的高低,而是能否把汲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一生成长的甘泉,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有思想深度的、脱离低级气味的有品位的人。在《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为了让语文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关怀,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欣赏方面,而是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的精髓部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联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在发怒的时候做出令自己懊悔的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重难点】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语文要素
板块一
交流平台,总结抒情方法
1、梳理总结,了解方法。
(1)导入: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想一想:这几篇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2)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
(3)听了大家的交流,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还有哪些发现。
预设一:我发现同是写事物的文章,但抒发的情感可以不一样。《白鹭》这篇课文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珍珠鸟》写出了人与鸟之间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预设二:这几篇课文都是借助事物抒发情感,但每篇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鹭》主要在描写不同的情境画面中表达喜爱和赞美;《落花生》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对比,突出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讲了童年与桂花相关的几件事,在叙事中寄托思乡的情感;《珍珠鸟》通过人与鸟相处时的细节描写,抒发感受。
(4)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的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白鹭
外形美、神韵美
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落花生》
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
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
《桂花雨》
桂花
香气四溢,香甜生活
思念故乡和亲人,怀念童年
《珍珠鸟》
珍珠鸟
从怕人到信赖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看图想象,借物抒情。
(1)过渡:是的,只要留心观察,深入思考,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都能寄托人的情感。下面这些事物能让你产生怎样的感受?
出示课件:
落叶纷飞
百花盛开
饺子
(2)学生交流预设:落叶让我产生奉献一生、叶落归根、自由快乐等感受;百花盛开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顽强、大自然生机勃勃等;饺子让我产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母爱的温暖、学习包饺子也不容易等感受。
(3)小结: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作者们,运用我们的语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达我们的情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教材简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
【设计理念】
本块“回顾?拓展二”,重积累,重阅读,重拓展。因此,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适当地拓展阅读视野,以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本组感兴趣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尽可能的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的目的。教学“日积月累”时,则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名人名言、诗句外,再引导学生互相推荐其他名人名言等,让学生在名言中受到思想的陶冶,体会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从而更好地学习。在“课外书屋”教学中,则要做好推荐工作,让高尔基的《童年》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乐,也有苦难,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适时地引导学生做些读书笔记,有助于语言的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交流感受:
⑴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⑵学生阅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⑷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⑸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交流读书方法:
⑴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⑵全班交流。
⑶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三、课外书屋
1、引入:
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
【补充资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默写生字词。
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出示课件1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
2.哪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3.谁能只用短短期20个字,把它复述下来呢?(卢纶可以)
二、品读古诗
1.板书课题、作者,指名读,齐读。
2.小组内先处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注意指导“塞”、“曲”、“棱”的读音)
3.小组展示(达到目标:通顺无错误)
4.划节奏读----小组再试读----再次展示(达到目标:有清晰度、表现力。适当的停顿)停顿是表达语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5.关键词语重读----加着重号-----再次重读展示(能说明重读它的理由,渲染环境,读出意境)
6.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配乐朗读)
7.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试背《塞下曲》
三、全诗整合。
1、诗中的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师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广作为我国历的一代名将,赞颂他的可不止卢纶一个,其中唐代的王昌龄也写了一首诗———《出塞》。
五、作业
办一期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手抄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话,从中体会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引导学生想象仙女们的话,从中感悟仙女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小结:(出示课件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
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皮亚杰认为,创造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学生获得的每个真理都是由学生重新发明或至少是重新建构的。为此,我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
课堂伊始,借助课件和老师的诗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到出航船破的场景,从而感受慌乱,体验逃生。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第一次寻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的契合点。
↓
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围绕主问题: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找到文中重点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反复品读中,结合课件直观演示,领悟人物美。
↓
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
最后,凄美的《铁达尼号》音乐响起,教师完善板书,课堂结束,学生胸中的情绪仍在涌动......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我追求的就是这种理想的境界。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遇难一刻的惊险;
2、通过研读人物言行重要语句的方法领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读、感悟的能力。
(反思:在合作学习中缺少自学策略的提示、规范,以致学习效果欠佳,甚至失误。)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难点
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1、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媒体展示惊险现场,帮助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倾心感受
1、(课件:船行出海,优美音乐)师诗情口述:
出海--阳光下的海面,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浪跌宕起伏,烟波浩淼,同远处的蓝天白云连在一起。啊,风的轻弓拉响了波浪的琴弦,海浪在尽情地欢歌,那美妙的音响,飞进了我的心房......
大海涨潮啦,海浪此起彼伏,无数银白色的浪头从远处滚来......(课件:海浪声)(课件:!)
天啦,大船撞上了什么吗?船进水啦!(课件:水声大)
快逃!救生艇!(抛出三个呼啦圈)
能踩到的、圈边的就可逃生!时间不多了,30秒钟!......
(课件:嘀嗒声、急促、有力、紧张)
2、生情境体验。
3、生归位
师:刚才这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场景?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反思:最初,教师设计意图重在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近的氛围,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但后来又改了,觉得为了营造情境,教师做了太多的工作。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太多,不适合于本堂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所以,一下子全部省略了教师激情的导入语、过渡语,完全让学生在平静的心态中进入课文,通过反复读文,借助文本的力量引导学生自己进入特殊情境。
第一次授课,我在该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1、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竞相汇报: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感受惊险:找有关语句--汇报朗读--听众互评--想象说话:我看到了这幅惊险镜头
高年级的小语教学,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尽管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从《铁达尼号》上剪辑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影片,但还是决定让画面不直接播放出来,惊慌逃窜的场面我只提供了声响,将画面隐藏了下来,目的是透过声响让学生去感受--不离开从课文描述文字中去感受。我想:这是用心灵的感受,不是仅凭借视觉的感受。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但视觉刺激太多,将使我们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语文文字的魅力将更加打动人的心灵。我是一个爱读小说不爱看电视的人,所以,在独断地认为:能通过想象体验的场面决不直接用画面刺激,这是扼杀孩子想象的行为,也剥夺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时空。在让学生用心灵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出直观画面,我想效果会更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时,意外的遇难可能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一艘诺曼底号的大轮船真的遇难了。板书课题。
2、学生开书,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全新感受
1、课文中有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和你刚才看到的、想到的相类似?用--线划出来,试着读一读。
2、朗读汇报,感受惊险。
品味: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课件配上慌乱场景的音,再次指导朗读,帮助突破难点。
(反思:设计改为:续说训练。教师提供引子:让我们将镜头对准这群慌乱的人群吧。瞧:那位在奔跑的男人(女人、小孩)......然后教师小结: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你能预测一下将会发生怎样的场景吗?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平时教学,我喜欢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充分让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即让写挤进课堂,将练笔的随机性加强,也将练笔的频率加强,不局限于每日的日记练笔。)
四、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
1、师:书读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学上台板书。
2、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用~~线划记→指名用词语板书船长的特点。
3、朗读汇报,反复品读,领悟人物形象。
根据学生板书,随机汇报。
(1)果断(舍己为人)(关心妇女)......
对全船人员下达命令:乘客先走,船员断后;乘客中的妇女先走,其他乘客随后;决定救出60个人,忘记了他自己。
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着、镇定、精明、指挥有方。
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味语句的简洁。
(3)威严、有人情味(关心孩子)
船长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终没有离开船长的岗位,沉船之前,还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见习水手克莱芒。
对比反复品读、评读。
(反思:本环节随机性很强,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课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实了关注学生。比如:学法默读的肯定;纠正学生的误导:哈尔威船长的死是应该的......这儿不再详谈)
五、探究质疑,深化认识,实话实说,升华情感
1、船长用枪威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他这样做对吗?
学生竞相辩论。
课件播放影片片断:人群一片混乱;持枪喝令;威严指挥......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师:还记得,几年前与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略谈情节),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可播放课件有关画面)。
今天,诺曼底号遇难了,船长哈威尔先生在指挥着众人脱险后,自己随船牺牲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3、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六、总结课堂,完善板书
哈
尔
威
船
长
舍己为人威严
大义凛然果断
忠于职守......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让我们将无穷的敬意化为美妙的旋律,献给他!
(《铁达尼号》音乐响起)
(反思: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为有了阅读,才可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透过阅读,进而来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对于类似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种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学精品,我想,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所以,我确定了研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哈尔威船长这个形象,我猜想,编者的意图也不过如此。我们都知道,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容易产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热血男儿,而现在的和平年代同样有生与死的考验,同样可以产生光照日月的英雄。但是,说容易,做却真的很难。试想,当我们面临生死抉择时,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像哈尔威船长一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他人脱险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呢?我不敢肯定自己能,所以,我也没理由通过四十分钟的这一堂语文课,就硬逼着孩子们全部将思想化为行动。我定位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渗透点和德育渗透点是:感受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本来,拓展环节,我还想把学生的视角引到和平年代的抢险救灾(如非典时期的白衣战士;衡阳11*3事件中在烈火中永生的消防战士,等)还有勇斗邪恶等。让孩子们在感受英雄群像的同时,震撼心灵,引起自己的思想二因子:高尚与渺小在震撼后进行对话......但时间没来得及。我不知道我定位的目标对不对。
曾记得张艳春老师推荐给我一句话: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作为语文教师,我感受更深。目前灵气不足的我是因为缺乏一种底气,底气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还须大力增加底蕴,用什么来充实?只有靠平时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了。庆幸的是,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白鹤小学,我不会让自己倦怠。)
(反思:下面是有效作业设计的尝试。)
七、课件出示作业
1、爱读书的你,提前阅读第22课《丰碑》吧,课文将让你的心怀再次涌动无穷的敬意......
2、爱说故事的你,回家后把《诺曼底遇难记》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吧......
3、爱写作的你,此时的心儿一定很不平静吧,拿笔写下你想说的吧......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28
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教案07-1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8-02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鲸》07-26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0-15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3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30
五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04-04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上册教案模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