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案

时间:2024-08-08 13:21:35 教案 投诉 投稿

《氧气》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氧气》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1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制取氧气呢?(指名答)

  2、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板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二、

  1、由于反应物和反应的条件不同,所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也有所不同,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实验装置。(板书:一、实验装置)我们要选择哪些仪器呢?(生答)(课件演示)

  2、为什么选这些仪器呢?(因为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且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反应装置如下图(课件展示)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边讲边板书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几种呢?(板书:二、收集方法)

  {播放课件}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板书: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也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种收集方法中导管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应放入集气瓶口处;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必须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出集气瓶内的空气)

  4、实验装置我们选好了,收集方法我们也知道了,那我们实验的时候该如何具体操作呢?也就是实验步骤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板书:三、实验步骤}以上步骤可概括为(板书:1、查2、装3、定4、点5、收6、移7、熄}也可以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如有仪器最好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如果不能演示就用课件出示)

  5、装置的气密性我们检查好了,我们就可以进行实验了。下面我们看一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视频(播放一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课件出示讨论题)(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氧气》教案2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2.练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氧气的产生。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

  2.通过氧气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学习运用分析素材、查找资料等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知制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初步体会运用化学方法制备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通过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

  2、学情分析

  在课题2的学习之后,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亲手制得一瓶纯净的氧气。然而,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都处在初级的阶段,对如何分析和处理实际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仍感到束手无策。同时,学生对物质制备的认识仅限于小学自然课、生活经验等途径获得的零星的、感性的体验,还不能形成系统的、理性的思考。

  3、重点难点

  1.感知学科价值:利用化学知识制造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使化学能够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

  2.建立方法体系:作为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启蒙课,学生应通过本课题学习初步建立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制备其他物质建立方法体系,并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生长点:本课题属于初中化学的入门章节,学生应以此为载体,丰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形成催化剂、分解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加热固体、检验氧气等基本实验技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

  【导入】氧气制取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情景中认识氧气的制取

  【教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大家回忆一下,氧气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潜水、医疗等方面,氧气还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炼钢等方面。

  【教师】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个生活中获得氧气例子。我们知道,如果鱼塘里缺氧,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对渔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渔民们常用一种叫做“氧来乐”的增氧剂给鱼塘增氧。(展示氧来乐图片和文字说明书:大家看,氧来乐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这里写到“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学生】大家一起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

  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特种部队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内燃起篝火,离不开特种兵背包里的法宝——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药品实物)。原来,高锰酸钾可以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生了支持燃烧的氧气,生火当然不成问题。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名字有点长,大家先认真记忆一下,也可以观察一下实验台上的试剂样品,加深一下记忆。看看谁能最先记住它们。

  【学生】一分钟后,尝试默写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活动2【讲授】氧气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

  【教师】我们在实验室中能否利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这两种物质制备氧气呢?想一想,研究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需要考虑哪些具体问题?

  【第一位学生】这要找一些合适的仪器。

  【教师】对,要把装置设计好。

  【第二位学生】首先得看看这个化学反应用实验室的条件真的能得到氧气才行【教师】这是反应的可行性问题,的确应该首要考虑。

  【第三位学生】要想办法把氧气装起来。

  【教师】嗯,要想清楚细节。

  【第四位学生】要写实验报告。

  【教师】也就是要考虑清楚实验的步骤对吗?

  【第四位学生】对。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大体流程,原理——装置——操作(展示相应幻灯片),这样我们考虑问题会更有序一些。这节课,我们对主要任务就是第一步。来确定反应原理的可行性问题。

  片段三: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教师】我们逐一来研究一下。首先看看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可行性。大家想想,我们怎么确定过氧化氢能不能得到氧气?

  【第一位学生】把过氧化氢放在水里,看看有没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刚才写反应物的时候没有水。过氧化氢就能分解。

  【第三位学生】不应该看,气体不容易看见。

  【第四位学生】气体是气泡,能看见。

  【第五位学生】也许气泡是空气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呢。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能复燃的才能保证是氧气。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一下比用眼睛看更准确。这是化学实验中的实证意识,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问题,你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出示右图)下面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加了水,有的还试验了多种加水的量。木条没有复燃。

  【教师】好了,实验就到这里。谁能说说你的结果和思考。

  【第一位学生】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木条复燃。这个办法不行,不能产生氧气。

  【第二位学生】可是刚才幻灯片上不是写着吗,过氧化氢用在鱼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气。你仔细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气泡,特别小,我觉得那就是氧气。可能氧气太少了,太慢了,验不出来。

  【教师】分析得真有道理。还把前面的资料结合起来,整体反思,这种思维习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么慢的速度,用来实验室制气体也太没有效率了。昨天老师给大家上课的时候,一个班就要5、6瓶氧气呢,而且一个班挨着一个班的课,要是这个速度,实验室老师哪受得了啊?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反应快一点?

  【学生】思考,有的小声说加催化剂。(这些学生可能是预习的)

  【教师】要是我们平时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你通常用哪些解决的办法?

  【第一位学生】问老师

  【第二位学生】问同学

  【第三位学生】找书

  【第四位学生】上网,把问题输进去,可快了,好多题都能找到原题,解法特别多。

  【第五位学生】应该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会就找别人。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适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总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不应该放弃,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会解决问题比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还重要。你不是说你很擅长用网络解决问题吗,你到前面来,在大屏幕上上网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办法。其他同学可以找找课本,这可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工具书啊。刚才我好像还听到有的同学说催化剂,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预习了,大家也可以找这些同学问问,看看催化剂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好了,给大家5分钟时间,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源,看看过氧化氢到底能不能产生氧气,能不能快一点产生氧气。

  【学生】自由分组探究,有两三个在讲台上利用百度查找,还有的在看书和讨论。

  【教师】好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学生】书上说了,可以加二氧化锰。

  【第二位学生】还可以加硫酸铜。在这一段呢。

  【第三位学生】网上的,大家看,还有生土豆、猪肝、氯化铁,红砖粉。

  【教师】大家对土豆、猪肝好像很感兴趣嘛,你给大家念念这一段。

  【学生】求助:除了二氧化锰外还有什么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答: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细。刚才课本中和网上都提到了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就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生土豆、生猪肝、红砖粉等很多种。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用的是百度,其实还有GooGle、YAHOO等。他输入的`关键词是过氧化氢、加快、分解,有这些词的网页都出来了,有几十页呢。今天我们的作业之一就是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要用“改变”反应速率,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剂,还有如何检验一种物质是催化剂等等。把与催化剂相关的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资料写一份清晰地实验报告的话,你可以有资格在下星期里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有关催化剂的课外探究实验。

  好了,现在,我能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锰,这个黑色的粉末,每组一包,还有一小块猪肝,一包硫酸铜,你们可以再次试一试。注意,向试管里加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溅出,应该先放固体后放液体,过氧化氢加入1/4试管即可。大家开始试试催化剂的效果吧。

  【学生】分组实验,看到木条复燃时很多组欢呼起来。

  【教师】再次总结一下实验结论。

  【第一位学生】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硫酸铜的有点慢,猪肝泡沫太多,还是二氧化锰的效果好。

  【教师】不错,有比较。注意我们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目的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投影出来:探究实验室能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第三位学生】实验室不能直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当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

  【教师】非常好。(板书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我们还习惯用文字表达式来说明实验原理。上节课我们学过,文字表达式中,箭头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物质之间用加号连接。箭头上方要写清反应条件。在这个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就是反应的条件,我们可以直接把催化剂的物质名称写在箭头上方。就象这样。(在箭头上方写“二氧化锰”)。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完成整个文字表达式。

  【学生】独立完成文字表达式,一个学生到黑板板书。

  活动3【活动】氧气的制取

  学生研讨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吗?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下一个反应,实验室中能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们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鉴我们前面的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教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打算怎么进行探究。

  【第一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高锰酸钾是固体,看气泡更不行。要重视证据,还得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才可以。要是不能产生氧气,就要上网查查有没有催化剂。

  【第二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前面的特种部队生火。高锰酸钾不可能直接产生氧气,那样的话战士用的时候就失效了。我看见那个战士用石头来着,我们组讨论可以用一块石头磨一磨高锰酸钾粉末。

  【教师】大家有了前面的经验,都大有进步啊。考虑到了实证精神,还考虑到可以上网,还有结合前面的资料。不错。不过,用石头磨恐怕也不太现实,在实验室中很难收集气体呀。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可以继续想想,有没有用上课本?老师的电脑网络大家也可以申请来用嘛。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我们把方案再明确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申请用老师的电脑。老师指导其用电脑搜索到了如何给固体加热的部分,投影出来。有的小组指着这个投影内容在讨论。

  【教师】谁愿意再来谈谈你们小组的设想。

  【第一位学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热,所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第二位学生】课本上有这个图,就是加热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写着为

  什么要把试管口向下倾斜。

  【教师】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学生】读注解中为什么试管向下倾斜的部分。

  【教师】很好。大家看投影,这是他们组搜索到的图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到有药品的部分,同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高锰酸钾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难清洗,会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红的,所以大家取用药品时一定要小心。加热后的试管很烫,可以轻轻放在试管架上,不要摸试管底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均成功。

  【教师】好,现在我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非常好。(板书结论)。下面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试着默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大家看,这个反应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锰就是前面我们实验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那种黑色的催化剂。所以现在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

  活动4【练习】氧气的制取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

  【第二位学生】学了两个文字表达式。

  【第三位学生】我们知道了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过氧化氢可以放在鱼塘里添氧气。

  【第四位学生】学了催化剂,还有猪肝为什么能催化过氧化氢。

  【教师】很好,我们还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制取物质的方法,要先考虑反应原理,再考虑操装置和实验步骤。

  【第二位学生】我们还知道遇到困难要查网络,在百度里输入关键词。也可以查书。

  【第三位学生】还可以问同学。

  【第四位学生】学会了如何加热固体,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教师】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刚才我们说到了这节课的一个作业,就是用网络查找催化剂的有关知识整理起来。希望大家还记得。另外的一个作业是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这将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这两种方法设计一套装置吗?

  【教师】这个问题你可以课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觉得一套装置能解决问题当然可以。如果你觉得必须有两套装置才行,那就设计两套,甚至可以设计更多的装置。另外,下节课开始要测验这两个文字表达式,同学们课下要认真复习。

  课题3制取氧气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3制取氧气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氧气制取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情景中认识氧气的制取

  【教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大家回忆一下,氧气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潜水、医疗等方面,氧气还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炼钢等方面。

  【教师】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个生活中获得氧气例子。我们知道,如果鱼塘里缺氧,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对渔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渔民们常用一种叫做“氧来乐”的增氧剂给鱼塘增氧。(展示氧来乐图片和文字说明书:大家看,氧来乐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这里写到“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学生】大家一起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

  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特种部队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内燃起篝火,离不开特种兵背包里的法宝——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药品实物)。原来,高锰酸钾可以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生了支持燃烧的氧气,生火当然不成问题。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名字有点长,大家先认真记忆一下,也可以观察一下实验台上的试剂样品,加深一下记忆。看看谁能最先记住它们。

  【学生】一分钟后,尝试默写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活动2【讲授】氧气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

  【教师】我们在实验室中能否利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这两种物质制备氧气呢?想一想,研究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需要考虑哪些具体问题?

  【第一位学生】这要找一些合适的仪器。

  【教师】对,要把装置设计好。

  【第二位学生】首先得看看这个化学反应用实验室的条件真的能得到氧气才行【教师】这是反应的可行性问题,的确应该首要考虑。

  【第三位学生】要想办法把氧气装起来。

  【教师】嗯,要想清楚细节。

  【第四位学生】要写实验报告。

  【教师】也就是要考虑清楚实验的步骤对吗?

  【第四位学生】对。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大体流程,原理——装置——操作(展示相应幻灯片),这样我们考虑问题会更有序一些。这节课,我们对主要任务就是第一步。来确定反应原理的可行性问题。

  片段三: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教师】我们逐一来研究一下。首先看看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可行性。大家想想,我们怎么确定过氧化氢能不能得到氧气?

  【第一位学生】把过氧化氢放在水里,看看有没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刚才写反应物的时候没有水。过氧化氢就能分解。

  【第三位学生】不应该看,气体不容易看见。

  【第四位学生】气体是气泡,能看见。

  【第五位学生】也许气泡是空气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呢。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能复燃的才能保证是氧气。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一下比用眼睛看更准确。这是化学实验中的实证意识,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问题,你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出示右图)下面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加了水,有的还试验了多种加水的量。木条没有复燃。

  【教师】好了,实验就到这里。谁能说说你的结果和思考。

  【第一位学生】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木条复燃。这个办法不行,不能产生氧气。

  【第二位学生】可是刚才幻灯片上不是写着吗,过氧化氢用在鱼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气。你仔细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气泡,特别小,我觉得那就是氧气。可能氧气太少了,太慢了,验不出来。

  【教师】分析得真有道理。还把前面的资料结合起来,整体反思,这种思维习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么慢的速度,用来实验室制气体也太没有效率了。昨天老师给大家上课的时候,一个班就要5、6瓶氧气呢,而且一个班挨着一个班的课,要是这个速度,实验室老师哪受得了啊?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反应快一点?

  【学生】思考,有的小声说加催化剂。(这些学生可能是预习的)

  【教师】要是我们平时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你通常用哪些解决的办法?

  【第一位学生】问老师

  【第二位学生】问同学

  【第三位学生】找书

  【第四位学生】上网,把问题输进去,可快了,好多题都能找到原题,解法特别多。

  【第五位学生】应该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会就找别人。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适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总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不应该放弃,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会解决问题比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还重要。你不是说你很擅长用网络解决问题吗,你到前面来,在大屏幕上上网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办法。其他同学可以找找课本,这可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工具书啊。刚才我好像还听到有的同学说催化剂,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预习了,大家也可以找这些同学问问,看看催化剂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好了,给大家5分钟时间,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源,看看过氧化氢到底能不能产生氧气,能不能快一点产生氧气。

  【学生】自由分组探究,有两三个在讲台上利用百度查找,还有的在看书和讨论。

  【教师】好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学生】书上说了,可以加二氧化锰。

  【第二位学生】还可以加硫酸铜。在这一段呢。

  【第三位学生】网上的,大家看,还有生土豆、猪肝、氯化铁,红砖粉。

  【教师】大家对土豆、猪肝好像很感兴趣嘛,你给大家念念这一段。

  【学生】求助:除了二氧化锰外还有什么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答: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细。刚才课本中和网上都提到了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就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生土豆、生猪肝、红砖粉等很多种。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用的是百度,其实还有GooGle、YAHOO等。他输入的关键词是过氧化氢、加快、分解,有这些词的网页都出来了,有几十页呢。今天我们的作业之一就是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要用“改变”反应速率,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剂,还有如何检验一种物质是催化剂等等。把与催化剂相关的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资料写一份清晰地实验报告的话,你可以有资格在下星期里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有关催化剂的课外探究实验。

  好了,现在,我能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锰,这个黑色的粉末,每组一包,还有一小块猪肝,一包硫酸铜,你们可以再次试一试。注意,向试管里加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溅出,应该先放固体后放液体,过氧化氢加入1/4试管即可。大家开始试试催化剂的效果吧。

  【学生】分组实验,看到木条复燃时很多组欢呼起来。

  【教师】再次总结一下实验结论。

  【第一位学生】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硫酸铜的有点慢,猪肝泡沫太多,还是二氧化锰的效果好。

  【教师】不错,有比较。注意我们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目的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投影出来:探究实验室能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第三位学生】实验室不能直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当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

  【教师】非常好。(板书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我们还习惯用文字表达式来说明实验原理。上节课我们学过,文字表达式中,箭头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物质之间用加号连接。箭头上方要写清反应条件。在这个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就是反应的条件,我们可以直接把催化剂的物质名称写在箭头上方。就象这样。(在箭头上方写“二氧化锰”)。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完成整个文字表达式。

  【学生】独立完成文字表达式,一个学生到黑板板书。

  活动3【活动】氧气的制取

  学生研讨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吗?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下一个反应,实验室中能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们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鉴我们前面的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教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打算怎么进行探究。

  【第一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高锰酸钾是固体,看气泡更不行。要重视证据,还得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才可以。要是不能产生氧气,就要上网查查有没有催化剂。

  【第二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前面的特种部队生火。高锰酸钾不可能直接产生氧气,那样的话战士用的时候就失效了。我看见那个战士用石头来着,我们组讨论可以用一块石头磨一磨高锰酸钾粉末。

  【教师】大家有了前面的经验,都大有进步啊。考虑到了实证精神,还考虑到可以上网,还有结合前面的资料。不错。不过,用石头磨恐怕也不太现实,在实验室中很难收集气体呀。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可以继续想想,有没有用上课本?老师的电脑网络大家也可以申请来用嘛。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我们把方案再明确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申请用老师的电脑。老师指导其用电脑搜索到了如何给固体加热的部分,投影出来。有的小组指着这个投影内容在讨论。

  【教师】谁愿意再来谈谈你们小组的设想。

  【第一位学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热,所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第二位学生】课本上有这个图,就是加热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写着为

  什么要把试管口向下倾斜。

  【教师】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学生】读注解中为什么试管向下倾斜的部分。

  【教师】很好。大家看投影,这是他们组搜索到的图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到有药品的部分,同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高锰酸钾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难清洗,会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红的,所以大家取用药品时一定要小心。加热后的试管很烫,可以轻轻放在试管架上,不要摸试管底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均成功。

  【教师】好,现在我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非常好。(板书结论)。下面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试着默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大家看,这个反应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锰就是前面我们实验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那种黑色的催化剂。所以现在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

  活动4【练习】氧气的制取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

  【第二位学生】学了两个文字表达式。

  【第三位学生】我们知道了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过氧化氢可以放在鱼塘里添氧气。

  【第四位学生】学了催化剂,还有猪肝为什么能催化过氧化氢。

  【教师】很好,我们还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制取物质的方法,要先考虑反应原理,再考虑操装置和实验步骤。

  【第二位学生】我们还知道遇到困难要查网络,在百度里输入关键词。也可以查书。

  【第三位学生】还可以问同学。

  【第四位学生】学会了如何加热固体,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教师】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刚才我们说到了这节课的一个作业,就是用网络查找催化剂的有关知识整理起来。希望大家还记得。另外的一个作业是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这将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这两种方法设计一套装置吗?

  【教师】这个问题你可以课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觉得一套装置能解决问题当然可以。如果你觉得必须有两套装置才行,那就设计两套,甚至可以设计更多的装置。另外,下节课开始要测验这两个文字表达式,同学们课下要认真复习。

《氧气》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在处理时,应注意两个实验的处理,如果没有条件完成实验,要通过媒体让学生看到,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区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结合课本上的介绍能够距离说出即可。第三部分是技能训练,这部分内容重在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

  2、明确任务: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合作探究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想一想,议一议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

  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

  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3-33。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明确:二氧化碳、水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讨论的出:氧气。

  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底下才能产生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

  (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给学生2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

  (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图3-35)。

  (五)技能训练

  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察数据请分析:

  试管与灯的距离cm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1060

  20xx

  3010

  405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没有气泡产生

  三、归纳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26页练习

  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光合作用利用水作为原料。

  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概念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3、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

  (2)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意义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

  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种植、间种、套种、轮种等

  课后反思

《氧气》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提纲]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液态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加深记忆

  [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2.液态氧为__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_变化。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提问]什么是化学性质?

  [引言]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 氧气与木炭反应

  [演示]

  [观察提纲]1木炭的色态

  2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3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纯净氧气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4观察反应后生与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可看到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记录

  观察、记录。

  木炭是黑色固体,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没有发生变化,点燃的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净的`氧气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物是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说明提纲2中不能发征反应的原因。

  [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讲述]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化学反应,写法如下: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即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划箭头。

  2.箭头上写反应条件。

  下面表示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讨论并回答:

  反应条件是点燃,因为2中反应条件没有达到,所以反应不能发生。

  记忆

  领悟

  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

  记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加深对文字表达式的认识。

  加深记忆。

  [板书]2.氧气与硫反应

  [演示]展示硫粉

  [观察题纲]1观察硫粉的色态 2 点燃硫粉后放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3 把点燃的硫粉伸入纯净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4 生成物有气味吗

  [讨论题]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讲述]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问]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板书]3.氧气与磷反应

  [设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讲解]产生的白烟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

  [提问]怎样写出磷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言]氧气能与碳、硫、磷发生反应,能否与铁丝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来验证。

  [板书]4.氧气与铁反应

  [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题纲]1.观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讨论题]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提问]怎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回忆成分的实验。

  回答:产生大量的白烟

  倾听写文字表达式、记录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铁丝是银白色的固体,绕成了螺旋状,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被加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回忆实验现象。

  记忆物质色态。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讨论]1.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讨论]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讲解]一般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检验,请看实验

  [演示]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提问]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用带火星木条来检验氧气。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思考

  观察

  回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课后小结]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气气的化学性质(会写文字表达式及对反应现象的描述)。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氧气》教案5

  教学目标:

  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教学方式:

  微格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继续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板书:烛之武退秦师)

  上次课中我们通过课文的讲解,知道了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由于佚之狐的举荐,郑伯重新启用烛之武来说服秦伯退师。然而,烛之武是怎样运用他的那三寸不烂之舌来瓦解秦晋联盟,说退秦师的呢?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分析一下烛之武的说理艺术。(板书:烛之武的说理艺术)下面同学们看着文章第三段中烛之武对秦伯所说的那段话,我们从五个层次来理解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二)具体讲解:

  老师:同学们再仔细读一下课文,我请同学起来分层。学生:五层,具体分层

  老师: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一下这五层,看一下烛之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秦伯的。

  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学生:欲扬先抑

  老师:对就是欲扬先抑。烛之武在此先摆出弱者的姿势,坦言知亡,这样子就避开了秦伯的锐气,缓解了紧张的一种说话环境,稳定了上方的情绪。(板书: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下面我请同学来读一下第二层

  学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后,君之薄也。

  老师: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时候秦晋虽然是联盟,但是它们毕竟是两个国家,大家看一下黑板(老师画地图),秦在西,郑在东,中间隔着晋,秦要跨过晋国,把郑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难办到的。“亡郑”以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从而提醒秦伯不可“亡郑以陪邻”。在这,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而是从哪个方面说明的?学生:地理位置

  老师:对,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这一实际来说明,根本上动摇了秦联盟的基础,不能不使秦伯动心。(板书:亡郑于秦无利可图)老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层。“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就是放弃郑,不灭郑。这是烛之武从正面提出建议。郑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秦国使者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秦没有坏处。烛之武仍是从地理位置来说明利弊。同学们知道这一层的层义吗?同学:舍郑于秦有利。老师:对。舍郑于秦有利。(板书:舍郑于秦有利)第二层时烛之武通过分析亡秦的危害动摇秦伯。这一层则开始拿郑来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作为一国之君的秦伯当然要权衡利弊了。老师:下面我在找同学读一下第四层。

  同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舍半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老师:秦国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秦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与秦对抗。晋背信弃义,如若与其共事,绝不可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的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板书:晋国过河拆桥)

  经过了这一番历史事实的分析后,烛之武为了增强说服性,又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下面我们来看第五层:“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厥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晋国欲壑难填,已经在东边向郑国开拓土地了,又要肆意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在这呢,烛之武就从现实中一步步的逻辑推理,从而提醒秦伯不要做“损秦以利晋”的蠢事。(板书:损秦利晋不可为)

  正可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烛之武凭借他的智慧和口才,仅仅百余字的说辞,就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逻辑推理等诸角度,,开合跌宕,步步紧逼,层层深入在“利”字上做足文章,既瓦解了秦晋联盟,说退了秦师,又保全了郑国。这就是烛之武的说理的艺术,大家都清楚了吧?

  课下请大家根据今天我们分析烛之武说理艺术的思路思考一下郑伯的说理艺术。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亡郑于秦无利可图→舍郑对秦有益→晋过河拆桥→损秦利晋不可为

  摆出弱者姿势

  →

  动摇联盟

  →

  引诱秦伯

  →赤裸裸挑拨

《氧气》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

  (2)、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知道气体体积的测定的一般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三、教学准备

  3个集气瓶,火柴,3个具支锥形瓶,导管若干,6套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冰水,无水硫酸铜粉末,表面皿。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

  师提问:空气与人类密切相关,大家对空气了解多少?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生回答

  师:根据书本活动验证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和氧气

  生:活动,展示实验现象

  师分析:在活动一中发现石灰水并没有浑浊,什么原因呢?

  比较新制的石灰水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石灰水。

  学生得出结论: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但含量很少。

  活动二展示:木条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燃烧情况。

  师: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

  生:空气中存在氧气。

  师:如何验证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小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

  师:空气中除了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有什么?

  生:氮气

  师:对,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并且测出氧气体积占空气总体积达1/5。

  师: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如何测出?

  老师演示小实验

  提问:

  1、注射器向外拉会有什么现象?

  2、水为什么会注入到集气瓶中?

  3、注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跟抽出水的体积有何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

  提示:如果抽出的是氧气,则注入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师:用什么方法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都消耗完?

  生:物质燃烧

  师:用碳燃烧好还是磷燃烧好呢?提示: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磷燃烧会产生五氧化二磷固体。

  生思考讨论

  师:由此装置改装而来的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师:介绍装置、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学生操作,记录实验现象。

  师:误差分析及实验改进

  总结: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空气在各成分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气体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自习p72

  生总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大家知道零食中充的是什么气体吗?请下课后自主思考。

  五、板书设计

  一、空气的成分

  二、空气的利用

  氮气(78%) 制化肥、炸药、制冷剂

  氧气(21%) 供呼吸、助燃

  空气 水蒸气(0.03%)

  二氧化碳(0.93%)

  稀有气体(0.04%) 激光技术应用、保护气体、霓虹灯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中需要学生理解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原理,而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和重点,实验前的启发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本堂课学生参与不是很多,需要学生多参与到课堂中,在误差分析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再做一遍实验,有助于学生对本实验的深刻理解。

《氧气》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五、教学过程

  一、 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b.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c. 实验步骤:

  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

  d.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加热H2O2 H20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催化剂 K2MnO4 MnO2 O2

  二、分解反应

  三、工业制氧气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检测:

  1、在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时,有下列几种判断。请你简要分析正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举出一个否定它的实例。

  (1)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须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使用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须用排水法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面对化学制取氧气课时的教案知识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氧气》教案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

  技能目标: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烧杯、玻璃棒、水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1)化学小魔术:不燃的小手帕

  (2)影片片断欣赏: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

  二、导入新授

  上节课我们做的一些实验和刚才小魔术中酒精的燃烧都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我们能不能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呢?

  三、探究合作

  1、分组讨论:

  (1)下列反应有哪些共同点?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E、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联系实际谈谈氧气有哪些用途?

  2、师生共同总结:

  (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

  四、创新应用

  1、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B、铁C、磷D、硫

  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

《氧气》教案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环节,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2分钟)

  猜猜看: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得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打一物质)

  [提问]: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你对氧气了解多少?它有哪些性质?

  学生兴趣高涨猜谜语,七嘴八舌地喊着答案。

  联系什么生活,积极踊跃地抢答自己了解到的氧气的性质,有的同学还举例说明。 以谜语引课,激发他们的兴趣,抓住学生,进入新课情境。(新课讲授26分钟)

  [提问]:你面前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瓶氧气,你能猜测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环节一:氧气物理性质

  学生回顾物理性质的概念,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有: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使学生明确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研究哪几个方面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物质。

  [提问]: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讨论]: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追问]:其他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演示]: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在演示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前、中、后的现象)

  [提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

  [演示]: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为什么要在下段系一根火柴?

  [讨论]:回顾前面几个实验,思考幻灯片上的几个问题。

  [提问]:对比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环节二:氧气化学性质

  根据已有经验,学生不难说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液化气、天然气、塑料等等。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对展示的图片依旧抱怀疑态度。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学生认真观察后得知:为了防止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所以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分析讨论几个问题后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分析实验2—1、2—3、2—4,填写课本35页表格。

  [思考]:上述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问]: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

  [提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问]:氧化反应都是像燃烧那样剧烈的发光放热吗?

  环节三:寻找共同点

  学生认真分析,完成表格,分析三个反应得出:都有氧气参加,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概括:“多变一”

  讨论分析后得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食物腐烂、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但现象不明显,进而总结出缓慢氧化定义。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探究化学变化,用对比的方法建立概念,寻找概念之间的关系。 调查你家及邻居家在用什么燃料做饭?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各种燃料的优缺点,给家长或邻居提出合理化建议。

  环节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学生走进社会走入家庭进行调查,享受“指导员”的待遇,很有成就感。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真正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的整合。

  课堂小结(2分钟)

《氧气》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学生回答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

  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课题3 、制取氧气

  介绍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

  (实验2—5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

  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行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学生提问]

  [问题]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口,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同样也能产生氧气?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及时,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

  [提问]什么叫反应物?

  [回答]参加反应的物质。

  [提问]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以有也可以无呢?

  [回答]不,必须有。

  总结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反应物必须存在。而在用过氧化氧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即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

  学生提问

  [问题]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老师]为了问答大家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人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实验2—6]

  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仍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说明]

  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

  [提问]这种现象说什么?

  [回答]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气锰可以重复使用。

  [讲解]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

  科学家们经过料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设问]他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学生看书回答]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设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而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学生议论]

  [代表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设问]是不是催化剂就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呢?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师讲解]事实上,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地说成“加快”。

  [补充]能加快化学反应进行的催化剂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因为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更大。

  [介绍]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许多反应需要借助于催化剂才能进行或者很快地进行。例如,在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用到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要用到催化剂,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酶其实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讲解]

  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

  3。过氧化氢──→水+氧气

  [过渡]

  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呢?非也。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教学情景]

  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

  [介绍]

  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事实上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讲解]

  通过预习大家知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课我们专门安排有实验探究,所以这里就不做实验了。我们一起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提问]还有哪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呢?(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讨论]

  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讨论结果]

  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

  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三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讲解]

  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提问]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那么分解反应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A+B。

  [总结]

  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说明]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设问]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如果我们一种一种地去学,穷尽我们的毕生之力是否能学完呢?

  [学生]不能。

  [承接]若我们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得多了,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有关分类的方法?

  [回答]按照物质的成分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等。

  [小结]

  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课堂练习

  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制取氧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B。氯酸钾

  C。空气D。氧化镁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氧气》教案11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总结归纳:板书:

  一、原理:

  催化剂加热

  1、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回答问题?

  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

  实验:

  (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 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看书上装置图,注意连接方法。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讨论收集原理?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

  1、检查气密性

  2、装药品

  3、加热

  4、收集气体

  5、将导管拿出水面

  6、熄灭酒精灯讨论5、6两步的原理:防止倒吸?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

  作业:

  1、作业本第三节

  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教案12

  学习目标

  教师讲解实验细节:

  (1) 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的作用?

  (2)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3) 若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失败,原因是什么?

  提示学生从铁丝的情况和燃烧条件两个方面去思考

  【归纳】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火药爆炸等

  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

  【小结】

  1.共同点:都属于氧化反应,需要消耗氧气,都放热

  2.不同点:

  (1)剧烈氧化: 剧烈、速度快、放热多,伴随着发光、发热

  (2)缓慢氧化: 不易被察觉,速度慢,放热少。

  【活动】性质决定用途

  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广泛应用。

  【阅读】课本P53—54归纳用途

  【用途一】支持燃烧——助燃剂

  【用途二】供给呼吸

  【课堂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

  A.我不易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供给呼吸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 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以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 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课后作业

  学习与评价P15-16 1-9.12

  【教学反思】

  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教给学生学习具体物质的方法,能够借助演示实验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关注学生实验现象的语言描述训练,能够从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视角组织教学,框架意识比较强。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学容量偏多,个别知识点拓展过深。实验细节的强调还不够。

《氧气》教案13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催化剂

  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

  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

  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

  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设问,引出下文]

  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

  [生答]

  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

  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

  反应原理

  仪器装置

  验满方法

  收集方法

  [师问]

  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交流]

  电解水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光合作用

  [师问]

  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

  [引出下文]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氧气》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准备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

  [学生猜想]

  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

  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

  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学生活动]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铁和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生成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媒体展示,激发兴趣]

  (化学、技术、社会)催化剂的作用图片;资料: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图片,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得出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具有本质区别。

  [归纳与反思]

  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通过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

  [知识应用,提高]

  布置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P401、2。

  第二课时

  [回忆与再现]

  (分小组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写出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两个)。

  [学生活动]

  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设计实验装置]

  要求学生对比过氧化氢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

  实验装置,自主选择仪器,对装置进行组装。

  [设疑激趣,讨论交流]

  展示某一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巧设疑问: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给试管加热?实验结束后是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来还是先移走酒精灯?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注意什么?

  [分组讨论,获取信息]

  学生分组活动,对每一问题进行仔细探讨,教师作适当点评。

  [我探究,我快乐]

  (学生分组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得出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气泡连续了才能收集氧气等结论。

  学生:实验探究收获、体会或想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装置。

  [信息反馈]

  布置练习1、P404;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

  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

  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

  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学生独立作业]

  检验能力,巩固知识。

  总评

  本课题教学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使许多原来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的工作变成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如:通过回忆氧气的用途,联想如何制得氧气,猜想氧气的制法;再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点,自主选择仪器制取氧气等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题教学还根据新课标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的许多注意事项,一部分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获取正确信息,一部分留给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后,反思得出正确结论。此教学设计在如何活用教科书而不拘泥于教科书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如为说明二氧化锰只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在教科书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添加单独给二氧化锰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从而使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当然,本课也略有不足,教师的“讲”还略有偏重,还可继续放“权”,大胆让学生去闯。

《氧气》教案15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课 题 氧气

  授课人

  学 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先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


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


影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


[电子板书]课题2 氧气


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 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


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 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


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 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电子板书]


实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讲述:我们就用这瓶氧气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思考得出结果:不能。



自己实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 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电子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无味)、密度(1.429g/L)、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


[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


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


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


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


学生思考并认同。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活动三 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从学生中选择一个设计方案(上次探究活动已布置了的探究题)


[电子板书]探究程序


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提出问题)


2.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易溶于水(作出假设)


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4.复燃──不易溶;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得出结论。


[电子板书]氧气不易溶于水


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步骤。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出结果:


现象:复燃


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


使学生加深对实验探究的意识,熟悉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活动四 硫在空气中、氧中燃烧现象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


[电子板书]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多媒体]以木炭燃烧实验的视频为例介绍观察程序。


[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


使用视频展示台(请一位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配合演示实验以作对比)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电子板书]打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


肯定并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电子板书]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


[电子板书]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 它说明了什么 (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


[电子板书]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起叙述反应物、生成物及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开动脑筋回忆并思考,可能的回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活动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 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电子板书]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电子板书]实验具体内容及步骤(使用视频展示台)演示实验: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补充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电子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


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


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


过渡: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氧气的性质,再次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影片。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参照实验具体内容来观察、分析。


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一起回答,教师打出电子板书]反应前物质:铁、氧气反应后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思考,各抒己见。


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


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


讨论并积极发言。


讨论,回答:航天航空、气焊、气割等。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气体 无味 1.429g/L -218 ℃ -183 ℃ 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

  点评

  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该课对教材进行了很好地分析,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正确进行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

  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象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氧气》教案】相关文章:

《制取氧气》教案03-14

制取氧气教案03-12

《氧气》教学设计01-14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12-30

制取氧气教学心得09-23

氧气瓶颜色10-06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10-07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06-27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范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