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时间:2024-03-07 14:30:57 教案 投诉 投稿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白垩纪、意犹未尽、刀耕火种”等词语的音、形、意。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关于雨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查找关于雨林的资料,回顾说明方法,以便上课时使用。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跟着我的叙述想象:有一天,当我们走出家门时,发现小区里贴满了洪水即将到来的告示,上街要像威尼斯人一样划着小船出行,因为街道水深四尺,售卖皮肤的商店比比皆是,据说皮肤癌的发病人数达5亿,盛夏时节,最后一片绿叶从枝头翩然而下,留在我们眼中的将是一片昏黄……这是不是危言耸听?(生答)不一定。为什么这样说?由于狂妄无知、贪得无厌,人类在聚集财富的同时,也正以同样的速度破坏着生态平衡,生态失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生态中,热带雨林是重要的一部分,被称为“地球之肺”,如果雨林毁灭了,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英国作家齐莫尔曼等人撰写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篇课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知识和思考。

  三、初读课文

  1.快速阅读全文,积累字词.

  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并掌握加线词的含义:

  濒临(bīn)栖息(qī)灰烬(jìn)摄取(shè)海藻(zǎo)

  白垩纪(è)意犹未尽(yóu)刀耕火种(gēng)

  2.读后思考:本文的文体属于哪一类?(生答)说明文。带领学生回忆七年级下册关于说明文的文体常识,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小黑板出示:①掌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②理清文章结构,掌握说明顺序③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④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完成①②③

  四、梳理结构

  第二次阅读课文,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生讨论后板书:雨林正在急剧减少→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引导学生说一说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五、拓展延伸

  1.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何感想?

  2.你还知道那些环境保护的组织?

  六、小结

  文中科学的说明,使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七、作业

  当草原变成沙漠,当森林没有鸟鸣,当河流不再流淌……我们将怎样生活?展开想象,以《悲惨世界》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写在摘记本上。

  八、板书设计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逻雨林正在急剧减少

  缉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

  顺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

  序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第2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而作者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二、讨论探究

  1.探讨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

  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分组思考归纳.后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2.探讨本文中说明语言的运用。学生讨论句中加点词的说明效果

  ①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界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

  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50万种不同物种的生物……

  ③在雨林区……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

  ④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3.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三、拓展延伸

  1.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2.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四、课堂练习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

  师生交流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五、本课总结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时作业本》习题一、二、四

  七、板书设计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说明方法

  (一)引资料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二)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

  (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四)作诠释举例子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是动植物生长的乐园。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上千种走兽飞禽自由地在花丛间穿梭、攀援、飞舞。这就是热带雨林。

  (解说:为了让学生对“雨林”有更直观清晰的感受,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或影像资料,并用较为精练生动的语言对图片进行简要的概括。)

  请同学们观赏一些雨林的图片,解说词如下: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静静的河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可见;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的迷宫。

  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丫上,就像披上了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毛色艳丽的鹦鹉、巨嘴鸟和天堂鸟把高大的树冠层装饰得像无价的珠宝,它们悦耳的叫声是雨林中最熟悉的乐章。

  雨林中到处可见黑猩猩、长臂猿、懒猴、狮子等珍奇动物,被枝叶厚厚覆盖的地面是它们生活的天堂,难怪有人把雨林称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神秘,最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在欣赏热带雨林的美丽景色时,同学们是否知道,由于诸多人为的原因,雨林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雨林一旦被毁,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这篇说明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的知识和思考。

  (二)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

  (本文有一些专业词汇,学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理解障碍,如“刀耕火种”、“疟疾”等,在学生质疑后,应作必要的讲解。)

  2.学生自读课文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目前雨林的现状是怎样的?②雨林的消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3.学生自读完成之后,通过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明确:

  ①目前,雨林正在遭受人类的滥砍滥伐,它已成为破坏最严重的生态区。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

  ②雨林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大家园。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物种;意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将遭受严重的破坏,它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雨林的消失还将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

  (解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可以让学生放开来说,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因而在用树形图表示灾难时,大树的“枝叶”可根据需要增减)

  板书设计

  (三)自主阅读,具体品析

  1.研读文章2—5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雨林的减少,会导致动物无法生存,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这种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叫什么?

  明确:文中第2段列举了大猩猩的例子,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②物种的丧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明确:有四分之一的药物源于热带雨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来自网!

  林的动植物,至少有两千五百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人类的日用品及工业原料的珍贵资源也有很多是来源于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如果听任热带雨林消失,将意味着人类会失去很多东西。另外,雨林深处大量未被发现的信息和资源,也会随之而流失。

  ③人类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

  明确:文章第4段告诉我们: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土地扩张,在雨林区新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④讨论:人类这种种不合理的做法后面隐藏着的深层原因。(解说:此题的设计是对课文的一种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出新的认识,对他们的见解,不奢望有“专家式”的分析,老师可参加讨论并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明确:人类伐木销售、新建农牧场,是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这跟人类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改造自然并不意味着掠夺、捕杀动植物;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人类的自然资源逐步达到极限,“僧多粥少”迫使人们加快对自然界的掠夺,甚至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缺乏协调统一的行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研读文章的6—10段,讨论:“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之中,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分析的甜头。老师在引导时要牢牢抓住下面三个问题:①什么是光合作用?热带雨林对促进光合作用起什么作用?②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给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③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怎样的双重后果?)

  明确:①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氧来源于光合作用,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生存。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用较通俗的语言介绍或解说事物和事理的性质特点的方法,叫作诠释。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过量的二氧化碳只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③砍伐林木就会减少雨林的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另外,放火毁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就是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的双重后果。

  ④补充资料:在最近一个世纪,全球温度上升了0.3~0.6℃。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于森林破坏而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燃烧的树丛。而在1987年仅砍伐亚马逊雨林一项行为就要对全球变暖负9%的责任。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被严重摧毁前仅能应付气温1~2度的上升。我们需要减少50%~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才能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现有水平。

  3.浅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解说: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主要方面详写,要写深写透;次要方面略写,可点到为止,本文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写作原则,因而对雨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未作深入的剖析,老师可搜集一些资料作必要的补充。)

  明确: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放牧牛群而进行的森林砍伐。森林里,茂密的植被和地上的枯枝落叶吸收了降雨并防止了洪水。当林木被砍伐后,牲畜踩在土地上并将其压实,它们还吃掉树的籽苗并从大树上剥下树皮,这样土地失去了保护层而完全地暴露出来,土壤在太阳的炙烤下板结,在雨水的冲刷下流走。当异常气候导致暴雨来临时,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庄将是一种必然,它和水土流失一样,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另一种警示,它同样是滥伐森林带来的恶果。

  (四)结束语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她在痛苦地呻吟,在无声地哭泣,同时也在对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报复。如果人类还继续对雨林大肆摧残,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也许到本世纪中叶,地球真的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同学们,你们愿意看到这样的恶果吗?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应该实实在在地为地球母亲做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1.探究性学习:查找资料,研究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2.抄写并解释词语:

  濒临 连锁反应 摄取休戚 相关 融解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3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调查生活中以木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请看: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默读课文。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读准字词: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 白垩纪

  (四)梳理信息。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参考如下:

  第一(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画出树形图。注意启发学生认识:。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参考如下:

  雨林毁灭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大气 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学生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3.快速阅读《湿地:地球之“肾”》一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说湿地是地球之“肾”,说明了湿地对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请你找出显示这一作用的句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湿地是“天然物种库”?

  (3)对待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参考如下:(1)它能够净化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2)湿地还是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3)对大自然不能一味地征服和改造,而是要和谐相处,给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4)“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六)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小片亚热带雨林,请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作业。

  1.西双版纳正被开发其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你对那儿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是否有些担心呢?你有什么聪明的想法和好的建议吗?请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二)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学以致用:拟结构提纲。

  看单元写作知识短文第二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模仿课文或附文的组材方法,根据参考资料或自己掌握的资料,给作文《绿化好处多》拟结构提纲。

  学生看材料,构思,拟提纲。

  选例,讨论。

  (四)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去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二、授新课

  1、播放投影,谈谈我对雨林知多少?

  (世界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物种将濒临灭绝,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顷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联合环境规划署文件指出,全世界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森林耕地面积锐减,淡水匮乏,生态系统大量破坏,导致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

  (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系统,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调节器。可是今天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被毁灭,雨林的毁灭就是世界性的灾难。)

  2、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抽学生板演。(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投影:课题)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猩猩类

  昆虫

  植物药源

  雨林毁灭

  破坏大气:冰川融解

  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

  一轮雨林毁灭

  洪水泛滥

  3、再读课文,看投影,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

  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

  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经济。

  启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系,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

  4、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

  (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不可滥砍滥伐,不可过度放牧,一时的快意带来的将是难以吞咽的哭果)

  5、根据说明文的特点三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讨论回答)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6、读附文(投影:长江三峡的画面及音乐)

  说说如何改善长江三峡流域的生态环境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湖,以工代赈,移民见镇,家固干堤,疏浚河道。

  7、结合课文和你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拟一条公益广告并把它做成海报。

  配有相关课件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5

  教学目标:

  1、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的意识;

  2、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媒体:vcd影片,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vcd影片:1998年特大洪灾。学生感觉场面。

  提问:造成洪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生态破坏严重。

  在生态中,雨林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雨林毁灭了,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导入课文阅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课文知识块)

  要求:

  1、掌握下列词语:雨林;濒临。

  2、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林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②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雨林?雨林以什么样的速度减少?雨林的.毁灭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损失?

  ③谈谈你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以上用灯片放映或用小黑板显示。

  学生用5分钟读完课文,思考问题。5分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之中讨论。

  (要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根据讨论明确答案。

  本块注重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思想认识(感受)。

  课外题:课后练习一。

  三、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知识块)

  知识显示:

  1、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

  3、逻辑顺序: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事物的事理。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课文理解:

  1、结构思路:(体现逻辑顺序)

  雨林正在急剧减少→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2、分析课后练习二。(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课后作业:查阅资料写笔记: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6

  内容预览: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分析雨林毁灭造成的巨大灾难

  2、掌握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三﹑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圈点批划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课件:展示热带雨林的风光

  2、 导语: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雨林不仅美丽神秘,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而动物则是非常珍贵稀有的。那如果它消失了,毁灭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

  1、自学指导: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雨林的毁灭会造成的怎样的巨大灾难?

  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8分钟后,老师提问。

  2、学生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划下来。

  3、老师提问,形成板书

  师小结: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四)细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

  1、自学指导: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方法为: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 (时间:7分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直线划下来,并在书上标上作用。(回答的格式:我认为第 段中的 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时间:7分钟

  2 、学生默读课文,划说明方法,并标上作用,先写完的同学可以先给老师看,或者同桌互相检查。

  例如: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38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人触目惊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形象、直观的特点。

  3、 师小结: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等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楚,透彻,明白。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准确﹑形象的特点。

  (五)品读课文,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自学指导: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的特点,体会语言要明确这些词语表示猜测、估计、还是表示范围、程度等,这些词语删去后句子的表达有什么不同,要把这些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分析。(时间:6分钟)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 然而昆虫共有1000万种乃至一亿种,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

  (2) 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 45亿年前的二叠纪。

  2 、学生进行品析

  3、 教师提问

  (六)总结提高

  教师提问:学习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思考后,同桌互相讨论。

  教师总结 :地球是我家,人人要爱她,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五、布置作业

  小调查: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改正这些行为出谋划策,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写下来。

  ......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相关文章: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08-26

环保应当全球化——读《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有感06-0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9-18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8-17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1-18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3-15

灾难的作文12-0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10-07

雨林探险作文02-05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白垩纪、意犹未尽、刀耕火种”等词语的音、形、意。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关于雨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查找关于雨林的资料,回顾说明方法,以便上课时使用。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跟着我的叙述想象:有一天,当我们走出家门时,发现小区里贴满了洪水即将到来的告示,上街要像威尼斯人一样划着小船出行,因为街道水深四尺,售卖皮肤的商店比比皆是,据说皮肤癌的发病人数达5亿,盛夏时节,最后一片绿叶从枝头翩然而下,留在我们眼中的将是一片昏黄……这是不是危言耸听?(生答)不一定。为什么这样说?由于狂妄无知、贪得无厌,人类在聚集财富的同时,也正以同样的速度破坏着生态平衡,生态失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生态中,热带雨林是重要的一部分,被称为“地球之肺”,如果雨林毁灭了,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英国作家齐莫尔曼等人撰写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篇课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知识和思考。

  三、初读课文

  1.快速阅读全文,积累字词.

  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并掌握加线词的含义:

  濒临(bīn)栖息(qī)灰烬(jìn)摄取(shè)海藻(zǎo)

  白垩纪(è)意犹未尽(yóu)刀耕火种(gēng)

  2.读后思考:本文的文体属于哪一类?(生答)说明文。带领学生回忆七年级下册关于说明文的文体常识,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小黑板出示:①掌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②理清文章结构,掌握说明顺序③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④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完成①②③

  四、梳理结构

  第二次阅读课文,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生讨论后板书:雨林正在急剧减少→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引导学生说一说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五、拓展延伸

  1.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何感想?

  2.你还知道那些环境保护的组织?

  六、小结

  文中科学的说明,使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七、作业

  当草原变成沙漠,当森林没有鸟鸣,当河流不再流淌……我们将怎样生活?展开想象,以《悲惨世界》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写在摘记本上。

  八、板书设计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逻雨林正在急剧减少

  缉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

  顺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

  序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第2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而作者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二、讨论探究

  1.探讨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

  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分组思考归纳.后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2.探讨本文中说明语言的运用。学生讨论句中加点词的说明效果

  ①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界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

  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50万种不同物种的生物……

  ③在雨林区……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

  ④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3.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三、拓展延伸

  1.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2.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四、课堂练习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

  师生交流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五、本课总结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时作业本》习题一、二、四

  七、板书设计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说明方法

  (一)引资料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二)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

  (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四)作诠释举例子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是动植物生长的乐园。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上千种走兽飞禽自由地在花丛间穿梭、攀援、飞舞。这就是热带雨林。

  (解说:为了让学生对“雨林”有更直观清晰的感受,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或影像资料,并用较为精练生动的语言对图片进行简要的概括。)

  请同学们观赏一些雨林的图片,解说词如下: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静静的河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可见;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的迷宫。

  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丫上,就像披上了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毛色艳丽的鹦鹉、巨嘴鸟和天堂鸟把高大的树冠层装饰得像无价的珠宝,它们悦耳的叫声是雨林中最熟悉的乐章。

  雨林中到处可见黑猩猩、长臂猿、懒猴、狮子等珍奇动物,被枝叶厚厚覆盖的地面是它们生活的天堂,难怪有人把雨林称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神秘,最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在欣赏热带雨林的美丽景色时,同学们是否知道,由于诸多人为的原因,雨林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雨林一旦被毁,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这篇说明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的知识和思考。

  (二)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

  (本文有一些专业词汇,学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理解障碍,如“刀耕火种”、“疟疾”等,在学生质疑后,应作必要的讲解。)

  2.学生自读课文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目前雨林的现状是怎样的?②雨林的消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3.学生自读完成之后,通过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明确:

  ①目前,雨林正在遭受人类的滥砍滥伐,它已成为破坏最严重的生态区。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

  ②雨林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大家园。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物种;意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将遭受严重的破坏,它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雨林的消失还将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

  (解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可以让学生放开来说,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因而在用树形图表示灾难时,大树的“枝叶”可根据需要增减)

  板书设计

  (三)自主阅读,具体品析

  1.研读文章2—5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雨林的减少,会导致动物无法生存,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这种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叫什么?

  明确:文中第2段列举了大猩猩的例子,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②物种的丧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明确:有四分之一的药物源于热带雨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来自网!

  林的动植物,至少有两千五百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人类的日用品及工业原料的珍贵资源也有很多是来源于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如果听任热带雨林消失,将意味着人类会失去很多东西。另外,雨林深处大量未被发现的信息和资源,也会随之而流失。

  ③人类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

  明确:文章第4段告诉我们: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土地扩张,在雨林区新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④讨论:人类这种种不合理的做法后面隐藏着的深层原因。(解说:此题的设计是对课文的一种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出新的认识,对他们的见解,不奢望有“专家式”的分析,老师可参加讨论并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明确:人类伐木销售、新建农牧场,是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这跟人类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改造自然并不意味着掠夺、捕杀动植物;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人类的自然资源逐步达到极限,“僧多粥少”迫使人们加快对自然界的掠夺,甚至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缺乏协调统一的行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研读文章的6—10段,讨论:“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之中,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分析的甜头。老师在引导时要牢牢抓住下面三个问题:①什么是光合作用?热带雨林对促进光合作用起什么作用?②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给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③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怎样的双重后果?)

  明确:①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氧来源于光合作用,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生存。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用较通俗的语言介绍或解说事物和事理的性质特点的方法,叫作诠释。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过量的二氧化碳只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③砍伐林木就会减少雨林的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另外,放火毁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就是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的双重后果。

  ④补充资料:在最近一个世纪,全球温度上升了0.3~0.6℃。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于森林破坏而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燃烧的树丛。而在1987年仅砍伐亚马逊雨林一项行为就要对全球变暖负9%的责任。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被严重摧毁前仅能应付气温1~2度的上升。我们需要减少50%~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才能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现有水平。

  3.浅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解说: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主要方面详写,要写深写透;次要方面略写,可点到为止,本文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写作原则,因而对雨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未作深入的剖析,老师可搜集一些资料作必要的补充。)

  明确: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放牧牛群而进行的森林砍伐。森林里,茂密的植被和地上的枯枝落叶吸收了降雨并防止了洪水。当林木被砍伐后,牲畜踩在土地上并将其压实,它们还吃掉树的籽苗并从大树上剥下树皮,这样土地失去了保护层而完全地暴露出来,土壤在太阳的炙烤下板结,在雨水的冲刷下流走。当异常气候导致暴雨来临时,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庄将是一种必然,它和水土流失一样,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另一种警示,它同样是滥伐森林带来的恶果。

  (四)结束语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她在痛苦地呻吟,在无声地哭泣,同时也在对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报复。如果人类还继续对雨林大肆摧残,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也许到本世纪中叶,地球真的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同学们,你们愿意看到这样的恶果吗?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应该实实在在地为地球母亲做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1.探究性学习:查找资料,研究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2.抄写并解释词语:

  濒临 连锁反应 摄取休戚 相关 融解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3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调查生活中以木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请看: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默读课文。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读准字词: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 白垩纪

  (四)梳理信息。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参考如下:

  第一(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画出树形图。注意启发学生认识:。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参考如下:

  雨林毁灭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大气 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学生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3.快速阅读《湿地:地球之“肾”》一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说湿地是地球之“肾”,说明了湿地对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请你找出显示这一作用的句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湿地是“天然物种库”?

  (3)对待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参考如下:(1)它能够净化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2)湿地还是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3)对大自然不能一味地征服和改造,而是要和谐相处,给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4)“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六)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小片亚热带雨林,请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作业。

  1.西双版纳正被开发其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你对那儿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是否有些担心呢?你有什么聪明的想法和好的建议吗?请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二)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学以致用:拟结构提纲。

  看单元写作知识短文第二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模仿课文或附文的组材方法,根据参考资料或自己掌握的资料,给作文《绿化好处多》拟结构提纲。

  学生看材料,构思,拟提纲。

  选例,讨论。

  (四)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去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二、授新课

  1、播放投影,谈谈我对雨林知多少?

  (世界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物种将濒临灭绝,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顷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联合环境规划署文件指出,全世界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森林耕地面积锐减,淡水匮乏,生态系统大量破坏,导致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

  (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系统,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调节器。可是今天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被毁灭,雨林的毁灭就是世界性的灾难。)

  2、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抽学生板演。(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投影:课题)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猩猩类

  昆虫

  植物药源

  雨林毁灭

  破坏大气:冰川融解

  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

  一轮雨林毁灭

  洪水泛滥

  3、再读课文,看投影,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

  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

  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经济。

  启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系,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

  4、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

  (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不可滥砍滥伐,不可过度放牧,一时的快意带来的将是难以吞咽的哭果)

  5、根据说明文的特点三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讨论回答)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6、读附文(投影:长江三峡的画面及音乐)

  说说如何改善长江三峡流域的生态环境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湖,以工代赈,移民见镇,家固干堤,疏浚河道。

  7、结合课文和你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拟一条公益广告并把它做成海报。

  配有相关课件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5

  教学目标:

  1、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的意识;

  2、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媒体:vcd影片,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vcd影片:1998年特大洪灾。学生感觉场面。

  提问:造成洪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生态破坏严重。

  在生态中,雨林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雨林毁灭了,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导入课文阅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课文知识块)

  要求:

  1、掌握下列词语:雨林;濒临。

  2、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林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②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雨林?雨林以什么样的速度减少?雨林的.毁灭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损失?

  ③谈谈你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以上用灯片放映或用小黑板显示。

  学生用5分钟读完课文,思考问题。5分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之中讨论。

  (要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根据讨论明确答案。

  本块注重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思想认识(感受)。

  课外题:课后练习一。

  三、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知识块)

  知识显示:

  1、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

  3、逻辑顺序: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事物的事理。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课文理解:

  1、结构思路:(体现逻辑顺序)

  雨林正在急剧减少→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2、分析课后练习二。(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课后作业:查阅资料写笔记: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6

  内容预览: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分析雨林毁灭造成的巨大灾难

  2、掌握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三﹑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圈点批划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课件:展示热带雨林的风光

  2、 导语: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雨林不仅美丽神秘,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而动物则是非常珍贵稀有的。那如果它消失了,毁灭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

  1、自学指导: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雨林的毁灭会造成的怎样的巨大灾难?

  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8分钟后,老师提问。

  2、学生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划下来。

  3、老师提问,形成板书

  师小结: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四)细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

  1、自学指导: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方法为: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 (时间:7分钟)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直线划下来,并在书上标上作用。(回答的格式:我认为第 段中的 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时间:7分钟

  2 、学生默读课文,划说明方法,并标上作用,先写完的同学可以先给老师看,或者同桌互相检查。

  例如: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38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人触目惊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形象、直观的特点。

  3、 师小结: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等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楚,透彻,明白。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准确﹑形象的特点。

  (五)品读课文,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自学指导: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的特点,体会语言要明确这些词语表示猜测、估计、还是表示范围、程度等,这些词语删去后句子的表达有什么不同,要把这些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分析。(时间:6分钟)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 然而昆虫共有1000万种乃至一亿种,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

  (2) 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 45亿年前的二叠纪。

  2 、学生进行品析

  3、 教师提问

  (六)总结提高

  教师提问:学习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思考后,同桌互相讨论。

  教师总结 :地球是我家,人人要爱她,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五、布置作业

  小调查: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改正这些行为出谋划策,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