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时间:2024-11-12 18:01:52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 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⒈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⒊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⒈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⒉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⒊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⒈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⒉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⒊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⒋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⒌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⒈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⒉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⒉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⒈遇到鲤鱼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⒉遇到乌龟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 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 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 在 。

  ⒊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 分角色朗读。

  ⑶ 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 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2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四、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

  师: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生:小蝌蚪(师贴小蝌蚪图)

  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评析: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用这种方式开课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师:快快打开书p151,这篇课文全部都没有注音,大家想不想自己先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生1:可以问周围的同学或老师,生2:课文中有很多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插图来猜一猜。(师给予充分肯定)

  生:(自由读全文)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读起来有些困难,没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课件显示故事情节,师范读)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如果让你们再读一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吗?

  生:(信心十足地再读课文)

  师:大家快停下来,瞧,小蝌蚪们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课件显示一群小蝌蚪,生字隐藏其中)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每个小蝌蚪都背着一个字宝宝,小蝌蚪想考考大家,待会儿出现哪个字就请大家从课文中把这个字所在的词语找出来,行吗?

  生:(跃跃欲试)行!(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齐读2、小组合作读记生字3、开火车抽查4、反馈:说说自己最会记哪个字?)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我想现在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通顺,你们有信心吗?待会儿我要请最有信心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评析:一年级学生首次自读没有注音的课文,是有困难的。针对学生自读可能不到位的实际,老师借助cai课件范读课文,让课文文字变成画面在学生脑中形成印象,然后解决生字、生词问题,较好地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铺平道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瞧,小蝌蚪和青蛙妈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它们非常想跟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兴奋地)愿意!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蝌蚪吧!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蝌蚪吗?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师:书上是怎样写蝌蚪的,大家找一找?(师播放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小蝌蚪可爱吗?咱们一定要把这种可爱读出来,试一试。(生自由朗读第一节,再指名读)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师范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青蛙妈妈吧!(师指着黑板上的贴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生1:青蛙妈妈穿着一身碧绿的衣裳,很美!

  生2:她鼓着一对大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

  生3:青蛙有一张大嘴巴,还有四条腿。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点也不象。

  师:大家真会观察!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青蛙的?(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原来青蛙是这样的: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课件出示这三个短语,生齐读)

  师:假如现在你是一只大青蛙,你能用这些短语介绍一下自己吗?(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

  生1:(戴头饰并做动作)大家好,我是一只大青蛙,我披着一件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你们喜欢我吗?

  生:(哄堂大笑)喜欢!

  师:快快读一读,反你们的喜欢读出来。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1:我找到了第一句,在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师:(将小蝌蚪形体变化的三幅图出示于小黑板)你们觉得应该是哪幅图呢?

  (生齐指长出后腿的那幅,师贴于黑板)

  生2:第二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第三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生选择对应的贴图,师贴于黑板)

  师:还有吗?

  生1:有!

  生2:没有!

  ……

  师:再看看书,仔细找找!读一读你找的这些句子。

  生1:老师我找到了,在第六自然段,“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师:你读书非常认真,我很欣赏你!谁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用声音告诉大家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生:(我来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板书“先”“再”“接着”“最后”)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要开放一个科学展览室,准备在我们班选一名解说员,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有没有勇气试一试?

  生:(信心十足)有!

  (同桌相互练说)

  师:谁是最勇敢的孩子,上台来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生1:(有些胆怯)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青蛙了。

  生2:大家好,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身上的皮肤从黑灰色变成了暗绿色,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皮肤也变得更绿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

  师:听了他的讲解,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不仅是体形发生了变化,就连身体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师:说得好,咱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生热烈鼓掌)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评析: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内容时,老师对教材的整合独具匠心。避开学生早已熟悉的“怎样找妈妈”的内容,引导学生先与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感知他们的样子,再感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学生始终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找变化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演解说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锻炼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

  四、设置悬念,结束本课。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并不容易,中间还得到了两位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谁?下节课我们跟着小蝌蚪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

  【总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对阅读的第一目标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本课教学中,教师尝试以读为主线,在每个环节设置一个兴奋点,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喜爱读书,让读在课堂上大放光彩。例如:激趣读(感知文本),教师创设了层层递进的阶梯式读书环境,用充满激励、充满赏识的语言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激发孩子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感知文本,并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听读(感悟文本),教师改变了过去直接告诉学生,哪里该重读,哪里该停顿等指导读书的方法,而是侧重于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直接感悟后练读。拓展读(超越文本),教师通过“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这一句式,引导学生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整节课,学生的阅读兴奋点被激活,一篇老童话,被孩子们读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3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6

  一、启发谈话,激趣促读

  师:同学们,《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假如被拍成动画片,你们愿意看吗?好!下面我宣布:《小蝌蚪找妈妈》演员选拔赛现在开始了!请各位参加预选的选手先做好以下准备。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节和“台词”,现在开始!

  1、学生自己先进一步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对话部分要反复读、揣摩、记忆。

  2、学生自由结合对台词。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抓住学生的心,以“选拔演员”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饥似渴”地主动记忆、消化课文内容。时间要充分,教师可相机巡视。这一环节下来,学生可把情节熟记于心,“台词”出口可诵!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学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开来坐。

  “蝌蚪”坐在一处;“鲤鱼”坐在一处;“乌龟”坐在一处;“青蛙”坐在一处。座位的摆放可方可圆。

  2、师:各位选手已经准备好了!下面将对大家进行一些测试,只有最终通过测试的演员才能出演你想演的角色。

  请听题。第一道:请你评价一下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3、汇报交流对角色的理解。

  设计意图:对角色的理解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关键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说喜欢鲤鱼妈妈,因为她漂亮,爱自己的孩子(教小鲤鱼捕食),还有的孩子会认为鲤鱼妈妈有缺点,因为她没有像小蝌蚪说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害得小青蛙误认了乌龟叫“妈妈”!还有的孩子会说不喜欢青蛙妈妈,因为她扔下自己的孩子,让宝宝好难找!还有的孩子会说小蝌蚪认识鲤鱼怎么不认识乌龟啊!……在这一环节汇报交流中,既有孩子们的想象,又有许多疑惑,关键是既要充分发挥想象,组织语言,又要帮孩子们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滋润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了解“青蛙妈妈”产卵后丢下“孩子”这一自然现象后,是不是要补充一点,问问孩子: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定是她要让宝宝从小就坚强,一定是她让宝宝自己学游泳,多运动,这样前腿和后腿才能长的快!身体才棒!……总之,要发展语言,发展想象,更要“发展心灵”!

  三、读

  1、师:好!下面进行第二题测试——语言测试,主要测试旁白朗读和对话。先从“小蝌蚪”开始。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小蝌蚪游哇游……)哪个“小蝌蚪”来说一说这三处“游”得一样吗?

  2、汇报总结。

  3、(第一次:高兴,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着急。第三次:更艰难,游的时间更长。)

  4、出示第二幅图(试读第二段)

  (1)一位同学读旁白,一位同学读“小蝌蚪”的话,一位同学读“鲤鱼阿姨”的话。

  (2)分角色读后,学生评价优缺点,师生总结后提示下一组注意: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热情。

  (3)分组反复读。

  (4)多种形式读,齐读,多人读,最后脱离课本带表情诵读。

  (5)表扬和评选演、读最形象的两组

  5、出示第三幅图(读课文第三段)。

  (1)自由结合,分角色练读。

  (2)轮流汇报读,师生共同评读,试读。

  (3)评选最佳组合:谁读出了小蝌蚪奋力游的样子和它的着急?谁读出了乌龟的“摆动”、“悠闲”、“有趣”和被小蝌蚪误叫“妈妈”后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图。

  (1)师:小蝌蚪人错妈妈,它很不好意思,所以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请各组练习一下。学生练读第四、五段。

  (2)汇报演读,重点指导。

  第四段中读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样子时心里的判断(把这种又高兴有肯定的感觉读出来)。

  第五段中“妈妈!妈妈!”的叫喊的兴奋应比前一次更强烈。

  7、出示第六幅图(读最后一段)。

  指导读出小蝌蚪的开心、幸福、自豪。

  设计意图:用多样的形式朗读、体会。读出“语气”,读出角色的内心情感,读出孩子自己的理解,读出表情、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语言的美妙。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7

  在教学中确定的教学难点是: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结合了学情)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随机认识甩、脑袋。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生:我就画了只小蝌蚪,先画一个大大的脑袋,涂上青灰色,再画一条长长的尾巴,在甩来甩去。

  生:我画了很多小蝌蚪在快乐地游。

  生:我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生注意到了体形的变化,但是没有注意到颜色的变化。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3-05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02-02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9-15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6-2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0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1-13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精选】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9-18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精选12篇)05-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 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⒈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⒊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⒈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⒉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⒊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⒈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⒉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⒊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⒋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⒌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⒈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⒉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⒉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⒈遇到鲤鱼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⒉遇到乌龟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 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 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 在 。

  ⒊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 分角色朗读。

  ⑶ 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 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2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四、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

  师: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生:小蝌蚪(师贴小蝌蚪图)

  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评析: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用这种方式开课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师:快快打开书p151,这篇课文全部都没有注音,大家想不想自己先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生1:可以问周围的同学或老师,生2:课文中有很多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插图来猜一猜。(师给予充分肯定)

  生:(自由读全文)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读起来有些困难,没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课件显示故事情节,师范读)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如果让你们再读一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吗?

  生:(信心十足地再读课文)

  师:大家快停下来,瞧,小蝌蚪们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课件显示一群小蝌蚪,生字隐藏其中)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每个小蝌蚪都背着一个字宝宝,小蝌蚪想考考大家,待会儿出现哪个字就请大家从课文中把这个字所在的词语找出来,行吗?

  生:(跃跃欲试)行!(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齐读2、小组合作读记生字3、开火车抽查4、反馈:说说自己最会记哪个字?)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我想现在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通顺,你们有信心吗?待会儿我要请最有信心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评析:一年级学生首次自读没有注音的课文,是有困难的。针对学生自读可能不到位的实际,老师借助cai课件范读课文,让课文文字变成画面在学生脑中形成印象,然后解决生字、生词问题,较好地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铺平道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瞧,小蝌蚪和青蛙妈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它们非常想跟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兴奋地)愿意!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蝌蚪吧!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蝌蚪吗?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师:书上是怎样写蝌蚪的,大家找一找?(师播放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小蝌蚪可爱吗?咱们一定要把这种可爱读出来,试一试。(生自由朗读第一节,再指名读)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师范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青蛙妈妈吧!(师指着黑板上的贴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生1:青蛙妈妈穿着一身碧绿的衣裳,很美!

  生2:她鼓着一对大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

  生3:青蛙有一张大嘴巴,还有四条腿。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点也不象。

  师:大家真会观察!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青蛙的?(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原来青蛙是这样的: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课件出示这三个短语,生齐读)

  师:假如现在你是一只大青蛙,你能用这些短语介绍一下自己吗?(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

  生1:(戴头饰并做动作)大家好,我是一只大青蛙,我披着一件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你们喜欢我吗?

  生:(哄堂大笑)喜欢!

  师:快快读一读,反你们的喜欢读出来。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1:我找到了第一句,在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师:(将小蝌蚪形体变化的三幅图出示于小黑板)你们觉得应该是哪幅图呢?

  (生齐指长出后腿的那幅,师贴于黑板)

  生2:第二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第三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生选择对应的贴图,师贴于黑板)

  师:还有吗?

  生1:有!

  生2:没有!

  ……

  师:再看看书,仔细找找!读一读你找的这些句子。

  生1:老师我找到了,在第六自然段,“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师:你读书非常认真,我很欣赏你!谁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用声音告诉大家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生:(我来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板书“先”“再”“接着”“最后”)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要开放一个科学展览室,准备在我们班选一名解说员,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有没有勇气试一试?

  生:(信心十足)有!

  (同桌相互练说)

  师:谁是最勇敢的孩子,上台来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生1:(有些胆怯)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青蛙了。

  生2:大家好,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身上的皮肤从黑灰色变成了暗绿色,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皮肤也变得更绿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

  师:听了他的讲解,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不仅是体形发生了变化,就连身体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师:说得好,咱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生热烈鼓掌)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评析: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内容时,老师对教材的整合独具匠心。避开学生早已熟悉的“怎样找妈妈”的内容,引导学生先与小蝌蚪和青蛙交朋友,感知他们的样子,再感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学生始终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找变化点,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演解说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锻炼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

  四、设置悬念,结束本课。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并不容易,中间还得到了两位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谁?下节课我们跟着小蝌蚪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

  【总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对阅读的第一目标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本课教学中,教师尝试以读为主线,在每个环节设置一个兴奋点,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喜爱读书,让读在课堂上大放光彩。例如:激趣读(感知文本),教师创设了层层递进的阶梯式读书环境,用充满激励、充满赏识的语言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激发孩子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感知文本,并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听读(感悟文本),教师改变了过去直接告诉学生,哪里该重读,哪里该停顿等指导读书的方法,而是侧重于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直接感悟后练读。拓展读(超越文本),教师通过“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这一句式,引导学生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整节课,学生的阅读兴奋点被激活,一篇老童话,被孩子们读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3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6

  一、启发谈话,激趣促读

  师:同学们,《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假如被拍成动画片,你们愿意看吗?好!下面我宣布:《小蝌蚪找妈妈》演员选拔赛现在开始了!请各位参加预选的选手先做好以下准备。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节和“台词”,现在开始!

  1、学生自己先进一步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对话部分要反复读、揣摩、记忆。

  2、学生自由结合对台词。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抓住学生的心,以“选拔演员”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饥似渴”地主动记忆、消化课文内容。时间要充分,教师可相机巡视。这一环节下来,学生可把情节熟记于心,“台词”出口可诵!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学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开来坐。

  “蝌蚪”坐在一处;“鲤鱼”坐在一处;“乌龟”坐在一处;“青蛙”坐在一处。座位的摆放可方可圆。

  2、师:各位选手已经准备好了!下面将对大家进行一些测试,只有最终通过测试的演员才能出演你想演的角色。

  请听题。第一道:请你评价一下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3、汇报交流对角色的理解。

  设计意图:对角色的理解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关键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说喜欢鲤鱼妈妈,因为她漂亮,爱自己的孩子(教小鲤鱼捕食),还有的孩子会认为鲤鱼妈妈有缺点,因为她没有像小蝌蚪说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害得小青蛙误认了乌龟叫“妈妈”!还有的孩子会说不喜欢青蛙妈妈,因为她扔下自己的孩子,让宝宝好难找!还有的孩子会说小蝌蚪认识鲤鱼怎么不认识乌龟啊!……在这一环节汇报交流中,既有孩子们的想象,又有许多疑惑,关键是既要充分发挥想象,组织语言,又要帮孩子们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滋润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了解“青蛙妈妈”产卵后丢下“孩子”这一自然现象后,是不是要补充一点,问问孩子: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定是她要让宝宝从小就坚强,一定是她让宝宝自己学游泳,多运动,这样前腿和后腿才能长的快!身体才棒!……总之,要发展语言,发展想象,更要“发展心灵”!

  三、读

  1、师:好!下面进行第二题测试——语言测试,主要测试旁白朗读和对话。先从“小蝌蚪”开始。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小蝌蚪游哇游……)哪个“小蝌蚪”来说一说这三处“游”得一样吗?

  2、汇报总结。

  3、(第一次:高兴,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着急。第三次:更艰难,游的时间更长。)

  4、出示第二幅图(试读第二段)

  (1)一位同学读旁白,一位同学读“小蝌蚪”的话,一位同学读“鲤鱼阿姨”的话。

  (2)分角色读后,学生评价优缺点,师生总结后提示下一组注意: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热情。

  (3)分组反复读。

  (4)多种形式读,齐读,多人读,最后脱离课本带表情诵读。

  (5)表扬和评选演、读最形象的两组

  5、出示第三幅图(读课文第三段)。

  (1)自由结合,分角色练读。

  (2)轮流汇报读,师生共同评读,试读。

  (3)评选最佳组合:谁读出了小蝌蚪奋力游的样子和它的着急?谁读出了乌龟的“摆动”、“悠闲”、“有趣”和被小蝌蚪误叫“妈妈”后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图。

  (1)师:小蝌蚪人错妈妈,它很不好意思,所以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请各组练习一下。学生练读第四、五段。

  (2)汇报演读,重点指导。

  第四段中读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样子时心里的判断(把这种又高兴有肯定的感觉读出来)。

  第五段中“妈妈!妈妈!”的叫喊的兴奋应比前一次更强烈。

  7、出示第六幅图(读最后一段)。

  指导读出小蝌蚪的开心、幸福、自豪。

  设计意图:用多样的形式朗读、体会。读出“语气”,读出角色的内心情感,读出孩子自己的理解,读出表情、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语言的美妙。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7

  在教学中确定的教学难点是: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结合了学情)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随机认识甩、脑袋。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生:我就画了只小蝌蚪,先画一个大大的脑袋,涂上青灰色,再画一条长长的尾巴,在甩来甩去。

  生:我画了很多小蝌蚪在快乐地游。

  生:我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生注意到了体形的变化,但是没有注意到颜色的变化。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