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教案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书写提示”。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3.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激发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书写提示”。(课件)
师:出示“书写提示”,这些字你会写吗?注意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请同学们观察,然后同桌交流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课件)
(1)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边的偏旁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2)“劝”是左右结构,第二笔由捺变成了点。
3.学生书写练习。
4.师生评价。
5.小结:字要一笔一画地写,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观察,多练习,才会写出一手好字。
二、日积月累。(课件)
1.出示“日积月累”,让生尝试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1)说说二十四节气歌中包含了哪些节气。
(2)全班交流。
(3)小结: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课件)
三、我爱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课件)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感觉有点儿冷,就找了一位裁缝师傅做了件衣裳。这是一件怎样的衣裳呢?最后月亮姑娘穿上衣裳了吗?请看“我爱阅读”中的文章。
2.板书课题。
(二)初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
自由读短文,画出生字词,多读两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2.展示读。
3.短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了解短文内容。
1.这位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
2.为什么月亮姑娘穿不上这几件衣裳?
3.为什么月亮姑娘到现在还没穿上合身的衣裳?
4.朗读课文。
5.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给爸爸妈妈讲讲《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1.日积月累:二十四节气歌
2.我爱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教学反思】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自主学习、尝试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而且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在积极的氛围中,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于学习当中。为体现大的语文观,我把每个练习都当作引子、例子,目的是引领学生拓展知识面,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五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
4、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在原来的那句话前加上几个字就能让它产生魅力的原因,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书“魅力”,指名读。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在你认为难懂的词句上做上记号。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终点强调。
读准下面的词:
魅力、衣衫褴褛、佝偻、寒酸、欣慰、陶醉、莺歌燕舞、辛酸、漆黑、绅士
注意下面字的写法:
牌:左边的上半部分是“白”字里面有一撇;
讨:注意与“付”区别。、;
币:不要多了一横。
“钱”与“残”区别。
你觉得还有哪些字值得你注意,把刚才提到的几个字和你觉得不太好写的字写两遍,课后在自己的生字表上描红。
3、交流汇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把你读后的问题说一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预设:(1)诗人为什么加上“春天到了”?(2)为什么加了几个字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的的魅力?
师依据学生质疑归纳核心问题: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魅力?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2、交流:
①老人很可怜:
你抓住了哪些词句读到老人很可怜?这是对老人什么的描写?
(衣衫褴褛、佝偻、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双目失明。)
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思考: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指名读,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诗人很善良、很有爱心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老人的不幸和读人的善良。
4、学习第二段
(1)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师重点指导。
(2)诗人前后的变化,对比着读。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
齐读人们看了木牌以后的反应。(抓住“大都、无论——都”等词语来体会这诗人加上的几个字的魅力。)
绅士、贵妇、少男少女:掏;寒酸的小职员:摸。这里为什么用上了两个不同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理解:寒酸、华丽。)
诗人看了以后也欣慰的笑了,谁来给“欣慰”换一个词。(满意、高兴)
(3)指名读,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练一练。
四、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一、二段的内容
2、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找出答案,画下来。
二、品读文本,加深感悟
出示第三段第一句话,齐读一遍,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
找出书中这一句读一读,谁来填这个空。
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一下这叫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好吗?
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4、师有感情地说:春天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尽情地歌唱;小鹿在小溪旁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我们在绿树红花间追逐嬉戏;那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盛开怒放,真是如诗如画的春天。(板书:万紫千红)
指名读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自由练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春天多美啊!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板书:一片漆黑)
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会更难受,这多么令人心酸呀,多么令人同情啊!
5、人们的同情之心犹然而生。他们纷纷解囊相助。板书(解囊相助)
6、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生自由发表。师: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这几个字和“我什么也看不见”合在一起,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老人的不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反差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打动了人心,触动了人的情感,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三、齐读最后一段,练习背诵。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短短几个字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啊!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魅力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总结全文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有句名言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好语文,让你们的语言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
板书设计
2、语言的魅力
漆黑一片万紫千红
长叹一声产生同情
解囊相助
四年级教案3
设计理念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
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风景画 潮来之状
风俗画 演习之威 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 侧面烘托
【教学总结】
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查字典返回查字典首页>>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用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 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4、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问题,朗读课文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同时,延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当一回讲解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值得探讨的问题:
⑴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⑵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思维敏捷,抢着发言,而一些学生却反应迟钝,可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参与面、而对这两个极端,我们又该如何协调?
四年级教案4
教材分析
是一首语言活泼、富有趣味、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为了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诗中充分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秋天里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着力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图、丰收图,读来令人舒畅愉悦,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色彩斑斓、明丽镌永的秋天。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都有秋天的经验,但学生的观察往往是零碎的、无意的,对秋天的景物未必有很深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几组色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秋景数码照片,课前让学生欣赏,为激发学生情感,更好理解诗句作铺垫。同时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秋景的诗歌进行比较欣赏、朗诵积累。
教学构想
大部分城市学生没有感受到诗歌描写的秋天。因此,这一课教学可以抓住“美”这个词语展开:两层意思,一是秋天美在哪里,读懂诗歌。二是体会诗歌语言美。让学生说写的好,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
教学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说秋天?
秋高气爽秋风萧瑟果实累累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出示词语: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4、思考:哪些诗句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哪些诗句介绍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5、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秋天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五彩缤纷的)野菊花
(涨红了脸的)苹果
(紫色的)葡萄
(举着红缨的)玉米
(红着脸的)高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背诵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4秋天
美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教案5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四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双胞胎》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教学准备
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
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朋友,它们是谁呢别急,老师这就把它们请出来。你们看,它们来了。
师出示蜻蜓图,学生观察画面。
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交流。
师出示七星瓢虫图,学生观察画面。
学生交流。
师出示蝴蝶图,学生观察画面。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看到了图形的一半就联想到了另一半,这些图形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师:(出示课件)我们以中间为中轴线,将它的另一半旋转180度,可以和前一半完全重合,这种现象就叫做对称现象。对称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在我们身边不少植物、动物,包括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装饰品的图案都有对称现象,就连建筑物中的对称现象也是非常多的,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法国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它们都是对称的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呢
生交流:书、镜子、我们人体、蝴蝶、剪刀、门窗、桌凳、黑板、讲台、衣服、球等。
师:一只七星瓢虫,它身体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是单个形体的对称。那么,两只七星瓢虫,我们说它们也是对称的,只不过它们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形体组成的对称。(展示)我们把这些由两个独立完整的形体组成的对称比喻成双胞胎。(板书课题),像这样的双胞胎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胜枚举。(出示:球拍、筷子、鞋子、手套、),你们还知道吗生交流。(鞋、袜、耳环、床头柜、手镯、发夹等)
师:生活中还会出现很多双胞胎的场景呢!
生交流。(双人跳水、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照镜子、千手观音、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等)
活动2【讲授】(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非常棒,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创作双胞胎作品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翻到12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上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双胞胎的!
(1)对折印:
生:我知道《长颈鹿》是用对折印的方法创作的。(师板书:对折印)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要请一位同学上来,和我一起完成一幅对印的作品。其他同学也可以试着用对折印的方法完成一对双胞胎。
师生合作画。
(师指点:对印的时候,同时注意,对印的时候要把纸均匀抚平。)
师:好,大家请看,是不是出现了一对双胞胎呢
(2)对折画:
师:除了对折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创作双胞胎呢
生:我通过《新疆舞》这幅作品知道还可以用对折画的方法。(师板书:对折画)
(3)对折剪:
师:除了上面的方法,还有吗
生:我通过图案《游戏》、《跳绳》知道还可以用对折剪的方法创作双胞胎的。(师板书:对折剪)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用对折剪的方法来创作一对双胞胎吧!使用剪刀时要特别小心,要把剪掉的纸屑收好。我们先将彩色纸对折,然后开始剪自己喜欢的图案。剪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把想剪的图案概括为基本形,我来刻画一条金鱼的形象。金鱼呢,头是圆形的,中间这一部分身子是长方形的,尾巴可以把它归纳为梯形。
师:好,一对双胞胎出现了,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就把剪刀放下。非常棒,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创作双胞胎作品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翻到12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上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双胞胎的!
活动3【活动】(三)、发展阶段
师:有些同学已经等不及了,那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制作一幅有趣的双胞胎画吧!现在开始做吧!
(出示课件)出示要求并播放音乐。
生制作,师辅导。
(同学们要注意,做的双胞胎,一定要保证左右对称。)
活动4【活动】(四)、作业展评:
1、学生交流,介绍作品。
2、评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活动5【活动】(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创作感受。
活动6【活动】(六)、总结
今天,我们利用对称的原理,采用对折印、对折剪、对折画的方法创作出了一对对双胞胎,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橡皮泥,折纸粘贴、电脑复制等方法,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更多的方法创作出更美的双胞胎。
活动7【作业】七、课后作业:
用泥或彩泥来表现相同的人或动物的组合。
四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弦纤和(多音字)袅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四年级教案8
学习目标:
在短绳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并且发扬诚实、团结、勇敢的精神。
学习内容:
各种短绳活动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宣布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老师随学生一起进行地形跑练习,并及时提示学生应该怎样做,同时注意观察鼓励表现突出的同学。
学生活动:
1.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提示,知道这节课所要达到的要求。
2.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然地形跑练习,在跑动中能够紧紧跟上其他同学,并做到不拥挤,跑得轻松。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团结、和勇敢的精神。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在原地自行进行跳绳练习,活动好身体各个关节。
2.带领学生打好绳结,先做好的同学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投掷的比远活动,当学生都做好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几次投掷练习,强调挥臂要快速有力。
3.进行各种短绳的较力游戏,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实行三局两胜制。
4.针对学生的.投掷情况,进行评价,表扬好的同学,对表现欠佳的同学,给予积极的鼓励。
5. 老师密切注视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调空。
学生活动:
1.能够按老师的要求积极进行短绳练习,虚心向老师学习,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绳结。
2.在投掷中,勇于充分展示自己,并能虚心向他人学习,知道挥臂快速是投远的重要因素。
3.在短绳活动中,积极找同伴进行比较,展示自己的大力气。
组 织:投掷和跳短绳和游戏活动讲解时四列横队,游戏活动中无固定队型
场地器材:短绳28根、田径场一片
四年级教案9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十元人民币,导出话题
1.出示十元人民币,了解它的信息。
2.当我们拾到一百元人民币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呢?
3.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当中去切身感受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用“拾金不昧”造句。
3.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三、品读感悟
(一)出示自读提示:
(1)学习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请把有关的句段用“——”划出来,并批注感受。
(2)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汇报交流
1.文中的服务员做到了拾金不昧。
(1)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生汇报句子,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2.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我”和立明)
(1)生汇报句子。
(2)师:那么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生谈体会,师指导朗读。
3.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
(生汇报,师指导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课本剧表演
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目睹那感人的场面吗
(表演完毕)看了精彩的表演,大家有些什么话说吗(根据同学发言板书:拾金不昧 真诚互助)
六、拓展环节
大家都很喜欢立明同学,我们请小记者来采访他好吗?
七、师总结,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八、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旁边的人听
四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
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人的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平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人的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
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也来试一试。
生2:用响板敲击××|××|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
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
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习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幕。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
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
(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
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学生鼓掌。
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人的枪的声音。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
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习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四年级教案11
教学内容:
PEP第四册第四单元B部分Let’s learn Let’s do.教学目标:A组学生:能认读rainy、snowy、windy、sunny、cloudy五个单词,并会说it’s rainy in London.基本听懂Let’s do.B组学生:能认读5个单词并能用It’s cool in Beijing.表述天气。能听懂并表述Let’s do.C组学生:能自由运用本课单词、句型描述天气、并掌握教师补充的城市Paris New York Tokyo和天气foggy;能边说边表演Let’sdo.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热身let’s chant
2、复习检查:
A组学生:课文抽读
B组学生:造句
C组学生:天气预报
二、新授知识
1、学习5个新单词:在个别读时以A组同学操练为主并及时纠正读音。
2、单词游戏:找以A组同学为主
3、用新单词结合中国地图描述城市天气:
C组同学自主描述,B组同学模仿为主,A组同学能复述别人的句子为主。
4、出示世界地图:学说世界主要城市的名称并能描述天气。
A组学生:人人会说it’s rainy in London.
B组学生:能说出课本上的城市天气。
C组学生:能进行世界天气预报。
三、Let’s do
1、听录音,理解。
2、逐句解释:A、B组同学提问,C组同学解答。
3、听录音做动作。
四、布置回家作业
A组学生:收看天气预报记录1-2个城市的天气。
B组学生:能记录3-4个城市的天气。
C组学生:记录5个以上的城市天气。设计理念:分层教学的课堂采用“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改革课堂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讲授新课时合为主)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操练运用时分为主)课堂提问让各层学生有均等机会,作业分层设计、量力而行。辅导以多形式、多层次,对差生个别辅导。
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英语书写的能力;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内容的掌握,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C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努力了,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分层的实效性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不能为了分层而分层,更不能以为把学生分一分组,就是分层教学。分组只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做到分层。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分层教学,保证各个环节的分层都能起到作用。
2、获取家长的认同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
可见,做好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家长,消除顾虑。明确分层教学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在获得家长的支持、认同和转变观念后,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大环境。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年级教案12
11.纸奶奶的生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能初步把握本课所介绍的各种纸的性质和用途,体会到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纸奶奶的生日》。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讲了哪几种奇妙的纸?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用?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三、全班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纸的种类、特点、作用,相机完成课前老师发的表格。
2.学生交流时相机理解:恭恭敬敬、慢条斯理等词语。
教师简介“薄铝箔”等词语。
板书:
名称
特点
作用
避水纸
不怕水
做雨衣、做泳衣
耐热纸
不怕火
炼钢、生物实验都能用上
食用纸
可以吃
做成报纸、书刊,读完后能吃
防锈纸
防锈
包装金属元件、保护其不生锈
速溶纸
快速溶解
包装水泥、制成手帕、餐巾
容器纸
耐高温
制成容器、可以用来做饭、烧水
3.小组合作学习。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种纸,有感情地把相关内容朗读给小组中其他的同学听,大家互相评议。
4.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一种纸,其他同学作评价。
5.教师小结过渡:
纸奶奶听着儿女们的介绍,心里又高兴又激动,她感慨地说了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6.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①出示幻灯片:齐读。
②理解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这里指纸发展太快了,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纸奶奶高兴激动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大胆想像
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发明家,想一想,你要发明什么纸,它有哪些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发明新型房子、桥梁、道路、学习用具等,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五、总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呢?
1.了解了课文介绍的6种新型纸的特点和用途。
2.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明创作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想象发明的物品介绍给家长或小伙伴。
2.预习第12课。
七、板书设计
9、四年级教案:案例描述:我要宴请孙膑
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课始,我设计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提出一些问题来。读完以后,学生举手很多,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第一次比赛时孙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调换顺序呢?孙膑为田忌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田忌会怎样感谢孙膑,田忌得到了什么启发?第一次赛马结束,田忌输了,作者写了田忌的神态,而第二次田忌赢了,作者为什么不写他的神态?学生爆出的思维火花是如此的灿烂,这是我在教案中没有预料到的。不能再循教案教学。我叫学生将问题写在卡片上,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学生是那样的活跃。有的说第一次孙膑还不知道田忌和齐威王每一等级的马相差多少,不可能马上作出判断;有的说如果我是田忌,我赢了,我一定要宴请孙膑,因为是他使我挽回了自尊,我还会从这一次赛马中受到启发,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善于动脑筋,大破常规思维,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就换一条路走走。至于第二次赛马结束,田忌赢了,作者为什么不写他的神态呢?我干脆“顺水推舟”,让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让学生补写课文“空白”。学生有的写道:“田忌拨转马头,扬长而去。”有的写道:“田忌赢了‘千金赌注’,喜形于色。”一堂课结束,学生充满了喜悦与满足,激情与追求。
分析与思考: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一设计的理念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对课文内容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问题。设计重视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众所周知,学生不是一只等人喂的鸭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才能有所收获和发展。在这一设计中,学生带着满腔热情,迫不及待地进入教材阅读,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向教师、文本发起了挑战,他们搜集处理教材信息,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向文本、教师发起“攻击”,他们的思维无形地活跃着,头脑中不断激起问题的涟漪;教师感受着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做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阅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课堂上每个生命是那样鲜活可爱,我们应该相信并时刻用“每个儿童都是天才”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留给每个生命一片活动的天空,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尽情歌唱。
10、四年级教案:阅读教学:阅读课中精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我校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目标、实验条件、操作策略、结构框架、操作程序及评价指标七个模块。最重要的是操作程序这一模块,它根据精读课文的课型特点,在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假借媒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及习惯,最终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及创新的语文能力。
上一学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关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实验研究活动,我校语文科组积极地进行构建自能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活动。经过积极的实验,我校最终摸索出较成熟的“激发自能——调动自能——成就自能”的自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在这基础上,我校从上学期开始,又不断扩展和深化实验研究活动:根据精读课文以读为主,充分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特点,在已有的自能阅读教学模式上延伸和发展,不断实践与探究,不断总结与改进,在精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新的自能阅读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一理论强调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们认识到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就是说,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的本质属性,它是主体意识与主体参与的稳固的行为方式的统一体。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做个学习的主人。
二、模式的目标
精读课文教学的目的及任务是进行以读为主的语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及习惯,最终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及创新的语文能力。根据精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我校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的目标表述为以下几点:
1、树立学生主体观,设立主体性目标。
新模式以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为根本,以读为本,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坚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自觉地学习,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
2、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心向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求知欲及世界观、人生观等在学习问题上反映的综合;其核心是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就是要使学生产生长远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动力,强烈的学习欲望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造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让学生“愿学”、“想学”,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自能学习。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的媒质主动、自能地获取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能力。
4、以读导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精读课文的教学活动以“读”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贯穿“读”:以读导学,并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通过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认知,培养能力。
模式目标可用图表示为:
(总目标)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新模式的实验条件
1、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相信学生具备自主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教师应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模式操作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
语文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人文学科的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以人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前认真做好“备学生”;教学活动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目的及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语文能力(如电脑作文,利用网络阅读、交流等)。
2、落实“以读为本”的策略。
精读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读书活动,要“以读为本”,即要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机会,让他们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要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读书,进行思考,展开讨论;让学生以读促学,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要让
学生在阅读中动脑、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加强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精读课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学生的自学外,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应占重要地位。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同位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借助各种学习媒质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能及时反馈改正,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新模式的结构框架
(启发指导教会“学”)
(掌握方法学会“学”)
六、模式的操作程序
1、巧创情境引疑渗法
这是教师激发自能(激发学生自能学习兴趣)的两个教学环节。
“巧创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执教《林海》《草原》《如诗如梦草原行》等课文时,我校教师或投影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及歌曲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能探究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学习的需要“引疑”(引导学生质疑)。我校教师非常重视在课堂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让学生体会质疑的乐趣,体验积极思考的感受,从而内化为自能探究的动力。“渗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法,借助学习工具自能去学习。
2、善假媒质以读促学
这是教师调动自能(调动学生自能学习的情感)的环节。
这里的“善假媒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一些媒介物质,如计算机、幻灯机、广播、新闻、录像等去辅助自己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有效的媒质,如计算机、网络、工具书等去帮助自己学习,掌握学法,逐步提高(加工、整理、获取、应用等)自能学习的能力。
“以读导学”是精读课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在读中感悟。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读”,导出解词造句、归纳概括、听说读写等学习方法,以读激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导出多种形式的“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最终提高自能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读”可以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按性质分,有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速读、慢读等;按内容分,有摘读、细读、猜读、重点读等;按读的顺序分,有顺读、倒读、跳读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环节、目标需求、学生需要等去选择不同形式的“读”。要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读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2)读的面要广,量要多,形式要多。
(3)读要有目标性,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
(4)读要有重点,有内容,有层次。
(5)要注意以读盖讲,以读促学。
(6)要注意做到读的互动,读的迁移。
(7)要引导学生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读出见地。
教师要在这一环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与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协同学习,逐步掌握自能学习的方法。
3、反馈调控自我评价
这是成就自能(形成自能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在传授方法之余,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或即时表演、即兴演讲等方法去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调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及规律,及时查漏补缺。还要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自觉进行读书、剪报、演讲、写作等活动,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能学习的能力。
我校这一精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下面二十四字:
示之以鱼,引之学渔;
授之以渔,诱之捕鱼;
会鱼渔而,善渔鱼而。
七、模式评价指标
对象项目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
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全面、科学、明确、具体;发展目标有所体现明确学习的方向及要求,有学习任务
教学内容结构合理,有所侧重,深浅适度,切合实际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主动学习
教学手段选择适当,应变力强,信息技术应用适度,操作规范熟练切合特点,清晰明了,掌握得法,乐于参与
教学过程层层诱导,巧施媒质,教学形式多样,调控有力,反馈及时兴趣浓厚,积极探究,学习有法,合作交流
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全员参与,师生交流和谐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自能学习能力,学会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1、《阅读课型研究与课例评析》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xx年第4期
(作者单位:珠玑路小学)
教学实例
20.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
珠玑路小学吕绮霞
教学设计的思路:
这篇课文是沿海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写小作者站在地球仪前,寻找祖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寻找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寻找祖国的两大动脉——长江黄河和祖国的宝岛——台湾,以及在寻找中所产生的遐想,表现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文章篇幅不长,词汇丰富,感情充沛。根据新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朗读训练方面作了如下设计:
1.朗读与词句理解相结合。
本文词汇丰富,但部分词语含义较深,学生不易理解。为了避免教学中出现“满堂问”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我在课堂上重视精讲多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给学生留下充分时间,积极参与朗读训练。如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作者把祖国版图的样子比作雄鸡。这个比喻不仅仅是样子上的相似,更是通过雄鸡来反映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这种含义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时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理解描写雄鸡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2.朗读与段的学习相结合。
在新大纲中提出了中年段的段篇学习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叙述顺序,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写作训练也由二年级写句的练习转入“段”的训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学习构段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中3、4、5自然段的叙述顺序相似。学习第3自然段时,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连句成段及段落结构:先写“我”在地球仪上找到什么,再写想象到什么,重点写最欣赏的事物。初步领悟表达方法,揣摩叙述顺序。学生并用此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自能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教养: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12个词语、6个两会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祖国统一大业多作贡献。
3、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了祖国的哪些地方?想到了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打比方句子。
课前准备:
1.地球仪
2.教学软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略)
第2课时
教学要点: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课文打比方句子的含义。
2.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巧创情境,引质渗法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课《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小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了首都北京、长江黄河和台湾。这一节课,我们继续与小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通过朗读欣赏祖国的风光。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想想祖国在哪?
2.)我们随着小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
3.)学生汇报,师板书:亚洲东部像雄鸡
4.)齐读课文。(出示世界地图,加深对中国地理位置的认识。)
5.)质疑:
(出示中国版图及打比方句子)
(1)课文中把祖国比作什么?为什么不用其他打比方?学生讨论,汇报。师小结:两个不同事物但有相同点的可以打比方,这叫打比方句子。(生齐读句子,体会比喻句)
(2)为什么不用母鸡、小鸡打比方呢?(找出挺立、昂首挺胸、啼唱、朝气蓬勃等词体会雄鸡很威风,威武强壮。感情朗读,自由读,个别读)
(3)师小结:祖国就像雄鸡充满生机。-祖国在蒸蒸日上,朝气蓬勃作为中国人能不自豪吗?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生感情朗读,个别读)
二、善假媒质,以读促学
1.我们随着小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北京。北京在哪儿?你们在地球仪找找看。把有关句子读出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红灿灿”换词练习。
2.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解决。(1)为什么把北京比作心脏呢?(2)为什么要用问句呢?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脏停止跳动人就会死亡。北京是祖国首都,她指挥着全国一切工作的进行。如果北京不发出工作指示,全国就没办法正常工作。可见首都是多么重要啊!)
3.感情朗读反问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陈述句比较。)
4.首都北京这么重要,所以这是(生接读句子)作者也想全国人民一样非常向往首都北京,从哪个词知道?(多少次、在梦中)板书:在梦中
5.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到北京看看。(放影象)
6.你北京风光怎样?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想象到的东西描写出来?自由读有关句子。
7.4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最欣赏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8.小结第3自然段写作顺序。
三、反馈调控,自我评价
1、出示:“我”在地球仪上找到了( ),“我”想象到了( )。
2、朗读第4自然段,用“——”划出写“我”在地球仪上找到了什么的句子,用“===”划出写“我”想象到了什么的句子。
3、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后汇报,老师注意调控。
4、想想我欣赏哪句话?有感情读读。
四、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首都北京、长江黄河。知道了作者先写在地球仪上找到什么地方,再写自己想象到哪些事物重点内容写详细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台湾秀美的风光。
五、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0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
寻找遐想
亚洲东部首都北京在梦中来到……
像雄鸡长江黄河仿佛看到……
宝岛台湾似乎看到……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2.形成性练习。
教学过程:(略)
11、四年级教案: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二课时
铁皮鼓
夫子,偷将过来,请原谅,哈哈,大不了下次我多喝几杯了。
夫子有一不成熟的课堂实录,是《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的第二和第三课时,自己并不满意,请方家指正。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二课时
——新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上节课我们从谢冕老师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那里学了几种诗歌鉴赏也就是对诗歌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方法,还记得都是什么吗?
生:有“泡”,有“猜”。
师:是的。为什么要“泡”?
生:因为诗是诗人对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产物。
生:因为诗人总是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
师:怎么“泡”?
生:所谓“泡”,就是要把精炼简约的诗歌形象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原生状态,把诗里浓缩的东西再泡开,把其中的滋味泡出来。
师:还有呢?
生:寻找并判断形象背后蕴含的情思。
生:把读者自己的内心世界融进诗歌里去。
师:又为什么要“猜“?
生:因为诗歌形象总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极简约,极概括,留给欣赏者的欣赏空间极广阔,诗本身的郁积太多,所以难免有时需要“猜”。
师:怎么“猜”呢?
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推测、去阐发。
生:填补、连缀诗歌跳跃断续的地方。
师:那咱们这节课就来试试,看看大家的本事,看看大家举一反三的能力。
出示课件(以下例诗均同此):
一.读诗猜物——看看诗中描写吟咏的是什么事物或景物:
1.解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
生(稍一思索,几乎齐声):风。
师:对!大家真聪明。这正是唐代李峤的《咏风》。看下一首——
2.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蕊,琴上响余声。
生(议论片刻,一生举手):还是风。
师:什么风?
生:好像——春风。
师:何以见得?
生:飘落蕊,好像是吹落花的意思。
师:对,就是春风。嘿嘿,不错,这是南朝梁何逊的《咏春风》。往下看——
3.不知谁抱镜,推在白云岑。万壑照成雪,梅花寒一林。
生(思索,议论,小声推测):雪花?不对不对。月亮?月亮。
师:嗯,的确是月亮。哪儿的月亮?
生:山里的月亮。
师:正是。这首诗题目《山月》,作者是清代的许遂。写的怎么样?
生:把月亮比喻成镜子,没啥新意。但后两句很有意境,侧写月光,非常美。
师:好。接着往下看——
4.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生(交头接耳):雪花?
师:啊?雪花?是么?不贴边儿吧!
生:光?
师:差不多了,但还不是。
生(恍然大悟):影子!
师:什么影?
生:树影?
师:再猜。嗯——比树影还美的——
生:好像是花影。
师:对了。这是苏轼的诗,题目就是《花影》。
生:啊——可不是嘛!
师:有趣儿吧?不愧是大诗人,多么热爱生活啊。充满生活情趣儿。不过也有人说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说“瑶台”象征“高官显位”,“花影”喻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的“小人”——你信么?
生:也有点儿道理。不过那这首诗就不怎么美了。我还是喜欢把它当成是写景诗。
师:好。再来一首——
5.拂拂生残晖,层层如裂绯。天风剪成片,疑作仙人衣。
生(议论,交流):云?
师:再想想——
生(兴奋):霞。
师:什么霞?
生:晚霞。
师:何以见得?
生:残晖嘛。
师:好。换首现代的。看——
6.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的前面像光一样无形/像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像窗外的飞鸟/像天上的流云
像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
生:理想。
生:追求。
生:希望。
师:对,希望。题目就是《希望》,艾青的。
下面咱们品几首现当代的小咏物诗,悟一悟其中的感情和思想。
7.《小花的信念》(顾城):在山石组成的路旁/
四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叶纹小碗图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时间:
xx月xx日
教学过程:
一、互查课前准备
本课课前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教师可组织学生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教师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图片或实物。引语:你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和步骤。
可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完后,让几位同学说一说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搓泥团
2、压扁,捏凹成碗形;
3、修齐边口;
4、用有齿刀刮光碗的内外壁;
5、把碗底圈处刮麻并涂泥浆;
6、装底圈7用手蘸水磨光碗的表面。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依照指示,动手操作。可配上一段音乐。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如有困难的学生较多,可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五、拓展思维,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荷叶纹小碗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泥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思考,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是用泥片贴碗的方法做出来的。让学生看书上相应部分内容,并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六、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从制作方法,作品美观,互助合作,安全操作,准备与结束工作5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教学后记:
四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哪几种卫星比武。
4、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卫星资料。
教学流程:
一、督预示标
1、督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请看大屏幕(课件1)它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卫星的一种。同学们卫星的本领可大了!它们在太空中各显神通,争相为人类做贡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卫星比武的现场!
昨天大家已经把这篇课文预习了,老师先考考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2)(挑选一组,每个词语读两遍)词语读的很棒,不知道句子是不是也能读通顺呢?(课件3)指名读。
句子中“宛如”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好像、仿佛)把“好像”换上去再读读。“约莫”能换成什么词?(大约)换上去指名读。
2、示标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这节课上你还有什么疑惑?你的疑惑就是你本节课的目标?
(生汇报)
孩子们老师把咱们的目标中细化一下就是这样
二、自学梳理
在比武场上,你来我往,风云万变,各种卫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那些卫星亮了相?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请大家打开语文书P42。下面请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课件5)
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卫星?
2、说一说课文先写了卫星的什么?后写了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卫星名称 外形特点 功能
三、小组解疑
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在书上做着详细的标注。有部分内容大家还有一定的疑惑,为了更好的解决疑惑我们进入第三项小组答疑,请同学们和小组内小朋友交流讨论。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心动不如行动,开始吧!
四、展示评价
分组汇报。
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别具一格,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都挑战,请把你们小组第一题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卫星名称 外形特点 功能
1、学生汇报填表。
2、指导读文。
五、联系拓展
1、这些卫星在大显身手,为人类做贡献,它们就是太空中的英雄啊!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些英雄呢?(生:想)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16)先在小组内试一试。
温馨提示
①、你打算表演哪种卫星?
②、从哪些方面介绍,能让自己家喻户晓。
③、怎样表演会给人留下印象。
2、学生表演。
3、欣赏卫星图片。
六、总结导预
今天,我们大家通过课前预习制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了侦查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这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板书)从现在起,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吧,将来你一定是一位大科学家。
下课后请按照我们的预习三步走——找生字,划词语、熟读课文、批注自己的理解。来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外形特点 功能
四年级教案1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带
2、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
4、投影课文内容
5、帮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
2、 板书课题:家
3、 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1、 听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2、 看图,指导说话
3、 自由读课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4、 指名读,师正音
三、细读课文
1、 学习第一句
(1) 指名朗读
(2) 师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3) 小组讨论
(4) 交流
(5)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6) 齐读
(7) 小结:这句话打了比方,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当成了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么幸福啊!我们有家吗?
2、学习第二句
(1) 指名朗读
(2) 师述:这也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我们比作了祖国的花朵,想想看,如果没有祖国,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感觉怎样?
(3) 指导朗读
(4)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找家
4、练习背诵
5、发散思维练习
(1) 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背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2) 那么树林呢?对了,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3) 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你们想的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4) 那么泥土呢?说的真好!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
四、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教案01-25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01-05
四年级下册教案03-17
《长城》四年级教案02-18
统计四年级教案03-29
四年级运算教案03-10
四年级梯形教案01-28
四年级上册教案01-22
《琥珀》四年级教案04-02
四年级体育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