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复式统计表》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复式统计表》优秀教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复式统计表》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地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是:
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
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具体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件、我们班部分小朋友二年级时的体重记录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这不,几个星期前我们刚刚体检过一次是吧?其中一项就是称体重。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部分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记录表和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我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记录表和统计表。单位:千克)
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16~20xx~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人)210873
2、仔细观察,你能马上说出这些小朋友中体重在16到20千克的小朋友有几个么?
3、你怎么看出来的?(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
4、恩,你真会观察,为什么不在上面这张记录表中找呢?
5、下面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就是根据上面的记录表中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统计出来后,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出这些小朋友一年级时总体的体重情况。
6、仔细观察第二张统计表,你能来说说它的组成么?
7、师小结:引导大家再说一遍:第一横栏是体重的各挡分类,第二横栏是各挡体重的人数。
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学生分组完成单式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都二年级了,我们的体重会有什么变化呢?老师还带来了这些小朋友现在的体重记录表,(出示同学们现在的具体体重记录表)
师:二年级了,大家都长了一岁,我们都比一年级时重了,如果也让大家马上说出体重在16到20千克的小朋友有几个,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对了,让我们利用统计的知识来统计一下吧。(出示单式统计表)
体重(克)15及15以下16~20xx~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人)
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有哪些呀?恩,统计一个划去一个或是做上记号,可以帮助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做到比重复不遗漏。)
2、统计完后,小组内指派一人记录统计结果。
3、填完后,再仔细地检查一遍。(有什么好的检查方法么?)
你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学生分组填写统计表,师巡视一遍后参与较弱的一组学生的活动中。)
汇报交流,反馈自己统计的方法,比较得出既简单又不容易错的方法(渗透符号的思想),校对。
哪一组愿意来汇报一下自己的统计结果?
2、师生研讨完成一份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看着我们完成的统计表,现在你能清楚地说出这些同学们二年级总体的体重情况么?请说说。(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师:比较一年级时的体重情况和二年级的体重情况有什么变化?(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
体重
(千克)15及15以下16~20xx~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2101186
体重
(千克)15及15以下16~20xx~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011478
师: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么?
(第一横栏都是表示体重,分成的每一档体重也是一样的。第二栏都是表示人数,但是各档体重的人数是不同的。)
能把它们合并成一张统计表么?
(能,把两张统计表相同的这一栏重合在一起(课件演示),把第二张的剩下的人数这一栏放在第一张人数一栏的下面。)
师小结:我们把这样的表称为“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板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而之前的两张统计表就是单式统计表,只对统计内容的一组数据进行统计。
师:(1)比起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么?
(2)可是如果把这张复式统计表拿给其他班的小朋友看,他们能看得懂么?怎么修改呢?(把两个人数改成一年级时和二年级时)
(3)为了能让复试统计表中的每一块内容更清楚,我们还应该在左上角的位置注明体重人数和年级。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边引导边课件演示边引导学生改成最合理的复式统计表:
人数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一年级时2101186
二年级时011478
3、认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横栏是统计的内容,如表中的体重。右下方是填写数据,如表中的人数。竖栏是统计的对象,如表中的年级。(边说边课件演示)
(2)学生独立填写课本P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3)完成表下面的问题。
(4)你还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5)老师这儿也也有个问题想让大家来回答,你能根据这张复试统计表中的数据预测出这些同学三年级时体重大概情况么?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统计的是人数,接下来我们再来统计一下天气情况。
某地区三月份和五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课件出示某市三、五月份的天气记录表,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看了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用算式来表示一下。
如果我们出去旅游,你认为选择哪个月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2、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吃什么蔬菜呢?接下来就由各组组长组织
统计自己大组小朋友喜欢吃的蔬菜情况,并把统计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第()组喜欢吃的蔬菜人数统计表
蔬菜名称茄子西红柿黄瓜青菜其它
人数(人)
小组完成后全班汇总
我们班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
蔬菜名称
人数(人)
组别茄
子西
红
柿黄
瓜青
菜
其它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么?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五、课后练习:
课本P108页做一做。
师:为了丰富小朋友的课余生活,学校想在下学期开设几个兴趣小组,不知道小朋友们喜欢什么,课后请小朋友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项目,完成课本P108页的做一做。
《复式统计表》优秀教案 2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10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
课前谈话: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
师:介绍得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
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
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
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
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
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
二、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
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
生:我选择35的服装。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现在的身高是132厘米,明年我还要长高。
师:你的表述非常正确。
巡视。
师: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41厘米,同学们建议他选多大的服装。
一部分学生说选140的,一部分学生说选145的。
师:请选。145的同学说理由。
生:我觉得先140的小了,明年我们长高了,就更小了,所以我宁愿选大一点。而且我妈妈平时给我买衣服时都是买大一点的。
师:选140的同学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
师:是的,因为我们现在每年都长高一点儿,所以,平时挑选衣服时也尽是梢微买大一点儿的。
师:有了这个生活经验,同学们再快速来归纳一下,125、130、135、140、145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25适合身高是125厘米、124厘米、123厘米……
师:也就是适合身高是125厘米及125厘米以下的(课件出示)。
师:那130呢?
生2:适合身高130厘米、129厘米、128厘米、127厘米、126厘米的人。
师:说简单占,就是126-130厘米的人。(课件出示)
师:下面135、140、145,谁能够像这样简单地表述它们,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35适合的身高段是131-135厘米。
师:又简单又准确。
生2:140适合136-140厘米的人。
生:145适合141-145厘米的人。
师:我们班同学的最高身高为142厘米,咱们就干脆说145适合141及141厘米以上的同学穿。(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适合身高段(厘米)
125 125及125以下
130 126-130
135 131-135
140 136-140
145 141及141以上
三、合作探究
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看来我们只要统计这几个身高段各有几人,就能保证服装大小合适了。
板书随机出示:身高。
师:怎样保证数量、款式也合适呢?
生(思考):还要统计我们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人数(板书)还有呢?
生2:女生要分开统计?
师:男、女生服装款式不一样,所以分开统计都能保证款式合适。
男生、女生也就是性别(板书)
师:确定了这三项内容,我们现在就开始统计,好吗?我们先来统计男生身高情况,为了节约时间,咱们分小组进行统计,怎样?
生:好。
师:请各小组听清合作要求: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合作,将组内的男生身高卡收集起来,在这块小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小组长将整理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快,而且数据准确,听明白了吗?(明白)
师:刚才小组合作提出几点要求。
生1:只统计组内男生身高。
生2:分类整理。
生3:填表。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按照这些要求现在开始统计。(各小组同学将男生身高卡进行整理,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一会儿,杂乱无章的卡片就有序地分类整理出来了。
师看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确不小。
现在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数据,其它同学看小黑板进行一一核实。
组1:我们组男生125及125以下的2人。
师:同学们,这个“2”我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吗?
(大屏幕:二(6)班男生身高统计表)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是记录二(6)班全班男生身高情况,这个“2”只是一个小组的125及125以下的男生人数。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统计时,统计表的标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既然这样,老师就先把你们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
各小组依次汇报统计数据,其它同学对照整理图进行核实。
现:各小组都无差错,看来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小统计员,现在谁能将这些记录进行处理,填在上面这张表格里。
学生口算。
生1:125及125以下的有3人。
师:“3”怎么来的?
生1:把1、2、3、4组这一身高段的人数加起来。
师:非常正确,接下来呢?
生2:身高是126-130厘米的`男生全班有5人。
师:身高在141及141以上的几人?
生:(稍慢)1人。
师:很,注意身高段与数据的对应。
131-135和136-140两段各几人?
生:身高在131-135厘米的有10人,身高在136-140厘米的有2人。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这张男生身高统计表,咱们班女生人数较少,想一想,有没有更愉地方法。
生2:一脸迷茫。
师:老师平时了解同学们的有关情况,通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举手。
师:你们认为用举手的方法来整理女生身高情况怎样?
生:好。
师:那请女生注意了,请身高在125及125厘米以下的女生举手,2人。
师:在相应身高段表格记录2。(课件)
(依次举手、记录)
师:我们经过收集整理、记录,完成了统计过程。
(板书)制成了这两张单式统计表。
为了更愉地把新脱衣服做好,我们赶紧把表给服装厂的老部传过去。
(课件)音效:数据统计得没问题,但一个班最好只用一张表。
师:老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只能用一张表。
那也简单,把这两张表合起来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将两表拼接在一起。
师:同学们觉得合起来这张表怎样?
生(仔细看、思考)
生:这张表,不知道哪是男生身高,哪是女生身高?
师:你观察真仔细,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来解决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生:我发现有两个标题。
师: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去掉一个。
师:好,照你说的办?(课件演示)
师:将重复的去掉,可以让表格更简洁,是吗?(是)不能再简洁点儿?
生:沉思。
师引导:观察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
生(哦):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一模一样,可以去掉一个?
师:其它同学认为呢?
生:我同音,因为它们也重复了。
师:好,我们也试试年地,看去掉以后有没有影响?(课件演示)
生:很好,更简洁了!
生:没有影响统计的数据。
师:这张表现在又简洁,又清楚,应该老总也会满意吧,传过去。
(课件点击)音效:这张表做得很简洁,数据也没问题,但身高、人数、性别这三个词条要在表中显示出来。
师:看来,这位老总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要求咱们精益求精,同学们,身高、人数、性别放在中哪一格呢?
(课提示)
师:这几格,哪一格最合适?
生:应放在第一格。
生:应放在最前面一格。
师:(课件定格)我们把这一格叫做“表头”。一格放三个词条,看业我们必须先把分成三份(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分别在在哪儿呢?(课件闪动)
这一格你认为放哪个词合适?
生:身高。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它这一格它旁边都是身高。
师:你是说这一格它统领这上面一横栏(课件演示)?你说得很正确,同样的方法,这一格填什么?
生:填性别。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这一格与竖栏连在一起,应该是管男生、女生的。
师:说得很有道理。(课件演示)
师:那中间这一格呢?
生齐声回答人数
师:用手比划一下,它总统表中的哪一部分。
(生用两手划出一长方形)
师:对,它管这一大片(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就这样被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放进去了。那这三个词条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课件出示另一种的复式统计表)
分别将身高、人数、性别填入表头相应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表头三个词条昌跟横、竖栏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完善课题)。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
师:这是我们刚才制成的两组统计表,如果你是服装厂的老总,你会选择哪一组?
生1:我选下面一张,因为简单。
生2:我选复式统计表,因为经只用一张表就表示出了男、女生身高两项内容。
师:这是同学们的意见,老总会满意这张复式统计表吗?还是发过去吧。
(课件)音效:这张表做得非常好,数据清楚,表格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师:一目了然,老总他了然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先让学生全面分析)
(课件出示填空题)
1、二(6)班男款130的服装订()套,女款125的服装订()套。
2、二(6)班男款服装一共订()套。
3、()款尺码为()的服装的套数最少。
三、比较巩固
师:看来复式统计表的确很方便,这里还有两张单式统计表。(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也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
生:(疑惑)不能合。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统计的内容不一样。
生2:一张是统计年龄的,一张是统计性别的,内容不相同。
师:这样看来,只有当统计的内容一致时,都能制成复式统计表。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收获不少,现在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张表格,完成你们的答题卡。
(练习内容: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填复式统计表)
师巡视、展示。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
你们知道吗?其实有关统计的知识很丰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搜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
同学们一边小声读,一边发惊叹声。
师: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统计的作用真大。
生2:统计员的工作好严格。
生3:统计那么早就有了,古代人真聪明。
生4:我长大想当一名统计员。
……
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轻松结束这节课。
《复式统计表》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学习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在这些活动中你认为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会有在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什么?请你快速填写在什么不同?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习卡的第一题。在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什么?请你快速填写在学习卡的第一题。
在这些活动中你认为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会有什么不同?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本班最喜欢的活动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人统计表中。生打开学习单,填在学习单上。(学生独立填写)举手上台填写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女生最喜欢的活动复式统计表
师:看着这张表,快速回答问题。最喜欢看电视的是女生多还是男生多?多几人?最喜欢看书的是女生多还是男生多?多几人? 看着这张表能看得出男生的吗?怎么办? 生:可以把两张表放在一起。
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生:活动、人数相同)
师:为了使比较更加方便,李明将两个表合成了一个统计表,如下图所示。请你观察,这张表合适吗?举手说出你的想法。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想法吗?(生:想)
2.出示微课:复式统计表
师:你们听了老师的'想法,你都知道了什么?谁来说说。(生:我知道了什么叫复式统计表,还知道了表头,还知道从表头可以直接看出所调查的有三项内容。)齐读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3、填写复式统计表
(1)生独立完成
(2)举手上台展示填写的数据。
4.对比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1)比一比,谁更快
请一学生上台,手拿两张单式统计表。与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班上同学看课件出示的复式统计表。快速回答老师的问题。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最喜欢打电子游戏机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得出结论:复式统计表更加简洁,容易对比。(板书简洁、信息全面、容易对比)
板书:,便于比较。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巩固拓展
师: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
(一)根据下面内容,填写复式统计表
(二)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体育盛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吗?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优异的成绩。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
你能预测一下,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
师:请各小组长下去统计一下各小组同学家拥有固定移动电话的情况。
(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一起校对。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与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轻松的、完全没有老师的束缚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来,这样既尊重生活现实,又开发教学资源。正可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既巩固了本节课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表头
清晰、简洁、便于比较
【《复式统计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复式统计表教案03-26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02-12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1-01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10-07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04-07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4-29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精选6篇)10-06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5篇06-22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5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