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19 12:09:04 教案 投诉 投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本册教学目标

  一板书设计:

  二教后反思: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个人修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7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

  小组讨论: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

  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我们已学习了哪几种类型百分数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1、先判断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

  平山绿茶的单价是太湖碧螺春单价的60%

  种一批茶树,已种了80%

  太湖碧螺春的面积比平山绿茶的面积少20%

  茶苗的成活率是95%

  今年的茶价比去年提高了20%

  某商品打八折出售

  数学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实际节约了15%

  今年比去年增产25%

  归纳总结:单位“1”的'量×(百)分率 = (百)分率对应的量

  2、分类归纳,集中比较。

  (1)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是鸡的百分之几?

  (2)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鸡比鸭少百分之几?

  (3)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比鸡多百分之几?

  (4)饲养场有鸡500只,鸭是鸡的120%,鸭有多少只?

  (5)某公司20xx年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12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15%缴纳消费税, 该公司全年应缴纳多少消费税?

  (6)我校今天学生的缺勤率是2%,有420人到校上课。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7)一种商品,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是160元。原价是多少元?

  (8)王大妈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她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3、先列式,然后思考:

  (1)这些应用题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

  (2)每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对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

  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三、指导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6题

  1、完成第1、2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3、完成第4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

  (3)填表计算。

  4、完成第5、6题

  (1)先画图

  (2)解答

  (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学过后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7、8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42——43页例7及练习九的5—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类推能力,初步的探究知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特征及解题方法。

  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师板书:工程问题)

  【导学过程】

  1、 出示例7。

  2、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12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18天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天完成?师:那怎样理解什么是独做?什么是合做?我们先来演示一下,我们就以同学的课桌的长度为一项工程,以笔的运作为工作效率,同桌分别扮演甲乙工程队,独做就是一个同学从左运作到右,另一个同学从右运作到左。合做就是两个同学相向运作,直到相遇表示这项工程完成了。同学们看看,完成一项工程是独做的快还是合做的快?

  3、师: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地讨论出下面的问题?(播放轻松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讨论。教师巡视,对个别组辅导)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件出示)

  1)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

  2)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分?

  3)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4)两队合做,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5)两队合做,需几天完成?

  4、准备题:

  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师:谁能说说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生: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随堂练习】

  完成下面两题,要求先写出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1、一批零件,王师傅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李师傅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能加工完这批零件的?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80%?(浙江温岭市)

  3、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2天完成,乙独做要18天完成,二人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工程的2/3?

  4、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8天,乙独做要15天,二人合做6天后,其余的由乙独做,还要几天做完?

  5、 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练习九的6—9题。(请先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然后再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20xx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姓名:沈金鹏

  学号:134080303

  院、系:数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20xx年1月22日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1课:位置与方向㈠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

  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

  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学具准备: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

  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纳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

  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2)50吨的10%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4、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5、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7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7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6-2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教授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7。

  下面的几个分数中,那两个数的乘积是1?

  3/8 5/4 3/5 7/10 4/5 2/3 10/7 8/3

  (2)学生回答。

  (3)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3/8 和8/3互为倒数。可以说3/8 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

  (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小组讨论:

  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学生回答,并说原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3、完成“练一练”。

  学生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做分母,分子是1。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

  3、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20、21题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

  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观察图

  (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9—60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根据要求把统计图补画完整。

  3.情感目标: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图。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在体育课上你们做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投球时单手投得远一些,还是双手投得远一些?

  学生自由发言。

  究竟谁的想法更合理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活动小组同学投球的结果吧。(出示统计表)

  从表格中能比较出结果吗?

  用条形统计图怎样表示呢?自己动手试试看。

  以小组为单位在方格图中尝试完成统计图。

  评价一下,哪幅图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各小组修改统计图)

  三、探索研究,猜测交流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投得远,而且相差得也比较大;也有4号同学双手比单手投得远一些,但是差得并不太多,看来大多数同学还是单手投球会投得更远;6号同学两种情形投的距离一样远,挺有意思的。)

  这是他们小组的情况,我们班的情况不知道和他们一样不一样,最好我们也实际投一投,将数据收集起来再进行比较。

  我们下午有体育活动课,我们实际做这个实验,各小组要组织好,注意安全,做好记录。这次我们要进行“双手、左手、右手”的实验,先预测一下:哪种情况投掷的距离远呢???四、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教材60页试一试,操作应用。

  提醒学生:要认真细心地确定每条直条的高度,用不同的.颜色直条表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费的情况。

  五、实践应用,走向生活。

  教材60页,实践活动。

  六、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第2课时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二、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五、板书设计: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123333??????666101010

  计算33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101010

  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9

  222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999

  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2222?2?262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999939

  2蛋糕的图片)3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

  22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再启发学生说出?3表99

  2示求3个相加的和。9

  2(3)比较?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9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2不同点:?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9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22222问:?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99999

  教师板书:2?2?22?36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999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2?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99

  观察结果:2?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99

  (3)概括总结:

  2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9

  22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99

  作分子,分母不变。

  2根据?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9

  2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3按简便方法计算。9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3333???=()×()4444

  3个13是多少?5个是多少?1010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25?4?81512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第二课时: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3?5?1?21087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3(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5

  3指名列式,板书:?35

  333问:?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或求的3倍。555

  3(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5

  指名回答:半瓶用131表示;式子为:?。252

  3133131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5255252

  32(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53

  323232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535353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533?8?754

  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11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25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的图(1)11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251公顷怎样表示?2

  出示例3图(2)

  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

  111?11?引导得出:??252?51011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25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再出示例3图(3)11131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252?525

  131?33?板书:??公顷)252?510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323?22?例:??535?3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第五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的例5和例6,完成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的第7—9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5课时

  体积与容积(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

  直尺,木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枝,一个里边放桃。想一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学生交流。

  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15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1、出示例2。

  师问:1.15倍是指什么?110%是什么意思?讨论: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再问:求谁完成的个数多?

  2、师明确:要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的多少,就是要比较1.15和110%这两个数的大小。

  二、讨论比较方法

  1、师: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

  2、组织交流讨论结果。

  归纳:(1)可以把1.15改写成百分数,与110%比较。

  (2)也可以把110%改写成小数,与1.15比较。

  3、体会互化方法

  (1)师问:怎样将1.15改写成百分数呢?

  师板书:1.15=115%

  (2)完成比较

  因为115%﹥110%;所以1.15﹥110%。王红完成的多。

  想一想:那怎样将110%改写成小数进行比较呢?

  三、归纳改写方法

  1、完成试一试。

  师呈现去掉中间环节的两个等式:

  0.3=30%0.248=24.8%

  问:百分号前面的数与原来的小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2、师:根据刚才总结出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想一想,怎样直接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呢?

  指名说一说,并相机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再说一说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发现进行逆推,并在应用规律解题的基础上,适当总结。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4、完成练习十四第13-15题。

  (1)指名说一说:1.36和3.9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和结果。

  (2)师:200%和0.7%是怎样改写成小数的?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

  1、出示口算题,限时1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

  (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9、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9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5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2、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14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5、引学生比较、发现:这些百分率和100%比较,大小怎样?哪些百分率可能超过100%?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5、工厂加工了105个零件,合格率达100%,则这批零件有100个合格。

  3、解决问题(3颗星)

  (1)我班有27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有24人优秀,那么我们班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学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组互查,每人练习一道题,口头列式。1、王大爷在荒山上植树,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约是多少?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课堂总结:

  (1分)突出“关键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借助割补的方法,让学生回忆旧知,应用类比迁移和小组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实践操作和分析过程中,体会以直代曲的转化思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价值,促使学生实现认知上的飞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到的?

  【新知探究】

  【一、自主预习】

  1、已知r=2厘米,怎样求C?

  2、判断: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 ( )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3)50的平方=50×2 ( )

  (4)50的`平方=50×50 ( )

  (5)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3、你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求的?

  4、自学教材第67-69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5、把127页上的圆剪下来,按书上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说说你有些什么发现?

  【二、合作探究】

  圆的面积怎么求?

  1、观察老师的演示,(把圆剪、分、拼)思考:

  ①拼组的是( )形。

  ②拼组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拼组后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因为:拼组后的图形的面积=( )×( )

  所以:圆的面积=( )×( )

  2、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①学习例1,说说解题方法,完成做一做例1。

  ②学习例2,说说怎样利用内圆和外圆的面积求出环形的面积?

  【三、拓展归纳】

  1、一个圆可以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即C÷2=2πr÷2=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r。

  2、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 )。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一个圆形桌面的直径是 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2.已知圆的周长c,求d=( ),求r=( )。

  3.圆的半径扩大2倍,直径就扩大( )倍,周长就扩大( )倍,面积就扩大( )倍。

  4.环形面积S=( )。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应是( )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7.圆的半径增加1/4圆的周长增加( ),圆的面积增加( )。

  8.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9.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000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圆周长

  长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在一个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再在这个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面积是84.78平方厘米,则小圆面积为( )平方厘米。

  12.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12平方厘米,小圆面积是( )平方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3-24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04-11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9篇)09-2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面积的应用》数学教案06-0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11-2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数学教案11-20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免费模板01-06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