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7页时、分的认识例1、例2和“填填连连”,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并能正确地书写出来。
3.教育学生爱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问:这是什么?说明:这节课我们要认识钟面。问:你们平时见过哪些钟?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整时
分别出示第一、二、三、四幅图,让学生说出几时,小华在干什么。指名学生把四幅图完整地说一遍。
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就要学习时、分、秒。(板书:时、分、秒的认识)现在我们先来学习时、分。(板书:时、分)
2、认识时、分
(1)认识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是什么形状的?大家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说明:钟面上用1~12把一圈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让学生数出12个大格。
再用缺口的圆纸把钟面盖好,只露出一大格,教师指着这一大格告诉学生:这每一大格里又分成相等的5小格。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一圈共有60个小格。
(2)时和分的关系。
钟面上的针各有各的任务。最短的针是时针,它走起来最慢,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比较长的针是分针,走得较快一点,它走1小格的时间是1小分。(用教具钟演示)
(3)提问:时针、分针是朝什么方向转动的'?(结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时针、分针远动方向的箭头图,并告诉学生什么叫顺时针方向)
现在我们来比较时针和分针转动的快慢,看看1时和1分有什么关系?教师用实物钟演示,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然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操作学具钟,并讨论1时和60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1小时和60分的时间相等。(板书:1时=60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时、分都是时间单位,那么1分时间究竟有多长呢?1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呢?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师掌握时间,请学生汇报数的结果,再填在书上。
提问:一节课的时间多少分钟?(40)课间休息几分钟?(10)合起来是多少分钟?再加多少分钟,就是1小时了?为什么?
3.教学例1。
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1)出示第1个钟面图。提问:钟面上分针指着几?(12)时针指着几?(2)这是几时?(5时)怎样写呢?教师范写。
(1)出示第2个和第3个钟面图。让学生先说再写。
4.教学例2
如果分针不是指着12,那么怎样看时间呢?就要看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这时就是几时几分。
(1)演示教具钟:时针走过1,分针指着3。
问:时针刚走过几?(刚走过1,就是1时多)分针从12起走到了几?(走到3)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15小格,是15分)那么这是的时刻就是1时15分。怎样写呢?教师书写。
(1)继续演示,出示2时50分的钟面图。让学生说几时几分。
(2)把钟面拨到10时45分,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是几时几分。
学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填填连连。
第1、第2题让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2题。
五、
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打、他”等6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月亮湾”、“他的故事讲不完”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大家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大海录音。)
师:在我们蔚蓝色的地球上,有许多的地方都被海水覆盖着。大海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你们想欣赏欣赏吗?
课件:大海的图片。
点评:大海的图片非常美丽,引人入胜,令学生发出惊叹。课一开始已经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真不愧是“课伊始,兴已发”。
师: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点评:非常自然地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师:就在这美丽的大海边,有一个静静的月亮湾,让咱们一起到那儿看看去吧!
(师范读。)
点评:学生自然跟读,投入其中。
师:这篇优美的儿歌就是我们的一篇课文。要想读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打算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请你一边指着一边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自己想个办法认识它,看谁能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指名读。评读。集体讨论交流
(1)湾月亮湾
指导学生:区分“湾”、“弯”。(做成活动字卡。)
师:(教师边讲解边板画:弯弯的海岸、月亮。)
(2)故事
指导学生:“事”在“故事”中读轻声。)
点评:抓住重点,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2、自己读。要求把课文读通。
师: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指名读。评读。
三、细读课文
1、两人小组合作质疑、解疑。
(1)在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来配合读,可以你读他听,然后他读你听。也可以一个人读一句。还可以两个人一起读,然后指着图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看看两个人能不能共同解决,把问题搞懂。
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具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集体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老爷爷在讲什么故事呢?为什么他的故事说不完呢?
学生讨论交流。
(3)月亮湾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它的海底就像一个大宝库。看!
播放有关大海美丽富饶的录像。
小结:月亮湾的人们摇着船出海捕鱼,他们撒下一张张的网,收获的是满船的鱼虾和欢乐。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当然说也说不完。
点评:利用录像,巧妙的解决课文的难点。
2、尝试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让我们带着幸福和快乐,再读读课文吧。
四、记认、学写生字
1、记认生字。
师:生字朋友都和我们见了好几次面了,你认识它们了吗?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点评:适时加入竞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写生字。
师:大家课文读得好,生字记得好,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把这些生字写好。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师:想写好这些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学生交流写字需注意的'地方,老师适当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
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范写,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意识。
(学生书写,评议。)
3、游戏巩固,总结全文。
师: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名字就叫“到月亮湾去”。这有一条路,只要我们正确地读出牌子上的字就可以到月亮湾了,让咱们出发吧!
点评:以游戏的形式总结全文,寓教于乐,非常巧妙。
师:月亮湾到了,快让我们用朗读、背诵,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演把你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五、课外拓展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在我国,像月亮湾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还有好多。课下小朋友有兴趣可以收集一些有关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做个简报,共同交流交流。
点评: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领域。
板书:
我家住在大海边
弯弯的月亮
月亮湾
故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创设情境,比赛导入。
1、87页自主练习第4题,比一比看谁又对又快,前五名的同学得小五星。
235+165-120 178-(78+50)
178-78-50 235+(165-120)
530-130+20 530-(130-2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做得又快又对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不同,得数却一样!)将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初步渗透。
2、88页自主练习第6题
356+278 875-496
658+294 207+598
431-245 700-357
有的同学不服气,那么我们再来比一次!加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及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以计算为主,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的同时,初步渗透加法的运算定律,以比赛的形式引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87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校要进行庆祝活动,买来了气球准备扎拱门。看看负责的两名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指名讲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对小括号的应用练习,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87页自主练习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自主练习第5题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成小课堂,提出问题,组内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汇报、互评。
3、88页自主练习第7题
这道题通过解决“这些花够吗”这一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由于思维的角度不同,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4、88页自主练习第8题
(1)、这道题呈现的是爸爸给儿子量身高的情境。学生根据父子两人的对话和前年、去年的身高记录,分别填上今年林文和爸爸的身高,并求出林文比去年长高多少厘米。然后观察父子俩的身高记录单,说说自己的发现(爸爸的身高是不变的,而林文的身高是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的成长规律。
(2)、模仿练习中的形式,拿出课前调查准备好的.自己的身高或体重记录单,组内交流、比较,填写完整。
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
三、开动脑筋,小试身手。
1、88页自主练习第9※题
这道题是思考题,让学生学会根据题中给的条件,选填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法。表扬并奖励自己解答出来的学生。
2、88页聪明小屋
这道题呈现的是一幅湖光山色的美丽情境,以诗歌的形式提供了必要的数学信息。通过练习巩固信息窗所学的运算知识。引导学生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让学生弄清楚其中2个角都有树,两边树的棵数都是34,列出算式:35+35+35-2=103。表扬并奖励自己解答出来的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解答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提供锻炼机会。】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练习课,为了使练习课生动有趣,设计了三个各有特色的板块,首先从比赛引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整堂课就比较顺畅起来。第二板块走入生活,解决问题时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第三板块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不做统一要求,但是这是一次很好的数奥培训的机会,许多学有所长的学生发挥了特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难题,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活泼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了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件)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
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
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
(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
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
四、数一数
(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
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二)游戏开火车数数
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
2、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
3、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
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
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算式:20xx+1000=()
1、交流算法
()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
()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
活动三:
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80+50=13050+80=130
130-80=50130-50=80
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
1500-600=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3、完成“做一做”,第2题
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解决问题。
五、拓展性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的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先把整百整千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
板书:
1000+ 20xx=3000
1个千+2个千= 3
2个千- 1= 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谢桂仙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时,及时引导学生想1+2=3和想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都是想1+2=3这种方法。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自己的想法。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习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每一次上课都有每一次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我都有了新的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努力探索,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在( )中,填写合适的数
1分钟=( )秒 1小时=( )分
1天=( )小时 3分钟=( )秒
二、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体验
1、教师:同学们,时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小明和这些时间单位交上朋友后很高兴。他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做了一个安排,大家看看他是怎样安排的?
(1)出示:
穿衣图5小时 刷牙图3秒 吃早饭图2秒 收拾书包图5小时
(2)教师:你对小明的安排有什么想说的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小声说一说。
(3)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再估计一下,做好每件事情自己要用多少时间。(完成第24页练习2 在( )中,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4)教师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选用合适的时间单位,不要像小明一样闹笑话。
三、联系实际
四、综合练习,巩固有关时间的计算
1、连线
小明每天上午在校 3秒
妈妈每天工作 3小时
爷爷早上锻炼身体 8小时
呼吸一次用 30分钟
2、在○里填上“>”“<”“﹦”。
120分○2时 3分○180秒 500分○5时
4分○240秒 100秒○2分 4时○200分
3、完成练习4、5
五、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教师:供电局为保障居民用电安全,定期会对线路进行停电检修。下面是新华小区某天的停电告示。(出示课件)
停电告示早上7:40-8:00 新华一路
早上7:40-8:00 新华一路
中午12:00-下午1:10 光明街
中午12:30-下午2:00 新丰街
(1)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你知道新华二路要停电多长时间吗?
(3)小明家在新丰街,他想在下午1:00的时候看电影,能行吗?
(4)小明妈妈在下午1:20下班回家,这时离来电还差多长时间?
2、完成练习6 填空
六、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练习册P17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住、海、金、沙、面、唱、各、拉,学会用海、面组词。会正确得读和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有…有…还有…”说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一块写了生字并注音的小黑板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海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我家住在大海边》。先听录音朗读。
①拿出小黑板,让学生跟着老师读生字。读3遍。
②让学生在下面自由地拼读,也可同桌互读。教师仔细听学生拼音,以及时纠正错误发音。
③指名请2—3位学生认读、正音。
④小游戏:开火车。
(2)字形教学:
①指导学生写“海”。
问学生“海”是什么部首,什么结构。在黑板上写出“每”的笔顺,让学生边书空边说笔画。
②对于“唱”字,指出右边的“昌”应是上小下大,并不是一样大的。
③指出“金”和“全”的区别,根据“全”识记“金”。(“全”的口袋里各放了一粒花生米就成了“金”了。)
知道学生写“金”时应先写两点,最后才写一横。(先放花生米,再把口袋给拉好。)
(3)学习第一段
一齐朗读。问:有谁知道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我家的位置,在大海边上)小朋友们有谁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海滩上有什么吗?(沙子,贝壳,螃蟹等)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知道那么多,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描写海滩的。
(4)布置练习
做课后练习题第3题。做完后指名2—3位学生说说他们的答案。
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理解课文,进一步学习巩固字词。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①小黑板指名认读新学字的偏旁、笔画、笔顺。
②指名书空或板书“海”、“金”。
(2)朗读理解课文
第2、3段
①指名读句。问:通过这几句,你们可以看出作者写了海滩上有什么吗?(沙子、贝壳)通过这两段,你们有谁知道沙子是怎么样的,(又松又软)贝壳又是怎么样的呢?(各种颜色)贝壳有哪些颜色呢?(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绿的)
②告诉学生:“有……有……还有……”是一种叫排比句的修辞方法。因为每一个“有”后面所接的都是结构类型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所以叫排比句。这句话是排比句,因为“红、黄、白、绿”都是一种颜色,它们的.结构类型相同。
举个例子:同学们在大扫除,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还有的提水。
请学生把书翻到课后练习,做第4题,请学生根据图画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问学生:你们谁还能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③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几个有关颜色的词,你们能不能在班上找一找,看看哪里
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指名请学生回答。等学生对这四种颜色有了初步认识后,做课后习题第1题。
(3)起朗读课文第四段
教师讲述:第一段点明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最后一段又强调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我爱家乡的海滩”,前后呼应,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头有尾,结构严谨。
问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否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家乡)
(4)复习几个易混淆的熟词,选字填空,指名回答。
躺躲蓝篮
()椅()藏竹()()天
(5)以同桌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
(6)布置作业,课后朗读课文5遍。
复习生字及词语,下节课后听写。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设计说明
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针对计算,设计有效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1.围绕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
复习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因此在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围绕十进制概念进行复习。从计数器入手,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读写数、比较大小和计数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通过计算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部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习混合运算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注重让学生说清楚计算方法和算理,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数器 算盘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五单元和第七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教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一看教材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3.展示知识结构。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寻找整理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混合运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
4.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和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好评,学生从教师欣赏的话语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68-19+25 42÷6×8 64-56÷7
(2)小组交流:这3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预设
生1:它们都是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生2:前2个都是同级运算,第3个是两级运算。
(3)组内交流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分别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汇报。
预设
生: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复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81-(40-24) (18+36)÷9
(2)小组交流:这2个算式和刚才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
预设
生:这2个算式都带小括号,计算时要注意先算括号里面的。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复习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汇报明确: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根据题意画图分析。
③解答时,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④完成后,用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并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117页8题。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分析。
②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4.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说一说各数位的名称及其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任意拨一个三位数,指名口述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小结: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千以内的数,如657、609、900。
(4)先指名读一读,再集体齐读。
(5)课件出示一百二十七 、三百、六百零五。指名口述这些数的组成,学生先独立写数,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写数时,如果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1。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说,针对性地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1
(1)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瞧,比赛开始了。
课件播放: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乌龟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教师:谁得了第一?为什么?
小结: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就少。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师: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
课件播放:第二次比赛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
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学生自由说,教师结合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到底谁跑得快?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乌龟:我跑了1时。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师: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好比较吗?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
(3)组织交流汇报
教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学生:1时=60分,120秒里面有两个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乌龟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小结: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我们不容易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如果把单位换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判断对错。
①2分7秒=27秒
②1时25分=125分
③90分=1时30分
(3)比一比。
①谁跳得快?在( )里画?。小红跳100下绳用了40秒。( )小兰跳100下绳用了1分5秒。( )
②谁拍得快?在( )里画?。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 )小刚拍100下球用了65秒。( )
③谁踢得快?在( )里画?。小丽踢100个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个毽用了1分25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姓名小刚小红小丽小明小勇时间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给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发展学习有关方向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难点: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策略与方法: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中创设了1 路车站台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了1路车的路线图,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起点说出1路车所经过的地点,使学生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以教材中的路线图为例,将往返路线、回家路线这一系列的认识路线和方向的教学活动融于“春游”这一大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大情境中学会知识、认识路线,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今天笑笑和淘气想带大家去动物园春游,他们约定在广场集合。淘气家在这里,广场在这里,他要怎样走才能到广场呢?(出示路线图)指导学生看图旁的指向标并完成四个方向,现在你能说出他的行走路线了吗?
引导学生明确方向和距离是叙述行走路线的关键。
让学生仔细观察,回顾旧知,解决去广场的路线问题。
(请生说出从家到广场的路线)
用以前学习过的路线图唤起学生记忆,要说清行走路线需要说清两点:方向和距离。
探索与体验
1、介绍1路车的乘车路线。
来到广场,在车站他们找到了1路车的站牌,在站牌上他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一路车的行车路线图。你能看懂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吗?从广场出发汽车怎样行驶可到动物园?
先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春游结束,他们要从动物园返回广场,汽车从动物园出发怎样行驶可回到广场呢?
考考你:
A、 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四站,他可能在哪站下车?
学生说完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思考方法。
B、 小红坐了三站在少年宫下车,她是从哪站上车的?
学生说完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思考方法。
C、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引导学生看清路线能否用以前学的四个方向说清楚,引出昨天学过的'四个新的方向。
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再引导学生看清再说明路线时从出发点到目的的,其间要说清方向、距离,还要说清经过的拐弯地点。这样才更清楚。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正迁移,认识汽车行驶路线图,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应用
练一练:
1、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
学生结合图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再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练习,巩固对路线图的认识,让学生能独立解决路线问题。
2、完成书上第2题。并指导学生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3、小结:方向和距离是说清路线两个重要条件。请你课后描出你上学的路线图下次课进行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昨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你还记得吗?看看这个方向板,你能填出共余七个方向吗?(请生说一说)
回顾昨天学习内容,思考七个方向的.填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北的中间是东北方,西和北的中间是西北方,西和南的中间是西南方,东和南的方向是东南方。)
通过复习熟习新认识的四个方向。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5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16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1-0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3
二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11-2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1-1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1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