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教案

时间:2024-05-14 11:24:48 教案 投诉 投稿

《金属》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属》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属》教案

《金属》教案1

  【要点精讲】

  1.金属的物理性质:相似性: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密度、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差异性:汞常温下呈液态,铜为紫红色,银的导电能力最强,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等。金属材料可分为黑色金属材料(铁、锰、铬及其合金)和有色金属材料(注:这只是金属的一种分类方法,不是指金属的颜色。)。

  2.合金:

  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混合物,其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等性能也更好。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含碳2%-4.3%,硬而脆。钢含碳0.03%-2%,硬而韧。古代的'青铜器(铜锡合金),黄铜(铜锌合金)制品、铝合金制品、18K金首饰等都是合金。

  3.炼铁原理:

  (1)炼铁原理的探究实验

  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粉末,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铁中的氧被一氧化碳夺去,铁被还原出来,一氧化碳是还原剂。化学上把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实验注意事项:

  a、加热前先通入CO;

  b、加热;

  ①实验步骤c、撤灯;

  d、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

  ②尾气处理:CO有毒,尾气必须处理(可烧掉或收集起来)。

  工业炼铁:原理同上。原料为铁矿石(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2等)焦炭、石灰石、空气。设备为高炉。

  (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先把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度。

《金属》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书写Na、Al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理解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会在化学反应现象的过程中推导物质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钠的切割、钠的燃烧等奇妙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精彩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

  【难点】

  通过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产物的比较分析,深化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吗?它们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学习过铁、铜等金属,具有的性质:固体、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能够以氧气、酸等反应……

  【教师总结】那么像是钠、铝等金属有没有不同于铁、铜等金属的性质呢?这节课一起来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钠与O2的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提供小刀、滤纸等实验用品。

  【学生实验】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与实验,能够总结出钠的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也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小;②可以用小刀切开说明柔软;③断面的颜色很快发生改变,说明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等金属活泼很多;……

  【教师提问】银白色的光泽变暗是为什么呢?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不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有白色物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多媒体展示】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并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教师讲解】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的物质不同。在加热的情况下,会与O2剧烈反应,生成过氧化钠(Na2O2)。

  【教师提问】能否书写钠与氧气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书写】

  2.铝与O2的反应

  【教师引导】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在做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时,在点燃镁条之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铝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观察有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这是因为打磨后的铝箔表面也很快形成氧化膜,因此与未打磨过的铝箔现象一致。

  【教师提问】我们观察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什么原因?阅读教材回答。

  【学生回答】铝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Al2O3),形成一层薄膜保护铝,构成薄膜的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因此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教师总结】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阻止了铝的燃烧,我们平时用的铝制品就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才得以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也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下面大家可以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3.金属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为什么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请同学们结合金属的原子结构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的电子容易失去,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解】常见的这些金属,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答案】D。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①课后习题;②课下认真阅读教材或其它关于铝的氧化膜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金属》教案3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利用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提问: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布置课后作业: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录像、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

  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阅读课文第2~3页。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学生

  阅读课文第4~5页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

《金属》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对金属性质的研究。

  2、探究金属具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认识到金属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属的用途。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可持续性以及废料回收能力等其他因素。

  教学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有光泽、易传热。

  教学准备:ppt、生锈铁钉、砂纸、铝丝、铁锤、塑料棒、竹筷、金属勺、热水、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首先请大家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并告诉我它们的共同特征叫什么。(我们可以称呼这个共同特征为什么?)。

  2、都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的另一种常见材料——金属。(板书)

  二、认识常见金属制品

  1、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学会了制造比石器锋利的铜刀等铜制工具。(多媒体)当今社会金属制品更是应用广泛,看看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是金属制成的?

  2、观察,汇报。

  3、生活中有许多金属制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家具、电器、餐具、厨具、工具、交通工具、建筑材料等。为什么在制作这些产品时选择金属呢?首先,金属具有高强度和耐用的特性。金属制品通常需要承担一定的重量或外力,因此使用金属可以确保产品的结构稳固,并能抵抗外界的冲击和变形。其次,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与导热性。例如,在电器领域,许多电线、插座和电器外壳都采用金属制作,因为金属可以有效地传导电流和承受高温。此外,金属还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通过锻造、铸造、剪切、焊接等加工工艺,金属可以被制成复杂的形状和结构,满足不同产品的设计需求。最后,金属还具备一定的防腐蚀性。一些金属(如不锈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潮湿或腐蚀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总之,金属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强度、导电性、可塑性和防腐蚀性等特点使得金属制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4、汇报。

  5、所以说每一种金属材料都有它独特的价值。那么金属到底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金属。看看金属有哪些性质?

  三、探究金属的性质

  1、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些实验,以进一步了解金属的一些性质。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砂纸和铁钉(出示)。请问,你们打算如何进行这些实验呢?

  2、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3、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生锈铁钉一端的表面,对比看一看擦过的部分和没擦过部分,还可以摸一摸磨过的一端,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从中你发现金属的性质有哪些?(示范)把你看到的现象用简洁的语言填在表格中。(多媒体出示表格)

  4、做完实验,组织汇报,总结金属性质:有光泽。(板书)

  5、老师带来了一些实验材料,包括塑料块、竹筷、金属勺子,还有一杯热水。为了观察它们在热水中的变化,我们将同时把这三个物品放入热水中,并过2分钟后摸一摸它们的上端,看看会有什么感觉。我们可以合理地猜测它们的热度可能不一样。做实验时,同学们需要保持安静,当老师加热水时要让道,并且不能触摸烧杯和热水以免烫伤。

  6、分发材料进行实验。然后组织汇报,总结金属性质:易传热。

  7、教师出示:铁锤、玻璃棒、木块等。提问:如果老师用锤子敲击他们会有什么现象呢?(玻璃会破碎、木块会破碎………)

  8、分发材料铁锤和铝丝,让学生进行实验,完成记录。

  9、组织汇报,总结出金属性质:延展性——在科学上物体(像铝条)在受到外界锤击等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或形成薄片而不破裂的这种性质叫做延展性。

  10、金属的性质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描述,除了刚才我们探究发现的有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外,还有哪些性质呢?请看大屏幕。

  11、组织交流。

  12、不同类型的金属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制作下面这些物品时,我会选择不同的金属。1、锅:为了制作锅,我会选择具有良好导热性和耐腐蚀性的金属,比如不锈钢或铸铁。不锈钢能够均匀分布热量,使食物更加均匀地受热,并且不易生锈。而铸铁则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使得烹饪更加方便和高效。2、易拉罐:易拉罐一般由铝制成。铝是一种轻质、强度高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的金属。它可以很容易地被压碎和回收利用,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3、项链:在制作项链时,常见的.金属选择包括黄金、白金和银。黄金因其耐氧化、不易变色和良好的延展性而非常适合制作首饰。白金具有类似于黄金的特性,但它通常更加耐用和昂贵。而银则是一种价格相对较低的金属,也是常用于制作各种类型首饰的选择之一。总而言之,选择适合不同用途的金属可以确保物品具有所需的特性和性能。

  13、汇报。

  14、锅具的材质选择非常重要,一般采用铁制作。铁质锅具价格便宜且坚硬,同时铁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易拉罐的制作材料多为铝,这是因为铝材料轻便且易于加工,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且价格也相对较低。金银常被用来制作饰品,原因在于它们具有良好的光泽度,不容易生锈(氧化),同时其昂贵的价格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5、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它的性质和价格是紧密联系的。性质决定应用。合理选择金属可以为我们带来方便。金属还有其他重要的性质,我们会在今后学习中了解到。

  五、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关于金属的哪些知识?

  2、总结:金属性质有光泽、传热好、有延展性等。

  板书设计:

  金属

  有光泽

  传热好

  有延展性

  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记录单

  班第组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

  (我们认为金属的性质有)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的表面,对比看一看擦过的和没擦过的有什么不同?

  (二)将塑料块、金属勺和竹筷放入热水中,经过2分钟后触摸它们的顶端时,你会有什么感受?

  (三)把铝丝平整地放在地面上,用锤敲打。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记录单

  班第组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

  (我们认为金属的性质有)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的表面,对比看一看擦过的和没擦过的有什么不同?

  (二)将塑料块、金属勺和竹筷放入热水中,经过2分钟后触摸它们的顶端时,你会有什么感受?

  (三)把铝丝平整地放在地面上,用锤敲打。你发现了什么?

《金属》教案5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金属》教案6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从容说课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由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结论。

  第二部分介绍合金,通过活动与探究比较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很有前途的金属钛及新型高科技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材料。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5.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没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内容见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合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板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

  (可投影打出探究内容和步骤)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5. 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思考: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1.常温下汞(即水银)为液态。

  2.砂纸打磨后的金属光泽与打磨前不一样,说明这些金属表面可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而使光泽发生了变化。

  [设问]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回答]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

  [教师补充]春节写对联时所用的“银粉”和涂暖气、水管等管道时常用的涂料——“银漆”,实际上就是铝粉,铝粉的银白色光泽可起到装饰作用。(金屑粉末多数呈黑色,如铁粉、银粉均为黑色)

  [反问]写对联或做装饰品时所用的“金粉”是不是真正的金粉?为什么?

  [回答]肯定不是!因为金子太昂贵了!

  [评价]大家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很好!

  [实验2和3的结论]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设问]大家想一想,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何要求?

  [回答]前者密度要小,后者密度要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设问]实验4说明金属有什么样的通性?该性质决定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回答]导热性。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追问]炊具加热时有没有被熔化?说明它们的熔点怎么样?

  [回答]没有,说明它们的熔点较高。

  [教师补充]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实验5的结论]金屑具有导电的通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介绍]一般来讲,导电性好的金属其导热性也好。

  思考: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答案:导电、导热、熔点高的性质。

  [学习情景]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设问]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回答]延展性!

  [教师]对!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过渡]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教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过渡]下面是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比较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银 铜 金 铝 锌 铁 铅

  (优)100 99 74 61 27 17 7.9(良)

  密度/g·cm-3

  金 铅 银 铜 铁 锌 铝

  (大)19.3 11.3 10.5 8.92 7.86 7.14 2.70(小)

  溶点/℃

  钨 铁 铜 金 银 铝 锡

  (高)3410 1535 1064 962 232(低)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铬 铁 银 铜 金 铝 铅

  (大)9 4~5 2.5~4 2.5~3 2~2.9 1.5(小)

  [教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到前面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宣布自己的不同答案]

  (注意:答案不唯一)

  [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一些]

  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容易券刃;而锤子用铅制,很

  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1)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2)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1)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2)不易生锈;(3)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

  镀金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思考: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并板书]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转折]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哪些金属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

  [投影]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

  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学生活动]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布置作业]习题1、2

  请大家在课外查阅有关合金的资料,并把你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随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

  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金属》教案7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共同特性,包括具有光泽、传热能力、导电性和延展性等,并建立对"金属"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金属具有的共同性质,建立初步的“金属”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师准备:为了进行分组实验,我准备了一些材料: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筷子、砂纸、粉笔、烧杯、热水、电池、小电珠、导线、铁锤、铁砧等。

  生准备:金属小物品3—5件。

  教学设想

  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猜测和实验,他们可以自己总结出对金属的认识,并初步建立起金属的概念。同时,他们还能了解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金属性质来应用于各种金属物品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经过学生们的展示,我将这些物品的名称都板书出来。除了同学们展示的物品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见到很多用金属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常常使用的钢笔、手机、电脑、汽车等等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现在我们来分类一下桌子上放着的这些物品,看看哪些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请同学们发表意见并将其补充到板书上。

  2、这些金属,它们可能有哪些性质呢?(学生进行猜测,师板书)

  3、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实验,研究金属性质

  1)、认识铜、铁、铝等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请同学们用眼观察一下这些物体或用砂纸打光它们,观察到什么?

  师生交流后,师小结:铜、铁、铝等金属因其表面光滑且有特殊的电子排列而呈现出光泽。与之相反,木棒、筷子等非金属物品由于其表面不够光滑,并且其原子结构不利于光的反射,所以没有光泽。

  2)、认识铜等金属都容易传热

  学生把适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物品放入盛有热水的的.烧杯中,用手拿着另一端,过一分钟后,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金属物品慢慢变热,而非金属物品未变热。说明金属都可以传热。

  3)、认识铜等金属都可以导电

  把不同物品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看小电珠是否能发光。

  小结:铁丝、铜线等接入电路中能使灯泡发光,而塑料棒等不能使灯泡发光,这说明金属是良好的导电材料。

  4)、认识铜等金属都有延展性

  把不同物品分别放在铁砧上用铁锤捶打,看它们各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可以被捶击后变形而不破裂。相反,木材和粉笔则比较脆弱,容易被打破。这表明金属在受到冲击时能够被捶扁并伸长。

  2、归纳金属共性,给出“金属”概念

  1)铁、铜、锡等金属都具有亮光的特点;它们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同时,它们也是良好的导电体;还可以通过敲击来改变形状,使其扁平或延长。

  2)这些金属材料都表现出独特的金属光泽,并且具备传热、导电和延展性。

  3)金属:人们把具有铜、铁、铝的共同特点的物体归为一类,叫做金属。

  3、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对金属各种性质的利用。

  人们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你能结合日常生活列举一些实例?

  三、巩固应用。

  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四、课后延伸

  请你在课后收集一些你认为是金属的物品,并进行测试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金属的特性。

  板书:

  4、金属

  金铜都有金属光泽

  铁都可以传热

  属铝都可以导电

  都可以延展

《金属》教案8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三庄中学

  夏小荣

  研讨课

  【活动与探究】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A组: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 Fe+2HCl==FeCl2+ H2↑

  B组: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交流】

  (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设计探究方案

  2、预测实验现象

  3、作出合理判断

《金属》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

  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内容统一起来。为以后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 卤族铺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它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

  教学建议

  高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编写,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1.碱金属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两个表格为主要依据,结合前面学过的钠的有关性质,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掌握这部分知识。建议从相同点和递变性两方面指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以让学生结合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去思考,利用规律大胆推测,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此处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处的实验尤为重要。要做好钾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钾和水反应的实验。可以事先复习钠的有关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通过讲解或者阅读,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较Li、Na、K、Rb、Cs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碱金属的金属性都很强,是强还原剂,而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结论。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

  3.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结合它们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此外还应涉及药品的保存,例如: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里,锂保存在石蜡中。

  4.焰色反应的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美丽的烟火、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离子的焰色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强调焰色反应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特别指出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并解释原因。讲解焰色反应的应用时应明确它可以用来检验金属或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

  难点:

  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引入]学生上黑板写出碱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什么?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掉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表 2—l],碱金属的主要物理物质并加以总结。①色状: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光泽)②柔软、密度小,熔点低 ③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

  [提问]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什么?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容易。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36页[表2—1]与[表2-2],总结出碱金属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软,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点:由高到低,Na略低于水的沸点,K稍高于人的体温,Cs低于人的体温,除汞外,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

  [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①在变化规律中有个别反常现象,如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②从密度的大小得到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锂保存在石蜡中,而钠钾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解]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则化学性质应与金属钠相似。对比Na与O2、 S、Cl2的反应及碱金属其他金属的反应,加上阅读课文,发现Li与O2反应只生成氧化物,Na与O2反应会生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K与O2反应除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外,还能生成超氧化物。这说明Li 、Na 、K的活泼性,应该是Li

  [演示实验]课本第37页实验[2—9]与[2—10],教师可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的现象与程度。

  [讲解]通过观察现象可知,钾与O2反应能产生超氧化钾,且比钠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钾与水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更剧烈。

《金属》教案10

  教材分析:

  [展示]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

  [师]二氧化硅晶体,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每个Si结合4个O,每个O结合2个Si,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正是这种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思考:

  二氧化硅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板书]

  ①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②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

  ③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SiO2的化学性质,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我们通过其性质,来看SiO2的性质。

  [师]我们可以用玻璃瓶来装试剂:酸、碱、盐,这可以看出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够跟一般的酸发生反应,除HF外。

  [板书]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SiO2+4HF=SiF4↑+2H2O

  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师]因为HF酸可以和SiO2反应,所以HF的保存就不能使用玻璃瓶,而用塑料或橡胶瓶,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在玻璃上雕刻花纹,量器上雕刻刻度等。

  [展示]装有NaOH的试剂瓶

  [思考]一般的试剂瓶都使用玻璃瓶塞,而这个试剂瓶使用的是橡胶塞,为什么?

  [思考、讨论]

  [总结]我们开始将CO2和SiO2比较,CO2是酸性氧化物,SiO2也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其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即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板书]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师]正是因为其能与NaOH发生反应,所以其瓶塞使用的'是橡胶塞。

  [过渡]CO2溶于水生成H2CO3,SiO2我们知道它是不能溶于水的,它有没有对应的酸呢?如何制取呢?

  [思考]碳酸的制取,使用的是强酸制弱酸的方法,那么硅酸是不是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呢?

  [探究实验4-1]试管中取3l Na2SiO3溶液,滴入2滴酚酞,逐滴加入稀HCl,边加边振荡,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总结、归纳、板书]2、硅酸

  实验过程:

  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

  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师]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的到多空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硅胶多空,吸附水的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也可以作催化剂的载体。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溶解性:CO2H2CO3

  C.熔点:SiO2 > CO2(干冰) D.硬度: SiO2

  2、要除去SiO2中的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

  A、纯碱溶液 B、盐酸

  C、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硅的存在、用途、性质和硅酸的制取、用途。需要重点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取。

  板书设计: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二氧化硅 SiO2

  ①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②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

  ③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SiO2+4HF=SiF4↑+2H2O

  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2、硅酸

  实验过程:

  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

  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和硅酸的制取用途。

  对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学生活动]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创设情境]在农田的施肥中,如何才能使 ,+更大程度的吸收呢?联系胶体的性质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阅读P77 ,科学视野。

  [师]硅酸盐岩石长期在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侵蚀下,风化为黏土,并且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带负电,与 ,+等营养离子相结合,使土壤具有保肥作用。

  土壤、岩石中都含有大量硅酸盐,硅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其结构复杂,大多数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展示]Na2SiO3溶液

  [师]SiO2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iO3就一种最简单的硅酸盐,其能够溶于水,水溶液俗称为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主要原料。

  [实验4-2]取两个滤纸片,分别浸在水和水玻璃中,取出,放在酒精灯外焰上。

  [学生活动]观察、填表。

  放入蒸馏水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现象

  结论

  [师]浸泡在Na2SiO3饱和溶液的滤纸不能燃烧,所以其可以作木材的防火剂。

  [师]看图4-8 应用广泛的硅酸盐产品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8-79内容,填写下表

  [板书]

  原料生产设备主要成分

  水泥

  玻璃

  陶瓷

  [师]以上我们介绍的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现在非金属材料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介绍SiC、硅钢、硅橡胶、新型陶瓷等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9,单质硅,完成下列问题。

  [板书] (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两种。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

  (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_______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师]指导学生完成,并介绍相关内容

  [课堂练习]

  1、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

  A.石英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铁制坩埚 D.陶瓷坩埚

  2、生产水泥、普通玻璃都要用到的主要原料是( )

  A.黏土 B.石灰石

  C.纯碱 D.石英

  3、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石英砂:制玻璃、制单晶硅 B.硅胶: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载体

  C.碳化硅:砂纸、砂轮 D.硅酸:粘合剂、耐火材料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硅酸盐和单质硅的相关知识。需要重点掌握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的原料,生产过程和主要成分,以及硅做半导体的特性的用途。

  板书设计:

  3、硅酸盐

  原料生产设备主要成分

  水泥

  玻璃

  陶瓷

  4、硅单质

  (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两种。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

  (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_______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教学反思:

《金属》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 (2)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

  (3)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4)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5)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6)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增强报效祖国的神圣责任感。

  二、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

  (1)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的前4种元素是什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第38页图3-1,O、Si、Al、Fe、Ca。)

  (2)金属单质的一般物理性质包含: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讨论等形式列举初中化学所学的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并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

  (2)分析课本第32页图3-2,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实验现象讨论: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老师归纳: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反应,下面我们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板书]

  一、金属与O2的反应

  1.钠与O2反应

  [学生实验1]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钠切开前的表面,与切开后进行比较)。通过观察,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学生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柔软(硬度小)。

  [学生实验2]钠放在玻璃燃烧匙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与加热前有何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写出学生实验

  1、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学生归纳]

  实验1:4Na+O2常温2Na2O(白色)实验2:2Na+O2Δ2Na2O2(浅黄色)[现象]在实验2中,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老师归纳]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实验]吹气生火(细节略)。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原来,就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实验探究]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NaOH和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引导学生对Na2O2中元素的价态分析;它和H2O、CO2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的分析(H2O2对比)。][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加入Na2O2粉末,搅拌。(引导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分析。)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实验说明了Na2O2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和具有漂白性。实际上,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思考:(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板书]2.铝与O2反应

  [提问]铝与氧气能否反应?家庭常用的一些炊具(如铝锅)是铝制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有何现象?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后归纳: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烧)。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打磨后的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4Al+3O2Δ2Al2O3(致密)[补充实验]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可观察到铝的燃烧。

  [练习1]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练习2]完成下列方程式(答案如下):2Mg+O22MgO 3Fe+2O2点燃Fe3O4 2Cu+O2Δ2CuO 小结: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何规律?

  四、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第2、3题;第45页第6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Na、Al与O2的特殊性及应用;教学难点为Na2O2与H2O、CO2反应的本质;难点突破的方法可以从Na2O2中元素的价态分析,Na2O2与H2O、CO2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H2O对比),将是化解难点的妙方。

  六、本课例特色

  本课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两个探究实验:一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吹气生火”),一是铝粉在酒精灯外焰燃烧的实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化学性质,而且能够与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形成冲突矛盾,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另外,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吹气生火”,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第二课时]金属与水反应铝与碱反应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Fe与H2O反应的特殊性;(2)深化并扩充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3)掌握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4)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5)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同“第一课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第一课时”)

  二、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三、教学过程

  [板书]

  二、金属与水反应

  [复习引入]列举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的本质,反应类型等。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那么活泼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板书]1.钠与水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1)Na和烧杯里的水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迅速游动,嘶嘶作响。

  (2)Na和滴有酚酞的水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3)Na和水作用放出的气体是什么?(收集装置如上图)(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2Na+2H2O2NaOH+H2↑现象原因反应方程式钠浮在水面上钠熔成小球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反应后溶液变红色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尖锐爆鸣声[思考讨论]

  ①钠易和空气、水反应,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钠?(隔绝空气保存,即保存在煤油中。) ②为什么能将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容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必须将钠隔绝空气保存;钠不与煤油发生化学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能够有效隔绝空气。)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实验探究,观察到现象:反应剧烈,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中同时出现蓝色沉淀。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板书]2.镁和水反应

  学生实验: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加热,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Mg+2H2OΔMg(OH)2↓+H2↑)[板书]3.铁和水反应

  [引入]家用的刀具、炊具多是铁制品,铁能否与水反应?

  [科学探究]铁能否与水反应?(如将烧红的铁块投入水中,现象如何?条件如何?)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并互相对比,评出最优方案。(引导学生从水蒸气的产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加热,反应产物的检验等导出课本第42页内容,图3-9。)[演示实验]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ΔFe3O4+4H2↑[小结]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水反应有何规律?[板书]

  三、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

  [引入]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能否与碱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将铝片分别放入装有稀盐酸溶液和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观察现象,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师生共同归纳]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讨论]铝制品的使用对环境有何要求?[思考]以上两个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练习]1.不可以用来制作盛装浓烧碱溶液容器的材料是()。 A.铁B.铝C.塑料D.橡胶

  2.质量相同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 A.1∶1B.1∶2C.1∶3D.2∶3 3.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成黑色,这与水中含有下列哪种可溶性盐有关?() A.钠盐B.钾盐C.镁盐D.铁盐[板书]

  四、归纳

  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小结)。金属在反应的时候都作还原剂。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2)金属离子结合电子的能力弱强

  (3)跟氧的作用常温易被氧化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4)加热时能被氧化

  (5)跟水的作用:常温能置换水中的氢、在加热或跟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水中的氢

  (6)跟酸的作用:能把氢从酸(如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来。能跟氧化性酸(浓硫酸、HNO3)反应(7)跟盐的反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第

  1、4(2)题;课本第45页第

  5、7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Na与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l与NaOH反应的本质。难点突破的方法是应紧扣铝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来分析,Al与酸、Al与碱反应都是呈现还原性,这是本质。

  六、本课例特色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金属与水的反应,以及铝与碱的反应。而金属的选取介绍上也限于钠、铁以及铝。

《金属》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我了解到金属具有多种常见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金属的各种用途。然而,在选择金属材料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其性质,还要考虑价格、资源可持续性以及废物回收的可行性等其他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金属材料作为学生课前的学习素材,如铁钉、铁丝、铜块、铝片等。此外还需要准备砂纸和铁锤等工具供学生使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金属制品

  1、出示常见金属制品,说说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这个做?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铁、铜、不锈钢……

  3、师:像铜、铝、铁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金属”。(出示课题)

  4、你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哪些东西也是金属做的?

  5、金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厨房用具、常见工具、优雅的电线,还是交通工具和金银首饰,金属都被广泛应用其中,举足轻重。

  6、过渡:金属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喜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

  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老师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认识实验器材:砂纸、榔头、小刀……

  2、下面我们将尝试进行一些小实验,以便更好地了解金属的特性。让我们一起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进行实验。

  3、交流:可以用砂纸摩擦金属表面,看一看。

  用力弯曲金属,或用榔头敲打金属。

  用小刀割金属。

  把金属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摸一摸。

  4、学生分别取出三种金属:铁丝、铜丝、铝丝,开始探究。

  5、师巡视指导,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方法。

  6、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小组成员开始进行实验现象的交流和讨论。每个人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收获与组员分享,彼此之间互相补充和协助理解。通过这次交流,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判断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在小组内部推选了一位成员,他将组内的成功经验和重要观察结果记录在黑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成员有机会复习和回顾实验中的关键信息,同时也使得整个小组能够共享和汇总彼此的发现和心得。这样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巩固团队合作精神和促进大家的共同学习。

  金属的共同性质:

  7、全班看板书,说说异同。

  8、金属通常具有坚硬、光泽、良好的导热性和延展性的特点,经敲打后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此外,金属还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质。

  9、金属除了具备许多重要的性质外,还有一些其他非常关键的特点,这些特点将在我们未来的学习中逐渐揭示。

  三、金属的.区别与不同用途

  1、同学们刚刚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金属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然而,不同金属在各个方面的性能也存在差异。你知道哪种金属具有最大的强度吗?又哪一种金属是最昂贵的?此外,你知道哪种金属导热性能最好?还有哪一种金属具有最好的延展性?

  2、学生猜测

  3、你们说的对不对呢?快看书上的表格。(看懂图示,了解不同金属的特点)

  4、由于不同金属在地球上含量各不相同。“物以稀为贵”,所以它们的价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人们在使用时除了考虑金属的性质也会考虑到它的价格。

  5、讨论:根据上述资料,我们来思考一下,在制作以下物品时应该选择哪种金属,以及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锅、易拉罐、项链、斧头……)。首先,我们考虑制作锅的材料。对于锅来说,我们需要选择具有良好导热性和耐腐蚀性的金属。不锈钢是一个常见的选择,因为它既具有优秀的导热特性又能抵御锈蚀。接下来,我们来考虑易拉罐的材料。易拉罐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可回收性。

  铝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因为它轻便且容易回收利用。然后,我们来看项链的制作。项链通常需要选择美观、耐磨损和抗氧化的材料。白金和黄金是常见的选项之一,因为它们都具备这些特性,并且还能增添珠宝的价值感。最后,我们考虑斧头的材料。斧头需要具有强度和耐用性,因为它将用于砍伐木材。钢是一个常见的选择,因为它具有高强度和耐蚀性,非常适合用于制作斧头。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物品,我们应根据其需求选择具有相应特性的金属材料。

  6、师补充一些特殊金属:汞也叫水银,它是很特别,常态下是液体的,所以一般可以做温度计中的液柱。但汞有毒。铅也是有毒的金属,也会使人引起铅中毒。

  7、总结: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同它的性质和价格紧密联系的。性质决定应用。合理使用金属可以为生活带来方便,当然,如果选择不正确则有可能带来灾难。

  8、19xx年,一支由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组成的船只在前往南极的途中遭遇了极端寒冷的天气。然而,他们在取暖用的煤油却意外地耗尽了,导致整个探险队员都在南极冰原上不幸冻死。后来人们发现,这是因为装煤油的铁桶使用的是锡焊接,而锡竟然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灰尘。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1867年的冬天,俄国彼得堡的气温降到了零下38摄氏度。当时海关仓库里存放了大量的锡砖,然而一夜之间这些锡砖竟然神秘地消失不见,只留下了一堆如泥土般的灰色粉末。此外,沙俄军队的锡制大衣扣也莫名其妙地消失无踪。这些事情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事实上,锡在摄氏—33度以下就会转化为灰色粉末状的晶体。

《金属》教案13

  【教材分析】

  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铝单质及其合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广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本节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给他们一个更为广阔的认识物质世界的空间,也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合金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认识铝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铝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金属,也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一种金属元素,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钠、镁、铁等金属单质,因此,学生学起来会有一种熟悉感。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取实验、探究、启发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铝的性质能认识得更深入、更透彻,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铝的物理性质及铝与酸的反应,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拓展的能力。对于铝与氧气、铝与氢氧化钠及铝热反应,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探究的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最后的活动与探究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培养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铝的物理性质;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

  难点:铝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铝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主题。

  【引言】在已经发现的110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金属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在历史上都留下光辉的一页。钢铁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即使在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金属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了解金属的性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图片

  【设问】飞船舱体的成分有什么?

  【展示】身边的铝制品

  【提问】谁还能列举一些你见过的铝制品?

  【课题引入】铝的性质对用途起很大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铝的性质。

  【回答】有铝。

  【回答】包装用的铝箔;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太阳能灶;航空航天材料等。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学生根据阅读和观察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通过演示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

  【板书】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

  一、 铝的物理性质

  【引导】根据课本铝的用途和观察说出铝的物理性质。

  【板书】颜色:银白色;状态:固态;密度:较小;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良好;延展性:良好;熔点:较低(660.4℃)。

  【提问】铝是典型的金属,你能推测它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追问】能否从实质分析铝为什么可能具有这样的性质?

  【讲述】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铝单质的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的反应

  【演示实验】铝和氧气的反应

  (1)将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点燃

  (2)将铝粉洒向酒精灯火焰

  (3)将铝箔放入纯氧中点燃

  【引导】加热打磨后的铝片,发现现象不同。说明氧化铝薄膜对铝的保护作用。铝粉在酒精灯上的燃烧,发现改变实验条件会改变实验现象。铝易与氧结合,铝还能夺去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板书】4Al+ 3O2=== 2 Al2O3

  【追问】铝很容易与氧气反应,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铝制品?

  【小结】铝不但可以与氧气反应,还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反应。(如Cl2等)

  【回答】颜色:银白色;状态:固态;密度:较小;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良好;延展性:良好;熔点:较低。

  【思考】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与非金属反应、与酸反应、金属间的置换等。

  【回答】化合价的角度,铝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剂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方程式

  【实验现象】(1)只熔化不燃烧(2)铝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点点星光。

  (3)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讨论】铝制品表面可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具有抗腐蚀性。

  写方程式:

  2Al+3Cl2=2AlCl3

  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类比、分析、综合的能力,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在实验中发现特殊现象,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出新知识。

  通过比较引发学生认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铝热反应 【板书】2、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

  【追问】该现象说明什么?

  【设问】该反应成为铝热反应,铝热反应在实际生产中有什么应用?

  【板书】(1)制备某些高熔点金属单质

  4Al+3MnO2 === 2Al2O3+3Mn

  2Al+Cr2O3 === Al2O3+2Cr

  (2)焊接钢轨

  2Al+ Fe2O3 == Al2O3+ 2Fe 观察并写出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Al+ Fe2O3 == Al2O3+ 2Fe

  【实验现象】有耀眼的白光,并有熔融物生成。

  【回答】铝可以置换出金属,该反应放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铝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通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3、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思考】铝还能与哪些酸发生类似的反应?

  【强调】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常温下象铁一样钝化,生成一层至密的氧化膜。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现象】铝表面有气泡产生;铝片逐渐溶解;试管壁发热;反应一开始比较慢,后来逐渐加快

  【讨论】稀硫酸、醋酸等,所以铝锅不能用来盛食醋。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演示铝与NaOH溶液反应

  【演示实验】铝与NaOH溶液反应

  【板书】4、与强碱的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H)4]+ 3H2↑

  【说明】铝是一种两性金属 观察、分析实验

  【现象】铝溶解,产生气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结 【总结】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铝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即铝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是一种两性金属。但从氧化还原观点分析铝具有还原性。 领悟、记录。 促进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例题】两份铝粉,第一份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二份和足量盐酸反应。如在相同条件下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

  解析:铝分别和氢氧化钠、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只要在酸、碱用量足够的情况下,生成H2的多少决定于参加反应的铝的多少。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H2, 消耗掉铝的质量相同。

  答案:1∶1

  【课堂练习】

  1、下列用途主要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家用铝锅 ②盛浓硝酸的容器 ③制导线 ④焊接钢轨 ⑤包装铝箔 ⑥炼钢的脱氧机 ⑦做防锈油漆

  A.①②③④ B.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⑥

  2、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盛放食醋 B.烧煮开水

  C.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 D.用碱水洗涤

  3、由锌、铁、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

  A.锌 B.铁 C.铝 D.镁

  【课堂检测】

  1、属于铝热反应的是

  A.Al+HCl B.Al+H2SO4 C.Al+MgO D.Al+WO3

  2、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原因是

  A.铝的金属性比铁弱 B.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烧碱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OH-+HCO3- H2O+CO2↑

  B.铝粉与烧碱溶液反应:2Al+2OH-+H2O 2AlO2-+2H2↑

  C.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2Fe2++Cl2 2Fe3++2Cl-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2OH- 3Cl-+ClO-+H2O

  4、将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最多的是

  A、铝 B、镁 C、钠 D、一样多

  5、除去镁粉中含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A .盐酸 B .NaOH溶液 C .硝酸 D .氨水

  【课后作业】课本课后1、2.

  【课堂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取实验、探究、启发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铝的性质能认识得更深入、更透彻,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在课堂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

  【专家点评】

  1、 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定位准确,符合单元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发展。

  2、 重点、难点、详略处理得当;在正确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科学、和谐。

  3、 合理运用教具、学具及先进的教学手段。

  4、 课后能认真对照课标围绕“教了什么”、“怎么教的”“为什么这样教”进行反思,找出差距,明确整改方向和目标。

  5、 备课认真充分,体现规范性、实用性、创新性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作业设计量适质优,体现巩固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金属》教案14

  教学目的

  1、认识碱金属中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了解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保存方法和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

  金属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方法

  启发思维,实验发现,引导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实验准备

  1、学生分组织(8组):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玻璃管、火柴、镊子、小刀、滤纸(每组两张)、金属钠(一块)、酚酞试液、蒸馏水。

  2、教师演示:水槽、小烧杯、镊子、小刀、滤纸、火柴、铝铂、金属钠、硫酸铜溶液、玻璃片、电源、导线、小灯泡、试管。

  教学过程

  [提问]锂原子核电荷为3,钠原子核电荷为11,钾原子核电荷数19,请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简图。(指定三个学生板演)[引言]Li、Na、K原子最外均为1个电子,目前发现的109种元素中,最外层为1个电子的金属还有铷、铯、钫。由于它们的氧化物溶于水后都是强碱,所以称它们为碱金属元素。(边讲边板书本节课题)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讲述]碱金属的代表元素是钠。[板书]第一节钠

  [展示]储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讲述:为防止钠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实验室里常把它保存在煤油里。

  [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去表面煤油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管截取(如图a)钠一小块,再用一根粗铁丝送到玻璃管中部(见图b)。分给8个小组,传递观察。在玻璃管外面就能清楚地看到钠的颜色。

  [演示]照(图b)装置,把电极两端跟瓶里的金属钠接触,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两极与金属钠离开,灯泡里灯丝就熄灭。[实验]把一小块钠放在盛有煤油的试管中,小心地加热,让学生观察金属钠被熔化,并拿着这燃烧匙走近学生,让学生观察。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而轻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密度比水小(0.97克/cm3),能浮于水面,熔点为97.810C,沸点为882.90C。[学生实验]用粗铁丝将玻璃管中金属钠推置于玻璃片上,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钠表面的光泽逐渐失去而转变成暗灰色固体。

  [教师指出]这是因为生成了一薄层氧化物的缘故,可见钠极易与氧气反应。

  [板书]

  二、钠的化学性质[板书]

  1、钠跟氧气的反应

  在较低温度下,可跟氧气化合成白色固体氧化钠(白色固体)

  [设问]若钠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将有什么现象呢?是否也生成白色的?[演示]取一块钠吸干媒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现象:钠受热以后,可以在空气里着火燃烧,在纯净的氧气里燃烧更剧烈,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板书]在空气或纯氧气中燃烧生成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启发提问]钠能与较活泼的氧气反应,能否与其它非金属反应呢?[补充演示]取一小块钠于石棉网上,再覆以半小匙硫粉,然后盖上小烧杯,加热。

  [引导学生观察]钠与硫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的光。[板书]

  2、钠跟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硫化钠)

  [板书]

  3、钠跟酸反应:(反应剧烈,以致爆炸)[指定学生板演]离子方程式:

  [板书]

  4、钠跟水的反应[演示实验2—3]见课本

  [指定学生回答实验2—3]①钠投入水后浮于水面上;②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圆球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⑤有嘶嘶声发出,最后小圆球消失;⑥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引导学生解释上述现象然后小结,并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钠只能保存在煤油里)

  [指定学生板演]离子方程式:

  [思考]将一小块足量的钠投入少量的稀盐酸中,钠是否有剩余?为什么?(钠将全部反应而无剩余,因而我们计算钠与不足量的稀酸溶液反应时,应以钠计算产生氢气的量。)

  [思考]如果将一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你能推测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吗?为什么?(学生推测讨论后,教师演示)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板书]

  5、钠跟盐反应:

  [板书](1)与盐溶液反应(分两步进行,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例)[板书]①钠与水反应:

  [板书]②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

  [板书]总反应式:

  [板书](2)与熔盐反应:(固体共熔)

  [启发思考]钠的性质为什么活泼?实验室应怎样保存钠?[板书]

  三、钠的存在:以NaCl为主,还有、等。

  [小结]本节课我们开始系统地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而且从碱金属入手,了解了碱金属家族成员,重点讨论和分析了碱金属代表物——钠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钠与水反应现象有本质。

  [布置作业]课本P31——三、四、五

  附板书设计:

  第二章碱金属

  锂(Li)钠(Na)钾(K)

  第一节钠

  一、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而轻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密度比水小(),能浮于水面,熔、沸点低。

  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跟氧气的反应

  铷(Rb)铯(Cs)钫(Fr)(白色固体)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2、钠跟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硫化钠)

  3、钠跟酸反应:(反应剧烈,以致爆炸)

  4、钠跟水的反应(钠只能保存在煤油里)

  5、钠跟盐反应:

  (1)与盐溶液反应(分两步进行)①钠与水反应:

  ②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

  总反应式:

  (2)与熔盐反应:(固体共熔)

  三、钠的存在

  四、钠的用途

《金属》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不同,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了解物质的用途虽然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认识到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黄铜片、铜片、铝合金片、铝片

  初中化学金属教案:

【《金属》教案】相关文章:

金属材料教案03-31

化学《碱金属元素》教案10-05

无机非金属材料硅的教案10-05

高一碱金属元素教案02-24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2-27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08-26

《金属》听课反思10-06

金属工艺实习总结11-11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