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0 09:22:22 教案 投诉 投稿

[优选]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继续学读轻声。认识大写字母,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识字、写字

  1.学会常用汉字750个左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学习辨析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

  2.学习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能运用。能初步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

  4.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认真思考。

  3.继续学习说普通话。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

  4.当众说话,做到语句完整,有礼貌。

  (四)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4.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5.能阅读注音的儿童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五)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3.能写留言条。

  4.学习使用逗号、感叹号。

语文教案 篇2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介绍一下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蹬山见闻吗?

  (生七嘴八舌介绍自己的见闻)

  2、你认为山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谈)

  3、交流搜集山寨的有关图片、资料。

  看来我们对山寨还不是完全了解,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大。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儿歌,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儿歌。

  2、把儿歌读给同桌听,注意纠正字音。

  3、标出生词,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条中的生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组内开火车读、可以抢读

  5、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品读悟情,想象诗境。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认真读读,根据理解给儿歌配上画。然后再美美地读。

  (学生一边读文,一边作画,画过又读,读过再改,在铅笔的沙沙声中,翻书的哗哗声中,关注文本中展现的画面。)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学的补充下加以改进。

  1、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任选一节作为指导理解的切入点。

  (1)例如,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这是我的作品,请大家欣赏,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一节?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这一节介绍了画的主角山路,让我们也走走这七拐八弯的山路吧,谁在地上画一条山路,我们像文中的登山者那样,左转右转地走一走?

  (指名在地板上画山路,集体评选出最符合诗意的小路。)

  (4)播放歌曲《山路十八弯》请一名同学当诗人,边走边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5)生谈感受。

  (6)我们读着诗歌,听着小诗人的自言自语,看着他们在七拐八弯的小路上艰难而快活地行走,现在山寨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小组内交流,评议。

  (7)出示重点句分明是到了山寨,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读自悟的主动性,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寨独特的美掩映在葱葱茏笼的山林里;然后练习用怎么说话;最后感情朗读。

  2、同法略学其他两小节。

  3、感情朗读全文。

  4、通过阅读想象,你对山寨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拓展练习。

  1、继续搜集有关山寨的图片、资料,与小伙伴交流。

  2、试着补充文中的内容。

  山寨(二)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出示图,观察。师: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寨的诗歌。

  板书:山寨

  二、初读感知,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认识课后字条里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多种方式)

  4师:我们把生字娃娃放到诗歌里,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三、熟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歌,选择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3、班内汇报:你喜欢那一小节?并展示自己的画。

  (1)学生汇报第二节时,指名在黑板上画山路,并指生表演,体会小路七拐八弯。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分明,怎么?

  (3)汇报第三小节时可画出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总结延伸,发挥想象。

  1、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为这首诗再写一小节吗?

  五、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写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

  六、课后作业。

  1、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完整的山寨图。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六)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七)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八)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九)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①“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②“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③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4)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二)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四)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五)点评。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案 篇4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大自然提供给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二)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根据学生回答,逐段学习3——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采集绿叶的快乐,画出句中的动词,认真读一读。

  指导朗读,体会“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及对生活的热爱。

  (2)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自读本段,想象文中描述的场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

  ⑷自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文中语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树叶的知识。

  说说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2、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3、小结: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跟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3、简介葛翠琳,推荐阅读《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等作品。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前面也学过一些小说体裁的文章,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

  2.扫清字词障碍。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及目标。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字词检测。

  四,速读课文,合作完成。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五,探究。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v 杨志:精细能干,但刚愎自用,对部下蛮横,粗暴。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内部的分化。

  v 吴用:足智多谋,智用天时,地利,人和。其成功的根源在于内部的团结。

  七,课堂总结。让我们记住这些话

  v 村子团结力量大,家庭团结幸福多。(藏族)谚语

  v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语文教案 篇6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玩“蒙眼听声寻人”游戏。

  2、引导学生谈发现和体会。

  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用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也可以发现目标。

  3、导入新课。

  为了发现目标,同学想出了办法,那么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觅食昆虫的蝙蝠是靠什么本领来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

  4、课文哪个部分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呢?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3??6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

  1、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顺序:条件:经过:结果:证明:

  3、师引导学生语言训练:

  (1)第一次试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学生自由读第6节,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飞行的`?

  5、教师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用复合、抽动片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并指明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6、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里发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一遇到XXXXXXXXX就XXXXXXXXXXXX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板书)7、教师小结:

  (出示雷达图片)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经过研究开发,人类发明了雷达,它被广泛地用于军事,科考等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

  五、合作阅读,前后联系,突破重难点

  1、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谈谈自己的发现。

  2、教师出示雷达工作情况的图象资料,引导学生表述清以下的问题:

  (1)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

  教师相应板书:

  天线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荧光屏

  3、生根据两处内容的板书,理解“模仿”一词。

  4、引导学生填写课后练习题,说清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六、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达的发明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我们的课题就叫:蝙蝠和雷达。

  (2)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3)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使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4)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 2。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是遗憾。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三)教学过程

  l.复习提问。

  (1)说明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6)说明对象包括哪些?

  引导学生回答:

  (1)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用途等;(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抓住事物特征;(3)说明文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等;(5)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6)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理。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作者简介(略)

  3.正音、辨字、辨词。

  肆sì(不要读成cì) 涸hé(不要读成gù)

  葱cōng(不要读成cóng) 沛(不要写成)

  磴dèng(不要读成dēng)

  4.文章内容的`分析。

  (l)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读时可采取一人一段,自愿读,不指定,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2)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若有中心句的段落,就用中心句表示,没有中

  心句的段落,就需要自己概括。

  第1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第2段: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 2》。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关外30公里都变成了沙漠。

  第4段:沙漠逞强旅威的武器是风和沙。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第7段: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按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第9段:我们向抄漠进军取得的若干成绩。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仅可以保护农田,开辟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第11段:风可以为人类造福。

  第12段:沙漠地区的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第13段: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以上各段的中心意思,l、4.7、8、10.13是原文的中心句,其他几段的中心意思是概括出的。)

  (3)在上述概括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段):说明为什么向抄漠进军。

  第二部分(第5-8段):说明怎样向抄漠进军。

  第三部分(第9-13段):说明沙漠是可以被征服的,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2、3两段说明了什么?这属于什么说明方法?

  答:这两段举了国外地中海沿岸和国内陕西榆林地区受沙漠侵袭的情况。从而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属于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沙漠向人类发动攻势的武器是什么?进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这属于哪类说明方法?

  答:沙漠向人类发起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和“阵地战”。这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③如何征服沙漠?征服沙漠的关键是什么?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的途径:一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这是抵御沙漠的“游击战”;一是植树种草,这是抵御沙漠的“阵地战”,这两种途径都只是采取守势。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寻找和开发充足的水源是征服沙漠的最重要的途径。征服沙漠的关键是水,这是征服沙漠区别于征服其他自然灾害的必要条件。有了水,才能抵御抄漠的“游击战”和“阵地战”;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按漠进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并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我国沙荒地区,有的“有足够的雨量”,有的“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的“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这说明了征服沙漠的可能性。“沙漠是可以征服的”,举例说明“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用事实说明了征服沙漠的现实性。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总结、扩展

  总结:作者紧紧抓住向按漠进军这一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运用这一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又恰当地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l.反馈练习

  阅读第4-6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在文中找出有关沙漠危害人类的句子。

  ①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②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③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让学生用笔记录下小学六年级这段美好的时光。同时,也借此复习和巩固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记叙事情的方法,也可学习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写几件事。

  教学重难点:

  复习和巩固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记叙事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作文指导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忆。回忆在六年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事。让一件件,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2、议。相互聊一聊,师生讨论,相互启发。在众多的材料中,找出最感兴趣,最想写的事。

  二、再读要求,明确方向。

  1、出示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师生交流习作要求和写作手法。

  (1)列出你难忘的几件事,从中选择你最想写的内容。

  (2)可以用一首小诗开头,也可以用名言警句开头。

  (3)如果你想写几件事,可以给每件事列一个小标题。

  (4)这一件事或几件事为什么会令你难以忘怀?

  (5)注意记叙文的顺序,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6)写完后,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三、对比感悟,提炼方法。

  1、欣赏范文。

  2、全班交流,小结。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我们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

  四、小组讲议,互教互学。

  1、把自己要写的那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2——3人集体交流,讨论问题,提出建议。

  (1)写清楚了事情的经过吗?

  (2)有没有交待难忘的原因?

  (3)开头处理得怎样?

  3、教师相机小结。

  五、学生根据自己的口述开始写作,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课时

  内容:修改与誊写

  一、讲明本次习作修改的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组内互改互评。

  三、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共同欣赏。

  四、针对某些问题,有目的地讲评,集体修改。

  五、先自改,然后互改,发挥同学之间互助的作用,可用铅笔留下修改的痕迹。

  附:修改作文“五看”。

  一看是否文从字顺。语言通顺,用字(标点)正确。

  二看是否言之有物。内容具体,人物细节描写生动,跃然纸上。

  三看是否言之有理。有中心,有情感。避免不知所云。

  四看是否言之有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五看是否有可读性。选材新、角度新、语言新。

  六、将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内容:作文讲评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

  ⑴ 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

  ⑵ 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⑶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

  ⑴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⑵ 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⑶ 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4、读懂:

  ⑴ 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⑵ 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一、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2、逐段试读课文:

  ⑴ 正音;

  ⑵ 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

  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之王”?(生发言,师贴动物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

  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点评:根据学情,以检查预习、复习巩固、认读为主,并恰当提出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⑴ 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① 比较:“神气”和“神气极了”。

  ② 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

  ③ 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 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 指名上台演读。

  ⑵ 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 创设情境:

  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

  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⑶ 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 想象、体验:

  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 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⑷ 小结。朗读全段。

  点评:抓住重点词语,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① 借助课件,引导观察、说话,在感知“神气极了”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演读,加深体会。② 展开想象,在角色体验中理解“叫苦连天”。词句教学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形成一个教学亮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指名试读。生评议。

  ⑵ 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⑶ 课件演示。(依课文插图改造的动态课件:动物们跳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⑷ 引导想象、说话:动物们跳得怎样?(气喘吁吁、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等等。)

  点评:本段“以读代讲”,并借助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丰富学生词汇。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默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⑵ 生质疑问难,师相机归纳、梳理: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

  ⑶ 生讨论、合作解疑。

  ⑷ 朗读训练。

  (生试读、评议──师范读──生练读、体会。)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齐读。

  ⑵ 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并配乐)。

  ⑶ 引导对话:这时,你想对小猴子、猫头鹰、袋鼠说些什么?

  三、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课件:出示生字“现”“轮”,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撇的不同写法及字的部件处理(伸展与互让)。

  3、课件:字的比较、调整。

  4、范写:师边写边讲解。

  5、生练写;投影展示,评议、欣赏。

  【总评】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教学设计中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神气极了”的精彩演读、“议论纷纷”的情境创设、“叫苦连天”的角色体验、“跳得怎样”的词汇积累与运用等,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2、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与小猴子、猫头鹰、袋鼠的对话中,既是对文本所蕴含价值观的感悟和认同,也是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其次,本课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方面颇见功力。一是教师依学情变化,调整教学方案,体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思想;二是对精读与略读处理恰当。精读段落──浓墨重彩,细腻而活泼;略读段落──惜墨如金,简洁而明快。三是讲究变化。如第四自然段,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默读中静心思考,从书中找疑,在合作中解疑,质疑、解难与朗读训练有机结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0-14

语文教案(经典)10-19

【精选】语文教案09-05

(精选)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精选)11-18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经典]10-04

[精选]语文教案10-07